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辨证论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3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更年期综合征属于中医学中“绝经前后诸证”的范畴,目前国内外以对症治疗为主,无特效疗法。我们多年来运用针刺辨证治疗130例更年期综合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或其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以致雌激素水准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患病率为33.6%,其中约15%需要治疗。一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黄体功能汤延缓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它是女性生命周期中的一个特定时期,是由更年前期向衰老过渡的时期,是从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的过渡阶段。由于机体的逐渐衰老,内分泌功能特别是雌激素受体及其基因表达减退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潮热汗出、烦燥易怒、失眠多梦、胸闷气短、月经量少、闭经、性欲低下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翠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098-1099
妇女进入绝经前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其分泌的雌、孕、雄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出现一系列症状,临床上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nient therapy,HRT)已有60多年临床运用史,且被国内外学者所认可。但如何更安全、有效地使用HRT一直是广大临床医师努力探索的目标。自2002年2月起选用尼尔雌醇辅以安宫黄体酮(MPA)与甲基睾丸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应用尼尔雌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40例49~60岁绝经后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妇女进行12个月的尼尔雌醇治疗,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更年期症状控制最明显的是:潮热显效率50%,有效率50%,出汗显效率58.3%,有效41.7%,阴道干燥显效率37.5%,有效62.5%。结论 尼尔雌醇是雌雄三醇衍生物,对子宫内膜作用较弱,适用于绝经前后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出现的由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组症候。自1932年Geist等首次提出应用雌激素预防和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以来,其药物治疗制剂不断发展与完善,治疗方案日趋个体化,现将有关治疗药物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凌晨 《贵州医药》2007,31(3):241-24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妇女的生存年龄也随之不断增长,进入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多.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落,其中约75%的妇女会出现轻、重不同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有一部分症状严重需要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春霞 《河北医药》2011,33(9):1410-141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水平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以精神心理症状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主的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约1/3的女性可以平稳过渡围绝经期,约2/3的女性可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症状,为顺利绝经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困扰和不便,需要给予积极治疗[1]。目前临床上比较广泛使用的是激素替代疗法(HRT),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 1 996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 ,对 88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采用维尼安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更年期综合征 88例 ,月经停止半年以上 ,包括自然绝经与手术绝经两种。其中 40~ 50岁 2 8例 ,50~ 60岁52例 ,60~ 70岁 8例 ,以 40~ 60岁居多。主要临床表现为潮热出汗、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失眠、阴道干痛、疲劳、肌肉酸痛、尿频、尿急等。 78例自然绝经 ,1 0例为子宫或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绝经病人。1 .2 给药方法 :维尼安 4mg (1片 ) ,每月服 1片 (2 .5mg/1 5天 )。1 .3 疗效观察 :显效 :用药 3…  相似文献   

10.
黄媛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156-156
<正>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症"。妇女一般47~49岁停经,在这自然绝经前后2~5年内为之更年期。妇女在更年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阳平衡失调,脏腑气血不和,因而出现一系列证候,如月经紊乱,眩晕耳鸣,心烦易怒,烘热汗出,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腰酸膝软,甚至悲伤欲哭,喜笑无常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舍曲林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的重要转折阶段,此阶段由于妇女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下降会产生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伴有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以及低雌激素水平相关的疾病和症状,此即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往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据统计75%-85%的围绝经期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和躯体症状,症状严重而就医者仅占15%。针对这类妇女.我们采用新型抗抑郁剂舍曲林对其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医辩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8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型治疗。结果128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经过治疗,治愈55例,占42.97%;显效62例,占48.44%;有效8例,占6.25%;无效3例,均为未坚持治疗的患者,占2.34%;总有效率为97.66%。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更年期(围绝经期)是指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过度时期,一般在45—55岁,此期中月经停止来潮。由于性腺活动衰退,部分妇女可出现一系列因性激素减少而引起的症状,称更年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经断前后诸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下所致的一组从月经紊乱、心血管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及代谢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西医学包括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绝经后期综合征。本人在进修期间,跟随妇科专家临证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综合征67例,疗效确切,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岳炜  吴静欢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70-2871
运用中医理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使其减轻或消除症状,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中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证”的范畴。它认为致病机理主要为肾虚。《妇科经纶》曰:“女子以血为用,七七则卦数已终,终则经水绝。冲、任虚损,天癸竭,地道不通。”妇女在绝经前后,机体由阴阳均衡向衰退过渡。随着肾气日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的日渐亏虚,精血日趋不足,肾阴肾阳易于失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6.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围绝经期或绝经期,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甚至丧失,以至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潮热汗出、面色潮红、失眠多梦、记忆减退等神经、精神状态的失常,同时可伴发生殖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或免疫功能的异常等。本病多发于45~55岁之间,发生率约为85%,是妇科常见病。笔者应用妇更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妇女进入围绝经期(亦称更年期),卵巢功能的衰减使雌激素水平降低,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和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自1993年8月至1996年8月,我院门诊应用维尼安一甲地孕酮和炔雌薛-安官黄体酮两种序贯周期疗法治疗周绝经期综合征。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围更年期是妇女从生育期逐步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90%以上的妇女在此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症状,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而妇女自然绝经年龄为50岁左右,即生命的1/3以上时间在绝经期度过的。同时,人工绝经者日益增多(其绝经期限更长),更年期妇女的卵巢内分泌功能逐渐减退,性激素下降、缺乏,引起一系列严重影响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六十余种症状,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雌激素替代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方法 68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雌激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年的期间。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年。绝经过渡期多逐渐发生,历时约4年,偶可突然发生,表现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围绝经期约1/3妇女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妇女则可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