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各种原因所致的晶状体脱位30例(全脱位11眼,不全脱位22眼,共33眼),进行玻璃体切除及晶状体切除或晶状体摘出。其中7眼采用三通道睫状体平坦部入口,26眼采用角膜缘入口。30例(33眼)均同时行Ⅰ期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9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视力提高31眼,视力不变2眼,术后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最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熟练的手术技巧和术中稳定的眼内压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伯乐 《眼科》2004,13(2):78-80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继发青光眼作脱位晶状体摘除、小梁切除、前中部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四联手术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对15例15只眼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作脱位晶状体摘除、小梁切除、前中部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四联手术。结果:15例15只眼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术中及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视力恢复良好,眼压恢复正常。结论: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作脱位晶状体摘除、小梁切除、前中部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四联手术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脱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脱体的效果。方法: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晶状体半脱位或全脱位28例(32眼)进行玻璃体切除,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统计术后视力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视力增进30眼(93.8%),不变2眼(6.2%),术后随访1至19月,严重并发症少。结论:玻璃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晶状体脱位术后视力恢复快,是完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 L  Zhang W  Guan Y  Hui L  Yang Y  Shi X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4):284-286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吸附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对18例(19只眼)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附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2只眼联合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结果 18只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只眼因术前黄斑挫伤,视力无改善。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吸附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患者,有效避免了其他手术方法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楚美芳  张倩  柴芳  王从毅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929-1932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晶状体脱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后效果分析,探讨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患者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01-01/2015-01-01的5 a间先天性晶状体脱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1例57眼,进行临床分析及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后效果、并发症分析。
  结果:先天性晶状体脱位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晶状体半脱位和Marfan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57眼中1眼为Marchesani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萎缩,术后视力无改善,其余56眼(98%)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方式: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眼(5%);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囊袋张力环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14%),其中1眼行囊袋张力环巩膜缝合固定;经角膜切口晶状体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39眼(68%),其中2眼联合小梁切除术,未植入人工晶状体;晶状体囊内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5眼(9%);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硅油注入术2眼(4%)。
  结论: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经过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术后效果。对于晶状体半脱位范围<90°者,可单纯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晶状体半脱位范围90°~180°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囊袋张力环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80°者,经角膜切口晶状体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术后效果优于晶状体囊内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根据患者晶状体脱位程度,尽量选择切口较小的微创的手术方式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56例(57只眼)晶状体脱位进行玻璃体晶状体切除术,均采用三通道睫状体平坦部入口。结果术后视力提高43只眼,视力不变8只眼,视力下降5只眼;手术并发症:前房及玻璃体积血4只眼,高眼压2只眼,视网膜脱离5只眼。结论玻璃体晶状体切除术是晶状体脱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手术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炳坤 《眼科》2002,11(1):20-21
目的:探讨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32例(34只眼),根据不同原因及晶状体脱位状态不同,采取晶状体摘除加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晶状体摘除及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有8只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视力提高18只眼,保持不变16只眼。术后6个月眼压全部控制,最低12mmHg(1mmHg=0.133kPa),最高24mmHg。结论:根据不同病因和晶状体不同的脱位状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能有效地治愈由晶状体脱位而继发的青光眼。  相似文献   

8.
王禹  孙笑  解聪 《临床眼科杂志》2008,16(3):243-244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晶状体全脱位患者12例(12只眼),其中继发青光眼7例(7只眼),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术后随诊3~11个月,平均7.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视力、眼压.结果 术后视力0.1~0.3者2只眼,0.3~0.5者6只眼,0.5以上者4只眼,经x2检验,P<0.01有显著性意义.眼压3个月后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对于晶状体脱位的治疗原则、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晶状体脱位30例(34只眼)患者,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经直接切除或经角膜缘切口取出,所有患者均成功摘除脱位晶状体;术后患者平均BCVA为4.07±0.83,较术前比较明显提高(2.39±0.86,P〈0.01);术后7只眼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眼压恢复正常,5只眼合并视网膜裂孔/脱离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结论根据晶状体核的硬度和脱位方式,采用不同的晶状体取出方法联合玻璃体手术是目前治疗晶状体脱位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35例(35眼)晶状体脱位进行玻璃体切除及晶状体切除或晶状体摘出其中33例采用三通道睫状体平坦部人口,2例采用角膜缘人口法。结果术后视力提高30眼,视力不变4眼,视力下降1眼。手术并发症:前房及玻璃体积血5例,锯齿缘断离1例。结论玻璃体切除及晶状体切除或品状体摘出是品状体脱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瞳孔夹持合并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瞳孔夹持合并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方法12例(12眼)中10例瞳孔区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完全夹持,2例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大部分夹持。手术将后囊中心切开、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嵌入后囊后。结果术后近期人工晶状体前出现絮状渗出者3例,低眼压者2例。随访半年以上所有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视力均在0.1以下,术后矫正视力在0.3~0.8之间。人工晶状体体部无倾斜。位置稳定,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囊切开、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后人工晶状体嵌顿术可以解除人工晶状体对虹膜的刺激,术后葡萄膜炎症反应较轻,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剪开法前囊截囊术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23例(23眼)。进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术中采用剪开法进行前囊截囊。术后随诊6~24个月,平均10.5个月。结果手术中均未出现晶状体脱离范同扩大或玻璃体脱出增加,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者2眼(8.70%),≥0.5者7眼(30.43%),〈0.5者16眼中:2眼为视网膜色素变性、7眼为眼挫伤伴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挫伤、2眼为外伤性视神经萎缩、2眼为玻璃体浑浊(陈旧血性)、1眼为外伤性黄斑孔、2眼为≥-10.00D高度近视。结论应用剪开法前囊截囊术进行晶状体半脱位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determine visual outcomes, incidence of posterior segment abnormaliti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eyes undergoing lens removal for cataract or lens subluxation-dislocation secondary to ocular contusion injuries. DESIGN: Retrospective, noncomparative, interventional case series. PARTICIPANTS: Forty eyes in forty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lens extraction for ocular contusion-related cataract or lens subluxation, all with a minimum of 6 months' follow-up. INTERVENTION: Lens extraction in the traumatized eye. MAIN OUTCOME MEASURE: Final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RESULTS: Final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was 20/40 or better in 55% of eyes, and ambulatory vision (>5/200) was achieved in 88%. Preoperativ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orer visual outcome (<20/40) were the presence of an 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 or an iridodialysis (P < 0.05). Seventy percent of eyes were determined to have significant posterior segment injuries. The cause of final visual acuity less than 20/40 included macular scarring (23%), retinal detachment (15%), and optic atrophy (5%). CONCLUSION: Cataract or lens subluxation secondary to ocular contusion injuries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severe posterior segment sequelae and poor visu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联合虹膜拉钩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7例27眼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植入CTR联合虹膜拉钩固定前囊孔完成手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等情况。结果:患者25例25眼按照预定手术方案顺利完成手术;2例2眼出现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其中1例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状体,另1例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所有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超声乳化治疗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白内障手术中,运用CTR联合虹膜拉钩能提高手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高龄硬核白内障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2例高龄患者104眼硬核白内障施行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与同期81例高龄患者103眼硬核白内障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丢失率,以及术后视力。结果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丢失率和术后视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硬核白内障适宜行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角膜穿孔伤伴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手术处理技巧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与原则.方法 角膜穿孔伤伴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53例(53眼),伤后4~11天,根据囊破裂、玻璃体视网膜等后段紊乱程度选择单纯超声乳化、晶状体皮质吸取,品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处理后段紊乩,其中39眼(73.59%)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2眼(22.64%)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6月矫正视力:低于0.1者3眼(5.66%),0.1~0.25者13眼(24.53%),0.3~0.6者28眼(52.83%),大于0.6者9眼(16.98%).人工晶状体偏位3眼,人工晶状体夹持2眼,人工晶状体脱位1眼.结论 角膜穿孔伤伴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伤后应及早手术,并根据其眼前段紊乱的程度及是否伴有眼后段组织严重损害,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并适时植入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arfan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手术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小切口,晶状体吸除,保留晶状体后囊膜悬韧带,必要时行玻璃体切除,植入前房人工晶状体治疗8例(12眼)Marfan综合征晶状体严重半脱位,最佳矫正视力<0.3者11眼,>0.3者1眼。结果:术后视力均较术前视力有明显的提高,术后视力0.1~0.3者4眼,0.4~0.9者8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3者2眼,0.4~0.9者10眼。正常瞳孔下人工晶状体正位,无1例发生偏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小切口,晶状体皮质吸除,保留晶状体后囊膜悬韧带,必要时行玻璃体切除,植入前房人工晶状体方法治疗Marfan综合征晶状体严重半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43例(46眼)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等眼部情况,评价其疗效。结果43例(46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有效保留了原有功能性滤过泡,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采用颞侧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保持原有滤过泡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晶状体异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观察其疗效.方法 取36例(41只眼)晶状体异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晶状体悬韧带离断范围,根据晶状体脱位范围以及房角关闭范围,分别选择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和(或)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期间,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提高,眼压降低:术后1d,17只眼(41.46%)矫正视力>0.5;30只眼(73.17%)眼压在21mmHg以内;术后7d,24只眼(58.54%)矫正视力>0.5;35只眼(85.36%)眼压在21mmHg以内;术后30d,27只眼(65.85%)矫正视力>0.5;所有患者眼压在21mmHg以内.结论 在晶状体异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晶状体脱位范围在1~2个象限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脱位范围大于2个象限者,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房角关闭大于1/2的患者,选择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对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19例(23眼)进行经颞侧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d视力≥0.3者14眼,0.05~0.25者7眼,〈0.05者2眼;术后平均眼压升高2.04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P〉0.05);随访期间,术眼功能性滤过泡未见明显瘢痕化。结论经颞侧巩膜隧道式小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的白内障,对于Ⅳ级以上的硬核或者经济困难的患者以及在不具备超声乳化条件的地区和医疗单位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