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5例骶骨肿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摄X线平片,其中CT检查32例,MRI检查20例,CT和MRI均检查13例。结果:早期骶骨肿瘤X线平片不易诊断,CT、MRI可清楚显示骶骨肿瘤破坏范围、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骶骨肿瘤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对骶骨肿瘤的诊断和制订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X线平片、CT对骶骨巨细胞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4例骶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表现。结果:X线平片更能提供骶骨巨细胞瘤所致骨质改变的全貌,显示较明显的病变;CT能发现早期的病变,并清楚显示病变的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组织关系。结论:对骶骨巨细胞瘤的诊断,X线平片和CT各有特点。应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得到全面细致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对四肢肌肉骨骼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手术或穿刺)证实的四肢肌肉骨骼肿瘤40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CT检查及MRI扫描,比较X线平片、CT图像和MRI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MRI准确显示病变形态特征、判断肿瘤内多种组成成分及坏死或出血、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及其他重要特征, MRI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5% (38/ 40) 显著高于X线平片70% (28/40)和CT图像75% (30/40)(P〈0.05).[结论]MRI可全面、准确地显示四肢肌肉骨骼肿瘤特征,有助于四肢肌肉骨骼肿瘤的准确诊断,是最佳的四肢肌肉骨骼肿瘤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以ASAS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比较X线平片、CT、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43例发生骶髂关节病变。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CT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P<0.05)。MRI对Ⅰ级、Ⅱ级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囊肿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MRI的诊断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和CT,其不仅能够有效检出骶髂关节病变,而且能对不同分级、不同类型骶髂关节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X线平片,CT、MRI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骨肉瘤的平片,CT及MRI的表现。结果 11例X线平片均能清楚显示骨肉瘤的基本表现,9例术前正确诊断,2例误诊,4例CT对显示骨肉瘤的骨质破坏及瘤骨优于平片,5例MRI对骨肉瘤的早期骨质破坏及周围软组织,病变范围及瘤周水肿优于平片及CT。结论 平片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及基本方法。CT或MRI对提高骨肉瘤的诊断和分期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X线平片、CT及MRI征象,结合病理总结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MRI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经X线平片诊断为骨巨细胞瘤23例患者X线平片、CT片、MRI片,并与病理结果结合分析。结果平片简便易行,能提供病变部位整体信息。CT和MRI能够提供更详细信息。结论综合运用X线平片、CT及MRI方法,与临床表现、病人一般状况相结合将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志强 《临床医学》2008,28(11):76-77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X线、CT和MR I的早期表现,从影像学的角度探讨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39侧)股骨头进行X线平片、CT和MRI检查,着重对其缺血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在32例股骨头的Ⅰ、Ⅱ期影像学表现中,X线检出13例(40%),CT检出24例(75%),MRI检出31例(97%)。结论X线平片难以诊断ANFH的早期表现,CT和MRI可以较准确地显示ANFH的早期病变,尤其以MRI是最有效而可靠的方法,诊断价值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8.
骶骨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骶骨肿瘤MRI表现的分析,探讨其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骶骨肿瘤的MRI影像特征,所有病例均摄X线平片检查;14例骶骨肿瘤中脊索瘤5例,骨巨细胞瘤3例,转移瘤2例,神经鞘瘤2例,软骨肉瘤1例,畸胎瘤1例,部分行CT检查。结果:各种骶骨肿瘤的MRI征象包括病变不同的范围及中心位置,MRI信号强度,骶骨的骨质破坏,骶孔扩大变形,软组织肿块,病灶内钙化及骨嵴形成,髓腔浸润。结论:MRI可作为骶骨肿瘤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对临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脊柱病变的螺旋CT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对脊柱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8例典型脊柱病变先行X线检查 ,然后对兴趣区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 ,工作站后处理 ,分别获得表面遮盖和多层面重建图像。结果 ①SSD和MPR对脊柱骨折和先天畸形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 ;②X线平片和SSD对颈椎间孔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 75 %和 92 % (χ2 =5 .96,P <0 .0 5 ) ;③螺旋CT能更准确地显示脊柱结核和肿瘤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结论 螺旋CT三维成像能更好地显示脊柱病变的病理改变 ,其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0.
软组织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X线平片,血管造影,CT和MRI)在诊断软组织血管瘤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全部患者进行了X线、CT检查,25例做了血管造影检查,35例做了MRA检查。结果:除组织深部的血管瘤均表现软组织肿胀,密度不均。X线平片出现静脉石,对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本组病例中静脉石的出现率只占40%;血管造影可显示供养血管的来源及血管团,并与动-静脉畸形鉴别;且能明确病变的大小和范围。CT和MRI对肿瘤的性质帮助很大,并能精确地确定病变的部位、大小及邻近组织的关系,为手术提供依据。但是,CT由于是轴位扫描,所以肿瘤范围难以确定。结论: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明显优于普通X线平片。CT扫描肿瘤边界难以确定,增强扫描有风险。MRI检查具有安全、无创的优点,故本病应首选X线相辅助的检查方法,MRI检查必不可少,准备手术的患者可选择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1.
低场磁共振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场MRI中骨挫伤的影像表现及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4例具有典型外伤史,MRI诊断骨挫伤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评估X线平片、CT及MRI在骨挫伤影像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全部病例的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CT能有效显示3例隐匿性骨折的部位和形态,但余下3l例骨挫伤病例CT均未能予以诊断。3例CT诊断为隐匿性骨折的病例MRI诊断为骨挫伤但未能显示骨折的存在。MRI能有效显示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骨挫伤的典型MRI表现为不规则片状T1WI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改变,骨皮质及骨轮廓不发生变化。结论 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I是唯一能有效诊断骨挫伤的检查方法,但MRI不能明确诊断未分离、移位的隐匿性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累及75处骨骼骨梗死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骨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X线平片、CT表现无明显异常或表现为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平片及CT表现为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可诊断早期骨梗死,明确侵及范围,反映不同时期病理学变化,X线平片有助于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骨梗死诊断,CT检查较X线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诊断评价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X线、CT、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诊断价值及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30例怀疑为(ANFH)患者进行了x线检查,其中8例行MRI检查,18例行CT检查,且作了X线、CT与MRI征象的对照观察,并与同期临床和病例比较。结果:30例经X线检查诊断ANFH者22例39髋。CT诊断ANFH者17例29髋,8例(包括8例X线片,CT检查阴性者)MRI检查均证实为ANFH16髋。统计结果表明ANFHX线、CT、MRJ表现与其临床功能无显著相关性。结论:X线平片、CT难以显示ANFH的早期病变。MRI不仅能发现其早期病变,且能反映病变的确切范围和程度,对临床早期治疗和预后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累及75处骨骼骨梗死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骨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X线平片、CT表现无明显异常或表现为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平片及CT表现为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可诊断早期骨梗死,明确侵及范围,反映不同时期病理学变化,X线平片有助于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骨梗死诊断,CT检查较X线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对颈椎病患者早期诊断中分别施以X线平片、MRI以及CT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整群选取颈椎病病人80例,均为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接收,对上述所有病人均进行X线平片、MRI以及CT诊断。统计这三种不同诊断方法的检出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X线平片、CT和MRI诊断法对80例颈椎病患者的诊断率经评定显示分别为83.75%、95.00%和97.50%,CT法和MRI法诊断率无明显差异,但二者诊断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法;MRI诊断除颈椎曲度异常外其他各项定位诊断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MRI对于椎间隙狭隘(63.75%)、骨性椎管狭窄(57.50%)以及颈椎曲度异常(62.50%)的检查结果相较于CT检查均明显较高;CT对于骨性椎管狭窄(40.00%)和钩突增生(78.75%)的检查结果经评定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检查的诊断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法,可以将X线平片联合MRI或者CT进行诊断,提高诊断率,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累及75处骨骼骨梗死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骨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X线平片、CT表现无明显异常或表现为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1呈等或稍高信号.T2W1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平片及CT袁现为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1及T2W1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可诊断早期骨梗死,明确侵及范围,反映不同时期病理学变化,X线平片有助于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骨梗死诊断,CT检查较X线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17.
椎体血管瘤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椎体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3个椎体血管瘤病灶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对其影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X线检查显示10个病灶,骨小梁呈“栅栏状”改变;CT扫描显示12个病灶,横断面表现为蜂窝状或风状结构;MRI扫描显示全部13个病灶,10例显示为短T1、长T2的信号影,3例显示为长T1、长T2的信号影,并且清晰显示了脊髓情况。结论:椎体血管瘤在X线平片、CT及MRI上均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MRI对椎体血管瘤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MRI对椎体血管瘤的诊断、分型及指导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加深和提高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4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X线(CR)、CT和MRI影像学改变,分析其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显示能力.结果 4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中,共计累及55个股骨头.X线平片诊断24个;CT诊断38个;MRI诊断50个.结论 X线平片难以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MRI"双线征"是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诊断价值高于CT和X线平片,是本病相对最好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椎体血管瘤的X线平片、CT、MRI及DSA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体血管瘤8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平片、CT、MRI检查,其中2例进行了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结果:X线平片显示6个病灶,CT和MRI显示全部8个病灶,DSA检查2例,皆显示其特征性改变。结论:X线平片的椎体栅栏、网格状改变可帮助诊断椎体血管瘤。CT及MRI上均有特征性表现,对椎体血管瘤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DSA可显示椎体血管瘤的供血动脉,具有特征性表现,并且对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CT、MRI对疲劳骨折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随访证实的疲劳骨折的X线平片、CT、MRI征象。结果:与传统X线比较,CT、MRI更容易发现疲劳骨折的骨折线,并且更容易显示其相对早期改变。结论:疲劳骨折通常根据临床和X线平片即可明确诊断,但CT、MRI结合X线平片对疲劳骨折的影像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疲劳骨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