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学峰  唐智 《医学临床研究》2014,(3):522-523,526
【目的】探讨术前肺功能状况与肺叶切除术后恢复状况的相关联系。【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肺叶切除病例68例,其中48人行单纯肺叶切除、20人全肺切除。根据肺最大通气量(MVV)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将术前肺功能分为好、中、差三组。分别讨论和比较术后恢复时间(吸氧、IC U、拔管),然后作出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治疗效果佳。术前肺功能状态与术后各恢复时间各项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术前肺功能评估与肺叶切除后恢复状况关系密切;术前肺功能评估好者,肺叶切除术后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低肺功能肺癌病人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1997年8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的老年低肺功能肺癌病人128例,术前测定RVEF,按RvEF值分成〈0.45及≥0.45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119例治愈,住院死亡9例,发生并发症73例,其中RVEF〈0.45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8.1%(68/87),明显高于≥0.45组的12.1%(5/41),发生呼吸衰竭18例。【结论】老年低肺功能病人并发症的发病率随RVEF的降低而升高。患者右心功能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术后强化呼吸道管理及合理使用呼吸机能为手术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0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本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32例肺癌合并重度COPD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肺部感染7例,肺不张1例,心律失常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1例。[结论]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呼吸功能及体能锻炼,改善肺功能,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静脉补液的护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有助于患者耐受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肺通气功能中度减退患者术前肺功能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月行肺癌手术治疗的3l例肺功能减退的患者资料。结果该组患者术后常见低氧血症(41.9%),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25.8%),肺部感染(25.8%)等一般并发症,呼吸衰竭、心功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7%;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2%(1例为左全肺切除术后发生右肺感染、呼吸衰竭,术后10天死亡;另1例右中上肺叶切除术后出现大出血,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6天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结论肺功能中度减退的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LC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起病时间≤72h和〉72h分为早期LC(ELC)和延迟LC(DLC)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手术时间[(89.12±37.59)minvs(77.31±25.65)min,P=0.058],术后住院时间[(4.8±3.13)dvs(4.1±2.23)d,P=0.75],并发症发生率[16.0%(4/25)vs13.43%(9/67),P=0.073]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与DLC组比较,ELC组中转开腹率明显降低[8.0%(2/25)vs16.42%(11/67),P〈0.01],总住院时间缩短(4.72dvs8.54d,P〈0.01)。【结论】E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侵犯左房壁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行扩大左心房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侵犯肺静脉根部及左心房壁的肺癌患者,在心耳钳辅助下行扩大左心房壁切除8例;体外循环辅助下行扩大左心房壁切除5例;在闭合器辅助下行扩大左心房壁切除11例。手术中同时切除相应肺或肺叶切除。【结果】在心耳钳辅助下行扩大左心房切除术中,有1例患者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次;体外循环辅助下行左心房壁切除术患者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次;闭合器辅助下行扩大左心房壁切除术患者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平均26(6~48)个月,1年生存率83.3%,2年生存率63.3%。【结论】对于侵犯肺静脉根部及左房壁的局部晚期肺癌,在闭合器辅助下行扩大左房切除术,避免术中使用体外循环技术,既保障手术安全,又减轻手术创伤,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的影响因素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105例合并COPD患者术前检查肺功能、血气分析,个体化采取消炎、改善通气治疗后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LC)。结果:3例因肺功能状况差改为内科治疗,102例成功实施手术,6例术后合并呼吸道感染,1例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无手术中、手术后死亡。3例内科治疗病例均MVV〈40%预计值,FVC〈35%预计值,FEV1〈35%预计值。其中1例合并低氧血症(PaO2〈60mmHg)。结论:对合并COPD适于LC的患者,肺功能检查MVV〉40%预计值,FVC、FEV1〉35%预计值,采取必要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操作、术后呼吸管理及治疗,是能够耐受LC手术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10例并存糖尿病的老年胆道疾病手术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10/110),无一例死亡。【结论】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利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是并存糖尿病的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安全度过手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舒利迭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中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并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吸人舒利迭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7d的动脉血气主要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7d及3、6个月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价结果(SQGR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气主要指标、肺功能主要指标、SQG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观察组治疗后7dPaCO:显著低于对照组[(42.9±7.9)mmHg与(47.6±8.0)mmHg,t=8.467,P〈0.001]。两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在治疗后3、6个月与治疗后7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在治疗后3、6个月分别与治疗后7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49.9±5.1)%与(47.1±4.2)%,(50.2±5.0)%与(47.1±4.2)%;对照组:(49.0±5.4)%与(46.6±5.9)%,(49.8±5.2)%与(46.6±5.9)%;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SQGR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7d[(40.8±8.5)分与(45.9±10.8)分,P〈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的SQGR评分[(40.8±8.5)分与(46.0±8.0)分,P〈0.05]。结论BiPAP联合吸入舒利迭治疗中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较好,能改善肺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胸腔镜切除手术(VATS)的82例老年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4例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患者纳入肺段切除组,将48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纳入肺叶切除组。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并比较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及肺功能检测情况。结果 2组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肺段切除组手术耗时(170. 43±25. 90) min,显著长于肺叶切除组的(158. 70±22. 76) min (P 0. 05);肺段切除组近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 82%,低于肺叶切除组的12. 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个月随访显示,2组均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病例,而肺段切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通气量(MVV)的下降率均显著低于肺叶切除组(P 0. 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均是治疗老年早期NSCLC患者的有效微创术式,二者近期手术疗效相近,但前者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肺功能较差或不耐受肺叶切除的老年NSCLC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家庭夜间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联合吸气肌锻炼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治疗1年的疗效.[方法]40例老年慢性高碳酸型呼吸衰竭患者,接受家庭应用NPPV治疗及吸气肌锻炼治疗,随访1年,评价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平均肺动脉压(mPAP)、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值、日间动脉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及两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结果]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比较:①6 min步行距离[(70±15)m vs (110±20)m],呼吸困难评分[(4.4±0.3)分vs (2.4±0.1)分],辅助呼吸机评分[(4.8±0.2)分vs (2.2±0.3)分],急性加重次数[(4.3±2.1)分vs(2.1±0.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②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比较mPAP[(43.5±3.8)mmHg vs (34.4±2.7) mmHg]、PaCO2[(64.3±5.2)mmHg vs (49.8±4.9)mmHg]、PaO2[(52.3±3.9) mmHgvs(64.4±4.1)mmHg]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FEV1[(1.21±1.1)L vs (1.24±0.9)L]及FVC[(2.48±0.8)mmHg vs (2.49±0.7)mmHg]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家庭夜间无创机械通气联合吸气肌锻炼对稳定期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呼吸功能锻炼对改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接受放射治疗的NSCLC患者42例,进行缩唇呼吸训练和腹式呼吸训练,分别评价训练前、训练后3、6个月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呼吸操训练3~6个月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高原地区(海拔2 260~3 500m)5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心病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COPD组和40例当地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IF-1α、VEGF含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肺动脉血流频谱,计算平均肺动脉压(mPAP)。结果:肺心病组血清HIF-1α(325.88±38.02)pg.L-1、VEGF(466.40±52.44)ng.L-1,mPAP(46.22±5.34)mmHg显著高于COPD组[分别为(74.02±8.15)pg.L-1、(98.51±8.22)ng.L-1和(24.77±2.54)mmHg];COPD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4.85±7.72)pg.L-1、(74.57±7.58)ng.L-1和(21.47±2.35)mmHg]。肺心病组PaO2(37.21±4.35)mmHg显著低于COPD组(59.21±5.24)mmHg,COPD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67.35±4.67)mmHg。肺心病组和COPD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与mPAP均呈正相关,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患者血清1,25羟-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与肺功能等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性别、吸烟史及体重指数(BMI)具可比性的稳定期COPD患者133例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61例,测量受试者血清1,25(OH)2D3、血清钙水平及肺功能,比较COPD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cOPD患者间上述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COPD组血清1,25(OH)2D3及血清钙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后,轻度cOPD患者1,25(OH)2D3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度、重度及极重度cOPD患者1,25(OH)2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COPD患者1,25(OH)2D3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的增加而降低(各组间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OPD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与年龄、BMI无关(P〉0.05),而与1,25(OH)2D3、血清钙水平相关(P〈0.01)。校正年龄、BMI、血清钙后,COPD组患者FEV1%与1,25(OH)2D3正相关(P〈0.01)。【结论】COPD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并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与舒利迭联合用药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稳定期中重度 COPD 患者7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应用剂量为50μg/500μg;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于专用装置内刺破胶囊后吸入,每日1次。两组均根据病情变化实施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血气指标、呼吸症状改善和6 min 行走最远距离。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分别为(2.22±0.48)L、(3.28±0.32)L、(66.23±9.22)%,明显高于对照组[(1.78±0.35)L、(2.85±0.47)L、(56.83±7.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39、4.66、4.78,P 均<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为(72.83±5.28)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65.36±3.22)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43.28±3.52)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48.76±2.8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7.44、7.45,P 均<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程度评分为(1.38±0.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6±0.35)分],6 min 内行走最远距离为(428.36±32.85)m,明显高于对照组[(398.65±28.38)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93、4.21,P 均<0.01)。结论应用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稳定期中重度 COPD 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通过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来促进肺功能损伤的修复,并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联合吸入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疗效。【方法】重度COPD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salmeterol/fluticason,SFC)吸入剂(50μg/500μg),2次/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刺(18μg),1次/日,坚持治疗与观察1年,每3个月进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调查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6MD),肺功能测定(FEV1、FEV1占预计值%)及详细观察并记录急性加重的住院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6、9、12个月后SGRQ总分减少、6MD距离增加,且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o.05);治疗组9、12个月后sGRQ总分的减少、6MD距离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9、12个月后FEV1值、FEV1占预计值%均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急性加重住院次数为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联合噻托溴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重度COPD较单纯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效果好,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患者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C(SP—C)与肺功能损害的关系,为煤工尘肺标志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2例煤工尘肺患者和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中SP—A和SP-C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呼吸困难分级评定和肺功能检测,测定项目包括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最大通气量(MVV)]和弥散功能[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结果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数表示,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为实测值。结果32例煤工尘肺患者呼吸困难分级为Ⅲ级14例,Ⅳ级18例。呼吸功能Ⅳ级煤工尘肺患者的FEV1、MVV和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别为(69.38±15.17)%、(65.89±8.14)%、(69.55±7.96)%,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96.35±10.24)%、(94.13±10.38)%和(96.51±1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尘肺组血清中SP—A、SP—C分别为(4.02±1.22)μg/L和(3.58±0.67)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41±0.68)μg/L和(2.31±0.2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80和9.290,P值分别为0.001和〈0.001)。血清SP-A与尘肺患者接尘工龄、呼吸困难分级、DLCO相关(r值分别为0.124、0.235、-0.352,P值分别为0.042、0.041、0.025),血清SP-C与接尘工龄、呼吸困难分级、FEV,相关(r值分别为0.117、0.288、-0.238,P值分别为0.015、0.037、0.036)。结论煤工尘肺患者血清中SP—A、SP-C与肺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可作为煤尘致肺损伤的候选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99m锝-二乙三胺五乙酸(Tc-DTPA)气溶胶肺通气显像的通气指数(ventilation index,VI)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42例COPD患者均行气溶胶肺通气显像和COPD肺功能分级。肺通气显像结束后,利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技术分析左右肺中央带、周围带的放射性分布情况,并计算得到VI。分析肺功能分级和VI之间的关系。结果 VI≥50%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51.8±18.2)%和(60.0±11.9)%,VI<50%组FEV1%和FEV1/FVC分别为(40.5±13.0)%和(51.7±9.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EV1%和VI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391,P<0.05),FEV1/FVC与VI之间也有很好的相关性(r=0.517,P<0.01)。但FVC与VI之间无相关性(r=0.123,P>0.05)。结论 VI和COPD肺功能分级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VI可直接和准确的预测和显示肺内的气体分布。联合应用VI和COPD分级能更准确的评估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体操方法治疗重度至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稳定期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呼吸体操组(A组)20例和无呼吸体操组(B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体操8周,B组患者不给予呼吸体操锻炼,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8周前后MRC呼吸困难(MRC)评分、最大呼气压力(MEP)、最大吸气压力(MIP)及肺通气功能。【结果】A组呼吸康复后的MRC评分显著低于8周前(P〈0.01),MEP和MIP显著高于8周前(P〈0.01),A组8周前后差值与B组8周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呼吸康复后最大通气量(MVV)显著高于8周前(P〈0.01),其他肺功能指标8周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MVV8周前后差值与B组8周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呼吸体操能明显改善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增加运动耐力和呼吸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