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2001~2010年钦北区孕产妇死亡进行分析,针对主要死亡原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孕产妇死亡率为76.13/10万,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为43.39/10万,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6.48/10万。孕产妇前三位死因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内科合并症。结论政府重视,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三级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1~2003年广东省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省孕产妇死亡情况及死因,探索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2001~2003年在全省范围内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对监测地区内有正式户1:3的且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原因造成死亡的孕产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进行死因分析。结果:2001~2003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4.22/10万、21.64/10万、22.20/10万.死亡的孕产妇中计划外妊娠明显高于计划内妊娠。孕产妇死亡前3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结论:加强山区和农村的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对计划外妊娠的管理,提倡住院分娩,提高基层妇产科、妇幼保健人员业务素质和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东省化州市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化州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孕产妇年报表资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及报告卡,孕产妇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10年活产数11796例孕产妇死亡人数16例,死亡率135.64/10万。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产褥感染。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点干预措施应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注重产后血死因等情况的识别与救治,建立建全孕产妇绿色通道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1~2005年韶关市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韶关市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分析,为了准确、全面的了解并掌握近几年来我市孕产妇死亡的基本情况、主要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我市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对韶关市2001~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连续的动态监测,进行逐例调查、分析、查找死亡原因.结果 2001~2005年,我市孕产妇死亡41例,孕产妇死亡率为28.25/10万,以2004年及2005年最高,分别达39.01/10万和45.81/10万,前三位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杜绝无证接生、加强助产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产科质量、坚持三级转诊制度和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全县1999年~2003年监测区内有正式户口的孕产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包括计划内和计划外生育者,包括妊娠各期和各部位,凡与妊娠有关或与妊娠病性加重及治疗原因造成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年1月~2003年12月孕产妇数77196人,活产数77302人,孕产女死亡66例,年平均死亡率85.38/10万。死亡孕产妇中计划内33例,占死亡的50%;计划外33例,占死亡的50%。1999年1月~2003年12月孕产妇死亡率有所降低,只有2002年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上升。孕产妇死亡前5位原因为产的出血、羊水栓塞、重度妊高征、合并内科疾病、子宫破裂。结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健康教育,加强高危妊娠监护管理和产科建设,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推行住院分娩等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贺州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变化趋势,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贺州市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医疗保健情况分析.结果 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54.14/10万,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羊水栓塞、妊高征.2006~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18.40/10万,死因顺位为内科合并症、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结论 贺州市"十一五"实施的一系列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改全面开展的"十二五"时期,提高各级产科人员业务水平,加强高危妊娠管理,特别是对妊娠内科合并症规范诊疗,是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分析河源市孕产妇病死率、死因变化和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切实有效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007年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结果:2000年-2007年河源市孕产妇死亡60 例,死亡率为21.64/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7年间下降了18.85%.孕产妇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其他.可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48 例占80.00%.结论:要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应强化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产科建设,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知识技能,尤其是产科急救技能,加大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茂名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死因构成比及影响因素,探讨降低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茂名市2001~2009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及评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1—2009年活产数733698例,孕产妇死亡183例,死亡率为24.94/10万。农村高于城市,农民占89.07%;死亡的前4位原因分别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中占首位的是家庭个人知识技能。结论针对孕产妇死亡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准确掌握武定县孕产妇死亡原因及死亡地点的变化,给决策部门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将2001~2009年武定县孕产妇死亡监测报表、妇幼保健工作报表及武定县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01~2009年孕产妇死亡12例,死亡率为49.50/10万。结论:通过分析本县9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死亡地点,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管理质量及各级医疗机构产科质量,强化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对危急重症孕产妇给予积极及时有效的救治,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广州市海珠区10年来孕产妇死亡情况,总结本区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降低本区孕产妇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本区2000—2009年死亡的61例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①2000—2009年广州市海珠区死亡孕产妇共61例,非海珠区户籍孕产妇死亡数46例,占监测对象死亡数75.41%(46/61)。前后5年对比,高龄产妇构成比明显增加,职业分别以农民、待业及服务人员为主。②前后5年对比,孕产妇死因首位由产后出血转变为妊娠合并内科疾病。③有评审结果的死亡个案共59例,其中可避免及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48例,占81.35%。结论要切实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达到全覆盖的孕产妇保健管理,应重视高危人群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是关键;应按照新的《广州市高危妊娠管理办法》,切实落实高危孕产妇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产科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大对内科合并症等危重孕产妇抢救知识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1.
翟洪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4,(18):153-155,158
目的:分析鞍山市2006~2012年共7年间发生的32例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以为降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制订干预措施,为相关部门制订政策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对32例孕产妇死亡情况逐例整理分析。结果2006~2012年活产数为186061例,孕产妇死亡32例,死亡率为17.19/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脏病、产科出血、肺炎及肺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肝病、羊水栓塞和血液系统疾病。直接原因12例,间接原因20例。结论随着本市孕期保健水平和产科质量的发展与提高,由妊娠合并内科及其他疾病的比例逐渐升高,这就需要开展多学科的协作,加强三级网络的业务技术培训及畅通高危妊娠就医的绿色通道,提高急重症的转诊及抢救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北京市东城区辖区户籍人口1987~2012年围产儿死亡情况,探讨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亡情况及变化,为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户籍人口在1987~2012年期间出生的772例围产儿死亡发生及构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前13年及后13年的围产儿死亡率及死因进行比较。结果:北京市东城区户籍人口26年间总生围产儿98692例,围产儿死亡共772例,围产儿死亡率为7.82‰;其中,死胎341例(44.17%),死产58例(7.51%);早期新生儿死亡370例(47.93%),围产儿死因顺位依次为胎儿畸形、胎死宫内、脐带胎盘因素、母亲孕期疾病、宫内感染等。胎儿畸形和胎死宫内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结论:北京市东城区辖区户籍人口1987~2012年围产儿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近三年围产儿死亡率最低为2.64‰,已处于发达国家水平。要继续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孕期管理,采取适当干预措施,避免出生缺陷儿进入围产期,同时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产科质量,积极防治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总之,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加强围产保健知识的宣教、扩大保健的覆盖率,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尽可能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10年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我市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和相关因素及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 按照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统一项目要求 ,填写孕产妇死亡卡、漏报调查表及活产分娩报表 ,市级每年对孕产妇死亡进行评审分析。结果  10年的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 82 48/十万 ,孕产妇死亡的前 4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症、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论 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 ,加强健康教育 ,多方面采取综合有效措施 ,才能降低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州市番禺区2008年至2012年婚检资料,并对婚检率与疾病检出情况进行探讨,加大婚前检查宣传力度,为进一步的婚前检查工作做好铺垫,提高婚检率,从而降低围生儿的畸形率。方法对番禺区2008年至2012年进行婚前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从广州市政府2007年4月1日开始把婚检列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行免费婚检以来,番禺区婚检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从2008年婚检率在22.81%,到2012年婚检率达到了54.53%。几类疾病的检出率情况均有规律性,从2008年到2012年以来生殖系统疾病检出率有所下降,而指定传染病人数有所增高,其余系统疾病基于平稳。围生儿发生畸形情况有轻微增高趋势。结论把婚检列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免费进行婚检以来婚检率虽然有所提高,但是还不够理想,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婚前检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婚检率,降低围生儿的畸形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江永县28年孕产妇死亡分析,找出孕产期保健与产科处理上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收集江永县1981~2009年活产总数98720名,孕产妇死亡63例;采用个案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28年来本县孕产妇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情况。结果:28年中江永县孕产妇总死亡率为63.81/100000,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但不稳定。经专家评审可避免死亡26例,占41.27%;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1例,占33.33%;不可避免死亡16例,占25.4%;孕产妇死亡顺位为产科出血(占44.44%)、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心脏病、肝脏病)。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管理,尤其是计划外妊娠的管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和一次转诊到位,提高县级孕产妇急救中心急救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6—2010年5年间围产儿死亡原因,为婚前、孕前和孕早期保健的遗传优生咨询与指导提供科学依据,为降低国产儿死亡率提出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辖区内各产科医院的的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孕妇基本情况。结果5年问共有围产儿出生63596人,死亡围产儿共614例,死亡率为9.7‰;其中,死胎448例(72.96%),早期新生儿死亡129例(21.00%),死产37例(6.00%);围产儿死亡的前3位死因是出生缺陷225例(36.6%)、胎盘脐带因素131例(21.3%)、母亲孕期疾病59例(9.7%)。结论围产儿死亡中以死胎为主,而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缺陷。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加强围产保健意识的宣教、扩大保健的覆盖率,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儿科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和B超影像的诊断率等方面着手,尽可能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杜世华 《安徽医药》2014,(12):2324-2326
目的:通过探讨2008-2012年该院围生儿死亡数、病死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89例围生儿死亡资料,了解其特征。结果围生儿病死率7.79‰。本市户籍仅占全部围生儿死亡的7.87%,非本市户籍为92.13%,死胎比例最高,占总死亡数的52.81%,其次分别为新生儿死亡和死产。出生畸形居死亡因素中的首位,其次为脐带原因、早产、新生儿窒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结论提高非本市户口孕妇孕期保健意识,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提高新生儿抢救能力,有助于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以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本市2008年7月~2012年7月5岁以下死亡儿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市活产数92416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378例。占4.09%0,其中新生儿死亡212例,占56.08%(212/378);婴儿(不包括新生儿)死亡84例,占22.22%(84/378);1~4岁儿童死亡82例,占21.69%(82/378)。不同年间不同年龄儿童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9,P=0.003)。早产、先天异常、出生窒息、肺炎、溺水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孕期保健与产前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冕宁县孕产妇死亡情况。方法对冕宁县2010年1月-2012年12月死亡孕产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18例孕产妇死亡的高危因素主要有经济贫困、文化水平低、多胎多产、孕期保健意识差、交通不便、住院分娩率低及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病理因素。结论应加强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