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兔前交叉韧带(anterior e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早期关节腔内冲洗对腱-骨愈合过程中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ACL重建模型,一侧膝作为实验组,并取对侧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术后5d内定期行关节腔内冲洗,对照组不做处理。在术后4、8、12周行生物力学测定和腱-骨愈合部位组织学观察,比较韧带断裂时所需拉力大小以及腱-骨界面处组织学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韧带强度及组织学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关节腔冲洗对ACL重建后韧带强度和腱-骨愈合有着积极的作用,提示可以通过关节腔冲洗的方法来改善ACL重建后早期关节内环境以改善重建后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骨隧道封闭状态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隧道封闭状态下是否保留残迹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成年健康新西兰兔12只,随机选取其一侧膝关节作为实验组,保留ACL残迹、骨隧道封闭状态下重建ACL;对侧为对照组:切除ACL残迹、骨隧道封闭状态下重建ACL.于术后12周处死动物,在858 Mini BionixⅡ型生物力学测试机测定股骨-移植物-胫骨的复合极限载荷、断裂部位.[结果]术后12周时保留残迹组股骨-移植物-胫骨的极限载荷为(23.46±7.4)N,切除残迹组为(18.63±4.26)N,实验组为对照组的12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t=3.058,P<0.05).移植物断裂部位:保残迹组中11例在韧带关节内部分,1例在腱骨交界处;不保留残迹组中9例在韧带关节内部分,2例在腱骨交界处,1例从隧道内拔出.[结论] 保留残迹的ACL重建有利于移植关节内愈合,改善移植物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型磷酸钙水泥(rhBMP-2-CPC)对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5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48只双膝关节ACL完全断裂的自身对照模型,24只用rhBMP-2-CPC充填移植腱-骨隧道界面(实验组),24只未用rhBMP-2-CPC(对照组),6只为生物力学试验的正常组。术后第2、4、8和12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2、4、8和12周实验组肌腱移植物较对照组抗拉伸的最大载荷明显要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肌腱移植物的生物力学特性优于对照组;BMP-CPC能促进肌腱移植物在骨隧道内的早期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4.
人工韧带与骨界面结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韧带先进加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 LARS)重建实验动物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研究LARS人工韧带与骨界面结合的情况.[方法]取雄性成熟波尔山羊24只,随机分成3组.利用临床ACL重建系统建立动物实验模型.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做大体观察、组织学、影像学和生物力学检查.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术后4周组织学显示韧带-骨界面充满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可见到炎细胞浸润表现;术后8周韧带-骨界面之间有新骨形成.部分标本出现Sharpey纤维结构;术后12周韧带-骨界面见大量的Sharpey纤维结构及大量的成纤维细胞.未见钙化软骨;(2)对第3组实验动物术后4、8、12周进行影像学检查,然后利用eflime图像处理软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3)生物力学测试发现,在不同时间点均将韧带从骨隧道中拉出,韧带无一断裂.结果显示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后,其两端骨隧道中韧带-骨界面可通过Sharpey纤维结构,形成间接连接,促进韧带-骨的结合,增强韧带-骨愈合的强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同种异体骨(DPB)对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6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成4组,建立左侧膝前交叉韧带(ACL)完全断裂模型。重建ACL时,于股骨隧道内分别植入BMP结合DPB、BMP、DPB。结果术后3、6、12及24周BMP结合DPB腱-骨愈合及移植物抗拉强度大于其他各治疗组,P<0.05。结论缓释载体DPB能延长BMP作用时间,提高移植物生物力学特性,拮抗骨吸收因子的负面效应,促进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4):2283-2288
[目的]观察比较自体、异体及自体一异体混编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腱骨愈合的组织学变化过程。[方法]取45只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为自体组、异体组及混编组。切除兔右膝前交叉韧带,取其双侧趾长伸肌腱,两两随机合成双股自体、异体及混编待移植物后重建兔右膝前交叉韧带。采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重建术后3、8及12周时移植物腱骨愈合的变化情况。[结果]重建术后3周时,各组移植物腱骨界面均表现为明显的组织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8周时,3组腱骨界面均可见大量新生组织细胞,胶原纤维纵向无序排列:12周时,自体组腱骨界面间的胶原纤维排列较其他2组更有序,止点4层结构也更清晰;术后各期腱骨界面软骨细胞含量,自体组混编组异体组。[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在相同的时间点,自体移植物腱骨愈合最优,而混编后的移植物介于自体和异体之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合有富血小板血浆(platlet rich plasma,PRP)明胶海绵复合物的自体肌腱移植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与肌腱间愈合过程的影响,探讨其在腱与骨愈合中发挥的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无菌条件下获取自体PRP,制备PRP明胶海绵复合物,左下肢行自体跟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组(实验组)使用PRP明胶海绵复合物;B组(对照组1)使用PRP;C组(对照组2)仅为肌腱。植入2、4、8、12周后,制作标本,进行大体及HE、Masson染色和TGF-β1免疫组化观察。[结果]A组标本大体观察:前交叉韧带连续性及张力良好,术后2周骨隧道口见少量瘢痕组织;4周骨道口见小部分骨样组织,8周骨道口较多瘢痕呈现,12周骨道口现较多骨样成分。组织学观察:HE染色显示,A组出现Sharpey样纤维和软骨细胞明显早于B组和C组;同样在Masson结果中,A组出现有规则的胶原纤维也明显多于B组和C组。TGF-β1免疫组织化学观察:2、4、8周,A组阳性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周时,各组之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RP明胶海绵复合物可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的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8.
体外冲击波促进兔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采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ESW)治疗对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趾长伸肌肌腱建立兔ACL重建动物模型,2—3个月龄雌雄不限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2组,ESW组ACL重建术后24h给予冲击波治疗,对照组ACL重建术后不给予冲击波处理,术后2、4、8周处死动物取标本做HE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组织愈合病理学改变,血管墨汁灌注观察愈合组织新生血管含量。[结果]ESW组术后4周腱骨界面成纤维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合成明显增多、排列规则。术后8周腱骨界面由致密结缔组织连接,胶原纤维大量合成,呈垂直纵向规则排列,部分区域出现胶原纤维-纤维软骨组织-骨组织的移行带改变,形成类似韧带直接止点样结构。腱骨界面组织愈合较对照组迅速。术后4周和8周腱骨界面新生血管的含量ESW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8,P=0.008)。[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显著促进兔ACL重建后早期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骨保护素(OPG)/脱蛋白骨(DPB)复合物对兔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制备OPG/DPB复合物。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4组(n=15):OPG组、DPB组、OPG/DPB组及对照组,均建立ACL重建模型,腱-骨界面分别植入OPG、DPB及OPG/DPB,对照组旷置处理。术后4、8、12周取材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4周时,各组均未见Sharpey样胶原纤维,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术后8周时,OPG/DPB组Sharpey样胶原纤维最为明显;术后12周时,OPG/DPB组可见典型4层结构。生物力学测试显示,术后4周各组最大加载负荷无明显差异(P0. 05);术后8周,OPG/DPB组最大加载负荷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 05);术后12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OPG/DPB复合物可显著促进ACL重建术后的腱-骨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蚕丝作为原材料制作的人工韧带重建实验动物的前交叉韧带,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影像学和生物力学四个途径,研究蚕丝人工韧带与骨界面结合的具体转归过程.[方法]实验组和单纯对照组采用蚕丝人工韧带作为重建材料,空白对照组采用动物自体跟腱1/3作为重建材料,建立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动物模型.实验组术前将蚕丝人工韧带浸泡在含BMP 0.5 mg/ml的PBS溶液中4h,单纯对照组仅行PBS溶液预湿4h,空白对照组取完足够长跟腱预张后不做特殊处理.重建ACL方式模拟临床,韧带两端骨隧道部分均采用人指骨钢板配套的松质骨螺钉挤压固定.分别于术后4、8、24周取材做大体观察、组织学、影像学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单纯对照组术后4周界面可见充满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术后8周界面见致密纤维组织与韧带连接紧密,术后24周界面可见Sharpey纤维结构.实验组术后4周界面充满大量的致密结缔组织,术后8周界面部分区域可见Sharpey纤维结构,术后24周界面以Sharpey纤维结构为主.空白对照组术后4周界面可见成骨反应及大量的成纤维细胞,术后8周界面部分区域可见Sharpey纤维结构,术后24周界面以Sharpey纤维结构为主,形成间接止点.[结论]蚕丝人工韧带重建ACL,韧带-骨界面通过Sharpey纤维形成间接连接,韧带中BMP细胞因子能促进韧带-骨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