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发作性睡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药物。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内科诊断的发作性睡病33例,均给予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和多次小睡潜伏期实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应用盐酸哌甲酯、文拉法新等药物进行治疗。结果:20例患儿在5~8岁期间发病,呈现出一个发病高峰年龄;33例患儿均出现白天睡眠过多,30例患儿伴有猝倒,29例患儿伴有体重增加,13例患儿伴有睡眠幻觉,6例患儿伴有睡眠瘫痪;33例患儿平均睡眠潜伏期均≤5 min,均出现2次或2次以上睡眠开始于REM睡眠(SOREM现象);应用盐酸哌甲酯和文拉法新治疗症状控制良好,一旦停药症状会再次出现。结论:儿童发作性睡病存在高发年龄段,PSG和MSLT检查在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治疗上需长期应用药物控制症状发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型发作性睡病夜间睡眠的结构特点.方法 收集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11例和有日间嗜睡但排除相关睡眠疾病的儿童20例.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整夜(>7 h)连续包括16导脑电图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PSG),并于次日进行5次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型发作性睡病组在入睡后觉醒时间占总卧床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儿童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了解患儿夜间睡眠结构的变化,探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在诊断发作性睡病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多导睡眠生理监测仪对患儿行MSLT检查,对其中18例及30例正常儿童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描记(PSG)。结果①26例患儿(100%)均以睡眠过多为首发症状,9例(35%)有猝倒发作,4例(15%)有入睡前幻觉,仅2例(7%)有睡眠瘫痪。②MSLT结果:平均睡眠潜伏期均缩短,26例均〈5min,18例(69%)出现2次或更多的睡眠始发REM睡眠(SOREPs)。③PSG结果:患儿睡眠潜伏期及REM潜伏期均缩短;睡眠效率降低;NREMⅠ期睡眠时间增加,Ⅲ+Ⅳ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结论儿童发作性睡病主要以白天不可抗拒的睡眠为主,睡眠瘫痪、入睡幻觉等主观叙述较成人少。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发作性睡病患儿存在睡眠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导睡眠图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应用多导睡眠图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分析其睡眠潜伏期和睡眠初期出现REM次数,并与20名正常组比较。结果:发作性睡病组在多次睡眠试验中显示,入睡次数增多(3.45±1.10)、睡眠潜伏期(4.21±2.23)缩短,SOREMP(2.40±1.20)≥2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导睡眠图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胡丹波  张小娟 《北京医学》2005,27(8):449-450
目的探讨特发性过度睡眠的诊断方法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0例特发性过度睡眠患者进行多导睡眠仪检测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检查,结合临床特点进行诊断.结果10例患者均有过度或发作性的白天睡眠,多导睡眠仪检测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显示10例患者平均睡眠潜伏期为10min,睡眠始发的快速眼动相睡眠时段均<2个,日间睡眠主要由非快速眼动睡眠相组成.结论特发性过度睡眠是一种不同于发作性睡病的独立疾病,可根据临床特点及多导睡眠仪检测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4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中临床表现为睡眠发作14例,入睡前幻觉7例,猝倒11例,睡眠瘫痪2例,睡眠四联症可单独出现,也可几种症状同时出现.给予利他林治疗,随访8例均有效.结论:发作性睡病主要表现为睡眠四联症,给予利他林治疗有效,但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发作性睡病和2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白天5次MSLT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描记,分析平均睡眠潜伏期(SL)、睡眠初期出现REM(SOREMP)次数及夜间睡眠相关参数.结果 MSLT显示发作性睡病组SL缩短(4.6±2.5)min和SOREMPs≥2(2.3±1.2)次,SL<5 min+SOREMPs≥2次25例(71%),睡眠次数发作性睡病和OSAS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3.58~65.99,P<0.001);整夜PSG结果比较发作性睡病组总睡眠时间(336.81±34.08)min、REM潜伏期缩短(17.21±7.25)min,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OSAS组显示具有明显呼吸暂停(平均17次以上)和血氧饱和度降低(87%)的特征(P<0.01).结论 发作性睡病患者具有明显的REM睡眠提前和睡眠潜伏期缩短的特征,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儿发作性睡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翠香 《医学综述》1999,5(10):471-472
<正>发作性睡病是以白天出现阵发性不可抗拒的睡眠为特征,常伴猝倒,入睡前幻觉和睡眠瘫痪,合称发作性睡病四联症状。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变化诊断并不困难,但并非每一病例都有四联症状。当临床症状不典型时容易与其他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相混淆,容易误诊。现对小儿发作性睡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相关鉴别诊断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保民 《当代医学》2009,15(3):84-85
目的探讨小儿发作性睡病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1996年1月~2007年1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发作性睡病24例分析临床表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发作性睡病大多具有睡眠发作、猝倒症、睡眠麻痹、睡眠幻觉等症状,应用利他林、哌苯甲醇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的疾病,综合治疗、长期治疗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桂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7):857-858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痫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痫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h~12h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痫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锤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痫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剥夺睡眠与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对儿科发作性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98例拟诊癫痫、热性惊厥、脑瘫、屏气发作等发作性疾病患几分别进行剥夺睡眠(52例)与药物诱导睡眠(46例)脑电图试验,比较两者异常检出率。结果剥夺睡眠出现痫性放电27例(51.9%),纺锤缺失14例,药物诱导睡眠出现痫性放电8例(17.4%),纺锤缺失36例。结论剥夺睡眠患儿脑电图的阳性率较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1例18岁,1型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的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为白天嗜睡,后出现幻觉、妄想、异常言行等精神病性症状。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提示平均睡眠潜伏期为2 min,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1为90.56 pg/mL。诊断为:1.精神分裂症,2.发作性睡病。予以抗精神病药物及行为治疗后患者幻觉、异常言行消失,妄想及白天嗜睡明显减少。1型发作性睡病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存在重叠,临床上易导致误诊和漏诊。本文对该案例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诊治1型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武欣  欧红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06-2207,2219
目的:研究焦虑症患者睡眠脑电图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及睡眠脑电图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方案第三版(CCMD-3)焦虑性神经症20例进行多导睡眠脑电图、P300测定,对多导睡眠脑电图各参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将睡眠脑电图各参数与P30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焦虑症组在多导睡眠脑电图的许多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醒起时间长、醒觉时间长、运动觉醒时间长、觉睡比(%)高、睡眠效率(%)低、睡眠维持率(%)低、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时间少、睡眠结构的第一阶段时间明显延长.结论:焦虑症患者睡眠脑电图改变与认知功能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加强对中毒所致的发作性睡病的认识.方法 对2例中毒后出现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一些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发作性睡病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中毒所致的发作性睡病属继发性.白天发作性嗜睡、猝倒、睡眠瘫痪以及睡眠幻觉是该病的4个主要症状.发作性睡病与病理性REM睡眠相关.结论 中毒也可能导致发作性睡病,但可能不被识别而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有必要加强对发作性睡病以及REM睡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猝倒发作与快眼动睡眠(REM)的关系.方法采用白天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描记方法对27例猝倒型和21例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相关睡眠指标分析.结果猝倒组入睡次数(3.82±0.73)和入睡初REM提前出现次数(2.48±0.80)明显高于非猝倒组(P <0.01),睡眠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夜间睡眠时间减少和睡眠效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发作性睡病伴猝倒与REM提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多导睡眠监测仪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多导睡眠监测仪对60例因打鼾就诊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脑电图、眼动图、上下颌肌电图、鼾声指数、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体位、心电图等。结果:检测出轻度OSAHS 11例,中度28例,重度21例。结论:了解了患者平时的睡眠习惯,电极安装,睡眠监测后的护理,从而提高了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通气治疗的依从性。且及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有利于OSAHS的诊断、治疗,让患者更进一步了解自身疾病,积极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发作性睡病猝倒型患者与快眼动睡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猝倒发作与快眼动睡眠 (REM)的关系。方法 采用白天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描记方法对 27例猝倒型和 21例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相关睡眠指标分析。结果 猝倒组入睡次数(3. 82±0. 73)和入睡初REM提前出现次数 (2. 48±0. 80)明显高于非猝倒组(P<0. 01),睡眠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5);夜间睡眠时间减少和睡眠效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 发作性睡病伴猝倒与REM提前有关。  相似文献   

18.
视频EEG剥夺睡眠诱发试验对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频EEG剥夺睡眠诱发试验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4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可疑癫痫病人施行视频脑电图剥夺睡眠(检查前禁睡20~36 h)诱发试验,分别记录剥夺睡眠后清醒状态(包括睁闭眼、过度换气等诱发试验)及剥夺睡眠后自然睡眠状态2~4 h的脑电图变化.结果 134例病人中,73例诱发出癫痫样放电,其中64例根据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脑电图特征,结合有关病史及临床表现确诊为癫痫.7例病人癫痫的发作类型得到了修正.结论 与常规脑电图比较,视频脑电图剥夺睡眠诱发试验不但能提高癫痫的诊断率,且对癫痫的分型亦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睡眠打鼾、呼吸暂停、憋气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飞利浦伟康公司多导睡眠分析系统记录睡眠大于7 h,连续计算机回放分析,监测内容包括脑电图、眼动图、肌电图、胸腹运动、血氧饱和度、心电图、鼾声等。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49例,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例,其中AHI〈5次/h 1例,AHI 5~20次/h 12例,AHI 21~40次/h 27例,AHI〉40次/h 11例。制定治疗方案:使用呼吸机治疗18例,行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6例,其余给予一般保健治疗,如减肥、适当运动、戒烟酒、侧卧位睡眠、抬高枕头等。讨论通过对参数的记录与分析,对睡眠障碍、睡眠呼吸紊乱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疾病进行分析、诊断。为下一步的治疗做好准备。同时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打鼾程度和打鼾后相关体征的变化及危害,提高患者对各种睡眠障碍相关疾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睡眠剥夺与睡眠诱发试验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诱发试验脑电图与睡眠诱发试验脑电图在癫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临床表现有各种发作性症状、而常规脑电图正常者分别进行睡眠剥夺诱发试验脑电图和睡眠诱发试验脑电图,对其异常率和癎样放电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睡眠剥夺诱发试验脑电图与睡眠诱发试验脑电图均可提高异常率和癎样放电检出率.睡眠脑电图在提高弥漫性异常和癎样放电方面高于睡眠剥夺脑电图,睡眠剥夺脑电图在提高局灶性异常方面高于睡眠脑电图.结论:睡眠剥夺脑电图与睡眠脑电图对于癫癎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