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确诊糖尿病后,经过不断地学习,也亲眼目睹了自己病友因低血糖而失去生命的残酷现实,对低血糖自觉有很高的认识。每天注射胰岛素都记得把胰岛素给摇匀了(我注射的是预混的胰岛素),并认真查看剂量。按要求及时进餐,及时检测血糖,及时加餐。防控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有许多糖友认为,用胰岛素很容易导致低血糖,很危险,而服口服药这种风险就小得多。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始终固执地采用口服药治疗,而拒绝使用胰岛素。但这对1型糖友就比较不公平了,因为他们并没有这样的选择权利,确诊后就注定与注射胰岛素相伴。那如何避免因为胰岛素剂量而导致的低血糖,就成了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有着20多年“糖龄”的老“糖友”。平时我的降糖药及胰岛素剂量都是比较固定的,但我一直不太注意饮食的控制。在2007年,内分泌科医生根据我的病情在饮食上给我做了一次合理的调整:让我之后一日分六餐,要少食多餐,总量不变,在保证满足身体需要的同时,科学饮食。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话、报纸等多种媒体招募门诊使用人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参加本项调查。结果:1.共133人参加,其中发生低血糖人数为88例(66.17%),两次及以上人数为53例(39.85%),发生低血糖后知道采取应对措施比例为83%;2.低血糖发作中,7例为漏餐,6例为运动过量,19例为进食减少,6例为进食过少及运动过量同时存在,5例为自行加药;3.以是否发生低血糖分组,两组间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763);4.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胰岛素注射次数为门诊胰岛素控制血糖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门诊胰岛素控制血糖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且血糖控制不佳,需积极加强教育减少低血糖发生并加强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5.
韩焕贞 《内科》2007,2(4):699-700
低血糖反应是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心脑等器官的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数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有交感神经兴奋现象,如出汗、心悸、神经质、颤抖、无力、饥饿等,但有少数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症状往往以中枢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如瞌睡、神志恍惚、昏迷等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胰岛素治疗是造成夜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常见于下面几种情况:1.胰岛素剂量过大。胰岛素作用的高峰一般在注射后6~12小时,所以黎明前1:00~3:00容易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7.
<正>王大妈的糖尿病有些年头了,自己的年纪大了,记性越来越不好了,加上降糖药吃起来又有些麻烦,大多数药又要一天吃好几次,所以常常就会忘记吃药。要是同样的药一天就只用吃一次,那多好、多省事呀。现在王大妈的烦恼终于得到解决了。原来每天需要多次服药,现在只需早餐前一次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2型糖尿病(T2DM)在全球呈急剧蔓延之势.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其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更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20.4%为糖尿病患者,24.5%为糖尿病前期.中国已经取代印度成为全球糖耐量异常人数最多的国家[1].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但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低血糖事件频繁发生.由于多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并发症多,且常伴有高血压等疾病,同时联用多种药物治疗,因此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次老年人对于低血糖的反应性和敏感性下降,无症状性低血糖易被忽视.因此,重视老年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事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女士,42岁,患2型糖尿病8年,口服降糖药.因肺部感染,血糖居高不下,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住院.医生为她开启了胰岛素治疗.之后一切都很顺利,感染控制了、高血糖没有了、人精神了,也恢复正常吃饭了.就在这时候,一个新问题产生了,王女士开始频繁出现低血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糖尿病患病的人数也呈现飞速增长,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不容乐观。亚洲糖尿病管理中国协作组研究结果显示,仅有26.9%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能够达到6.5%以下,41.1%的患者达到7.0%以下。近期研究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基线时平均HbAlc为9.5%±2.3%,74.5%的患者未接受治疗或仅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起始治疗均较晚。  相似文献   

11.
随着2型糖尿病的病情进展。患者通常需要从口服降糖药转为胰岛素联用口服降糖药或是完全胰岛素治疗,药物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着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低血糖,尤其是重度和夜间低血糖不仅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且妨碍降糖治疗。相比于预混人胰岛素30R(BHI30),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药代动力学特征更好的模拟了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多项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均证实,BIAsp30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能降低重度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从而减小低血糖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的危害,实现安全控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低血糖,尤其是重度和夜间低血糖不仅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且妨碍降糖治疗.相比于预混人胰岛素30R(BHI30),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药代动力学特征更好的模拟了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多项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均证实,BIAsp30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能降低重度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从而减小低血糖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的危害,实现安全控糖.  相似文献   

14.
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有过低血糖的经历:心慌、手抖、出冷汗、饥饿等,严重者还可能发生意识混乱、行为异常甚至昏迷等。这是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等药物后较难避免的不良反应。医生也再三强调患者们不要贻误低血糖早期阶段的自救,一杯可乐、3~4勺白糖水或随身携带葡萄糖片都可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诊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管理方案的低血糖事件发生原因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就诊且接受强化管理方法的糖尿病患者36例做定期随访,收集低血糖发生情况,包括低血糖性质、类型及发生原因,并进行分析。结果对36例患者随访216次,低血糖发生率为66.2%(143/216)。导致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不明原因[31.5%(45/143)]和运动过度[23.1%(33/143)]。60岁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60岁的患者高(P=0.041),未规律监测血糖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较监测血糖患者高(P=0.004)。结论糖尿病患者中症状性低血糖所占比例最高,以不明原因低血糖发生率最高。年龄越高和自测血糖意识薄弱者低血糖发生率升高,强化血糖监测可以发现低血糖的发生并进行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低血糖较为常见,尤其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而引发低血糖特别是伴有症状者常对心血管系统有危害。然而既往关于低血糖与远期心血管事件间确切关系尚不清楚,现就此进行大样本长程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一种血糖过高的疾病,怎么会发生低血糖呢?其实在应用各种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糖尿病患者完全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尤其是老年人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时,必须经常定期自测血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尤其要避免夜间低血糖。从根本上说,糖尿病治疗要正规,切勿轻信道听途说的经验和虚假广告!  相似文献   

18.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诺和锐)治疗,B组给予NPH和门冬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达标后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两组患者的夜间、空腹低血糖、症状性低血糖和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次数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组患者的夜间、空腹低血糖、症状性低血糖和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次数显著低于B组。结论甘精胰岛素与NPH相比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可作为基础胰岛素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近期纷纷收到全国各地许多读者的来信,希望了解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有关问题。本期特别约请子多位国内著名糖尿病专家,就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进行了全面阐述。此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就如何辨别药品真假,及在药店购药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解。本刊还专题采访了国内著名糖尿病专家、本刊编委、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内分泌科张家庆教授,请他就糖尿病药物治疗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解答,现将采访内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低血糖是非常复杂的情况,从失神恍惚、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到晕厥昏迷都有可能。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较1型糖尿病患者低,严重低血糖事件在2型糖尿病早期并不常见,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低血糖的发生和血糖控制的关系逐渐密切,在胰岛素治疗的最初几年,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到病程后期风险则大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