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基层三级妇幼保健管理网络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进行管理,提高较大行政区域内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筛查率、复筛率、转诊率、确诊率、早期干预率和随访率. 方法 利用基层三级妇幼保健管理网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妇幼保健的三级管理进行分工协作,定点接生单位为三级网络,负责本单位的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并将筛查资料递送到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即二级网络,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将本管理辖区内的筛查资料递送到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即一级网络.通过制定各种措施保证妇幼保健网络在听力筛查工作中良好运转,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筛查率、复筛率、转诊率、确诊率、早期干预率和随访率.这些措施包括:发挥政策优势;取得领导支持;建立转诊制度;健全保偿机制;进行免费确诊;进行严格督导等.采用的筛查方法 为耳声发射技术.结果 自2003年1月到2008年12月,山东省泰安市辖区内共出生活产新生儿324764人,324722 人参加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筛查率为99.99%,261357人参加了复筛,复筛率为80.48%,符合转诊的患儿为12589人,实际转诊12517人,转诊率为99.43%,12517人次进行了确诊,确诊率为100%,496人符合进行早期干预的条件,485人接受了早期干预,早期干预率为97.78%,466人进行了跟踪随访,随访率为96.08%. 结论 应用基层三级妇幼保健管理网络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进行管理,能够在较大行政区域内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筛查率、复筛率、转诊率、确诊率、早期干预率和随访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出现假阳性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旨在降低假阳性率,提高可信度.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2010年2月~2010年8月我院出生的63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通过了604例,对未通过的34例患儿再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和耳科学检查;并随访1年.按假阳性新生儿占所有听力筛查新生儿的比例,或按假阳性新生儿占未通过听力筛查新生儿的比例,分别得出假阳性率.结果新生儿初筛638例,通过604例,通过率94.67%;复筛34例,通过31例;复筛未通过的3例, 其中确诊听力损伤2例.在本组638例新生儿中听力损伤的发病率是0.31%,本组筛查假阳性率为(32/638)5.02%.结论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及耳道的堵塞物等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影响,TEOAE假阳性率可通过配以ABR同时进行及合理的处置,可减少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由成都市妇幼保健院牵头.组建成都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网,通过网络的运转完成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中的初筛、复筛、转诊、诊断、干预工作和信息监测、质量控制等管理工作.方法 以成都市三级妇幼保健网作为基础.利用各级妇幼保健网的人力、信息和管理的资源,形成三级新生儿听力筛查网,通过网络运行完成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任务.结果 从2007年1月.2008年1月1年的时间里.建立了由市妇幼保健院牵头、以各级妇幼保健院为枢纽的成都市三级新生儿听力筛查网;全市20个区(市)县全部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2007年市中心城区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达到64.96%;2007年全市共筛查出听力损失的婴儿96名,这些患儿得到及时地干预和监测.结论 由妇幼保健院牵头建立的新生儿听力三级筛查网,可以完成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中的筛查、诊断、干预以及技术培训、质量控制、信息监测等任务,达到有效、经济和快速完成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目的 .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68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在本院出生的168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于出生后2~5天完成,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0~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进行TEOAE第二次复筛外,并转至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中心进行AABR检查,我科跟踪随访。结果 1684例新生儿中,初筛通过1389例,初筛通过率82.48%(1389/1684);42天复筛未通过112例,3月复筛未通过12例,转诊12例;最终2例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损失(1.19‰,2/1684),其中1例为左侧外耳道发育畸形。结论 DPOAE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简单、方便、有效,但对高危新生儿应进行重点筛查。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中应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执行筛查程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联合应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出生3~5 d的 2 564例(5 128耳)新生儿给予TEOAE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 d联合应用TEOAE和AABR复筛.结果:在新生儿听力初筛中,共有286例新生儿(11.15%)未通过,复筛中37例(14.68%)未通过.结论:AABR具有灵敏、客观、无创等优点,是一种比较好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TEOAE与AABR联合应用可对新生儿听力损失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有利于提高新生儿语言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6.
耳声发射与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技术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技术相结合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互补作用。方法对在我院产科分娩及部分外院分娩的生后3~42天的新生儿TEOAE筛查二次均未通过者128例(256耳)进行ABR测试。结果256耳中210耳异常,占82.0%,46耳正常,占18.0%。异常耳中,重度听力损伤13耳,占6.2%;中度听力损伤74耳,占35.2%;轻度听力损伤123耳,占58.6%。结论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TEOAE和ABR技术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精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高危新生儿625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随机抽查正常、健康新生儿5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高危新生儿与正常、健康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结果 高危新生儿总体TEOAE未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对TEOAE未通过的高危新生儿分析发现,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和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未通过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高危新生儿.结论 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是影响新生儿听力的主要因素,在高危新生儿住院期间进行TEOAE筛查能够有效检出、评价高危新生儿听力水平,对及时、早期治疗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蔡俊伟  黄秀花 《海南医学》2004,15(9):104-104,94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小儿听力障碍方法。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TEOAE)对104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监测异常者,最后由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确诊。结果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筛查阳性12例(1.14%)经ABR确诊3例听觉障碍。结论。TEOAE测试法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可靠、有效、快速、简便的好方法;新生儿科工作者必须重视小儿听力筛查,早期干预,以达聋而不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技术,对10 343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未通过者在出42天用同样技术进行复查,对复筛未通过者转上级医院并跟踪随访。结果:2010年及2011年两年可供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数为14 088例,实际筛查10 343例,总体新生儿初筛率为73.41%,初筛通过率91.80%,复筛通过率73.19%。高危儿620例,未通过47.90%,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伤4例。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耳声发射技术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新生儿听力初筛方法,新生儿听损伤可通过筛查及早发现,有利于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0.
谷沁芯 《当代医学》2016,(9):163-164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新生儿听力筛查新技术,使听力障碍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方法选择辖区内5年出生的全部活产新生儿为听力筛查对象,听筛相关资料通过筛查机构、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市级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中心收集。采用国际公认的耳声发射法,应用“四位一体”(听筛管理中心、听筛机构、听力障碍诊断单位、儿童听力残疾康复中心)听力筛查和诊治管理模式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结果2008~2012年全市筛查新生儿129306例,平均初筛率为87.8%(129306/147264),初筛通过率95.4%(123358/129306);复筛召回通过率为72%(4283/5948);本次确诊听力障碍儿童155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0.12%;城乡儿童听力障碍发病人数占确诊听力障碍儿童总人数比率分别为24%(37/155)和76%(118/155),农村明显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9306例筛查儿中,其中男65455例,确诊183例,男性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2.82‰,女63838例,确诊173例,女性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2.76‰,男、女性别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将53例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作为重点电话随访对象,有51例获得信息,随访率为96.2%,失访率3.8%;47例聋儿进行过医学干预,儿童听力损失干预率为92.2%(47/51)。结论通过建立健全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网络体系,应用四位一体的听筛和诊治管理模式推广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技术,对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听力残疾儿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相关因素,提高筛查准确率,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促进其正常的言语发育.方法 采用GNRESOUND CAPEUA畸变产物耳声发射(TEOAE)仪器,对出生3天~3个月新生儿进行筛查.结果 新生儿耳别、性别对筛查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孕周数、体重在筛查通过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可将新生儿听力损坏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情况,以便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方法:采用TEOAE对782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及复筛,结果:782例高危新生儿初筛通过率为71.22%.(557/782)初筛未通过225例新生儿中,实际复筛189例,通过174例,占92.06%.结论:TEOAE为听力筛查具有客观、敏感、无创,能早期发现听力障碍,以便早期干预,同时强调加强宣教,加强学习,最大限度降低高危新生儿的听力残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及早发现小儿的听力障碍。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连续监测异常者,最后由脑干诱发电位(ABR)确认。结果2027例新生儿中,3例听觉障碍,其中单耳聋2例,双耳聋1例,中度听觉障碍2例,重度听觉障碍1例。结论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通过听力筛查对听力障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能最大限度减少因听力问题造成的残疾,对保障和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筛查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从而进行早期预防宣传及早期诊断和干预. 方法 应用瞬态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在平谷区妇幼保健院2004年11月以来出生的369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性筛查,对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于生后3月龄时转北京市儿童听力筛查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 3768例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中有3696例(筛查率98.09%)接受了听力筛查,初筛通过3397例(通过率91.91%).299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中有290例接受42天门诊最终复筛,最终复筛率96.99%,通过262例(复筛通过率90.34%),未通过最终复筛的28例新生儿全部进入诊断评估程序,确诊听力损失13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3.52‰,初筛假阳性率为7.11%,全部筛查程序的假阳性率为0.41%.假阴性率为0.00%. 结论 平谷区局部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高于国内外标准.通过筛查可使新生儿听力损失做到早期宣传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更为有效地促进婴幼儿正常的语言发育,同时提高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综合性医院开展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TEOAE)调查正常新生儿1 000名和高危新生儿1 000例听力。未通过者在生后42天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随访并转诊。结果:正常新生儿接受听力筛查,未通过率0.3%;明显低于高危新生儿,未通过率2.1%。共筛出3例听力损失患儿。结论:高危新生儿初筛未通过率高于正常新生儿。采用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快速、准确、效果好。尤其对高危新生儿灵敏度高,这将为提高新生儿尤其对高危新生儿听觉保健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以便采取正确措施,提高筛查准确率.方法 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对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3025例活产新生儿进行普遍听力筛查(UNHS).初筛时间为出生后8~72 h,用TEOAE进行;复筛应用DPOAE和ABR于出生后42 d进行.复筛未通过者于3个月龄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跟踪随访1年以上.结果 初筛3025例,通过2850例,通过率为94.21%;复筛175例,通过152例;复筛仍未通过23例,其中确诊听力损失为12例.在3025例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0.39%,符合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率的正常值.结论 正确处理听力筛查的每个步骤可提高筛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通过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2月我所初次听力筛查新生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出生后0-42d,采用TEOAE技术测试听力,探讨影响新生儿通过TEOAE听力筛查的相关因素。结果:初次筛查通过率82.54%;初筛未通过17.46%,其中10例通过复查后通过,总通过率为98.41%;耳别、新生儿黄疸、胎盘因素、母亲妊娠期疾病的TEOAE通过率对比(P0.05)。结论:影响新生儿通过TEOAE的听力筛查因素包括新生儿黄疸、耳别、胎盘、妊娠期疾病等。  相似文献   

18.
辛萍  江英  杨丽清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1):127-127,130
目的 为探讨某些高危因素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应用耳声发射(TEOAE)对高危儿进行听功能检测,以尽早发现听力障碍,进行早期干预。方法 应用丹麦MADSEN筛查型耳声发射分析仪,对439例高危新生儿测试,对其中一项不能通过者42d内复查,仍不能通过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明确听力障碍的原因并行干预治疗。结果 生后第一次查TEOAE439例。未能通过242例。其中单耳TEOAE异常者157例次,双耳异常者85例次,生后42d内复查,未能通过26例。经BAEP检查单耳轻度损害4例.结论 (1)高危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0.91%。经BAEP检查为单耳轻度听力损害。(2)对第一次不能通过TEOAE的新生儿,尚不能断定为听力障碍。要定期复查和随访。(3)应对所有出生的新生儿都进行听力筛查。不能只限于高危儿。(4)耳声发射是一种快而有效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9):28
目的了解我院产科分娩的正常新生儿和新生儿科住院治疗新生儿的听力损伤发生率。方法将筛查对象分为A组和B组,A组为2006年3月~2007年2月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正常新生儿2801例,除外早产儿、严重窒息、肺炎、重度黄疸等疾病而转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247例及拒绝筛查39例,实际筛查率89.79%;B组为同期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患儿1197例,其中因抢救及高危因素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386例,除外早期死亡及在产科已筛查87例,实际筛查率为100.00%。在环境和新生儿均相对安静的条件下,采用畸变耳声发射CDPOAE测试,由受过专门培训的护士操作,仪器显示"pass"为通过。对3次均未通过者经省听力筛查中心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以作出听力障碍的最终诊断。结果(1)A组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生率1.6‰;(2)B组中进NICU抢救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生率23.3‰;(3)具有危险因素与无危险因素新生儿听力损伤具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伤发病率远超过任何常见的先天性残疾,对全部出生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完全有必要的,也可帮助我们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儿童,以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强调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新生儿听力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AccuScreen PRO手持式耳声发射仪于新生儿出生后3 d~5 d内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者42 d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赴上级听力筛查机构做进一步测查,并做好专案记录,定期随访。结果 3 80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423例,复筛379例,复筛率为89.60%,复筛未通过62例,最终确诊为听力障碍16例,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为0.42%。结论新生儿听力障碍是临床常见的出生缺陷,瞬态产物耳声发射(TEOAE)检查是客观、无创、便捷的听力检测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普及。呼吁全社会应重视此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每个听力障碍患儿都能得到合理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