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关木通染毒后大鼠尿液及血浆的代谢组经时变化规律及其与组织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组学在关木通肾毒性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取4只SD大鼠,灌胃给予关木通醇提水溶液,剂量为72mg/(kg·d)的马兜铃酸A,1次/d,连续给药4d。分别采集给药前(0d),及给药后2、4d的尿液及血浆样品供代谢组学研究。实验结束后采集组织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关木通给药后,大鼠肾脏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血管充血显示肾功能受到损害。利用GC/TOF/MS及模式识别技术为核心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尿样及血浆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给药后2,4d大鼠尿液,血浆中代谢组水平与给药前产生明显变化,内源性代谢产物谱随时间动态变化明显,能够明显区分出各天的变化趋势,表征出毒性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结论关木通能够对肾脏造成损害,应用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初步获得关木通致肾脏损害的"代谢产物谱",根据不同的代谢表型能够区分出关木通的毒性作用。大鼠尿液、血浆中的代谢产物谱与关木通毒性作用的经时过程密切相关,能够很好区分出机体的不同中毒状态。代谢组学分析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体内药物毒性早期筛选的方法,它可作为药物毒性评价的有效方法手段,在毒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利福平致肝脏毒性的代谢组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抗结核病药物利福平后其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学和血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寻找可能的毒性标志物,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Wistar大鼠灌胃给予利福平0,25,50和100mg·kg-1,qd,连续14d。收集最后一次给药后的24h尿样,测定1H-NMR谱,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常规毒性评价方法发现大鼠在高剂量表现出轻度肝毒性;给药组尿样1H-NMR谱中葡萄糖和牛磺酸明显增加,2-酮戊二酸和枸橼酸明显降低。各组动物在不同剂量下的代谢谱变化与肝脏病理和血浆生化改变相一致,并且其敏感性优于常规毒理学检测指标。结论:大鼠尿液1H-NMR代谢产物谱与利福平毒性作用强度密切相关,利福平引起的肝毒性与三羧酸循环能量代谢和糖代谢有关。代谢组学分析在毒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异烟肼肝毒性的代谢组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异烟肼后其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学和血浆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Wistar大鼠连续灌胃0,25,50,100,200和400 mg.kg-1异烟肼14 d后收集尿样,测定1H-NMR谱,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常规毒理学评价方法发现大鼠在中、高剂量表现明显的肝毒性;给药组尿样1H-NMR谱2-氨基己二酸、葡萄糖和牛磺酸明显增加,2-酮戊二酸和柠檬酸明显降低。各剂量组的代谢产物谱变化与肝脏病理和血浆生化改变相一致,并且其敏感性优于常规毒理学检测指标。结论:大鼠尿液1H-NMR代谢产物谱与异烟肼毒性作用强度密切相关,异烟肼引起的肝毒性与线粒体功能受损及三羧酸循环中能量代谢异常有关,还与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代谢组学分析在毒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大鼠口服龙胆水煎剂后尿液代谢谱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灌胃给予龙胆水煎剂(RGD)后其尿液代谢谱的变化及其与龙胆寒性作用的相关性。方法1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ig生理盐水)和RGD组(igRGD40g.kg-1.d-1,共9d)。从给药前3d开始每3d检测1次体重、体温、食量和饮水量。于d5收集大鼠尿样,测定核磁共振氢谱([1H]NMR)。给药结束d2称体重,测定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取肝、肾、脾和胸腺等脏器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从给药d3开始RGD组大鼠毛脏且色泽差,腹泻,体温降低,活动减少,受激排便增多,但食量和饮水量无明显变化。RGD组大鼠肝、肾、脾和胸腺等脏器指数及血浆cAMP/cGMP比值无明显变化。尿样[1H]NMR数据分析表明,RGD组与对照组在主成分分析得分图中呈聚类型分布,两组间未见重叠,RGD组尿样中葡萄糖、氨基酸、2-羰基戊二酸、柠檬酸盐和琥珀酸盐明显增加,牛磺酸、氮氧三甲胺、肌酸酐和十二烷酸酯类等明显减少。结论长时间给予较大剂量RGD可使大鼠出现虚寒证体征,给药后尿液[1H]NMR谱变化与龙胆寒性作用相关,主要表现为三羧酸循环能量代谢、脂肪酸代谢以及能量保存和利用功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机体代谢时间轨迹改变与机体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关系,确定使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毒性发生发展的可行性。方法:抗肿瘤化合物Z24以130 mg.kg-1剂量对W istar大鼠连续灌胃给药5 d,分别在给药前、给药过程中和停药后,收集24 h的尿液,一直收集到停药后240 h,尿液用于代谢组学研究。在停药后24 h和240 h时分别处死一半大鼠进行病理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代谢时间轨迹改变与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代谢组学技术可应用于描述毒性的发生、发展和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揭示大黄素的肾毒性机制,寻找肾脏损害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方法 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大黄素170、500、1 500 mg/(kg·d)3个剂量组,连续给药16 d,给药结束后收集24 h尿液,血浆及肾组织,测定1H NMR谱,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 500 mg/(kg·d)大黄素服用16 d可引起大鼠血肌酐下降,大黄素可导致肾细胞胞浆中出现明显的空泡化改变.代谢成分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液中乳酸、糖、氨基酸和脂肪酸成分下降;尿液中乳酸、糖和氨基酸成分增加;肾脏组织中醋酸盐和肌酐/肌酸明显升高,乳酸和胆碱/磷酸卵磷脂水平下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及磷脂的成分比例明显改变.结论 代谢组学分析在识别药物诱导代谢成分改变方面较传统技术更灵敏;脂肪和能量代谢紊乱参与了大黄素的肾毒性,尿液中氨基酸、葡萄糖氧化三甲胺(TMAO)及肌酐可作为大黄素诱导肾组织损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天麻-川芎药对对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将药材提取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天麻组、川芎组、天麻川芎组A(天麻:川芎比为1:4)、天麻川芎组B(天麻:川芎比为4:1)等5组,每组中药材均用10倍量70%的乙醇提取,用HPLC法测定提取物中天麻苷和川芎嗪的含量来确定给药剂量。每组按11.67 g·kg-1的剂量对大鼠连续给药,收集尿样,通过液质联用方法对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全扫描分析,采用MATLAB和SIMCA-P两种数据处理软件对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产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连续灌胃29 d后,各给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产物均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天麻川芎提取物显著影响大鼠尿样中与药理作用相关内源性物质的代谢,为深入研究天麻川芎药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良姜水提物(AOWE)对SD大鼠尿液中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给予SD大鼠ig 0.5142 g·kg-1AOWE,连续30d,收集尿液,采用LC-MS/MS分析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通过标记物的变化,分析AOWE对尿液中内源性物质的影响.结果 给药第8天,AOWE对大鼠尿液中代谢物的影响最为显著;OSC-PLS-DA分析有16种物质被视为可能生物标记物;与空白组比较,高良姜组大鼠的尿液中SM[d18:0/24:1(15Z)]、γ-linolenyl earnitine等物质浓度升高,PA[18:0/18:2(9Z,12Z)]、CerP(d18:1/22:0)等的浓度降低.结论 高良姜的水提物可显著影响细胞信号传导类物质的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苍耳子对大鼠尿液代谢轮廓、整体表征和血液生化指标等的影响,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毒性评价中的作用.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苍耳子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苍耳子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经灌胃给予一定容量的含苍耳子水提取液(相当于生药1.05和21.0 g/kg),1次/d,共28 d;对照组给予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给药期间观察大鼠体重、被毛、运动及精神状态的改变;给药前和给药7、14、21、28d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收集24h尿液,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测定大鼠尿液代谢轮廓和整体表征.结果:苍耳子高剂量组大鼠在给药期间陆续出现被毛光泽度下降、脱毛、活动量和摄食量减少、反应迟钝等现象.苍耳子低剂量组仅2只大鼠在给药28d后表现为少动喜卧,被毛光泽度下降.苍耳子高剂量组大鼠给药21和28 d时体重均明显低于苍耳子低剂量组(P<0.05)和对照组(P<0.01),苍耳子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大鼠体重在各时间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苍耳子高剂量组大鼠给药21 d时的ALT、AST水平[(42.9±3.9)U/L、(107.9±12.7) U/L]明显高于低剂量组[ (33.8 ±4.4) U/L、(95.8±16.6)U/L]和对照组[(31.8±4.4) U/L、(93.5±15.8)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28 d时苍耳子高剂量组血清ALT、AST水平达峰值.苍耳子低剂量组不同给药时间血清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苍耳子高剂量组给药第7、14、21、28天24h尿液代谢物表型的聚类分布均偏离对照组,且随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苍耳子低剂量组给药第7、14、21天24h尿液代谢物表型的聚类分布位于对照组附近且与对照组有部分重叠,给药28 d时出现单独聚类.结论:用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苍耳子肝毒性灵敏度较高,可用于评价中药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基于1H-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黄药子乙醇提取物(RDB)致肝损伤大鼠血清和尿液中代谢产物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探寻RDB肝毒性早期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大鼠ig给予RDB5 g·kg-1,连续给药28 d,于给药后3,7,14和28 d及停药后7 d(恢复期)取6只大鼠采血,进行常规血液生化分析;取肝组织,计算肝指数,并用HE染色进行肝组织病理观察。收集给药后0,3,7,14和28 d及停药后7 d血清和尿液,进行1H-NMR的代谢组学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对早期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筛选和鉴别。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DB组血清总胆红素(TB)和总胆固醇(TC)于给药后3~28 d显著升高(P<0.05),总胆汁酸(TBA)于7~28 d显著升高(P<0.05),TB,TC和TBA于停药后7 d恢复正常,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以及葡萄糖含量均无显著变化。RDB组给药后肝指数显著升高(P<0.01),停药后7 d恢复正常;肝组织于给药后7 d开始出现单细胞坏死和肝细胞肿大,随给药时间延长,病变程度加重;停药7 d后有所恢复。代谢组学检测显示,RDB给药早期血清脂质〔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谷氨酸、磷酸胆碱和甘油磷酸胆碱等升高(P<0.05),尿液丙酮酸盐和N-乙酰谷氨酸等降低(P<0.05);上述代谢产物在停药7 d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肝损伤与糖脂代谢、能量代谢和胆汁淤积有关。随着RDB给药的持续,产生了组织过氧化损伤。线粒体损伤导致体内能量代谢不足。血清脂质(LDL/VLDL)、谷氨酸、磷酸胆碱和甘油磷酸胆碱,及尿液丙酮酸盐和N-乙酰谷氨酸均可作为RDB致肝损伤的早期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对多柔比星(Dox)肾毒性的影响。方法Dox单次6.5 m.gkg-1尾静脉注射诱导大鼠肾损伤,造模后次日大鼠分别ig硝苯地平15 m.gkg-1.d-1,尼群地平10 m.gkg-1.d-1,氨氯地平5 m.gkg-1.d-1,连续30 d,于给药后d 10,20和30收集各组大鼠24 h尿液测尿蛋白含量,于末次给药4 h后处死大鼠,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测肾皮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硝苯地平组大鼠于给药d 10和d 20对Dox肾毒性的尿蛋白有增加作用,给药d 30时,对尿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均无明显影响,对肾组织GSH,MDA,NO含量及GST,SOD,NOS活性也无明显改变;尼群地平组大鼠于给药d 10,20和30时,对Dox肾毒性的尿蛋白及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均有升高作用,并明显增加肾组织MDA,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降低GSH含量及GST,SOD活性;氨氯地平对Dox所致的尿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的升高具有降低作用,并明显降低肾组织MDA,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增加GSH含量及GST,SOD活性。结论硝苯地平对Dox肾毒性无明显影响,尼群地平则有加重作用,氨氯地平对Dox肾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海洛因滥用大鼠尿液同体纵向对照模型的代谢组学研究模型,研究海洛因滥用与大鼠体内生物标记物特异性变化关系在研究海洛因依赖的潜在价值。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经尾静脉反复注射盐酸海洛因溶液建立大鼠海洛因依赖模型,收集给药前和停药成瘾后大鼠尿液,并用UPLC-MS分析尿液,经Mzmine2.1软件峰匹配和多种统计学分析,筛选出有差异性变化的海洛因滥用生物标记物。同时进行重复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停药后24 h大鼠出现戒断症状,经纳洛酮催促戒断实验证实大鼠已对海洛因形成依赖。给药前和停药后大鼠尿液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存在分离现象,说明两组尿液中生物标记物间存在特异性差异。结论:大鼠对海洛因滥用形成依赖前后尿液中生物标记物存在差异,经统计学初步筛选出41个特异性的生物标记物,说明借助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尿液中生物标记物的特异性变化来推断机体是否对海洛因依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10):1310-1315
目的:研究玄参活性成分哈巴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及其分布、代谢类型和其可能的活性。方法: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超纯水)和给药组(哈巴苷对照品溶液),每组2只,ig给药,160 mg/kg,每日2次,连用3 d。于给药前及首次给药后每12h收集各组大鼠尿液和粪便,最后1次给药后0.5、1 h穿心取血8 mL并取出心、肝、脾、肺、肾、胃和小肠等组织,分别制备血液、尿液、粪便及各组织样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和鉴定哈巴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并推测其代谢途径,采用PharmMapper软件预测代谢产物活性。结果:从大鼠体内鉴定出哈巴苷代谢产物12种,其原型及代谢产物主要分布在心、肝、脾、肺、肾、胃和小肠中,其代谢类型主要包括水解、脱水、还原、甲基化、硫酸酯化、葡萄糖醛酸结合、一级香豆酸结合等。12种化合物可能具有治疗癫痫、肌萎缩侧索硬化、糖尿病、脑中风等活性。结论:哈巴苷可能是以原型和代谢产物的形式发挥药效的。本研究为归属玄参体内代谢产物来源、研究玄参显效形式、阐明玄参药理作用机制和炮制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聚氰胺污染饲料致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寻找三聚氰胺污染饲料致大鼠肾毒性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大鼠喂食三聚氰胺污染饲料20 d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手段对正常对照组和三聚氰胺组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的代谢物进行分析。利用代谢组学分析软件SIMCA-P+11对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采集的GC-MS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聚氰胺组大鼠肾脏组织部分纤维化,有大量尿酸盐结晶,可见颗粒管形病变。正常对照组和三聚氰胺组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样品在主成分分析(PCA)中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指认引起差异的特征代谢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聚氰胺组大鼠肾脏组织中丙氨酸显著上升;缬氨酸和乙醇胺等明显下降;尿液中乳酸显著上升,而半胱氨酸和尿嘧啶等明显下降。结论三聚氰胺污染饲料引起大鼠明显的肾毒性,尿液中有17种物质,肾脏组织中有11种物质被判定为可能特征代谢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观察莲必治注射液单次静脉注射对SD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质的影响,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致肾损伤的机制。方法:2种莲必治注射液供实验用:莲必治注射液A(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98.7%,其他相关物质1.3%),莲必治注射液B(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49.1%,其他相关物质50.9%)。SPF级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莲必治A高剂量组(1600mg/kg)、低剂量组(400mg/kg);莲必治B高剂量组(400mg/kg)、低剂量组(100mg/k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5只。各组动物均按10mL/kg单次尾静脉给药。收集各组大鼠给药前12h及给药后0~6、7~12、13~24和25~48h各时间段尿液,测定其磁共振氢谱(1HNMR);给药48h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莲必治A高剂量组、莲必治B高剂量组和对照组的ALP分别为(306±13)、(294±45)和(207±47)U/L;ALB分别为(28.26±1.07)、(27.34±1.01)和(25.70±0.37)U/L,TP分别为(51.32±3.36)、(50.10±2.36)和(45.76±1.73)g/L,莲必治A高剂量组、莲必治B高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莲必治A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剂量组的BUN分别为(6.94±0.49)、(6.69±0.31)和(6.81±0.38)mmol/L,与对照组[(5.90±0.45)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莲必治B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TG分别为(1.13±0.36)、(0.84±0.18)mmol/L,与对照组[(0.57±0.1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尿液^1H NMR的时间轨迹图显示,给药后各给药组大鼠尿液代谢谱均出现先偏离、后回归对照组轨迹的过程。对不同时间段的^1H NMR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给药前各组大鼠尿液代谢图谱无明显差异;给药后0~6h,各给药组与对照组大鼠尿液代谢谱能被区分开,其中莲必治B高剂量组的代谢谱偏离对照组最远;各给药组尿液中三甲胺(TMA,δ2.70)和二甲基甘氨酸(DMG,δ2.94)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而柠檬酸(δ2.54,δ2.66)和α-酮戊二酸(δ2.46,δ3.02)含量下降。给药后7~12h,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的代谢谱仍可以区分开,各给药组尿液中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含量均较对照组下降,莲必治A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剂量组尿液中TMA和DMG含量上升。给药后13~48h,各给药组与对照组大鼠尿液的代谢谱不能区分,各给药组的代谢谱均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莲必治注射液中其他相关物质的含量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质水平的变化有关,而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含量的下降以及三甲胺和二甲基甘氨酸含量的上升提示莲必治注射液致肾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肾髓质间渗透压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静脉给药途径A771726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方法:大鼠静脉给药A771726(30mg/kg),分别采集给药前及给药后0-48h尿液,合并后冷存。用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法(LC/MS)对A771726及其在大鼠尿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大鼠静脉给药A771726后,经过与空白尿液对比,在尿液中发现3种代谢产物,推测其结构分别是甲基化羟甲基化,亚甲基醇半缩甲醛化A771726。结论:A771726在大鼠尿中代谢产物以Ⅰ相代谢为主,未发现Ⅱ相代谢产物。与文献报道通过灌胃途径给药所测到的代谢产物结构相同,其代谢物的结构及含量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后确证。  相似文献   

17.
周本宏  刘苗苗  郭咸希  凃杰  吴玥  罗毅  刘刚 《中国药师》2014,(10):1609-1612
摘 要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考察石榴皮鞣质对正常大鼠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石榴皮鞣质给药组,每组按 78.5 mg·ml-1剂量对大鼠连续灌胃给药4周,收集尿样,用于代谢组学研究。HPLC-MS采集大鼠尿样的数据信息,运用SIMCA-P软件中的PCA 法与PLS DA 法对比分析。结果:石榴皮鞣质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得分点达到很好的区分效果, 连续给药22 d 时, 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改变最为明显。结论: 石榴皮鞣质提取物显著影响大鼠尿样中与药理作用相关内源性物质的代谢, 为深入研究石榴皮鞣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Que)对环孢素A(cyclosporineA,CsA)肾毒性的影响。方法: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Que(40mg/kg)组、CsA(40mg/kg)模型组、CsA(40mg/kg)+Que(40mg/kg)组。以上各组动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5d。各组大鼠于给药d10及d14分别置于代谢笼中收集24h尿液检测尿蛋白含量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于末次给药4h后处死大鼠,测血清BUN、Cr和肾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肾组织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Que对CsA所致的尿蛋白、尿NAG、BUN、Cr、肾组织MDA含量的升高均有显著降低作用,并明显增加肾组织GSH含量及GST、SOD、GSH-Px、CAT活性,对CsA引起的肾小管病理性损伤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Que对CsA所致的肾脏毒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本宏  周静  凃杰  易慧兰  刘刚 《中国药师》2013,(11):1603-1607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考察罗布麻叶对正常大鼠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罗布麻叶用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罗布麻叶高剂量组及低剂量3组,连续灌胃给药29 d,运用SIMCA-P软件中的PCA法与PLS-DA法对比分析。结果:罗布麻叶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得分点达到很好的区分效果,连续给药22 d时,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改变最为明显。相比于罗布麻叶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距更大。结论:罗布麻叶提取物对正常大鼠机体内源性物质代谢产生了影响,为进一步阐释罗布麻叶的药性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剂量益母草对大鼠肝、肾的亚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毅  冯晓东  刘红燕 《中国药师》2009,12(9):1180-1182
目的:考察大剂量益母草对大鼠肝、肾的亚急性毒性影响。方法:取益母草煎液,以60g·kg^-1·d^-1剂量灌胃给予大鼠,每日1次,连续给药15d,停药后继续观察15d。实验第15天、第30天时取大鼠血和肝、肾组织标本,分剐检测相关肝、肾功能指标,并观察肝、肾形态组织学变化。结果:给药15d后,大鼠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及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蛋白(Upro)水平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肾组织可见轻度病理改变。停药15d后,给药组大鼠尿蛋白水平未见降低,其余各项指标水平均降低,肝、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结论:大剂量益母草对大鼠肝、肾有毒性作用,其毒性影响在短期内不完全可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