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ARVD)患者中的室性心动过速(VT)多为折返机制,关于其射频消融较少报告,现报道2例应用拖带标测技术指导消融ARVD合并的右心室流入道VT。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患者中的室性心动过速(VT)多为折返机制,关于其射频消融很少报告.本文报道2例应用拖带标测技术指导消融ARVD合并右室流入道VT.  相似文献   

3.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Bundle branch reentry ventricular tachycardia,简称BBR-VT)是室速(VT)的一个类型,约占所有诱发VT的6%。BBR-VT是VT中唯一具有明确的折返环的VT。希司束(至少其远段)、希司-浦肯野系统(简称HPS)和心室肌是折返环的组成部分。BBR-VT也呈持续性单形VT。BBR-VT可用导管消融技术根治,并且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4.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或VT)可分为特发性,自律性和折返性心动过速。本文观察了4例心室内折返性室速的心电图和心电生理特  相似文献   

5.
浦肯野相关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mVT)可以分为4种类型:维拉帕米敏感性左分支室性心动过速(VT)、浦肯野纤维介导的心肌梗死(MI)后VT、束支和分支间折返性VT( BBR VT)及局灶性浦肯野相关性VT.分支性VT分为3种亚型:左后分支VT( LPFVT)、左前分支VT( LAF VT)和上间隔分支性VT.识别这些VT的异质性和独特性有助于做出合适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阈下刺激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有助于旁路消融靶点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导管射频消融(RFCA)房室旁路已取得很好的疗效,其消融靶点定位大多以激动标测为主要方法,尽管成功率高,但需消融的次数较多,平均为3~8次。已有报道表明,近折返环的阈下刺激(sub-threshold stimulation,STS)能终止室性心动过速(VT)和左侧旁  相似文献   

7.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是缺血性心脏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常规标测技术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心肌梗死后VT的成功率很低,而有资料显示应用Carto系统指导消融心肌梗死后VT成功率可以达到77%,复发率10%左右,具有明显的优势[1]。一、心肌梗死后对室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的机制心肌梗死后持续单形的VT常常是由于在梗死边缘折返引起,认为VT折返环路被固定的或功能的传导阻滞区域包围。由于心肌细胞的不连续性,这些折返环路大多形成关键峡部,射频消融的目的就是在这些窄的峡部———折返环的关键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钙拮抗剂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心房纤颤与心房扑动和室性心动过速(VT)的进展作一综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类临床上,根据电生理机制将PSVT分为三类:自律性增高所致的PSVT;折返伴旁路的PSVT;折返不伴旁路的PSVT(表1)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性心动过速(VT)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心律失常,绝大多数发生在缺血性、瓣膜性、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心肌病等有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例,易引起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室颤动,预后严重。但自1962年报告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以来,这方面的报道日益增多。现已发现在 VT 患者中有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临床多发生于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青壮年。主要有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和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射频导管消融已成为治疗这类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现将1999年5月至2003年1月进行的IVT、室性早搏(室早)的射频导管消融1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