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庆希   《中国医学工程》2013,(4):141-141
目的研究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探讨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6例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MRI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 65.38%(17/26)以记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26.92%(7/26)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80.77%(21/26)头颅MRI主要表现脑萎缩。用大剂量青霉素足疗程治疗后,多数病例临床症状都得到改善。结论麻痹性痴呆以中年患者多见,极易误诊,不明原因的年轻痴呆患者应考虑本病。麻痹性痴呆为可以治疗的痴呆,早期足剂量、足疗程的青霉素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麻痹性痴呆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麻痹性痴呆(GPI)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3月在我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麻痹性痴呆患者36例.结果 25例(69.4%)以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10例(27.8%)以精神错乱为主要表现;1例(2.8%)以癫痫发作为突出症状.误诊率高达33.3%.86.1%头颅MRI异常,异常者存在脑萎缩,其中额叶、颞叶、顶叶及皮层下白质的萎缩多见;25.8%合并有脑积水,25.8%存在梗死病灶;13.9%头颅MRI正常.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全部病例临床症状都得到改善.结论 GPI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脑萎缩是GPI主要特点,部分合并有脑积水、缺血病灶;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李雪梅  刘建君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690-2691
目的:总结麻痹性痴呆(GPI)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机检的方法,收集了自1990-2008年18年间国内医学期刊上的相文献,共收集病例126例,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痹性痴呆患者性别差异显著,男:女=12:1症状表现按发生率依次为易激惹(70.7%)、判断力下降(63.5%)、言语夸大(18.2%)、少语淡漠(18.8%)、幻觉妄想(14.3%)、癫痫样发作(12.7%).结论:GPI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脑萎缩是GPI主要特点,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麻痹性痴呆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实质而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为神经梅毒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情逐渐进展,可逐渐发生躯体功能减退和日益加重的智能损害和人格衰退,最终导致痴呆和肢体麻痹,又称进行性麻痹.目的 讨论麻痹性痴呆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①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②积极治疗原发病,首选青霉素治疗.③对症支持治疗.④促大脑代谢治疗.⑤其他如康复训练等.  相似文献   

5.
徐春花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745+1767
麻痹性痴呆(dementia paralytica)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主要为脑实质的病理改变。临床特征为进行性智能损害和人格改变,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和躯体功能的衰退,最后导致痴呆和全身性麻痹,故又称为进行性麻痹(progressive paralysis),或全身麻痹症  相似文献   

6.
徐春花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2,(14):1745-1745,1767
麻痹性痴呆(dementia paralytica)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主要为脑实质的病理改变。临床特征为进行性智能损害和人格改变,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和躯体功能的衰退,最后导致痴呆和全身性麻痹,故又称为进行性麻痹(progressive paralysis),或全身麻痹症(generalparalysis)。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到发生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25年,多数为10—20年。发病年龄以40~50岁较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我院2011年9月收治一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措施,以预防院内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9例住院的麻痹性痴呆患者进行症状和智能评估,根据麻痹性痴呆的各型症状进行针对性的症状护理及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同时做好消毒隔离措施。结果:9例麻痹性痴呆患者中8例病情好转出院,1例因智能完全受损长期住院,无出现院内感染及并发症。结论:通过心理护理,症状护理,安全护理,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麻痹性痴呆又名麻痹性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侵入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脑膜脑炎,导致以伴随精神病特征的进展性痴呆。随着梅毒发病率的升高,麻痹性痴呆患者也越来越多。2008年9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麻痹性痴呆患者1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以痴呆或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入院的患者.仅1例在入院时即确诊麻痹性痴呆,余均误诊.青霉素等治疗有效.结论 麻痹性痴呆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常有躁狂、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血、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特异性颗粒凝集试验(TPPA)可帮助确诊,治疗上药物首选青霉素,也可用头孢由松钠,强力霉素治疗,医生对此应有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高度关注麻痹性痴呆,方法:对麻痹性痴呆21例病人的分析总结。结果:麻痹性痴呆发病人数有升高趋势。结论:基层医生要提高麻痹性痴呆的识别和诊治率,改善疾病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点,为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来做出正确诊断。结果:5例患者中,符合麻痹性痴呆夸大型1例、偏执型1例、痴呆型3例;血清学检查RPR、TRUST、TPPA均阳性5例,CT或MRI均示脑萎缩;诊断明确后均进行了大剂量青霉素驱梅治疗及对症治疗。结论:对出现精神障碍并发智能低下、性格改变的中年期患者,应结合病史及RPR、TRUST、TPPA检查、CT或MRI等做出正确诊断,以便采取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2.
唐青  许长礼  嵇仁样 《吉林医学》2011,32(14):2770-2771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联合青霉素治疗病原菌未明的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疗效。方法:治疗组:头孢曲松钠100 mg/(kg.d),分2次静脉输注,青霉素60~80万u/(kg.d)分3~4次静脉输注,辅助治疗地塞米松0.15 mg/(kg.d)分4次静脉输注,连用4 d.对照组:头孢曲松钠?青霉素及地塞米松剂量用法同治疗组另加用氯霉素75 mg/(kg.d),1次/d静脉输注。治疗组、对照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平均体温正常时间2.75 d,对照组3.75 d,t=1.56,P>0.05;治疗组2周脑脊液正常16例(80.0%),对照组为15例(75.0%),χ2=0.649,P>0.05,治疗组并发症1例(5.0%),对照组2例(10.0%),χ2=0.358,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青霉素治疗病原菌未明的化脓性脑膜炎疗效确切,无需加用氯霉素,且价格适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近2年内就诊于我院的麻痹性痴呆的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7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误诊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单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症状无明显改善作用,而青霉素驱梅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结论 就诊于精神科的麻痹性痴呆均以神经、精神症状首发,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早期鉴别诊断十分重要,青霉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general paresis of insane,GPI)的临床特点,以及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临床确诊的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和认知障碍、震颤、肌张力增高等,血清及脑脊液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阳性,头颅磁共振影像为大脑半球重度脑萎缩。结论:麻痹性痴呆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Ceftriaxone is commonly used as an alternative antibiotic drug in treating syphilis but clinical data on its efficacy are limited.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of HIV-infected patients with active syphilis to treatment with penicillin or ceftriaxone. -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involving 24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 positive Vener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test (VDRL) and at least one specific treponemal test. 1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regimens of high-dose penicillin G for at least 2 weeks. Another 1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eftriaxone 1-2g per day intravenously for 10-21 days. - Results: After a median follow up of 18,3 months all patients of the penicillin-treated group and 11 of 12 ceftriaxone-treated patients showed a ≥ 4-fold decline in VDRL-titers; 91% of them already within 6 months after therapy. - Conclusion: Our serological data demonstrate a comparable efficacy of currently recommened penicillin and ceftriaxone treatment regimens for active syphili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麻痹性痴呆(GPI)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熟悉神经梅毒。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麻痹性痴呆早期以认知及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影像上主要为脑萎缩,血及脑脊液TRUST和TPPA阳性,脑脊液常规检查示WBC20×10^6/L,蛋白1.0g/L。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2个月后患者症状渐渐消失。结论 本例患者诊治经过提示对痴呆综合征患者进行梅毒检查的必要性。对早期神经梅毒,大剂量青霉素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Tan GL  Duan WT  Yang SY  Li SX  Sun ZY  Guo MG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640-2642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的相关因素,指导脑出血的治疗及判断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63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年龄、Glasgow昏迷指数、出血量、NIHSS评分、平均动脉压、出血有无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发病时随机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不良组平均年龄71岁、平均血肿体积29 ml、平均GCS评分11.2,而预后良好组分别为65岁、15 ml、15.1,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出血量、意识障碍是脑出血发病3个月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32、8.66、1.08.结论 ICH发病诱因较多,维持血压正常是预防ICH的重要措施.血肿体积、意识障碍、年龄可用于预测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总结Bell麻痹的疗效和治疗体会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为Bell麻痹的进一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222例Bell麻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House-Brackmann分级法作为面神经功能的评估标准。结果 Bell麻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病变部分和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60例(72.1%)3个月后完全恢复。入院时面肌完全瘫痪,发病到接受治疗超过3 d,缓慢起病,神经电图复合肌肉运动单位(CAMP)波幅比≤30%的患者完全恢复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时面瘫的严重程度、发病后就诊时间、起病方式及波幅比是判断Bell麻痹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