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病人心率变异与死亡峰值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血压病人心率变异与死亡峰值时间的探讨(摘要)白梅王红宇郭春风张琳齐志芬通过对166例高血压病人与110例正常人心率和心率变异(HRV)分析以及与165例高血压死亡病人峰值发生时间的对照,以探讨高血压病人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数(HRVI)减低与室性早...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高血压所致的脑卒中与静息心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高血压个体中脑卒中发生与静息心率的关系。方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中,已发生脑卒中者的卒中前静息心率与未卒中者同时期静息心率进行比较;并观察不同药物抗高血压治疗后,脑卒中发生与静息心率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对照组中,已卒中大鼠卒中前心率快于未卒中大鼠同时期心率;静息心率≥330min-1者,自发脑卒中率高于静息心率<330min-1者。美托洛尔减慢静息心率,显著降低RHRSP的自发脑卒中率。结论静息心率是RHRSP自发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能适当减慢静息心率的抗高血压治疗,可能有利于预防脑卒中。  相似文献   

3.
心率震荡可以很好地反映自主神经的功能。高血压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受损,美托洛尔作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既可降低患者的血压,还可抑制交感神经的活性,改善患者迷走神经的活性,改善患者心率震荡的功能。本文就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现象及美托洛尔的干预作用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内蒙古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与血脂、空腹血糖和静息心率的关系,为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干部保健所进行健康体检的491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检测血压、血脂全项、空腹血糖,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血脂、空腹血糖和静息心率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该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7.0%。高血压患病率随TG、TC、LDL-C、空腹血糖的升高以及静息心率增快而升高,随HDL-C水平降低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蒙古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患病率与TC、TG、空腹血糖升高以及静息心率增快密切相关。应加强老年人群的血糖、血脂、静息心率的系统化健康管理,以控制高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大量研究证明心率增快作为心血管病预测因子及与多种心血管事件与死亡明显相关,本研究观察了心率人群特征及其与危险因素联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成都市区有代表性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人群心率平均74.3次/分,高于以往认识的72次/分,女性高于男性,心率随年龄增加,人群65%心率低于80次,仅35%等高于80次,大量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与心率增加有伴随关系,如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等,常是线性增加。多种疾病伴有更快心率。双变量与多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心率与上述危险因素明显相关。结论 本研究提示心率增快与大量危险因素水平及多种病理状态或疾病尤其高血压有伴随关系,尚缺乏心率合适范围的共识与证据,值得开展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患者和单纯高血压(不伴有左心室肥大)平均心率、平均心率血压乘积及其昼夜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31例、单纯高血压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24h平均心率、24h平均心率血压乘积及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单纯高血压组24h平均心率(75.1±10.8/次/min)、24h平均心率血压乘积值(9531.2±1321.8/次/min.mmHg)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组(79.1±10.9/次/min,11027.2±1562.7/次/min.mmHg)则较后两组更高,同时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结论平均心率、平均心率血压乘积增高及其昼夜节律减弱对高血压及其左心室受累程度有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綦彦鲁 《山东医药》1996,36(7):30-30
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率变异分析山东省立医院(250021)綦彦鲁,刘同宝济南医院董嘉本文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分析,揭示其植物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资料与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人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0~60岁,排除合并糖尿病、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博苏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80例高血压患口服博苏前及服药后4、6周血压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例接受博苏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1.25%,平均收缩压下降26.23mmHg,舒张压下降15.82mmHg,平均心率下降15.09次/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治疗6周后,血压和心率一直稳定在理想水平,绝大多数患无明显低血压及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结论:博苏能有效控制高血压,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自动诊室血压测量(AOBPM)、诊室血压测量(OBPM)、家庭血压测量(HBPM)以及动态血压测量(ABPM)测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方法:入选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8例,通过OBPM、HBPM测量血压及心率,获得诊室心率和家庭自测心率,分析白大衣高血压患者(n=169)和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n=359)的诊室心率和家庭自测心率的差异及心率白大衣效应(诊室心率-家庭自测心率)。169例患者接受OBPM、AOBPM、HBPM、ABPM四种不同测量方式,其中51例退出,共118例纳入统计,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4种方法所测心率的差异。对心率白大衣效应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诊室心率高于家庭自测心率[(74.07±9.99)次/min vs.(69.36±9.12)次/min,P<0.05],心率白大衣效应为4.71次/min。(2)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比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更明显[(6.80±10.43)次/min vs.(3.72±8.35)次/min,P<0.05]。(3)对118例患者用4...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与静息心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和静息心率(RHR)、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在冠心病(CHD)中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53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her)记录资料分组,A组(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偶发室早)32例,B组(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组: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源性室早或频发室早)21例,动态心电图记录SDNN和6am的静息心率(RHR),计算心率震荡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1S),比较两组间的差别,分析TO、TS与SDNN、RH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组TO值高于A组(0、80%±3.94%vs-1.45%±4.37%,p〈0.05),而TS值低于A组(11.03±11.01ms/RR间期vs19.77±19.00ms/RR间期,p〈0.05),RHR值明显高于A组(82.18±9.70bpmvs70.94±11.32bpm,p〈0.01),B组TO与SDNN呈负相关,与静息心率呈正相关;TS与静息心率呈负相关,而与SDNN无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伴有不良室性心律失常时,心率震荡现象减弱,心率震荡增加,提示心脏自主神经平衡的破坏与不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在具体运动过程中有哪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呢?1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运动3次,且在固定的时间运动,每次30分钟,运动后可使心率达到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85%;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运动5次,运动后可使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即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减速力(DC)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和8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监测 DC和 HRV。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DC [(11.99±4.93)ms 比(6.62±1.83)ms]及心率变异性的24h正常 R-R间期标准差[SDNN,(129.94±15.22)ms比(63.66±12.13)ms]、相邻正常 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55.52±9.03)ms比(28.25±8.81)ms]和相邻正常 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24h总 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13.99±5.63)%比(7.29±1.11)%]明显降低,P 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 DC 与 SDNN、rMSSD和 PNN50均呈正相关(r=0.571、0.662、0.763,P 均<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可协同作为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左室肥厚心率变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的心率变异性改变。方法:分析36例正常对照组和5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的心率变异性。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的SDNN和HRVI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其中离心性肥厚组更明显。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心率变异性较正常人减低。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频发室性早搏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伴有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对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室早>10次/h的26例高血压患者和2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早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时域指标进行分析,并与26例无室早的正常人和27例无室早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用直线相关分析确定室早与心率变异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室早对照组平均R-R间期显著小于高血压组,其余各心率变异指标无明显差异;这两组的窦性R-R间期标准差和全部5min节段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有室早的高血压组与无室早的高血压组之间的心率变异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室早对照组的室早对数与平均R-R间期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心率变异指标与室早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下降,但其室早与心率变异之间未发现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运动强度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反映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强度的较好指标和方法,用于制订和监测个体化运动强度。方法分析30例中重度男性COPD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中获得的运动强度指标,比较在不同最大摄氧量百分比(VO2max%)运动强度下各指标的分布,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心率和Borg指数与VO2max%的相关关系。结果在取值上,心率储备百分比(HRR%)的实际值接近于VO2max%,而HRR%的预计值与VO2max%相差较远。在不同VO2max%运动强度下,HRR%实际值比预计值的分布变异更大。Borg指数越大越能准确反映COPD患者的VO2max%运动强度,Borg指数分别为3分(轻度气促)、4分(中度气促)和5分(比较重的气促)的运动强度分别达到60%、72%和78%VO2max心率和Borg指数与VO2max%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和0.834,在已知心率和Borg指数时,采用VO2max%运动强度的预计方程式可预计患者实际达到的运动强度。结论HRR%实际值能更好地反映VO2max%运动强度,建议采用心肺运动试验中获得的实际最大心率制订中重度男性COPD患者的运动强度。Borg指数是简单适用的运动强度制订和监测指标,建议中重度男性COPD患者在肺康复运动训练中应达到Borg指数4分。VO2max%运动强度的预计方程式可用于运动强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龄与高血压对运动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对107例受试者进行运动试验,作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观察静息心率、运动峰值心率、代谢当量、心率变时性损害;其中60岁以上55例为老年组(Ⅰ组),60岁以下52例为对照组(Ⅱ组),两组各分两亚组,Ⅰa组与Ⅱa组为高血压组,Ⅰb组与Ⅱb组为非高血压组。结果:Ⅰa组峰值心率/预测心率的值相对低,运动峰值心率未达到85%预测心率的人数增加,(峰值心率-静息心率)差值减小,二级运动心率变时性反应指数(CRI2)<0.8人数增多,2min心率恢复值降低(P<0.05~<0.001),SDNN、SDANN、SDNNindex、rMSSD、三角指数(TI)均明显低于其它亚组,pNN50也相应低于Ⅱb组(P<0.05~<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较普遍存在心率变时性损害。  相似文献   

17.
静息心率与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探讨了静息心率与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糖聚集性的关联。发现超重(BMI≥25)及(或)男>45岁,女>55岁人群,平均静息心率>88次/分钟组上述两个以上危险因素聚集发生机率较60次/分钟组增加约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调整年龄、体重指数两混杂因素影响后,在心率>88次/分钟人群则这种危险性仍明显增加(OR=4.3,95%可信限2.1~8.7),提示在超重及较年长人群中心率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聚集发生的临床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昼夜血压及心率变异特点,对46例老年EH患进行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功率谱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老年EH的24h收缩压(SBP),舒张压9DBP),SBP和DBP之负荷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SBP,DBP负荷值均>30%,老年EH组昼夜血压有显差异,白天比夜间明显或高,老年EH组之心率变异功率谱中高频指标显下降(P<0.01)。结论 老年EH昼夜血压有明显差异,且迷走神经活性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心率与血压变异性的多变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告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记录24小时心率变异性(HRV)与血压变异性(BPV),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的变化,了解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TOD)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白梅  郭春风 《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0):704-705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心率变异指数测定对预后的价值白梅,郭春风,张琳,王红宇,赵三明,任志英,王美英用心率变异(HRV)预测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患者的顶后被认为是一项独立的指标,而用心率变异指数(HRVI)对原发性高血压(EN)合并脑血管意外病人的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