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海娟  赵德春 《吉林医学》2009,30(13):1319-1320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替代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可能性。方法:选择β-七叶皂苷钠替代治疗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组患者43例,与口服泼尼松治疗的对照组41例对照分析,治疗组以β-七叶皂苷钠15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中静脉滴注,2次/d,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泼尼松30mg,1次/d,治理期间逐渐减量,疗程为10d。两组均辅以传统治疗方法中的针灸、理疗、口服多种维生素及抗菌抗病毒药物等。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β-七叶皂苷钠可以替代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同时避免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路平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32-32
目的:分析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4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七叶皂苷钠治疗10天,对照组均治疗1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好转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七叶皂苷钠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药物,同时可以避免皮质类固醇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朱焕伟  王慧 《中外医疗》2012,31(19):85-85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6-12月收治的5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阿昔洛韦联合七叶皂苷钠组)27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9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给予七叶皂苷钠20mg,1次/d,两组均给予多种维生素、神经营养剂及对症治疗,共14d。采用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分值由治疗前的(17.00±10.89)分上升到治疗后的(75.10±12.31)分;对照组分值由治疗前的(18.20±9.83)分改变为治疗后的(76.60±12.79)分;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方法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β-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具有激素治疗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敷贴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首次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中药敷贴加基础治疗;对照组30例用强的松加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多种维生素治疗、针灸、理疗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面瘫恢复时间2组亦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敷贴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联合强的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3d内的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膦甲酸钠联合强的松加基础治疗)及对照组31例(基础治疗),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以治疗第14天分值的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膦甲酸钠联合强的松能有效改善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替代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炎的可能性。方法:将符合面神经炎所致的周围性面瘫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以β-七叶皂苷钠20mg溶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7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泼尼松5mg/kg,1次/d,疗程为7d。两组均辅以基础治疗的针灸、理疗、口服维生素B1和甲钴胺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2例)与对照组(1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七叶皂苷钠可以替代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炎,避免激素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微波配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采用微波耳内照射联合β-七叶皂苷钠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用β-七叶皂苷钠静脉注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5%,对照组总有效率50.0%,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患者的病程与疗效间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微波配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董志敬 《新疆医学》2013,43(7):75-76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Bell palsy),系因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多采用西医西药治疗,疗效尚可,但疗程长,不良反应多。笔者自2009年1月~2013年5月,采用β-七叶皂甙钠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β-七叶皂苷钠治疗踝部骨折局部肿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亮 《现代医学》2008,36(2):105-106
目的 分析β-七叶皂苷钠治疗踝部骨折局部肿胀的疗效.方法 观察55例踝部骨折患者应用β-七叶皂苷钠治疗后局部肿胀的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并与甘露醇治疗组59例相比较.结果 β-七叶皂苷钠治疗组肿胀消退时间为7.4~13.1 d,平均9.7 d;甘露醇治疗组肿胀消退时间为7.6~12.7 d,平均9.9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七叶皂苷钠治疗组不良反应较轻,偶有注射部位局部疼痛、肿胀发生,经热敷可使症状消失,偶有过敏反应.β-七叶皂苷钠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甘露醇治疗组(P<0.05).结论 β-七叶皂苷钠是治疗外伤后软组织肿胀的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4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勤华  叶允瑞 《右江医学》2008,36(3):268-269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比较治疗效果,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七叶皂苷钠治疗组能明显减少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于治疗后15 d2、5 dNDS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七叶皂苷钠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醇分泌而发挥激素样抗炎抗渗出消肿作用,可避免因大量应用激素所致不良反应,用以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型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Dcs)的效果。方法在医院数据库中随机抽取接受急救、空气再加压治疗、高压氧治疗、对症治疗和心理干预等常规治疗的急性脑型Dcs患者100例为对照组。100例急性脑型Dcs患者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β-七叶皂苷钠治疗。检测患者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同时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治疗结果。结果 ICP治疗后第3天,对照组和治疗组颅内压正常率分别为72.1%和95.7%;治疗后第5天,脑水肿正常率分别为84%和96%;出院时治愈率、好转率分别为88%和98%,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β-七叶皂苷钠的应用,可迅速降低急性脑型减压病患者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提高治愈率,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营养神经及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苷钠进行降颅内压(IC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ICP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情况,并于治疗后3、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CP及GC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G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七叶皂苷钠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起到理想效果,两药合用不仅能够明显降低颅内压,而且对早期GCS及远期GOS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炎系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细菌性面神经炎,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较多见,以20-40岁发病多,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内科治疗主要为激素、维生素、血管扩张药、针灸等综合治疗。文献报道七叶皂苷钠具有激素性作用,可能具有减轻面神经水肿,炎性渗出。促进髓鞘恢复的功能。我院采用七叶皂苷钠治疗面神经炎32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β-七叶皂苷钠对提高解剖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初次甲状腺手术的患者5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2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20 mgβ-七叶皂苷钠,连续使用3 d。参照组患者则不使用β-七叶皂苷钠,而是在手术完成之后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上述两组患者手术完成之后的声嘶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相比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解剖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完成之后使用β-七叶皂苷钠可以有效的预防暂时性喉返神经声嘶或者麻痹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电磁波治疗器预防β-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损伤及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接受β-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的患者14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5例按常规输注β-七叶皂苷钠药液的同时,沿静脉走向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对照组40例按常规输液的方法输注β-七叶皂苷钠药液.结果:两组间的静脉损伤程度、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对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损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评价β-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发病时间在48小时以内的ACI患者185例,每天静脉滴注β-七叶皂苷钠25mg,疗程14天,于治疗中不同时间分别观察CVDI、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结果:β-七叶皂苷钠可影响脑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心电变化.结论:β-七叶皂苷钠可明显改善ACI患者脑血管功能和改善心电图的异常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和糖皮质激素(激素)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2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病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规则抗结核化疗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液,实验组静脉点滴和胸腔内注射β-七叶皂苷钠,对照组口服强的松和胸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实验组平均退热时间为6.2±1.5d,对照组为6.8±1.7d,两组作用等效(P<0.01)。实验组胸液吸收时间为7.4±1.3d,对照组为7.3±1.2d,两组作用等效(P<0.01);实验组胸膜粘连肥厚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8.1%;实验组包裹性积液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3.8%。两组比较胸膜粘连肥厚及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β-七叶皂苷钠副作用发生率为1.3%,对照组激素副作用发生率为9.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正规抗结核化疗和及时引流前提下,β-七叶皂苷钠和激素比较,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相等而作用少,可替代激素应用于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气雾剂联合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 83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云南白药气雾剂联合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29例,B组(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26例,C组(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28例,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 A、B、C三组的7 d显效率分别为55.17%、23.08%、25.0%,14 d的显效率分别为82.76%、46.15%、46.43%。三组7 d、14 d的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云南白药气雾剂联合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优于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冰敷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90例急性软组织挫伤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150例采用冰敷治疗,对照组140例静脉滴注β-七叶皂苷钠。观察48h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非常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冰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的效果优于β-七叶皂苷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