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不少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在月经期血糖会出现忽高忽低、上下波动的情况,有的在月经期出现高血糖,有的则发生低血糖,让人不由得开始担心,因为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那么如何应对月经期血糖波动呢?  相似文献   

2.
波动性高血糖的危害源于高血糖和波动性两个方面。其中高血糖是一个慢性持续的过程,对糖尿病的危害众所周知;波动性指急性血糖升高,对机体是一个急性的“应激”事件。近年来,血糖波动对机体的影响越来越被关注。研究表明,血糖波动的危害大于持续高血糖的危害。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波动大,还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刘女士的父母均有糖尿病,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母亲于三年前死于尿毒症,父亲如今也因脑中风瘫痪在床。也许是家族性的原因,今年刚四十出头的刘女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强化降糖治疗降低HbA1c水平能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持续高血糖有关,且与血糖的波动密切相关^[1]。有研究发现,波动性高血糖能引起明显的氧化应激,诱导血管内皮表达黏附因子及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李爱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96-3497
血糖波动和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传统观点认为,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1〕。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强化降糖治疗不但不能使糖尿病患者受益反而可能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2〕。尤其是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机体耐受力和血糖调节能力均有限,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血糖波动,如治疗不当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本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老年T2DM患者血糖波动情况进行监测,探讨患者血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包括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和慢性波动性高血糖,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即可引起全身多脏器损害,导致心、肾、眼、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 随着对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的深入,目前临床上已经认为血糖波动是除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外,临床上已经将血糖波动作为对血糖整体评估的—项指标,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血糖波动对机体损害的机制、评估方法及对应策略加以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8.
血糖波动: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的"血糖代谢紊乱"包括三要素:空腹、餐后血糖升高和血糖波动特征异常.血糖急性波动通过活化氧化应激、内皮功能紊乱、激活凝血系统和炎性反应过程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进展.因此,控制血糖波动应该是糖尿病治疗策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DPP)-IV抑制剂和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具有广阔的治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标志以及导致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其不良作用主要体现在慢性持续的高血糖和血糖波动两方面。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已经明确,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糖波动亦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可能需要兼顾减轻血糖波动以更理想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血糖波动现象,对于血糖的波动,有的人十分焦虑,有的人则满不在乎,实际上这两种态度都不好。过度的焦虑会恶化病情并导致血糖升高,而放任血糖波动状态会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因此,要积极地寻找血糖波动的原因,尽量避免它的发生才是上策。  相似文献   

11.
报道并分析2007年~2012年荣成市人民医院门诊具有完整资料的40例餐后1小时血糖升高及其胰岛素释放试验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餐后1小时血糖>8.4mmol/L,其胰岛素释放即发生改变,高峰后移或高峰分泌不足且伴有胰岛素抵抗,皆具备2型糖尿病胰岛素释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要点聚焦"餐后血糖"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其实就重要性而言,"餐后血糖"丝毫不逊于"空腹血糖",甚至更加重要。无论是血糖监测还是血糖控制,都要求全天候,也就是两者并重,只有这样,才能显著减少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到医院看病时,大都会主动  相似文献   

13.
感谢胰岛素以及其同类的药品,这些药品使患有1型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可以达到真正正常的血糖水平,并且从中受益。显然,糖尿病的并发症与所有糖尿病的主要症状——高血糖有关。为了得出对1型糖尿病儿童而言安全的血糖水平,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相同年龄段的非糖尿病儿童正常的血糖水平在哪些数值范围。任何针对1型糖尿病儿童或者青少年血糖控制和护理以及自我控制和护理的临床计划,都要取  相似文献   

14.
杨筠 《糖尿病之友》2012,(12):67-67
我患有1型糖尿病2年,之前注射的胰岛素出现过敏现象,之后更换为诺和锐30,但是换药后发现餐后血糖较高,剂量增加后也无法将餐后血糖降到正常值。请问我应当如何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改善血糖波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联合阿卡波糖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04例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周前后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波动变化.结果 (1)加用阿卡波糖后明显减少血糖波动,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M值、日内血糖极差、高血糖时间(%)、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餐后血糖尖峰值、餐后血糖达峰时间、餐后血糖波动幅度、餐后血糖波动总时间等波动指标均下降(均P<0.05);(2)阿卡波糖治疗明显减少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的次数、幅度、持续时间(均P<0.05);(3)治疗后胰岛素用量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阿卡波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同时有效避免夜间低血糖;联合使用阿卡波糖,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减少胰岛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之友》2020,(4):73-73
什么是血糖波动大糖友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两种情况:一是血糖长期持续性升高;二是血糖不稳定,波动大。目前临床研究己证实,血糖波动大的危害甚至超过单纯的血糖偏高。专家认为,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使一天内的血糖波动控制在5.0mmol/L以内;同一餐前后的血糖差值不超过3.3mmol/L,否则即可初步判定为血糖波动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及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血糖波动的危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学者提出,血糖波动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础研究已证实,血糖波动可加剧氧化应激.但临床研究中,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仍有争论.因此,本文就血糖波动的损伤机制、危害、评估方法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情况加以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18.
我是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后就接受胰岛素治疗,饮食也有所顾忌。有病友说2型糖尿病要以饮食控制为主,1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治疗为主。为此请教专家,1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是否可以比2型糖尿病宽松,是否应把控制重点放在血糖波动上?  相似文献   

19.
<正>王先生今年56岁,患2型糖尿病7年,算是"老运动员"了。采用胰岛素治疗已有3年,他每半个月都会到附近街道医院配药顺便测一次空腹血糖,每次都在6~8mmol/L,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马马虎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和阴性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分析影响IAA产生的有关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华西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72h血糖监测,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IAA、血脂、肝肾功能。根据IA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抗体阳性组(3l例)和抗体阴性组(31例)。记录两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血糖水平的标准差、早餐后血糖波动、午餐后血糖波动(PPGEAL)、晚餐后血糖波动、平均餐后血糖波动(MPP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并通过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方式、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及高血脂病史预测胰岛素抗体产生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上述指标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抗体阳性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标准差,MAGE,LAGE,PPGEAL均大于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O.031,0.010,0.021,0.030);但两组患者的其他指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与IAA产生的风险性有关。结论IAA阳性较IAA阴性T2DM患者的日内血糖波动幅度更大,两组日间血糖波动幅度无明显差异。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与胰岛素抗体的产生具相关性,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产生胰岛素抗体的风险性是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的5.52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