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七醇提液对恶性肿瘤肝转移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三七醇提液对恶性肿瘤肝转移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肿瘤肝转移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三七醇提液对荷瘤肝转移小鼠生存质量、肿瘤生长和肝转移的影响。结果:三七醇提液可以改善荷瘤肝转移小鼠的全身情况,并具有明显的抑瘤和抗肝转移作用,这种作用又以三七醇提液中、低剂量组更为明显。结论:三七醇提液可改善荷瘤鼠全身情况,并具有抑瘤、抗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参三七醇提液对荷瘤肝转移小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参三七醇提液对荷瘤肝转移小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建立肿瘤肝转移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参三七醇提液对荷瘤肝转移小鼠血清低切和高切全血黏度的影响。结果:参三七醇提液可以降低荷瘤肝转移小鼠的低切全血黏度,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高切全血黏度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参三七可改善荷瘤小鼠的血液高黏状态,使之接近正常小鼠的全血黏度,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因血细胞堆积,血流过缓而引起的癌栓形成,从而抑制了肝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浆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1α)的水平与肿瘤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地塞米松和肾上腺素法复制血瘀证模型,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血瘀证模型复制成功的次日,两组大鼠均经脾接种W256肉瘤株制作肿瘤肝转移模型。观察两组肿瘤的生长情况、肝转移灶的数目,并用放免法测定血浆TXB2和6-Ke-to-PGF1α的浓度。结果 血瘀证组原发灶的肿瘤重量与肝转移灶的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血浆6-Ke-to-PGF1α、TXB2及TXB2/6-Ke-to-PGF1α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机体在血瘀状态下,其原发肿瘤生长较慢;血浆6-Ke-to-PGF1α和TXB2均有所升高,而肿瘤转移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中医理论认为血瘀证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上发现大多数中晚期肿瘤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状态,同时血液高凝表现的浓、黏、凝、聚的临床表现与血瘀证有相似的特征。因而活血化瘀中药应用预防和治疗肿瘤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尤其在活血化瘀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活血化瘀中药能否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纤溶系统的紊乱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还未有明确的认知。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基于纤溶系统研究较多的几类抗肿瘤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概述,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润肺消积胶囊对小鼠Lewis肺癌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部分机理。方法以C57/BL近交系Lewis肺癌荷瘤小鼠为模型,观察润肺消积胶囊对肿瘤生长情况和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中药复方润肺消积胶囊可增加体重,抑制肿瘤组织生长,提高荷瘤小鼠的生活质量。结论润肺消积胶囊可能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及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机制抑制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润肺消积胶囊对小鼠Lewis肺癌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部分机理。方法以C57/BL近交系Lewis肺癌荷瘤小鼠为模型,观察润肺消积胶囊对肿瘤生长情况和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中药复方润肺消积胶囊可增加体重,抑制肿瘤组织生长,提高荷瘤小鼠的生活质量。结论润肺消积胶囊可能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及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机制抑制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静脉转染表达mIL-12的DNA质粒在肿瘤的治疗及抑制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经皮下和腹腔接种M5076细胞建立荷瘤模型,用水流动力学方法将mIL-12基因转染荷瘤C57BL/6小鼠,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率及肿瘤转移灶数目,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用小鼠脾细胞的细胞毒性实验评价CTL和NK细胞活性.[结果]转染pGEG.mIL-12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及IFN-γ水平明显升高.经皮下接种肿瘤细胞建立荷瘤模型的转染pGEG.mIL-12小鼠组抑制肿瘤细胞作用、抑制肿瘤细胞肝转移和生存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腹腔接种肿瘤细胞建立荷瘤模型转染pGEG.mIL-12小鼠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抑制腹腔内肿瘤播散,延长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5076细胞对转染pGEG.mIL-12小鼠脾细胞的CTL和NK细胞破瘤细胞活性均不敏感.[结论]用水流动力学方法转染小鼠细胞因子基因产生的高水平IL-12对CTL不敏感的M5076肿瘤有治疗和抑制肝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证实中医解毒祛瘀法能够抑制血管生成,调控血管生长基因,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作用。[方法]1)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将含有解毒祛瘀法提取液的载体置于7d胚龄的CAM上,作用48h观察抑制血管生成情况,并予氢化可的松相比较。2)采用家兔角膜移植肿瘤模型观察解毒祛瘀法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3)解毒祛瘀法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解毒祛瘀法能够使CAM及家兔角膜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瘤率为49.6%,降低血管密度,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结论]中药复方解毒祛瘀法能够抑制CAM、家兔角膜移植瘤及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作用,提示解毒祛瘀法能够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桂枝汤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离经之血”型血瘀证模型,观察桂枝汤对小鼠腹腔血凝块吸收的作用;以小鼠“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证模型,观察桂枝汤对小鼠凝血和出血时间的影响;用大鼠静脉血栓形成法观察桂枝汤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 桂枝汤能明显促进“离经之血”型血瘀证模型的小鼠腹腔血凝块的吸收;延长“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证模型小鼠出、凝血时间;减缓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桂枝汤有一定的活血祛瘀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迟笑怡  周天  胡凯文 《中医学报》2019,34(3):495-500
血瘀证是恶性肿瘤常见证型,而中药川芎具有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益气补血等功用,应用川芎抗肿瘤及防治肿瘤转移和复发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癌基因的表达,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抗肿瘤血管生成、改善乏氧微环境,影响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及黏附能力,增强免疫监视和免疫调控、化疗药物增效减毒等方面概述了川芎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目前川芎对肿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及对肿瘤治疗效果及机制的研究仍需更多的临床及实验依据,需进一步认识血瘀证的本质及川芎的作用机理和靶点,同时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及转移的研究还存在思路及方法上的问题。今后应进一步拓宽研究范围,提高研究深度,运用更科学的方法和更规范的研究,使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机制得到更全面的揭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对小鼠肝癌及子宫颈癌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H22肝癌细胞悬液经小鼠尾静脉接种,观察荷瘤小鼠的肺部转移瘤情况;小鼠右下肢爪垫内侧皮下注射接种,复制淋巴道转移模型,观察小鼠实体瘤的瘤重量、抑瘤率、肺部转移率、淋巴结转移情况。U14子宫颈癌细胞悬液经小鼠肌肉接种,复制自发性转移模型,观察小鼠实体瘤的瘤重量、抑瘤率、肺部转移率。[结果]血道转移模型结果:中药组肺瘤结节数较造模组下降(21.13±7.95 v 34.11±12.14,P<0.05)。淋巴道转移模型结果表明:中药组肺瘤结节数、淋巴结指数较造模组均有下降(4.5±2.619 v 8.3±3.917和0.702±0.182 v 0.89±0.181,P<0.05)。自发转移模型结果:中药组移植瘤生长指数、肺转移瘤生长指数较造模组比均明显降低(0.059±0.013 v 0.086±0.024,P<0.01,3.899±1.356 v5.035±1.336,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明显抑制肺转移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病例临床资料,以提高诊治水平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病例临床资料,并比较不同治疗措施的疗效及肿瘤标记物水平.[结果]手术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27个月),无治疗相关并发症.有32例患者的CEA水平较发生肝转移前或者原发肿瘤手术后都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肺癌兼顾治风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分析、中医文献的阅读,以及结合导师奚肇庆教授临证治疗肺癌的经验,初步探析治疗肺癌兼顾治风的运用.[结果]无论外风还是内风,在肺虚情况下,均可侵袭肺脏,同时与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等相互胶结,日久积滞而成肺癌,并可导致肺癌的发展及转移.[结论]肺癌的发病机理复杂,风邪在肺癌发病、发展过程中均有促进的作用.在治疗时兼顾治风,可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浙江近代著名临床医家邵兰荪治疗痛经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研读裘吉生编《邵氏医案》,筛选出其中治疗痛经的医案十余则,并结合邵氏在妇科方面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分析其辨证立法遣方特色,从而总结邵氏治疗痛经的临证经验。[结果]邵氏治疗痛经多从血辨治,且分虚实两端,其中属虚者血虚内热用益母胜金丹养血清热、活血止痛,血虚肝风治以养血柔肝、息风止痛;属实者水结血瘀用五苓散利水散瘀、行气止痛,气阻血滞治从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结论]在治疗妇人痛经方面,邵氏辨治遣方确有独特经验,这些经验可为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拓宽诊治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淋巴转移、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4例结肠癌患者按有无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TNM分期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其结肠癌组织中VEGF—C表达情况,应用X^2检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结肠癌组织中VEGF—C阳性率为57.8%;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表达(80%)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38.2%)(P〈0、01)。VEGF—C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显著相关(r=0.008、0.025、0.013,P〉0.05),而与TNM分期显著相关(r=0.447,P〈0.01),其中随着TNM分期的增高,VEGF—C阳性表达亦显著增高。[结论]结肠癌可表达VEGF—C,并影响结肠癌的淋巴转移。VEGF—C高表达而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人有很强的淋巴结转移倾向,甚至可能已发生淋巴结微转移。  相似文献   

16.
近年,关于活血化瘀药抗恶性肿瘤转移的研究日渐深入、广泛,随着相关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的不断进行,使其循证医学依据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但目前活血化瘀药在抗恶性肿瘤转移中的应用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实验数据不足、临床辨证与治疗缺乏量化标准等。文章从恶性肿瘤转移与血瘀证的关系入手,分析活血化瘀药抗恶性肿瘤转移时体现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对临床抗恶性肿瘤转移时使用活血化瘀药的方法综以述之,希望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内服方剂治疗骨转移癌痛的证治规律,为中医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89年至2019年采用中医内服方剂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文献中证型、治法及处方用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筛选文献124篇,治疗骨转移癌痛内服方剂132首,总结中医证候22个,治法21种;涉及187味中药,高频药物有熟地黄、甘草、补骨脂、骨碎补、当归;四气以温、平、寒性多见;五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多入肝、肾、脾、心经;关联规则分析出高频药对组合47个;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对8组,以及新处方4个。结论骨转移癌痛中医病因病机以正虚为本,以血瘀、气滞、痰浊、癌毒、寒湿为标,病位以肾为主,涉及肝、脾及心,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临床上常以虚实夹杂常见;治则为补其不足以治本,损其有余以治标;遣方用药侧重于补益肝肾类,组方以配伍活血化瘀类、温阳散寒类为主,配伍虫类药物通络止痛是治疗骨转移癌痛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瘀与衰老的相关性、抗衰汤抗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利中药抗衰老制剂的开发。[方法]使用基因芯片技术,确定血瘀影响的衰老基因表达,并考核抗衰汤对血瘀证大鼠衰老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确定16个基因为与血瘀相关的衰老基因,但其表达水平受到抗衰汤用药的影响。[结论]抗衰汤对与血瘀相关的衰老基因有明显地调控作用,血瘀是导致衰老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后血瘀证的病因病机和活血化瘀法的作用机制,分析临床治疗乳腺癌血瘀证活血化瘀药物种类、剂量及时机选取原则,并举验案以佐证。[结果]手术、放化疗及肿瘤本身均可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导致乳腺癌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态。体虚邪实是乳腺癌患者血瘀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抗肿瘤、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防治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转移;临床中治疗乳腺癌血瘀证应遵循辨证选取活血化瘀药物、选择治疗时机及选择适当剂量的原则,以保护正气。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为脾气亏虚、湿热瘀阻,治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获得较好的效果。[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后易出现血液瘀滞,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原位小鼠乳腺癌肝转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HER-2阳性细胞系SKBr-3建立自发性乳腺癌肝转移模型,为乳腺癌肝转移的机制及治疗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模型。方法 利用SKBr-3乳腺癌细胞株接种至16只裸鼠第二对乳腺脂肪垫,建立裸鼠第一代原位乳腺癌模型,再利用建立成功的原位肿瘤组织在16只裸鼠原位进行瘤组织块第二代原位种植,最后利用第二代组织块种植成功的瘤组织对16只裸鼠再次进行原位肿瘤种植,分别观察肿瘤肝转移情况。结果 在第一代肿瘤细胞原位种植的肿瘤中,没有发生肝转移现象。而在第二代组织原位种植瘤中,只有1只发生肝转移,而在第三代的组织原位肿瘤种植模型中出现了接近81.25%(13/16)的肝转移。无一只出现肉眼肺转移。结论 乳腺癌裸鼠体内反复传代可以建立高效、相对特异性的自发性乳腺癌肝转移模型,为肝转移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很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