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3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超过40岁患者、急性发作患者以及合并积液患者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均高于另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急性胆囊炎以及合并积液是胆管损伤的高危因素,而不同性别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34例患者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有显著缓解,3例患者出现胆道反复感染,1例患者出现胆道狭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较多,医师应充分重视,早期处理,重在预防,以降低胆管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术中利用后三角入路刮吸法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为28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后三角入路刮吸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ctomy,LC)的临床资料。结果 284例经后三角入路解剖胆囊管顺利,2例(0.70%)中转开腹,无1例发生胆道损伤,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后三角入路LC术中术野清晰,有助于肝外胆管解剖结构辨认,刮吸分离法能有效防止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连续纳入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成≥80岁组(16例)和〈80岁组(79例),并收集同一时段住院的30名年龄〉80岁未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统计分析溶栓治疗患者的并发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 MRS)对三组患者3个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①年龄〈80岁和年龄≥80岁溶栓治疗组比较,两组溶栓后24h颅内出血(ICH)发生率分别为13.9%和18.7%,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分别为5.1%和6.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年龄〈80岁组和年龄≥80岁组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预后极差比例明显低于后者(P〈0.05);③年龄≥80岁组的3个月预后良好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预后极差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脑梗死患者静脉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特点及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80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为:观察组≤40岁、对照组〉40岁,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冠脉病变特点及与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对照组以多支病变为主。观察组吸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中高血压、糖尿病史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年轻AMI患者吸烟为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冠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降低年轻AMI发病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400例行LC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然后确定影响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下LC导致中转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LC成功组与LC失败组患者中转开腹的患者比率在年龄、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为影响急性胆囊炎行LC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有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应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对其加以注意,并于术前做好手术中转风险的心理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LC)患者术前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及减少胆道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记录,LC术前行MRCP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发现胆总管结石,约占3.9%,15例胆囊管解剖变异,约占7.3%。1例术后出现急性胆管炎,经ERCP自胆总管取出胆泥。其余术中探查情况与MRCP检查结果一致,无术中胆管损伤及胆总管残余结石。结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LC术前行MRCP检查,有助于减少术中胆道损伤及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佟强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39+41-39,4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胆管损伤16例,发生率为10.0%。单因素分析胆管损伤的发生与患者血浆清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水平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谷丙转氨酶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比较高,其发生多与术前血浆清蛋白水平和总胆红素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切除手术方式及胃肠重建方式对术后并发胆囊结石的影响。方法:对316例胃切除术患者于术后随访2年,观察其术后并发胆囊结石的发病情况,并按照其胃切除术式及胃肠重建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析。结果:①62例(19.62%)并发胆囊结石,发病率高于自然人群(10.00%,P〈0.05);②远端胃切除术后并发胆囊结石发病率(17.56%)明显低于近端胃切除术(35.14%)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亚组之间比较,近端胃切除及食管残胃吻合术组术后并发胆囊结石发病率(36.00%)最高,而远端胃切除及行BillrothⅠ式吻合术组发病率(5.13%)最低;远端胃切除及行BillrothⅠ式吻合术组与各亚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余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发病率增高,切除术式、及胃肠重建方式在胆囊结石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陆军  童宗培  潘龙 《中国医药科学》2014,(1):192-193,19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技巧。方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89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LC操作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与201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行开腹手术的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71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LC的患者成功完成LC者87例(97.75%),中转开腹2例(2.25%)。手术时间(46±9)min,住院时间(5.0±1.3)d。行开腹手术者,手术时间(59±10)min,住院时间(9.1±2.3)d。结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熟练掌握LC操作技巧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3年12月行LC的26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59例,非急性结石胆囊炎9例。结果 2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LC,另20例患者中转行开腹术。术后并发脑梗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41例(15.3%),均经处理后治愈,无胆管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但需重视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加强围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张中骥 《中国当代医药》2014,(18):173-174,177
目的:探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逆行性胆管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收治并实施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134例,分析糖尿病病史(有或无)、吻合口直径(≤2 cm或>2 cm)、吻合方式(侧侧吻合、端侧吻合)、术前黄疸持续时间(≤7 d或>7 d)、术前胆红素水平(≤171μmol/L或>171μmol/L)、术中抗菌药物(有或无)对术后逆行性胆管感染的影响。结果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逆行性胆管感染发生率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直径≤2 cm患者发生逆行性胆管感染发生率高于吻合口直径>2 c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侧吻合患者的逆行性胆管感染发生率高于端侧吻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逆行性胆管感染与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吻合口大小及吻合方式有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及腹腔镜组两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及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吴一峰  邓青  杨寅熙 《安徽医药》2013,17(12):2080-2082
目的 对比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胆囊炎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两组患者全部治愈,治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总住院花费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切口感染、胆道损伤、背部疼痛、切口出血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IgG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炎的治疗更加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对于体液的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率[(85±9)次/min]、收缩压[(119±19)mmHg]、呼吸频率[(24±5)次/min],与对照组心率[(89±11)次/min]、收缩压[(121±20)mmHg]、呼吸频率[(24±5)次/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62.27±5.22) ml]、术中时间[(56.78±7.69)min]、下床活动时间[(9.64±2.47)h]、住院总天数[(4.01±1.64)d]与对照组术中出血[(115.23±8.72)ml]、术中时间[(72.34±12.56)min]、下床活动时间[(21.20±3.65)h]、住院总天数[(10.34±2.3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胆管损伤1例、胆心反射1例,对照组并发肠粘连3例、感染2例、胆管损伤4例、出血2例、胆心反射3例,实验组并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45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15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92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胆汁漏、胆管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效果显著,达到和开腹手术伺样的探查及治疗效果,并且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薛宏威 《中国医药科学》2014,(3):188-189,192
目的:评价分析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有效率,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优于对照组为98.00%(49/50),两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临床优异性显著,且减轻患者术中损伤,改善预后,简化手术步骤,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胆肠吻合术与T管引流术辅治肝内胆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肝内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胆总管切开联合肠胆吻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胆总管切开联合T管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结石残留率、并发症、结石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结石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切开联合肠胆吻合术与胆总管切开联合T管引流术在结石残留率、并发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而胆总管切开联合肠胆吻合术的结石复发率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胆管自脱落支架置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其中20例(治疗组)行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胆管自脱落支架置入术,30例(对照组)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胆管自脱落支架置入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行腹腔镜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的患者322例,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距症状发作时间间隔不同分为A组118例、B组106例、C组98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相对较高。结论腹腔镜下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发作72h后患者行手术治疗对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炎标志物阴性的老年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选取年龄≥60岁的肝功能异常患者164例作为老年组,其中肝炎标志物阴性者114例(老年肝炎阴性亚组);另选年龄<60岁的肝功能异常者152例作为非老年组,其中肝炎标志物阴性者90例(非老年肝炎阴性亚组)。比较2组肝功能异常率及2亚组肝功能异常原因。结果老年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69.51%(114/164),非老年组为59.21%(90/15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肝炎阴性亚组以药物性肝损害、胆源性肝损害、肿瘤为病因的发病率高于非老年肝炎阴性亚组,以病毒感染为病因的发病率低于非老年肝炎阳性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肝功能异常由非病毒性肝炎引起者所占比例较高,在病因构成上老年组与中青年无明显差异,但在构成比上有老年人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