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吞咽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吞咽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康复训练辅助针刺治疗能够满足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需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全经针刺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平衡能力障碍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经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全经针刺法、常规针刺法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经针刺法能显著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是治疗卒中偏瘫平衡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灵龟八法合特定穴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灵龟八法合特定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免疫功能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CD3、CD4、CD4/CD8低于正常人平均水平,CD8高于正常人水平,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结果提示:灵龟八法合特定穴针刺能明显地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膝控制矫形器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膝控制矫形器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记录两组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下肢功能(FMA-L)评分提升至(18.69±3.12)分,与对照组的(12.63±3.14)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提升至(64.46±9.03)分,与对照组的(42.21±6.23)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康复治疗中,采用膝控制矫形器,可促进下肢功能恢复,优化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后手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针刺八邪、上八邪及合谷穴治疗脑卒中偏瘫后手功能障碍病人85例.结果:85例中,基本治愈29例,显效38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3%.结论:针刺治疗对于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秀琪  何红 《大家健康》2016,(2):124-124
目的:探讨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矫正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共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足内翻角度、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及步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在接受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足内翻角度明显降低,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有明显改善,步态明显改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时,采用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足内翻角度,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及步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剌夹脊穴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夹脊穴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8.
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动态针刺组、传统针灸组和对照组,其中动态针刺组在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Brunnstrom Ⅰ期上肢取阴经穴,下肢取阳经穴;Ⅱ期后改用上肢阳经穴为主,下肢以委中、足三里穴为主进行动态针刺。传统针灸组在对照组所用药物的基础上按传统针灸方法进行治疗。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MBI)、临床疗效和康复效率。结果 治疗末期动态针刺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针灸组和对照组(F=4.372~20.001,q=3.964~5.407,P〈0.01);传统针灸组在MBI、临床疗效和康复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q=3.461~4.092,P〈0.05、0.01)。结论 动态针刺治疗是肢体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贵青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6):106-107,109
目的观察廉泉穴药线埋植加舌针点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脑卒中恢复期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功能训练恢复吞咽功能,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廉泉穴埋植药线加舌针点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和饮水呛咳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照组总有效率(44.0%)(P〈0.01),提示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和饮水呛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廉泉穴药线埋植加舌针点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出现的吞咽功能障碍可通过穴位作用、针刺作用、药物作用三结合发挥良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卒中急性期四肢功能障碍针刺治疗介入的时机及选穴特点。方法:回顾近20年针刺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四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对针刺早期介入的时机及临床处方选穴经验进行总结及评述。结果:脑卒中的针刺时机的选择,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针刺越早介入疗效越好。结论:针刺选穴应紧扣本病的发病部位及症状特点,头穴、体穴相伍,注重调衡理论,阴阳相配,补泻相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靶心率智能踏车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痉挛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5年在康复科住院的12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且下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30例),各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加用智能踏车训练并根据不同靶心率(60%、70%、80%最大心率)分为3个亚组(每组3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末、治疗后6周末行偏瘫侧下肢伸肌改良Ashworth量表评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BI),训练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80%最大心率组因不能耐受试验被随机分配至60%最大心率组及70%最大心率组,经治疗后70%最大心率组的下肢改良Ashworth量表评级及FMA均较治疗前及60%最大心率组有改善(P < 0.05)。结论:当靶心率为70%最大心率时可较好地改善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丘墟透照海穴辅助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底冲击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丘墟透照海组和丘墟透申脉组,各30例。因严重肺部感染等原因丘墟透照海组脱落2例,丘墟透申脉组脱落1例,丘墟透照海组最终完成观察28例,丘墟透申脉组最终完成观察2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丘墟透照海组联合针刺丘墟透照海穴治疗,丘墟透申脉组联合针刺丘墟透申脉穴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治疗3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患侧足跟部冲击力、前足部冲击力及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G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WGS评分明显下降,FMA评分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足跟部冲击力明显降低,前足部冲击力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丘墟透照海组前足部冲击力升高更明显,与丘墟透申脉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丘墟透照海穴及丘墟透申脉穴均能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足底冲击力及下肢运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与早期下肢关节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影响。方法:将8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组加用针刺和下肢关节运动疗法。疗程为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中平衡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且综合治疗优于对照组(P〈0.01); 完成坐位、起立坐下、站立1min所需天数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刺与早期下肢关节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60例的疗效.方法:对60例脑卒中后延髓麻痹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取穴以风池、翳风为主穴,以内关、人中为副穴,1次/日,10天为1疗程.结果:60例病例治愈率78.3%,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风池、翳风穴可以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从而改善神经细胞的缺血状态,促进咽部肌肉神经支配,加速吞咽反射弧的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头穴结合开音穴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头穴结合开音穴”,对照组采用针刺”常规穴位”,每日1次,连续治疗15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瘫痪肢体针刺治疗及基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治疗中风后患者下肢屈肌反射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屈肌反射亢进的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分类方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1例,采用温针膀胱经穴为主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膀胱经穴为主治疗中风后患者屈肌反射亢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矫正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共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足内翻角度、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及步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在接受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足内翻角度明显降低,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有明显改善,步态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时,采用电针胆经俞穴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足内翻角度,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及步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针刺、推拿分别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疗效及Ashworth、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针刺组(40例)、推拿组(30例)和康复组(30例)。其中康复组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推拿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推拿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下肢Ashworth、ADL和NDS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康复组(63.33%, 19/30,χ2=10.513,P<0.05);但康复组与推拿组(86.67%, 26/30)、推拿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3组患者上、下肢Ashworth评分、ADL评分及N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2、0.118、0.025、0.002,均P>0.05);相较于治疗前,3组治疗后上、下肢Ashworth及NDS评分均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且康复组、推拿组、针刺组依次更优(F=16.303、21.294、18.291、36.720,均P<0.05)。  结论  针刺和推拿分别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效果较好,且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疗效更佳,可有效缓解肢体痉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丘墟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给予针刺丘墟穴,并给予足下垂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足下垂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两组踝关节主动背屈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可以显著提高踝关节主动背屈关节活动度。结论:针刺丘墟穴可以提高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踝关节主动背屈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针刺井穴治疗脑卒中下肢弛缓性瘫痪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最常见及最严重的功能障碍主要是瘫痪。脑卒中后的肢体瘫痪为中枢性瘫痪,严重的患者由于急性病变的神经性休克作用。瘫痪开始是弛缓性的,被称为休克期。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病损程度,有无感染等并发症及全身状况好坏等,时间由数天到数周不等,[1]自2001年以来,笔者以针刺患侧足部井穴为主穴,治疗脑卒中下肢弛缓性瘫痪2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均为本院及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意识清醒脑卒中患者,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2岁,平均67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5周;脑出血4例,脑梗塞18例。所选病例均存在下肢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