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变化规律,评价不同骨密度检测部位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作用,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的XR-46系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435例成年女性腰椎骨密度值,其中308例同时测定非优势(左)股骨近端各部位(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ards三角区骨量下降最早,骨量累计丢失率最大,是骨密度变化最敏感的部位;腰椎各部位骨密度呈正相关性,股骨近端各部位亦呈正相关性;各部位骨密度与年龄的拟合曲线均以三次回归模型决定系数最高,其中股骨颈和Wards三角区决定系数最高;不同部位骨质疏松症诊断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段的成年女性,应选择测量不同部位骨密度来诊断骨质疏松症.<50岁测量部位应首选股骨近端,≥50岁,腰椎与股骨近端应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椎体骨密度(BMD)测定在诊断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2例健康无症状中老年人和165例临床拟诊骨质疏松患者进行L1~3椎体BMD测定并计算T值。结果健康中老年人BMD随年龄增长而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如以T≤-2.5SD为诊断标准则有203例。结论 QCT诊断骨质疏松症敏感、准确、重复性强,易于推广应用。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可由定量CT(QCT)测定骨密度的变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X线放射吸收法(Radiographic Absorptiometry,RA)测定指骨骨密度与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radiogrammetry,DEXA)测定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在诊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一致性。方法:选取65名绝经后女性,均用RA测定指骨骨密度和DEXA测定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用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所测的骨质量(Bone mineral density,BMD),用Bland-Altman(B-A)作图法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所测T值。结果:RA测定指骨BMD与DEXA测定腰椎和股骨颈BMD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4、0.56(P<0.01)。B-A分析法显示两种方法检测T值的一致性较好。结论:RA指骨骨密度测定法可应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测定与中医辨证分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探索骨密度测定与中医辨证关系。方法:对50岁以上52例就诊者中通过OsteoAualayzerTMSXA—2000型骨密度分析系统,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中医辨证。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肝肾阴虚及脾肾两虚两型。结论: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可按肝肾阴虚及脾肾两虚这两型处理,并注意补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正>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骨组织量的减少(骨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同时减少),而质正常,化学成分不变,引起骨脆性增大,最终可导致骨折的一种疾病[1]。骨质疏松已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XA)联合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检测在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绝经后女性100例作为对象,根据DXA测定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每组各50例。测定两组骨密度水平,比较两组的β-crosslaps和PINP值。结果 骨质疏松组髋关节、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水平均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4、13.99、14.13,均P<0.05);骨质疏松组的β-crosslaps、PINP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6、16.19,均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关系密切,DXA联合β-crosslaps、PINP检测可作为预测POP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双能X线骨密度仪椎体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骨质疏松患者,所有患者均被确诊。同时安排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机体骨密度不同情况来讲,在低于x-2.0SD情况下骨质疏松患者共59例,其所处年龄段分别为31~40岁、40~50岁、50~60岁和60~70岁,不同年龄段的骨密度分别为(94.3±21.9)、(81.4±22.1)、(58.6±17.8)和(43.3±22.4);在骨密度低于x-2.5SD的情况下,本实验确诊的骨质疏松患者共47例,其不同年龄段的骨密度分别为(80.3±3.1)、(75.8±17.4)、(57.9±17.2)和(41.4±21.3),中来年人群的骨密度指标与年龄增长指标存在负相关系,会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结论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对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判断患者实际骨量情况,能够根据其检测指标数据分析患者实际患病情况,对于病症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骨密度测量部位对女性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影响。方法 记录291例妇女的年龄、测量身高和体重,采用HologicQDR-2000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全身、腰椎正侧位、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s三角的骨密度。统计各年龄组骨丢失率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结果 各部位的骨密度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组女性骨丢失量最大的部位是Ward’s三角。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最高的部位50~59岁组是腰椎侧位,大于60岁各组是Ward’s三角。结论 随年龄的增长,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随测量部位不同而不同。腰椎侧位和Ward’s三角分别是50~59岁和60岁以上妇女诊断骨质疏松症敏感性最高的部位。  相似文献   

9.
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中老年人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410例中老年患者腰椎正位骨密度,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晨尿吡啶啉,尿吡啶啉用肌酐校正。按年龄段和不同骨密度组对男性和女性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按年龄分析,中老年男性骨钙素随年龄增长下降,尿吡啶啉/肌酐随年龄增长上升,中老年女性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在50~69岁时明显升高。70岁以后又趋于下降,并与同年龄的老年男性的骨钙素、尿吡啶啉/肌酐值相近。而血清碱性磷酸酶不论男性或女性均在正常范围,各年龄段差异无显著性。按骨密度分析,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低于正常组,而尿吡啶啉/肌酐高于正常组,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同性别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值差异无显著性。各骨密度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骨钙素、尿吡啶啉/肌酐分别是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有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测定锥体骨密度(BMD)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价值。方法纳入86例健康中老年人为对照组、93例临床拟诊断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组,由2名检测者、2次检测所有对象L1~L4椎体BMD,对比组间差异并评价QCT对BMD的检测重复性。结果观察组各年龄段BMD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一检测者不同时间、不同检测者同一时间所测定BMD无明显差异(P>0.05,ICC>0.9)。结论 QCT骨密度仪可反映对象骨密度,且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对诊断骨质疏松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的寿命在逐渐延长,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人约有1亿多,相当于全国人口的1/12。老年性疾病势必增多,而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多伴有骨质疏松,老年人的骨折发生率正逐年直线上升,在很大程度上都与骨质疏松有关,属病理性骨折,它严重地威胁着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本文就如何在边疆地区应用普通X线照片诊断骨质疏松的可行性和不足及展望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顺德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变化情况,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 200例在顺德地区居住5年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介于50~80岁,以5岁为年龄段分成六组,采用美国GE公司LUNAR-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检测各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对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情况差异。结果:随年龄的增加,骨密度逐渐下降,骨质疏松发生率逐渐上升,女性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男性显著,统计得知顺德地区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7.66%(151/546),显著低于女性的44.80%(293/654),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德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率患病率较高,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与发病率密切相关,这对提高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邓桥莉  陈德才  伍援朝  张林 《西部医学》2009,21(10):1672-1675
目的探讨定量超声骨质测量仪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0例50~79岁体检的绝经后健康女性人群,按不同年龄段分组,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L1~L4、左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骨矿密度(BMD)、T值,定量超声法(QUS)测定左跟骨强度指数(SI)、T值,比较各年龄组间QUS较之DXA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采用ROC曲线探讨QUS诊断骨质疏松的临界点。结果各年龄组QUS与DXA常规测定部位诊断结果相比,诊断骨质疏松症的灵敏度为45.83%~70.00%,特异度73.33%~89.29%。根据QUS诊断骨质疏松症的ROC曲线,以T值-2.0为临界点,灵敏度与特异度较好。结论QUS与DXA相比,诊断骨质疏松症敏感性较差,特异性尚可。随年龄的增长,敏感性增加,但特异性降低。QUS值诊断骨质疏松症以T值-2.0为临界点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临床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新生儿135例,均给予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其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不同性别的早产儿SOS值及足月儿男女SOS值无显著差异(P>0.05),足月儿SOS值显著高于早产儿,春夏季出生的新生儿SOS值低于秋冬季新生儿SOS值(P<0.05)。结论:定量超声骨密度测量在临床儿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可研究新生儿骨状况,明确佝偻病,早期诊断,从小时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7.
骨密度测定在继发性甲状旁腺素机能亢进症骨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检测 185例慢性肾衰血透患者的桡骨骨密度 (BMD) ,计算其Z值 ,同时检测其血清甲状旁腺素 (PTH) ,碱性磷酸酶 (ALP)和指骨X照片。结果显示 :血透患者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并随透析时间延长进一步减低 ;骨密度与其PTH ,ALP和指骨骨膜下吸收呈负相关 ;用Z值对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骨病 (甲旁亢骨病 )作诊断试验 ,受试者运筹特性曲线显示 ,当Z≤ - 2 .2时 ,灵敏度为 79 4 1% ,特异度为 78 15 %。骨密度测定对甲旁亢骨病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骨密度测定在继发性甲状旁腺素机能亢进症骨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检测185例慢性肾衰血透患者的桡骨骨密度,计算其Z值,同时检测其血清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和指骨X照片。结果显示:血透患者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并随透析时间延长进一步减低;骨密度与其PTH,ALP和指骨骨膜下吸收呈负相关;用Z值对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离进症骨病作诊断试验,受试者运筹特性央线显示,当Z≤-2.2时,灵敏度为79.41%,特异度为78.15%《  相似文献   

19.
杨双  肖喜刚 《医学综述》2021,(7):1395-1399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升高.采用影像学方法检测骨密度可以判断骨量变化,从而早期筛查和诊断骨质疏松症.近年来,定量CT以其独特的三维成像优势在骨密度测量领域广泛应用.与双能X线相比,定量CT可选择性对骨骼中代谢转化率较高的松质骨进行检测,准确性高,同时定量CT可通过已有的CT扫描图像进行骨密度测定,具有经济...  相似文献   

20.
骨密度测定对肾阳虚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密度(BMC)是判断骨质中骨小梁密度的主要指标之一。我们于1992年至1995年12月测定了肾阳虚患者的BMC,并设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病例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肾阳虚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0~49岁,慢性肾炎10例,更年期综合征15例,贫血13例,席汉氏病2例,前列腺增生病10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1~49岁,慢性肾炎12例,更年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