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和评价椎体切除术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按WBB分区范围进行部分或全椎体切除术,4例行植骨融合加内固定,1例单纯植骨融合。结果 4例行植骨融合加内固定,1例单纯植骨后发生植骨块部分吸收、塌陷、成角畸形,无1例肿瘤复发。结论 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椎间大块植骨融合配合的坚强内固定,是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窦永充  马乐群  孔健  镇万新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2,1(4):204-205,194,235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治疗脊柱骨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自2001年8月起,对11例14个椎体的脊柱骨转移性癌患者使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结果术后1-2天所有患者的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1-6个月(平均4.5个月),无疼痛复发,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转移性肿瘤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中填充人工骨与骨水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方法对30例(31个骨折椎体)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1.7年),A组15例患者填充硫酸钙骨水泥(CSC),B组填充骨水泥,分析术前、术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比较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组和B组骨折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结果与1年后随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硫酸钙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同样可以取得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能完全或部分缓解患者的疼痛及提高患者脊柱功能活动;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避免骨折椎体高度进一步丢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注入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癌的疗效。方法总结26例32椎体转移癌的治疗,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注入骨水泥,量约4~10ml。结果26例采用经皮骨水泥注入椎体成形术均获成功。16例患者术后当日疼痛完全缓解,6例于术后2~3d疼痛消失,4例疼痛部分缓解,随访2~9个月,平均3.8个月无病椎疼痛加重,无病理骨折。结论经皮骨水泥注入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转移癌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方法。  相似文献   

5.
CT导向下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CT导向下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对24例椎体转移瘤共34个椎体在CT导向下施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采用小剂量、较稠浓度骨水泥低压注入病变椎体,术后定期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24例椎体成形术全部顺利完成,其中18例术后疼痛即刻减轻,2例3d后疼痛减轻,3例1周后疼痛缓解,1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末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微创治疗技术,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骨感染     
医用硫酸钙人工骨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应用;一期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结核;不典型脊柱结构的临床特点与诊疗体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的疗效分析;抗感染活性骨治疗开放性骨损伤;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岛状筋膜肌皮瓣修复足踝骨髓炎创面;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脊柱转移肿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2003年8月~2007年8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23例39个椎体(胸椎22个,腰椎17个)。男13例,女10例,年龄45~76岁,平均64.5岁。实施PVP同时均进行了活检,31个椎体采用单侧穿刺注射骨水泥,8个椎体采用双侧穿刺注射骨水泥;单个椎体注射骨水泥3~11ml,平均6.5ml;术后进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本组无严重心、肺、脑血管不良反应和围手术期内死亡,术后17例疼痛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无明显缓解,1例加重,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5分降至26分,有效率为87%;术后CT显示11例18个椎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住院时间12~42d,平均20.5d,随访2~18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期间7例死亡,其余带瘤生存。结论PVP治疗脊柱转移肿瘤,具有创伤小、迅速缓解疼痛、防止椎体病理骨折或塌陷压迫脊髓造成截瘫的良好效果,并可与放疗、化疗等联合应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联合骨水泥灌注治疗溶骨性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外科手术联合骨水泥灌注治疗椎体和四肢干骺端部位溶骨性转移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椎体转移癌出现椎体严重破坏,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者,行椎板减压,后路AF钉固定,病椎体行椎体成形术。对四肢干骺端部位出现病理性骨折者,先行骨折简单内固定或者外固定架固定,然后经皮穿刺病灶内骨水泥注射。手术后2周内辅助放疗或者化疗。结果经过0.5~2.0年的随访,全部14例患者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停用或者减少止痛药物的应用。9例椎体部位患者2~3周下床活动,5例肢体患者根据部位3~4周持拐下床活动。结论应用外科手术联合骨水泥灌注治疗椎体和四肢干骺端部位溶骨性转移癌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是治疗椎体和四肢干骺端部位溶骨性转移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U值对于椎体成形术后非暴力新发椎体骨折的预测价值,为降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新发椎体骨折及再入院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本院行PVP治疗的98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术后是否出现新发椎体骨折分组:新发骨折组(PVP术后因非暴力因素新发椎体压缩骨折患者,n=24)和未骨折组(PVP术后2年随访期间未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n=74)。对比两组初次手术时年龄、性别、外伤史、骨折椎体位置、PVP椎弓根穿刺部位、初次手术骨水泥填充量。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椎体HU值,并采用ROC曲线分析PVP术后再骨折椎体的临界HU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外伤史、骨折椎体位置、PVP椎弓根穿刺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骨水泥填充量方面,新发骨折组患者首次骨水泥填充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填充4 ml骨水泥患者较多。新发骨折组患者椎体HU平均值为52.47±25.78,未骨折组患者椎体HU平均值为75.38±3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6年9月至2011年8月我院采用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46例多节段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例。其中,男11例,女35例,年龄56~83岁,平均67.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骨密度测定T值≤-2.5,提示骨质疏松,并行X线片、CT及MRI检查明确责任椎体及后壁完整情况。本组治疗的病例均为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责任椎体分别分布在:胸6椎(1个)、胸7椎(1个)、胸8椎(2个)、 胸9椎(2个)、胸10椎(5个)、胸11椎(11个)、胸12椎(31个)、腰1椎(36个)、腰2椎(8个),腰3椎(9个)、腰4椎(13个)、腰5椎(14个)等,本组治疗的病变椎体最少2个,最多4个,平均2.32个。所有患者均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1次对2个或2个以上责任椎体行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3天、1周、术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者共行108个椎体成形术,平均1次2.32个椎体,单个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约1.2~2.1 ml,平均(1.8±0.38)ml。所有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前患者VAS评分为7.95±0.82,术后3天VAS评分为4.48±0.80,随访时VAS评分为2.38±0.55,采用配对 t 检验对术前、术后随访时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α=0.05)。结论 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可有效地缓解多节段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在肿瘤颈椎骨转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行高粘度骨水泥治疗的30例肿瘤颈椎骨转移患者相关资料,评价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测量数值评分量表(NRS)及Karnofsky评分。结果:骨水泥注射成功率100.00%,骨水泥平均用量4.0 ml;发生无症状骨水泥外漏1例;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水泥完全填充椎体28例,大部分椎体填充2例;与术前24 h比较,术后24 h、1周、3个月NRS评分均显著低,Karnofsky评分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Karnofsky评分(52.68±16.39)分,较术前24 h的(55.67±8.9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注射能迅速减轻肿瘤颈椎骨转移引发的疼痛,能有效提高患者近期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水泥灌注量联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27例行PVP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VCF分为骨折组(n=78)和未骨折组(n=549),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折部位、BMD、骨折椎体压缩率、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Cobb’s角、骨水泥灌注量、术后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分布、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Cobb’s角恢复程度、矢状面垂直轴偏移量(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术后支具佩戴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和BMD的差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脊柱单骨型骨纤维结构不良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经影像学、病理证实腰椎骨纤维结构不良的患者,行前路腰3椎体病灶及附件切除、L2-4间钛网置入脊柱前柱重建、植骨融合、MACS内固定术,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术中切除部分腰3椎体及附件,重建脊柱稳定,病理检查结果提示:(L3椎体肿瘤)纤维结构不良,免疫组化结果示:CAM5.2(-)、CKpan(-)、EMA(-)。术后病人疼痛症状缓解,恢复良好。结论:脊柱单骨型纤维结构不良比较罕见,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分割放射治疗联合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在脊椎骨转移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骨转移疼痛患者52例,有明显疼痛椎体68个。以大分割放射治疗,分割剂量3Gy/次,或 4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DT 30Gy/10次,或 20Gy/5次;3天后应用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52例共68个椎体,在CT引导下或X线电视监视下经皮穿刺至病变椎体后注入适量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观察放疗及PVP术后止痛效果、并发症及脊椎稳定性情况。结果:52例患者中,48例DT 30Gy/10次,4例20Gy/5次,52例穿刺全部成功。放疗及PVP术后,患者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疼痛完全缓解(CR)42例(54个椎体)、疼痛部分缓解(PR)9例(12个椎体)、轻度缓解(MR)1例(2个椎体)、疼痛无缓解(NR)0例。病变脊椎稳定性良好,术后影学检查显示38例49个病椎的肿瘤区域被PMMA完全均匀充填加固,另14例19个椎体大部分充填。放疗中、PVP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随访3~6个月效果良好。结论:大分割放射治疗联合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椎骨转移瘤缓解疼痛疗效好,并可加强病变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放疗胸骨、椎体骨及其他骨结构受照剂量与发生骨髓抑制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行术后放疗的38例食管癌患者,根据血液学检查结果分为II度以下骨髓抑制组和II度以上骨髓抑制组,勾画胸骨、椎体骨及其他骨结构,计算并比较两组的骨受照射剂量。结果:II度以上骨髓抑制组总体骨Dmean、V5、V10、V20,胸骨V5、V10,椎体骨V5、V10、V20均高于II度以下骨髓抑制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骨及椎体骨照射剂量对骨髓抑制贡献较大。此外,骨结构低剂量(V5、V10)造成的骨髓抑制程度差异更明显,而非高剂量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活动期椎体血管瘤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活动期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今共计23例活动性椎体血管瘤患者,平均年龄47岁,行经PVP治疗,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及术后病理确诊,并排除手术禁忌证.结果 23例患者病变椎体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术后腰背部疼痛17例显著改善,6例改善,末次随访疼痛均显著改善,无复发,负重活动状况明显好转.术后X线片、CT显示骨水泥填充病灶良好,分布均匀,4例见椎旁静脉渗漏,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未出现骨水泥过敏反应及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PVP能显著缓解活动期椎体血管瘤引起的顽固性腰背部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间岐山县医院收治的48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分别于术后7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脊髓神经功能、体力状况、Cobb角、骨水泥分布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全部完成手术,未出现截瘫、脊髓神经损伤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各随访时点患者均未出现疼痛加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体力评分和Cobb角各随访时点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92节椎体均顺利注入骨水泥,骨水泥注入胸椎49节,注入量为(2. 67±0. 55) ml;腰椎32节,注入量为(3. 14±0. 65) ml,骶椎11节,注入量为(3. 32±0. 62) ml。复查后显效4例(8. 3%),有效42例(87. 5%),无效2例(4. 2%),总有效率为95. 8%(46例)。术后行X线复查,46例患者肿瘤累计椎体基本被骨水泥填充,椎体高度基本恢复,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和脊髓压迫等严重并发症; 2例患者有骨水泥渗漏,再次治疗后复查未见渗漏,均无神经根损伤及脊髓压迫。结论 PKP对脊柱转移瘤引发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用于多个病灶处理,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骨水泥的分布形态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机制与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骨科确诊为OVCF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正>滑膜炎(synovitis)、痤疮(acne)、脓疱病(pustulosis)、骨肥厚(hyperostosis)和骨髓炎(osteomyelitis)(SAPHO)综合征是一种累及骨、关节和皮肤的罕见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同时由于缺乏高质量研究数据,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笔者报告1例以重度痤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APHO综合征的青年男性患者,有异维A酸用药史。经阿达木单抗(修美乐)和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治疗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引入一种新型的可远程操作的骨水泥推注机器臂,初步评价在其辅助下的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7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30个病变椎体行椎体成形术,其中手动组10例(16个椎体),行传统椎体成形术;机器臂推注(RCIM)组10例(14个椎体),在可遥控操作的骨水泥推注机器臂辅助下完成。RCIM组整个骨水泥推注过程中,通过术中X线透视全程监控,术者远离手术野,在屏蔽保护下完成遥控操作,从而免受放射线照射。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所有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利用放射线测量仪测量患者和术者放射线暴露剂量。结果手动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8.3±1.0和4.6±0.9,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CIM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7.6±1.1和4.1±0.8,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术后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组和RCIM组患者放射线暴露剂量分别为(32.4±12.1)uSv和(35.1±11.7)u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者在术中的放射线暴露剂量分别为(28.9±15.2)uSv和(0.29±0.014)uSv,手动组放射线暴露量显著高于RC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椎体成形术的操作不同,机器臂辅助下的椎体成形术使术者在进行骨水泥推注时,完全免受放射线的伤害;与此同时,通过术中X线透视全程监控,理论上亦相对增加了骨水泥推注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