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表现的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患者多表现为体重减轻、餐后饱胀、上腹疼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其预后。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24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治疗,获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导致的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导致的临床症状[1],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所在科于1996-04~2007-08收治了8例胃瘫患者。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采取有效的护  相似文献   

3.
<正>腹部手术后胃瘫亦称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无胃流出道梗阻。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吻合口狭窄或输出袢机械性梗阻而行再次手术,加重患者的损伤或残胃的排空障碍,延缓其恢复时间。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腹部术后胃瘫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2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5~12天。均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0~41天恢复并痊愈出院,其中3周内治愈14例(50%),4周内治愈25例(89.3%)。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是由综合因素引起,体质差、手术创伤大和高龄可能为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重要手段。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瘫,不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胃瘫是指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见于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在日后的恢复中也可以辅助进行中医治疗.由于胃瘫患者中气不足,需要后天进行充养,加上患者大多肝失疏泄、情志失常、气滞日久[1],再加上伤戕中气、病情迁延、失其煦濡、气血俱累,因而导致气运乏力、脾胃虚弱、生化无权、升降失调等症状,进而出现胃部的刺痛、隐痛、神疲乏力、多纳则胀、嘈杂、嗳气等.现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58例患者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保良 《河北医药》2011,33(4):606-607
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udrom,PGS)是一种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表现的胃功能紊乱综合征,多发生于上腹部手术后,如胃大部切除术、肝脏胆囊手术等,也可由下腹部手术如妇产科手术等引起。PGS可表现为饱腹感、胃肠胀气、胃-食管反流、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体质量下降等,严重者可引起并发症,从而延长患者康复时间、降低生活质量。其发生率为1.2%~5.0%。  相似文献   

7.
胃瘫综合征(PGS)是指胃部及腹部手术后并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由非机械性梗阻所引起,属功能性疾患[1]。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2%~4.6%[2]。虽然其发生率不高,但常规护理效果欠佳。我院2005年1月-2010年2月腹部手术后PGS患者22例,笔者通过加强对其积极的保守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症状均明显改善。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的胃排空延迟。它是因为腹部手术后消化道解剖关系发生改变、神经支配受到阻断,造成以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主要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的综合征。2003-2005年笔者所在科共行腹部手术280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21例,发生率为7.5%。  相似文献   

9.
<正>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亦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处理较棘手。正确地诊断和治疗PGS,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避免盲目再手术。笔者所在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恶性肿瘤手术后胃瘫的诱发因素,并总结临床防治措施。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部恶性肿瘤后发生胃瘫患者29例为实验组,同期我院收治的腹部恶性肿瘤手术后无胃瘫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差异,总结导致胃瘫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胃瘫组患者的营养不良比例更高、手术时间长,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高、年龄大,患者出血量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腹部恶性肿瘤手术后胃瘫的原因较多,需要医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浅谈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的非手术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4年至2008年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症的2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综合症临床表现为腹部手术后出现胃潴留,同时胃引流量大于800ml/d,并持续时间超过10d,有或无腹痛、肛门排气、排便。消化道造影可见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24例病人均予保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2例因并发严重的肺部感染而死亡。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有重要价值,消化道造影有重要意义,排除存在机械性梗阻后采取保守治疗效果满意,不可盲目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45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均治愈,仅1例再次手术.结论 腹部手术后胃瘫宜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常见于胃手术后,易误诊为炎症性或机械性梗阻,及时准确诊治术后胃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避免盲目再手术。本对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4.
胃瘫是指以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胃癌及各种腹部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因其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故也称胃排空延迟症、胃弛缓症。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是腹部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近年我院共收治胆道术后胃瘫2例,观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2008年我院腹部手术后胃瘫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胃瘫15例,均发生于术后4-11d。病人经严格保守治疗,术后2-5周内全部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动力药物的综合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16.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飞良  彭琼 《江西医药》2010,45(7):656-65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挣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7例胃瘫综合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7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消化道造影;采取保守治疗的效果满意,极少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何平  许示心 《江苏医药》2007,33(7):739-739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腹部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多发生于上腹部手术,而中下腹部手术较少见.目前PGS发生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确,治疗困难,但愈后好.胃术后有10%~25%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其中5%~10%有临床症状[1].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大肠癌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术发生PGS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12月发生的腹部手术后胃瘫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瘫多发生于腹部术后4~10d。本组29例经非手术冶疗均治愈出院,1例因恶性高血压致脑溢血而死亡。结论非手术治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投,应尽量避免早期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常见于胃部手术后[1]。本研究拟通过对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手术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胃无力症是指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延迟,又称胃瘫、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等,是腹部手术后相对较少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术后对胃无力症的准确诊治对避免盲目再次手术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有重大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