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新生儿及小婴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传统治疗方法是经腹幽门环肌切开术。2008年3月~2010年12月我们对收治的15例CHPS患儿进行了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超细电子胃镜治疗1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狭窄患儿,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7.5±14.4)d,使用乳头肌切开刀和针式切开刀沿幽门至胃窦方向切割幽门管环肌.结果 12例患儿共行13次胃镜下治疗.11例术后1~10 d内呕吐停止;其中1例首次治疗后35 d复发呕吐,2次内镜治疗后第10天停止.另1例术后未止呕,后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行药物治疗而完全缓解.本组除1例治疗后出现少量黑便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近期有效率高、安全.  相似文献   

3.
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症系婴儿所特有的疾病,由于胃幽门肌肉肥大使腔道变窄,引起梗阻症状。如不治疗,终因严重脱水或营养不良而造成死亡。这种畸形并非罕见,现将我院1957年以后的17例作一初步分析,并着重介绍X线检查方法及X线所见,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的上消化道造影诊断.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2012-01/2014-01接收治疗的88例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儿术前均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分析88例患儿的上消化道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结果:造影检查结果显示,88例患儿中有40(45.45%)例患儿为肩样征、16(18.18%)例患儿为乳头征、40(45.45%)例患儿为线样征、20(22.72%)例患儿为菌伞征、29(32.95%)例患儿为鸟嘴征、30(34.09%)例患儿为双轨征.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幽门管直径为15.1 mm±0.80 mm,幽门管长度为22.1 mm±2.04 mm,幽门肌厚度为5.2 mm±0.61 mm.手术测值显示患儿幽门管直径为15.5 mm±0.71 mm,幽门管长度为23.1 mm±2.15 mm,幽门肌厚度为4.7 mm±0.69 m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造影手段对儿童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为较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使用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环肌狭窄及先天性巨结肠的经验。方法 20例患儿年龄16-120d,体重2.7-8kg。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和先天性巨结肠各10例。在气管插管加单次髓管阻滞麻醉上,建立CO2气膜,注气压力为1.6-1.9kPa,流量为3L/min。置入腹腔镜,并根据不同的病种在不同的部位置入操作钳,完成幽门环肌切开术和辅助巨结肠根治术。结果 手术时间为25-150min,术后3-7d出院。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婴儿应用安全可靠,手术打击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传统术式Ramstedt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再评价。方法对采用Ramstedt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的12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均获痊愈,无十二指肠端黏膜破裂或梗阻解除不完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近、远期效果良好,胃食管反流症状全部消失。结论Ramstedt幽门环肌切开术仍为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临床发病特点,为该病诊治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方法对307例CHPS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观察项目包括患儿性别、发病年龄、体重变化、入院时电解质及动脉血气、B超检查结果及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情况。将发病10d内治疗者列为早期组,超过10d者列为晚期组,比较这两组动脉血气、电解质及日平均体重增加的差别。结果 307例患儿中男性262例,女性45例,发病年龄1~351d,去掉离散程度较大者6例,其余301例平均发病年龄(23.8±13.0)d。患儿出生体重(3.24±0.44)kg(1.6~4.5kg);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62例(20.2%)。幽门环肌B超厚度为(5.4±1.1)mm(3~8mm)。早期组日平均体重增加明显大于晚期组,而低钾血症、低氯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组(P0.05);血钠与血pH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婴儿CHPS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为3~5周,幽门环肌厚度(5.4±1.1)mm,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比例较高。对于在出生后3~5周内出现持续性呕吐患儿,应高度警惕CHPS,并应尽快诊治,以减少低氯低钾性碱中毒的发生;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先天性幽门肥厚患儿50例及同期正常婴儿50作为研究对象,先天性幽门肥厚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儿均经手术确诊),正常婴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对两组婴儿的幽门管长度、肌层厚度以及幽门管内径进行观察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将观察组患儿的超声测量结果与手术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超声诊断在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超声测得观察组患儿幽门管长度为(2.2±0.4)cm,幽门管内径为(2.8±0.5)mm,幽门肌厚度为(5.7±1.0)mm;对照组幽门管长度为(1.1±0.3)cm,幽门管内径为(6.0±1.6)mm,幽门肌厚度为(2.1±0.6)mm;手术测量得观察组患儿的幽门管长度为(2.3±0.3)cm,幽门管内径为(2.7±0.6)mm,幽门肌厚度为(5.5±1.0)mm。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超声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测量结果与超声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技术可有有效鉴别正常婴儿和先天性幽门肥厚的患儿,且测量结果与手术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对于诊断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围手术期输液体会金乡县人民医院(272200)李继斌张进来近年来,我院收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46例,均行手术治疗。现将其围手术期输液体会介绍如下。术前纠正水电及酸碱平衡紊乱: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由于较长时间的呕吐、饥饿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超声检查对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CHPS)的可靠性。[方法]在CHPS的超声诊断中,以幽门管长径≥16mm,幽门管直径≥14mm,幽门肌厚度≥4mm为确诊标准,并对诊断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45例CHPS诊断正确者44例(97.8%),漏诊1例(2.2%);患儿幽门管长径、幽门管直径及幽门肌厚度的超声测量结果与术中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CHPS准确率高、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可作为CHPS检查的首选方法。当超声检查结果不支持,而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时,应结合X线造影明确诊断,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1.
幽门狭窄的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 1997年开始 ,我们采用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外科性幽门梗阻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有长期消化溃疡史 ,近期出现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隔夜食物。体检上腹膨胀 ,有振水音 ,经胃肠减压等内科综合治疗 3~ 4天梗阻无缓解。内镜检查发现幽门变形狭窄 ,内镜不能通过幽门。X线检查了解幽门梗阻程度。排除胃、十二指肠肿瘤和吻合口狭窄、肥厚性幽门梗阻等病例。本组 18例患者 ,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35~ 64岁 ,平均年龄 4 3.7岁 ,平均溃疡病史 10 .6± 5 .4年。其中球部溃疡 14例 ,幽门管溃疡3例 ,复合溃疡…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及婴儿常见的消化道先天畸形,男女之比约为4~5: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关.本文就其发病机制做一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孔祥玲  赵金华 《山东医药》2004,44(11):66-66
1997年7月~2003年11月,我院对14例临床疑诊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行B超检查,确诊13例(经手术证实),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13例患儿中男儿例,女2例;年龄22~52天,平均41.69天。临床表现为呕吐进行性加重,呕吐物中不含胆汁,病程2~27天,平均16.6天。查体右上腹触及橄榄状肿块9例。本组患儿均行B超检查,超声检查前禁食2~3小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导致新生儿呕吐的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小凸阵探头检查20例正常婴幼儿及20例CHPS患儿的胃体及幽门管图像,并测量幽门管长度、直径、幽门管肌层厚度及胃体部肌层厚度,动态观察胃壁蠕动和胃排空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正常胃体部与正常幽门管肌层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PS胃体部与正常胃体部肌层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PS幽门管与正常幽门管肌层厚度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HPS幽门管与CHPS胃体部肌层厚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显示20例CHPS患儿幽门管管壁蠕动消失,肌层明显增厚,幽门管腔狭窄,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幽门管腔,动态观察"宫颈征"不消失。结论CHPS超声诊断应以幽门管的"宫颈征"图像及动态观察中幽门管蠕动消失、"宫颈征"不消失为重要诊断依据,而幽门管的超声测量值作为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肥厚性心肌病或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是一种具有多样临床表现的病变。伴有左室流出道梗阻者可酷似主动脉瓣狭窄,不伴有梗阻者可酷似二尖瓣狭窄。本文报告一例听诊及 X 线发现酷似二尖瓣狭窄,经非侵入性检查而纠正了诊断。  相似文献   

17.
倒Y形幽门环肌切开治疗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是较为常见的胃肠道畸形,发病率约为1/3000,占消化道畸形第三位。1912年Rarnstedt行幽门肌层切开,切口不缝,幽门粘膜由浆肌层切口向外膨出,扩大了内腔,解除梗阻。使手术病死率降到目前的1%以下。1979年Goran提出倒Y形幽门环肌切开术,我们认为此术式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评估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pyloromyotomy,G-POEM)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西安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接受G-POEM治疗的6例CHPS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情况、围手术期管理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6例CHPS患儿平均日龄54.5 d(27~130 d),均顺利完成G-POEM,平均手术时间49.5 min(34~150 min),术后均未出现发热、消化道出血及腹腔脓肿,平均住院时间12.5 d(10~22 d)。6例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3.3~8.6个月)。术后1个月幽门直径平均1.1 cm(0.9~1.5 cm),较术前的0.3 cm(0.1~0.5 cm)明显扩张。术后1个月体重平均增加0.9 kg(0.4~1.6 kg),术后3个月体重平均增加3.2 kg(2.6~3.5 kg),术后3个月随访时患儿体重即可接近同龄儿的标准体重。 结论 初步证实G-POEM治疗婴幼儿CHPS安全、有效,可成为CHPS治疗方式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幽门前瓣膜症的胃镜特征与临床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幽门前瓣膜症患儿的临床特点、胃镜表现和手术所见.结果 胃镜检查显示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胃潴留和幽门梗阻,其中合并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4例,糜烂出血性胃炎5例,胃窦溃疡、胃角溃疡、幽门口溃疡各1例.18例中幽门前区中心孔样狭窄2例;幽门前区黏膜充血水肿明显,狭窄口周围黏膜呈均匀一致环状隆起,中央凹陷似"火山口"样改变的9例,其中3例可见突向腔内的环形黏膜瓣.上述11例手术所见瓣膜分别位于幽门口或幽门管,均行瓣膜切除并幽门成形术.其余7例胃窦远端黏膜皱襞粗大,向近心端呈辐状排列,中央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狭窄孔,手术证实为幽门窦部瓣膜,瓣膜分别距幽门十二指肠交界处1~3 cm的胃窦部,均行单纯瓣膜切除术.结论 先天性幽门前瓣膜症为少见病,临床易误诊、漏诊,症状出现的早晚和严重程度取决于瓣膜孔径的大小.对间歇性无胆汁样呕吐的患儿,除进行钡餐造影外,还应及早进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可避免造影的假阳性,对明确诊断及手术定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丽群 《内科》2010,5(2):139-140
目的分析幽门管溃疡临床表现,内镜特点,提高对幽门管溃疡的认识。方法对经内镜确诊的115例幽门管溃疡从其内镜及临床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有饥饿痛或夜间痛20例(22.7%),呕吐55例(47.8%),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2例(53.9%),幽门梗阻41例(35.7%)。溃疡分布:幽门管小弯侧62例(45.3%),大弯侧21例(15.3%),前壁19例(13.9%),后壁13例(9.5%)。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mm,单发或多发,浅凹状,全部病例均由胃镜检出。结论幽门管溃疡症状不典型,多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并发症,X线钡餐不易证实,内镜检查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