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心源性猝死以冠心病患者最为多见,约占75%,急性心肌梗死是医院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病变是发生猝死的基础,心肌一过性的功能障碍和电生理的改变,是导致心跳骤停的原因,也有人是因为冠状动脉发育畸形、冠状动脉有炎症而发生猝死。除冠心病外,尤以原发性心肌病中肥厚型心肌病最多见;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等多种心脏病。  相似文献   

2.
全导联持续ST段下移与T波倒置患者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多导联持续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原因。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因不典型胸痛在我院就诊且ECG有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18例患者,均无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病史,剔除瓣膜病,电解质紊乱,洋地黄药物影响及脑血管病所致的继发性ST-T变化。随访中常规观察了ECG,超声心动图(UCG),心脏X线片的变化。结果 18例患者中肥厚型心肌病9例,占全组患者的50%,扩张型心肌病4例(22.2%),缩窄性心包炎1例(5.56%),糖尿病2例(11.11%),原因不明T波倒置者2例(11.11%)。在5~15年随访中,除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左心衰竭外,其余14例均能胜任日常工作,生活,无心肌梗死发生。结论有全导联持续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不典型胸痛患者,不要只想到冠心病,应该全面考虑,心肌病所占比例较高,尤其肥厚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窦房结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传导系统引发猝死的分子基础。方法选取40例尸体解剖心脏标本,按年龄分组,用免疫组化检测Cx43在的表达情况。结果 20~40岁组与<20岁组Cx43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40~60岁组及>60岁组Cx43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窦房结Cx43的表达逐渐减少,可能是构成窦房结功能增龄减退的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及继发性心肌肥厚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特征的分析。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将47例受检者分为正常组(20例)、肥厚型心肌病组(12例)和继发性心肌肥厚组(15例),采用Siemens公司Sequoia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对受检者取心底部短轴切面和心尖部短轴切面,勾画心内膜,应用VVI软件自动跟踪分析左室扭转角度。结果左室扭转角度,正常组为9.84°±1.99°,肥厚型心肌病组为6.49°±2.66°,继发性心肌肥厚组为7.40°±2.46°。正常组与肥厚型心肌病组及继发性心肌肥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厚型心肌病组与继发性心肌肥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测量心脏扭转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奈比洛尔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连接蛋白43(Cx43)重构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成:SHR组(等量蒸馏水,灌胃),奈比洛尔组(奈比洛尔8 mg·kg^(-1)·d^(-1),灌胃),WKY(Wistar-Kyoto)组(等量蒸馏水,灌胃)。给药8周,期间每周测定尾动脉收缩压。试验结束后,3%戊巴比妥钠(30 mg/kg)麻醉大鼠,分离心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蛋白质印迹技术观察心肌Cx43的分布和表达的影响。结果与WKY组相比,SHR收缩压持续上升,奈比洛尔则可显著降低收缩压。免疫组织化学与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WKY组Cx43阳性表达规则分布于闰盘,SHR组Cx43阳性颗粒排列紊乱位于侧边或胞内,且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奈比洛尔可使Cx43规则分布于闰盘处,Cx43表达升高。结论奈比洛尔在显著降压的同时,可改善SHR心肌Cx43分布和表达。  相似文献   

6.
离子通道病引起的猝死占总猝死人数的5%~10%,发病率虽然不高,明显低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80%)和肥厚型心肌病(占10%~15%)。但因患者无明显心脏结构异常即平时是所谓的“正常”人,其造成的心搏骤停及猝死的严重后果,不得不引起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张雷杨  陈鑫  徐顺霖  庄瑜 《江苏医药》2007,33(9):910-912,F0002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机制.方法 以近交系F344大鼠为研究对象,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将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心梗缺血区,4周后缺血心肌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闰盘连接蛋白(connexin 43,Cx 43)、肌球蛋白重链β(MHC)、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了解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并应用超声检测大鼠心脏功能的变化.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脏射血分数(EF)值增加了(27.85±4.00)%,而对照组减少了(1.98±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肌缺血区内可见到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相当一部分移植细胞已分化为MHC和Cx 43染色阳性的心肌样细胞.同时,治疗组功能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肌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参与改善缺血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左室造影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10例,女2例)进行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 12例患者左室造影均显示左室腔呈"黑桃A"型(ace of spades),而心脏超声检查仅1例明确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10例患者体表心电图提示左胸导联倒置T波。结论心脏超声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敏感性低;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左胸导联巨大倒置T波)对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有提示意义;对于临床怀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后可行左室造影以确诊。  相似文献   

9.
肥厚型心肌病心脏起搏治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限,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及晚期传导系统受累为基本病态的原因不明的心脏疾病。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而分为梗阻型(obstruetive)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型(nonobstructive)肥厚型心肌病。其主要治疗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房肌细胞间闰盘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与房颤发生并维持的意义。方法:心外科患者53例,其中房颤患者27例(房颤组),窦性心律患者26例(窦律组),在建立体外循:吓前取右心房组织。分别将心房组织提取mRNA和制作病理组织切片,部分组织送电镜检查。用RT—PCR方法检查Cx40、Cx43mRNA表达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43、N-钙黏素的分布变化。结果:两组患者Cx40、Cx43mRNA表达无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房颤组缝隙连接、N-钙黏素分布发生不均一,光镜、电镜证实房颤组缝隙连接发生侧边化分布明显。结论:闰盘相关蛋白表达改变在房颤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检测指标对心脏性猝死(SCD)患者早期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心脏性猝死病例100例(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一般情况相似的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心率变异性(HRV)时域6项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RMSSD、SDSD值都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以SD改变最为明显。心肌梗死后发生心源性死亡者SD更低于存活者。心肌梗死后病死率与SD值呈负相关(r=-0.2637,P<0.05)。心肌梗死部位的多少与SD值呈负相关(r=-0.3249,P<0.05)。心肌梗死后SD≤25 ms死亡组14例中,多壁(7例)与单壁(7例)心肌梗死患者SD值差异确有显著性[(16±3)ms和(20±3)ms,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检测指标中SD、SDSD、rmSASD值预测心脏性猝死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碎裂QRS(fQRS)波在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测分为无fQRS组和fQRS组各100例,对2组患者进行20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心源性死亡与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85例,占42.5%.fQRS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发生心源性猝死、非猝死性心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无fQ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源性猝死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3.245,非猝死性心性死亡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2.761,再发心肌梗死相对危险度为2.664,恶性心律失常相对危险度为2.897,心力衰竭相对危险度为3.209.fQRS波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变支数、高血脂病史以及糖尿病等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心肌梗死预后和fQRS有密切的关系,是对心源性死亡以及心血管事件进行独立预测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的影响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否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5岁的52例为高龄组,60岁以下64例为低龄组。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预后。结果与低龄组比较,高龄组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低龄组(P〈0.05),2组梗死相关动脉急诊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应用比例,高龄组多于低龄组(P〈0.05),高龄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1例)尽快给予口服美托洛尔50mg,每隔6h给予1次,持续2d,后根据心率情况口服维持25~100mg·d-^1(目标心率55~60次·min^-1)。对照组(131例)按常规保守剂量给予口服美托洛尔25~50mg·d^-1。其他治疗遵循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两组治疗30d。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脏事件(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心功能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功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足量口服美托洛尔不仅安全,而且可以明显降低急性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钟万生  潘文博  陈东 《安徽医药》2012,(9):1297-1299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SCD)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SCD临床资料。结果冠心病69例(71.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36.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3例(54.6%),其中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Ⅲ级占86.7%,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57例,LVEF<55%占84.2%,B型利钠肽(BNP)明显升高26例(26.8%)、临终前心电图示室性心律失常73例(75.3%)、低钾血症26例(26.8%)、冬季SCD最常见(42.2%)、其中6:00—12:00时SCD发生率最高(38.1%)。结论冠心病是SCD最常见的病因;SCD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昼夜差;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LVEF降低、BNP升高、低钾血症是SC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及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组(对照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左室射血分数(LVEF)3项指标,并观察3项指标与1年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震荡初始(TO)为(-0.38±2.34)%,震荡斜率(TS)为(2.30±1.10)ms/RR;扩张型心肌病组震荡初始为(-0.38±2.26)%,震荡斜率为(4.67±2.86)ms/RR;对照组震荡初始为(-2.26±3.16)%,震荡斜率为(8.60±6.84)ms/RR,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为(-0.28±1.86)%,震荡斜率为(2.00±1.00)ms/RR,LVEF为(32.46±6.24)%;14例急性心肌梗死非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0.21±1.23)%,震荡斜率(2.30±1.10)ms/RR,LVEF为(50.46±8.26)%。两组比较:震荡初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各指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3组各指标与1年内的死亡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窦性心率震荡不一定能预测死亡率,死亡率的高低在于该种疾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冠心病危险因子开展临床护理干预,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护理干预治疗,以每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猝死的患者数及每组患者再入院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心绞痛,1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无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和猝死,再入院率为6%;对照组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心绞痛,4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2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1例患者出现猝死,再入院率为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危险因子的护理干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率,减轻社会与家庭的经济和劳动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住院10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54例,常规治疗联合应用罗格列酮。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如:接受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心源性猝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但是接受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心源性猝死等MACE的发生率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对缺血性MACE无明显影响,但能增加充血性MACE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43例死亡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设同期住院的43例老年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生存病例作对照。结果无痛性心肌梗死病例组13例(30.2%),对照组6例(13.9%);再梗死病例组7例(16.3%),对照组4例(9.3%);多部位梗死病例组19例(44.2%),对照组10例(23.3%);急性心衰病例组22例(51%),对照组12例(27.9%)。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差,病死率高,须早期控制血糖、血脂,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金洪珍  张盼 《中国医药》2013,8(6):747-749
目的 探讨青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功能.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94例青年和111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一般临床资料采集,记录患者入院的即刻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尿酸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梗死部位、处理方法,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心功能KiHip分级、所有患者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青年组TG、CK-MB峰值高于老年组[(2.2±0.4) mmol/L比(1.4±0.6) mmoL/L,(190 ±42) U/L比(86±20)U/L,P<0.05或P<0.01],前壁心肌梗死比例高于老年组[39.4%(37例)比20.7%(23例)],心功能Killip分级优于老年组[(1.7±0.6)比(2.3±0.8),P<0.05],病死率低于老年组[4.2%(4例)比13.5%(15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单支病变多于老年组[50.0%(35/70)比28.9% (23/76)] (P <0.01),而老年组多支病变多于青年组;心肌梗死对青年组的舒张功能、收缩功能的影响小于老年组(P<0.05).结论 年龄、性别、CK-MB酶峰、入院即刻血糖水平是青年组左心室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急诊PCI、CK-MB峰值、入院即刻血糖水平是老年组左心室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