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志青  翟会芳  韩晨 《中国民康医学》2022,(13):135-137+156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手术时间、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2、24 h血清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前、术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5%,低于对照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两组血清cTnI、CK-MB水平均高于术前,但...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早期预后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体外循环下(on-pump)和非体外循环下(off-pump)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早期预后效果.方法:从我院2005年1月~2008年6月择期进行的346例冠脉搭桥手术中选择291分为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组,189例﹚和体外循环组(on-pump组,102例),对两组的术前基本特征,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ICU 停留时间,术后带管时间,输血量以及住院费用、苏醒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术前资料基本相似,与off-pump组相比,on-pump组的异体输血量[(4.49±2.56) u]、住院费用[(54 808.41±2 101.52)元]、手术时间[(5.04±1.12 ) h]、苏醒时间[(183±49) min]均高于off-pump组.on-pump组术后呼吸功能异常的比例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病死率、住院时间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一样安全,与on-pump CABG相比,off-pump CAB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并且住院费用更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临床对比研究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兰 《四川医学》2010,31(9):1393-1395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方法研究组57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15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无1例发生心绞痛,3例术后38h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对照组7例术后24h出现心律紊乱,频发室早。其余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随防6~36个月,研究组心绞痛消失,疗效满意;对照组术后2例13个月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心律紊乱,频发室早。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安全、有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心脏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4例接受冠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非体外循组和体外循环组,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非体外循环组患者的手术搭桥支数、术后苏醒时间、带管时间以及血管活性药支持时间均少于体外循环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患者的损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接受选择性冠脉搭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0例(A组)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另10例(B组)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围术期48h内监测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改变.结果两组无住院死亡、心梗和急性肾功能不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NAG较体外循环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较传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明显减轻对肾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早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0年7月~2004年12月,128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按手术方式分为非体外循环组(n=56)和传统体外循环组(n=72).将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及5年以上远期随访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非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少于体外循环组,两组搭桥数、住院天数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平均随访6.2年.随访率81%.非体外循环组术后心绞痛再发生率、血管桥通畅率和远期死亡率与体外循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大部分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早期及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接受选择性冠脉搭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0例(A组)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另10例(B组)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围术期48h内监测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改变。结果:两组无住院死亡,心梗和急性肾功能不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NAG较体外循环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较传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明显减轻对肾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谢红 《当代医学》2012,18(19):137-13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90例,均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6±1.1)h;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8.7±2.7)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5)d;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均治愈出院,术中无病例死亡;随访无心肌梗死发生。结论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雷  张振忠 《当代医学》2016,(30):89-90
目的:对比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心脏搭桥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不同手术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54例)行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研究组(66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护及住院时间等(230.25±24.14)min、(422.15±174.58)mL、(11.02±5.34)h、(2.11±1.08)d、(11.79±2.8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手术后2组心脏损伤标志物指标水平均提高,研究组提高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7.77%。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非体外循环下治疗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后LVEF、FEV1、PEF及FVC具有明显降低,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手术后LVEDD及血浆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对照组比观察组升高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影响相比体外循环方式更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CABG)手术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不同特点,以期为心外科临床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方法对既往使用OPCAB与CABG这两种方法的治疗的各64例共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辅助呼吸时间、外科监护室(SICU)滞留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时间、带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悬浮红细胞)、术后血肌酐对比,OPCAB组均优于CAB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组与CABG组平均旁路移植血管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比较,心脏功能评分、中枢神经系统、凝血系统评分OPCAB组均低于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功能评分、肝脏功能评分、肺脏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总评分(TMS)OPCAB组显著低于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远端吻合部位分布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心肌梗塞、脑梗塞、心律失常、房颤、伤口感染、二次开胸止血、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肺部感染CABG组均高于OPCAB组,胸腔积液OPCAB组高于CABG组,但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死亡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心功能不全及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或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风险较大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采用OPCAB。OPCAB组与CABG组对比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脉旁路移植术,试验组推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ICU治疗时间(h:71.93±18.43 vs 84.34±17.13)、术后机械通气时间(h:14.56±7.64 vs 14.56±7.64)明显较短(P0.05),术后心房纤颤持续时间10 min所占比例(%:26.47 vs50.00)显著较低(P0.05),而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及LVEF、LVEDD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确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罗勇  张力  王伟  袁武  黎新建  陈剑  曹安强 《西部医学》2013,25(3):357-359,362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的手术技术、安全性和近中期手术效果。方法 2004年3月~2012年4月接受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包括微创冠脉搭桥)患者35例,人均搭桥2.7支(1~4支)。其中常规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30例,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脉搭桥5例。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化冠脉搭桥8例,同期行一根乳内动脉和静脉做常规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248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死亡率、并发症、桥血管数目和近中期疗效等。结果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仅1例患者因胸骨感染死亡,34例症状明显改善顺利出院,随访效果均良好,无心绞痛发作,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体外循环下搭桥少,总的风险更低,但因患者病变、病情及各种因素,本术仍不能完全取代冠状动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技术.方法 对4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多个环节的观察和研究.结果 通过对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手术的难度和术后危险降低.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CABG的手术效果。方法 103例择期行CABG的CAHD患者分为体外循环CABG组50例和非体外循环CABG组53例,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非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体外循环CABG组(P<0.05,P<0.01);非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搭桥支数、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均显著少于体外循环CABG组(P<0.05,P<0.01);2组患者使用血管类型、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和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2次开胸止血、伤口感染延迟愈合、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围术期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和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和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体外循环CABG组(P<0.05);2组患者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AHD患者行CABG是安全可行的,且非体外循环CABG的效果优于体外循环CABG。  相似文献   

16.
高龄患者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共有60例≥70岁高龄患者进行了冠脉搭桥手术,其中21例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CCABG);39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OPCAB)。分析两组死亡率、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十天左室射血分数(EF)、术前和术后氧合指数(01);术前和术后血肌酐(Cr);手术时间、术后尿量、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搭桥的支数、胸液量、输血量。结果:CCABG组死亡共4例(19.05%);OPCAB组死亡仅1例(2.56%)。CCABG组其他并发症有4例(23.53%);OPCABG组其他并发症有4例(10.53%)。当患者EF值〉45%时,两种手术后对EF均提高(P〈0.05),而且二组比较无差异(P〉0.05)。当患者EF值≤45%时,OPCAB组比CCABG组对EF的提高更明显(P〈0.05)。肺的氧合指数术前OPCAB组比CCABG组的低(P〈0.05),术后两组肺的01均降低(P〈0.05),但术后二者01无差异(P〉0.05)。血肌酐术后CCABG组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OPCABG组(P〈0.05)。但术后OP-CAB组血肌酐无明显增高(P〈0.05)。手术时间OPCAB组比CCABG组时间短(P〈0.05);术后每公斤体重24h尿量CCABG组较OPCAB组多(P〈0.05);血管活性药物用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胸液量无差异(P〉0.05)气管插管时间OPCAB组较CCABG组时间短(P〈0.05);搭的桥的支数CCABG组多于OPCAB组(P〈0.05);术后输血量OPCAB组较CCABG组少(P〈0.05)。结论:70及70岁以上患者行冠脉搭桥术对心、肺、肾功能均受影响,但OPCAB组较CCABG组对心、肺、肾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及死亡率低,优点较多。  相似文献   

17.
李静华 《当代医学》2016,(23):13-14
目的:对比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随机选取行冠脉搭桥术患者60例为本次观察对象,按患者选择手术方式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观察组进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分别记录2组患者舒张心输出量(CO)、心搏指数(SVI)、心脏指数(CI)、左室作功指数(LVSW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及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等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O为(4.5±1.3)(L·min)、SVI为(32.3±6.8)(mL/beat·m)、CI为(2.9±1.4)(L/min·m),分别与对照组的(4.4±1.2)(L·min)、(31.2±7.4)(mL/beat·m)、(2.8±1.3)(L/min·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的SVRI为(2013.4±459.6)(dyne/s·cm·m)、LVSWI为(36.4±10.1)(g/m·m)、PVRI为(157.9±95.1)(dyne/s·cm·m),其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相比,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体、肺循环阻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液回收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血液回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不采用血液回收,观察组采用血液回收。比较两组异体血输入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异体血输入量为(305.51±82.24) 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2.44±83.1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回收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能够有效减少异体血输入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孙广平  蒋爱琼   《中国医学工程》2013,(7):92-92,96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探讨瑞芬太尼用OPCAB"快通道"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OPCAB患者20例,ASA II-III级,男16例,女4例,年龄40~64岁,体重52~78 kg,搭桥2~3支。根据术中所用麻醉性镇痛药种类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10例)和瑞芬太尼组(R组,10例)。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体重、EF值、手术时间和冠脉搭桥支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拔管和ICU停留时间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R组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麻醉是安全有效的,可满足术后早清醒、早拔管,缩短ICU停留时间,在OPCAB"快通道"麻醉的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入路选择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左胸切口组(41例)与正中切口组(41例),左胸切口组采用经左胸微创小切口实施非体外循环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治疗,正中切口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ICU病房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并分别于术后1个月、术后1年对比两组的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左胸切口组的手术时间、ICU病房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正中切口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1年,左胸切口组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LVEDD、LVEF均明显优于正中切口组(P<0.05)。左胸切口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正中切口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9%,左胸切口组明显低于正中切口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中切口入路比较,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术的各项手术指标更理想,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