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鲁药事》2009,28(11):664-664
2009年9月26日,FDA批准Pralatrexate注射剂(Folotyn,10-脱氮氨基蝶呤)用于周围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PralatrexateAllos是公司生产的用于治疗复发性或化疗耐受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新型靶向叶酸制剂,能优先在癌细胞集聚。FDA做出该批准是基于-项开放性、多中心的国际性临床试验(n=115)数据,病人全都是难治性或复发的丁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肿瘤特异性凋亡基因(apoptin gene)对人淋巴瘤细胞U937的调亡诱导作用,用含有apopti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短时转染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瘤细胞U937;采用台盼蓝染色法、RT-PCR及DNA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其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对人淋巴瘤细胞U937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表明,apoptin基因短时转染的人淋巴瘤细胞U937可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而且凋亡细胞的数量与apoptin的转染时间有关。结论:apoptin基因具有诱导人淋巴瘤细胞U937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loncastuximab tesirine-lpyl(LT)是全球首款靶向CD19的抗体偶联药物,于2021年4月23日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加速批准上市,治疗至少接受过两种全身性疗法的复发难治性(R/R)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包括非特定类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低级别淋巴瘤引起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临床试验表明,LT在R/R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其常见的≥3级治疗期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  相似文献   

4.
周航  邓飞  刘华庆 《贵州医药》2007,31(6):504-505
目的探讨CD56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NK/T细胞淋巴瘤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29例我院既往诊断的恶性淋巴瘤组织进行HE、PSA染色,同时作CD56的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0例弥漫性大B淋巴瘤和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CD56表达均阴性,12例NK/T细胞淋巴瘤CD56表达阳性,1例NK/T细胞淋巴瘤可疑。结论CD56可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NK/T细胞淋巴瘤分类鉴别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董青  贾玫  姜苗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134-135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成人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而原发于尿道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罕见,现就1例尿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建民  付刚  封琳  刘卫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52-2853
目的: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1例胃恶性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表现。结果:21例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均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MALT淋巴瘤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结论: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MALT淋巴瘤多见,并可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7.
姚锦  尹列芬  杨铃 《云南医药》2009,(3):317-319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中B细胞来源的NHL在我国发病较高,占67.9%,在B细胞淋巴瘤中弥漫大B细胞型占绝大部分(67.9%)。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成人最常见的淋巴样肿瘤,常有局部肿块、生长快、病变累及淋巴结、脾、胸腺,40%累及结外如胃肠道、中枢神经、骨和软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按WHO(2000年)诊断标准,对46例胃肠道原发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形态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46例胃肠道原发淋巴瘤,男:女=1.8:1,发病年龄4-77岁,以消化道症状和腹部包块为主诉。好发部位:胃15例,小肠23例,大肠8例。组织学类型:46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性淋巴瘤38例占82.6%,其中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type)19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T)15例,滤泡性淋巴瘤(FL)1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例,Burkitt样淋巴瘤2例,T细胞淋巴瘤8例占17.4%。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淋巴瘤其免疫表型和临床表现不同。结论: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准确的组织学分型和临床分期对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恶性淋巴瘤尤其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于浅表淋巴结,以颈部淋巴结多见,其次为腑下和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发生于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如口咽、扁桃体、胃肠道、皮肤等。发生于乳腺者少见。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绝大多数为B细胞表型的NHL,主要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尚有个别T细胞来源的原发生性乳腺性淋巴瘤的报道。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仅提示为乳腺肿块。现就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廖丹颖  梅恒 《肿瘤药学》2024,14(1):9-15
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应答率和持久的缓解。CAR-T细胞治疗在国内外迅速获批用于治疗二线以上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随后其套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的适应证也相继获批。CAR-T细胞治疗改变了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格局。随着CAR-T细胞在真实世界的广泛应用和早期治疗病例随访时间的延长,有部分患者可通过CAR-T细胞治疗获得临床治愈,这进一步肯定了CAR-T细胞在治疗高危淋巴瘤中的作用和地位。然而,CAR-T细胞治疗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患者的选择和治疗的时机、与现有治疗方式的优劣对比;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如通过桥接治疗以及联合治疗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确认对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等疾病的治疗作用等。本文将概述CAR-T细胞治疗淋巴瘤的相关进展,并浅要讨论CAR-T细胞治疗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江苏医药》2012,38(7)
目的 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 对7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苏木素和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按WHO 2008年《造血和淋巴 组织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7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32例(41.6%),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20例(26.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1例(14.3%),前驱T淋巴细胞淋巴瘤9例(11.7%).结论 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发生的亚型是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其次为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前驱T淋巴细胞淋巴瘤.其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对 较好.  相似文献   

12.
赵伟  陈陆俊  田波  谈炎  鲁常青 《江苏医药》2012,(7):812-814,740
目的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对7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苏木素和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按WHO 2008年《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7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32例(41.6%),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20例(26.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1例(14.3%),前驱T淋巴细胞淋巴瘤9例(11.7%)。结论 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发生的亚型是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其次为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前驱T淋巴细胞淋巴瘤。其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泪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病理形态,进一步探讨其组织起源、病理诊断、遗传学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泪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泪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泪腺内大量弥漫浸润中心细胞样细胞,伴淋巴上皮病变。遗传学的研究对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决定性意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与炎症和其他类型淋巴瘤的鉴别诊断。结论 (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B细胞淋巴瘤的特殊类型;(2)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容易漏诊和误诊,显微镜下特征性表现和免疫组化等可鉴别;(3)治疗应该综合考虑。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淋巴瘤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文章介绍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以及靶向放射免疫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研究提示,利妥昔单抗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治疗B-NHL具有增效或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疗效,延长缓解期。  相似文献   

15.
黄慧强  蔡清清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1):1883-1888
利妥昔单抗(人源化CD20单克隆抗体,商品名美罗华)是首个批准用于治疗表达CD20恶性淋巴省的单克隆抗体,广泛应用于低度恶性非雷奇金琳巴瘤(NHL)、侵袭性NHL,亦试用于霍奇金淋巴瘤(HL)及其他B细胞性恶性肿瘤。刊蚤昔单抗联合细胞毒性药物的疗效已在B细胞NHL的有关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目前该药已被批准用于侵袭性淋巴瘤和惰性淋巴瘤的一线治疗,其维持治疗滤泡性淋巴瘤亦得出鼓舞人心的结果.利妥昔单抗已成为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鼻腔是结外常发生淋巴瘤的部位之一.为探讨鼻腔淋巴瘤的形态学改变及临床特点及临床预后.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及临床随访对42例鼻腔恶性淋巴瘤进行了组织学类型及临床治疗方法和预后的研究.结果:发现鼻腔恶性淋巴瘤以NK/T细胞淋巴瘤为主(21例),其次是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9例),以及其他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粘膜相关淋巴瘤(3例),浆细胞肉瘤(1例),粒细胞肉瘤(2例).结论:鼻腔可发生的淋巴瘤种类较多,其生物学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各类淋巴瘤其免疫表型各有其特点,是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和鉴别诊断要点,同时是临床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国植 《贵州医药》1990,14(2):122-124
在Suchi、Lennert和涂莲英等提出周围T细胞淋巴瘤的分类中,将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单独列为一型.此型淋巴瘤是近几年才报道的一种新的淋巴瘤类型.我们在过去研究的B、T细胞淋巴瘤中,常将此型划入组织细胞性淋巴瘤、转移癌等. 这一型淋巴瘤有其临床和形态学特征,瘤细胞体积大,核畸形明显,瘤细胞与Ki-1单克隆抗体起反应.因此,对此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有些学者又称为Ki-1淋巴瘤.  相似文献   

18.
郭瑞珍  梁国桢 《贵州医药》1997,21(5):266-268
本文对遵义地区43例鼻咽、鼻腔恶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学表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全部病例均为弥漫型,无1例滤泡型,组织学类型以多表细胞性淋巴瘤为主,共33例(包括小细胞型13例,中多形15例,大多形5例),占76.7%。用UCHL-1、CD20和Mac387等多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表型研究。显示T细胞淋巴瘤37例(86%),B细胞淋巴瘤4例(9.3%),无1例组织细胞性淋巴瘤。鼻咽部T.B淋巴瘤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组化表型,为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外科手术脾切除标本及淋巴结标本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多种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细胞。结果:肿瘤累及脾白髓边缘区,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透明,胞核稍不规则。免疫组化LCA+,L26+,CD79α+,bcl-2 ,UCHL-1-,CD3-,CD5-,CD10-,Kp-1,CyclinD1-。结论: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为一种极少见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可累及淋巴结,根据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ighv3-21基因、SOX11与P53蛋白表达对套细胞淋巴瘤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通过检测23例套细胞淋巴瘤和10例良性淋巴结增生的ighv3-21基因和SOX11与P53蛋白表达及相关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他们的表达对于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结果 :套细胞淋巴瘤组和良性淋巴结肿大组之间SOX11免疫组化检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套细胞淋巴瘤多以阳性率低于25%为主。SOX11染色强度≥2的患者,靶向治疗的有效率更高。结论 :SOX11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率在套细胞淋巴瘤组中更高。B症状与治疗的有效率有关。全程管理中推荐积极加用靶向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