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道癌术后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应君 《浙江临床医学》2004,3(11):1019-1019
食道癌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不全,术后禁食、手术创伤,使患者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不全更为严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本科以往多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NP)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为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可行性及安全性,作者于2001年6月~2003年4月通过对38例食道癌患者实施术后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进行了细致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对比肠内免疫营养和普通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不同作用.方法 4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在手术后第2~8天给予等热卡[125.1 kJ/(kg·d)]营养支持;在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9 d检测血清IgG、IgM、IgA、CD3+、CD4+、CD8+、CD4+/CD8+.结果 经过7 d营养支持,与普通肠内营养组相比肠内免疫营养组的IgG、IgM、CD3+显著增加(P<0.05),IgA、CD4+、CD4+/CD8+比值显著增加(P<0.01);肠内免疫营养组IgM、CD3+术后9 d与术前1 d差值显著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5),IgA、CD4+、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1).结论 早期肠内免疫营养较普通肠内营养能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组(Gln组)、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各20例,于手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0 d分别检测相关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同时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拆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营养、免疫指标均较前下降,术后10 d上述指标有所恢复。Gln组术后免疫指标较EN及PN组升高。结论肠癌术后患者,采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剂对改善营养状态机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通过鼻胃管将营养液输入消化道内的营养支持方式。合理的肠内营养治疗满足了患者的生理需要,阻断了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的恶性循环,避免因肠道菌群移位所致的严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有助于改善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维持肠道完整性,预防应激性溃疡。肠内营养的并发症通常是由于不恰当的配方选择和(或)使用途径及输入速度不当引起,也可由患者自身疾病和治  相似文献   

5.
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汪翔燕  董敏 《护理与康复》2005,4(5):352-353
急性重症胰腺炎(acute severe pancreatits,ASP)是一种急性全身消耗性疾病,机体长期处于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过程中,造成严重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常可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营养支持是治疗ASP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nal nutrition,EN)支持.然而PN治疗所带来的临床问题不容忽视,如导管感染达26.9%[1],故尽早实施EN十分关键.本文总结对24例ASP患者实施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方法及护理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应用,阐述了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所特有的优越性,强调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影响,并探讨了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实施及其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对照组(常规肠内营养组),每组20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1~7d分别给予瑞能(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能全力,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7d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炎症反应指标、不良反应及肠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7d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血清免疫指标(CD4、CD4/CD8、IgG、IgA)明显下降,炎症反应指标(CRP、IL-6)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试验组血清免疫指标(CD4、CD4/CD8、IgG、IgA)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清炎症反应指标(IL-6、CRP)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高龄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癌全胃切除手术创伤大,特别是高龄胃癌病人,术前多伴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且机体免疫机能差,故术后营养支持十分重要。营养支持有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本文比较EN和PN对高龄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效果,探讨EN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手术患者往往因为术前疾病本身的消耗,手术、麻醉对胃肠道的刺激,术后一段时间内对胃肠动力恢复及分泌、吸收功能产生了干扰及影响,统称为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PGID).PGID使机体吸收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机体处于营养失衡状态,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至关重要.临床营养支持有肠内与肠外两大类,而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要求.有研究表明[1],胃的功能可于术后1~2d恢复正常,大肠功能与术后3~5d恢复正常,而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在术后几小时即可恢复正常,肠内营养可在肠道术后6h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对小肠有局部营养作用,能刺激肠蠕动,并可使肠功能提前恢复.胃肠道手术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障碍,手术创伤又使分解代谢增加,机体营养消耗增多,笔者认为做好临床营养支持与护理,将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灵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控制及减轻术后营养不良现象,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患者88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各44例,全部患者行肿瘤病灶切除加淋巴清扫根治术,肠外营养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两组营养干预观察时间为14d。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肠内营养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半流饮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肠内营养组合理饮食、运动锻炼、日常服药依从性分别为100.0%、97.7%和100.0%,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的84.1%、79.5%和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肠内营养组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愈合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清总蛋白与清蛋白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后肠内营养组血清总蛋白与清蛋白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酸菌合生元A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乳酸菌合生元A肠内营养(periopreatively using enteral nutrition with fiber-containing,LEN)组、合生元B肠内营养(enteral nuteriion with fiber-containing,FEN)组,每组各25例,分别进行肠外营养、应用乳酸菌合生元A进行肠内营养、应用合生元B进行肠内营养。比较3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应用LEN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前后,患者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PN进行肠外营养、FEN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低于营养支持前(均P0.05)。LEN与FEN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N、FEN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均P0.05)。结论应用乳酸菌合生元A进行肠内营养,可以促进患者蛋白质合成、免疫功能恢复、纠正负氮平衡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应用,阐述了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所特有的优越性,强调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影晌,并探讨了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实施及其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正>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早期胃癌多无症状,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已经存在营养不良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手术创伤和术后应激反应可以加剧分解代谢。因此,术后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对病人营养不良的改善及机体免疫力的提高极为重要。传统肠外营养存在缺陷,疗效不及肠内营养。我院近期对胃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效果满意。现将我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恢复效果的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营养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9例及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7例,并分别进行不同营养支持,观察体重损失率、术后排便时间、7d下床活动患者比例、食欲正常患者比例、住院天数、营养费用、并发症;并观察术前、术后3d、术后7d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结果EN组肠功能恢复较PN组早,平均住院时间少于PN组,营养费用明显低于PN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损失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7d能下床活动者和食欲正常者的比例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和术后3d,PN组与EN组血清白蛋白、总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EN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快恢复肠道功能和体力,提高机体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态的改善起重要作用,更符合现代营养支持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肠内营养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患者肝功能、肠屏障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联合行肝癌切除+断流术患者随机进入肠内(EN)或肠外(PN)营养组,术后分别接受肠内外营养,观察两种营养方式对肝功能、血内毒素水平、乳果糖/甘露醇比值、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两种营养方式均能维护肝功能的稳定.EN在降低血内毒素、维护肠屏障、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方面优于PN,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EN是维护此部分患者肝功能、肠屏障和机体免疫稳定的有效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不同途径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0例结直肠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EN)组与肠外营养(PN)组,每组各31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采集外周血标本,检测免疫功能指标IgA、IgG和Ig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各项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与PN组相比,EN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早,住院天数短。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各免疫功能指标均下降,炎症指标均明显升高;EN组术后第3天、第7天的免疫功能指标较PN组患者高,而炎症指标却较PN组低。结论结直肠癌术后肠内营养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和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7.
胃肠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童强  王国斌  卢晓明 《中国康复》2004,19(6):342-344
目的 :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72例胃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EN组 )和肠外营养组 (PN组 )各 2 6例及常规输液组 (对照组 ) 2 0例。术后 2 4h开始肠内或肠外营养 ,检测术前和术后第 9天营养状况、免疫指标、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 :术后EN组、PN组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EN组与PN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CD3 、CD 4 、CD 4 /CD8 EN组、PN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中CD 4 、CD 4 /CD 8 EN组亦显著高于PN组 (P <0 .0 5 ) ;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肠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 ,肠功能恢复方面亦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8.
潘艳丽  罗前颖 《循证护理》2022,(17):2327-2329
食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因消耗过多的原因导致病人手术治疗前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症状,加之手术创伤及术后常禁饮禁食的影响加剧营养不良的症状进一步恶化,影响病人的恢复。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提早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本研究就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时间、免疫功能和对食管癌术后病人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务人员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46例,于术后24h分别给予EN和PN支持治疗;检测术前1d及术后第8天患者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观察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2组术后第8天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前白蛋白水平高于B组(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B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可有效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及缩短住院时间,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0.
胃癌患者术前由于消化道受损,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加上术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更易引起电解质的丢失及营养缺乏[1].研究证实[2],对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EN)明显优于肠外营养(PN),因小肠具有强大的消化吸收功能,大多数营养物质都在小肠消化吸收.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对51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