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入置管法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介入置管法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经验.方法 尽早确诊吻合口瘘后,立即在数字减影血透造影机(DSA)或普通X线胃肠造影机上经同侧鼻腔置入聚氨酯复尔凯鼻胃管二根,其中一根插入空肠内滴注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等液体以供营养支持,取代空肠造瘘.另一根经吻合口瘘口插入瘘口外脓腔负压吸引,部分患者不必置胃管引流和胸管引流,定期冲洗脓腔.脓腔缩小后,可逐步退管直至瘘口愈合.瘘口较大和脓腔较大者可另短期放置胸管引流.结果 4例患者全愈.结论 介入放射下置管法有其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围手术期护理对策的经验。方法对7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术后的营养的支持及心理护理,术后掌握胸内吻合口瘘判断原则,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保持胃管及胸管通畅是非常重要的。结果6例病患均在3个月内全愈出院,本组无住院死亡,1例因经济原因自动要求出院。结论加强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在近端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6例近端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进行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监测患者营养指标及愈合时间。结果6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32d,吻合口瘘后1d与吻合口瘘愈合后营养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引流,阶段性营养支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吻合口瘘愈合并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0~1999年曾发生8例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经采用空肠逆行置管,空肠造瘘术,8例病人全部治愈出院。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53~72岁,平均62岁。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术后6d2例,7d2例,8d1例,9d3例。经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空肠逆行置管,空肠造瘘术,8例病人均于6周内治愈出院。2 护理体会当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一经确诊,立即置放胸腔闭式引流管。为了保障营养供给及减少消化液及感染分泌物从瘘口溢出,立即急诊手术开腹置放空肠逆行置管和空肠造瘘管。对病人的护理重点是这三条管。21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给病人安置…  相似文献   

5.
营养支持方式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关键。我科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左胸内吻合872例,术后胸内吻合口瘘13例,发生率1.49%,均采用胃镜下经鼻置鼻肠管营养支持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121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永宏  索俊  陈建海 《江苏医药》2008,34(11):1173-1173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应尽早确诊,妥善处理.近年来我们对3例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除用常规治疗外,采用了介入方法经鼻-瘘口置管引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诊治体会。方法分析我院1998~2008年5月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经保守或带膜支架封堵非手术治疗后,13例吻合口瘘愈合。结论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吻合口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李伟 《河北医药》2013,(18):2809-2810
胸内吻合口瘘仍是目前食管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常见死亡原因之一,胸内吻合口瘘一旦发生,如诊断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目前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支架置入和手术治疗等。到目前为止,大多数胸内吻合口瘘经积极保守治疗仍是可以治愈的,但易形成局限性脓胸,导致迁延不愈,反复穿刺易引发气胸等并发症,粗大的引流
  管或留有须长期换药的胸壁感染窦道常造成二次感染,给患者的生活不便以及心理障碍等[1],使治疗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而且患者痛苦少的方法就成为目前的关注热点。我们采用在CT引导下,进行精确穿刺留置细硅胶引流管,冲洗治疗食管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常我们经鼻向上消化道置管只能放入胃腔,欲放入十二指肠则需用特制的十二指肠管且成功率不高,如遇幽门梗阻或十二指肠瘘等情况,欲向上消化道放置营养管则必须开腹手术才能完成.应用介入技术经鼻向空肠置管,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上消化道瘘及恶性梗阻病人鼻饲,取代深静脉营养或空肠造瘘术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男11例,女3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53.2岁.十二指肠外瘘2例,胃外瘘1例,胃十二指肠吻合瘘3例,食管胃吻合口瘘5例,胃癌幽门梗阻3例. 1.2 方法:置管操作除2例恶性幽门梗阻与2例胃十二指肠吻合口瘘在DSA机下进行外,其余病例均在胃肠X线机透视下完成.置管方法:体外将超长泥鳅导丝(0.038~260)插入硅胶胃管,胃管经鼻插向胃腔,反复提插导丝使其尖端自胃管尖端侧孔滑出胃管,保留导丝退出胃管.顺导丝向胃腔内引入6F~Cobra导管,透视下导管导丝配合将导管插入十二指肠,超越十二指肠空肠曲进入空肠15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与胸内灌洗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对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经鼻腔经食管向脓腔内置入引流管、再经食管置入蘑菇状覆膜内支架,结合胸管胸内灌洗,附以抗感染对症处理。结果6例吻合口瘘患者经治疗瘘口愈合,脓腔消失。结论介入支架结合胸腔内灌洗治疗吻合口瘘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接受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瘘的愈合情况及治愈天数。结果 13例患者中,8例患者接受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营养支持及穿刺引流后治愈,治愈的天数为术后32~78 d,平均(51.75±14.96)d;5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于胃癌术后23~45 d,平均(37.00±8.37)d。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后,首选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行食管癌根治术750例患者临床资料,出现术后吻合口瘘28例,其中颈部吻合口瘘4例,左胸入路胸内吻合口瘘19例(弓上13例,弓下6例),Ivor Lewis术后吻合口瘘5例。所有吻合口瘘患者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胸腔内引流、纵隔脓腔冲洗以及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结果 颈部吻合口瘘患者均治愈出院,3例胸腔内瘘患者死亡,其余胸腔内瘘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包括1例食管内置入支架患者。结论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是食管癌术后的吻合口瘘治疗的关键。积极的保守治疗是处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报告了4例直肠癌环扎式结肛吻合术后低位肠瘘的治疗体会。利用支撑吻合管重新置入肛门内,避免了分流性横结肠造瘘。具有支撑、引流、冲洗、减压促进瘘口愈合的作用。本文报道治疗低位肠瘘4例,全部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结直肠吻合口瘘的效果,促进其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对29例结直肠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患者给予腹腔双套管生理盐水灌洗,低负压吸引引流治疗。结果 29例患者给予腹腔双套管持续引流后15~25d(平均22.5d)后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以上,未见吻合口狭窄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简单易行,是治疗结直肠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留置肛管对预防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按有无留置肛管分为留置组51例和未留置组49例。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留置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肛管引流减压能够有效预防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王毅生 《安徽医药》2013,17(3):438-440
目的总结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的经验,探讨术前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2年2月接受食管贲门癌手术的患者共151例,术前根据其营养状况,给予静脉营养与肠内营养,术中予置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或空肠造瘘管,术后早期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结果所有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营养状况接近正常水平,部分患者出现腹胀、腹泻、返流,其中有2例吻合口瘘,经术后肠内营养及静脉营养等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对于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前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持肠道黏膜屏障,防治感染性并发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胃肠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4月 ~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42例胃肠吻合口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引流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单管负压引流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分析两组再手术率、复发率、感染发生率、生命各项指征(体温...  相似文献   

18.
胃术后胃肠减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学东  吴遵元 《河北医药》1999,21(6):446-447
目的:寻找胃手术后合理胃肠减压的指征及终止时机。方法:对我院1990-1998年间597例胃手术后胃肠减压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228例采用了胃肠减压,369例未采用胃肠减压而无消化道瘘发生;胃肠减压终止时间与肛敢时间并不完全一致。结论:胃手术后一律行胃肠减压的作法不可取,应选择易发生穿孔再发、胃空障碍、吻合口或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讽顾病例作为胃肠减压的对象;终止胃肠减压的时机仍以肛门排气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肠粘连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中临床疗效。方法以入住我院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应用常规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在无效时采用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B组应用透视下插入法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观察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实用肠梗阻导管后,发现B组腹痛腹胀缓解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排气时间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个24 h消化液引流量比较,B组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片平片观察,A组常规胃肠减压,腹平片未见明显变化,使用肠梗阻导管,可见腹片液平面减少或者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7.9±5.3)d;引流液性质:肠导管深黄色粪便样液体,伴臭味、黄色肠液而普通胃管为黄色肠液、绿色胆汁样液体,白色胃液。结论肠梗阻导管能有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手术率,疗效优于普通胃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