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髋臼骨折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Dega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盆骨折类型与后尿道损伤的相关性研究,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重建,  相似文献   

2.
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CT引导下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虚拟影像导航系统对提高髋臼假体植入精度的临床观察;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血肿的措施;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骨关节病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3.
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既往又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C0ngenital subdislocation of the hip)、髋臼发育不良(Dysplasia of acetabulum),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辅助全髋关节表面置换11例(16髋)随访报告;Chiari截骨加盖螺钉固定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附56例临床分析);髋关节强直双髋关节同时置换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强直性脊柱炎行全髋置换术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建立 《中国骨肿瘤骨病》2011,10(5):454-455,463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是髋关节在发育过程中以空间和时间上的不稳定为特征的一组病变的总称,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DDH可造成患儿的步态异常、相邻关节发育异常、脊柱继发畸形,导致成年后下腰痛和髋关节退行性变引起的疼痛.由于该病与髋关节发育过程密切相关,不同年龄组的表现和相应的治疗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三)全髋置换术后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髋脱位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医生,都是一个警示信号。为什么出现脱位?是翻修还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措施?关节脱位是否影响内植物的使用寿命?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包括脱位机制、脱位方向和术后脱位时间。  相似文献   

7.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不仅仅是髋臼与股骨头对应关系的异常,同时还包括髋臼和股骨头的发育异常。为了克服行走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髋关节复位后仍然存在的髋关节不稳定,尤其是髋臼前外侧的发育缺陷, Robert Salter 于1961年发明了 Salter 骨盆截骨术( salter innominate osteotomy,SIO )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SIO 以耻骨联合为铰链,可使髋臼向前、下、外恢复覆盖,骨盆截骨处可通过骨块和克氏针固定,从而得到一个稳定复位的髋关节。1962年SIO还用于治疗Perthes病。SIO 至今已经沿用了50余年,治疗了大量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例,结合对于截骨应力、截骨方式的改良、植骨材料以及内固定等多方面的研究,SIO 在全世界多个医学中心获得了良好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严重骨盆骨折的急诊治疗;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经髂腹股沟入路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的中期随访;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初步评价;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期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 )患儿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采用关节镜辅助手术技术治疗18例(24髋) DDH,其中男4例,女14例;年龄9~16个月,平均13.6个月;左侧9髋,右侧15髋;双侧6例,单侧12髋。所有患者在决定手术前,全麻下闭合复位均失败。结果18例切口均1期愈合,术后获随访5~7年,平均6.5年;手术时间35~56 min 平均42.5 min;石膏固定24~36周,平均31.2周。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获正常步态和髋关节活动度。术前所有患者 X 线片显示 Shenton 线不连续,术后均明显改善,并恢复连续性。患者平均髋臼指数由术前平均40.1°(33.0~52.0)°改善至术后25.8°(21.0~34.0)°(P=0.000)。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股骨头和髋臼同心圆匹配。随访期间1例继发髋臼发育不良,随后行 Salter 骨盆截骨术治疗。结论对于闭合复位失败的 DDH 患儿,采用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18个月以下与18。36个月两组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关节形态发育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18个月以上髋脱位手法复位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内收肌切断、手法闭合复位、改良蛙式位(或蛙式位)石膏及外展支架固定治疗的36个月以下患儿78例(97髋),根据复位时年龄分为两组:〈18个月组与≥18个月组(18~36个月)。通过骨盆平片上髋臼指数、髋关节内侧间隙、股骨头骨骺核、股骨头中心距离差及沈通线结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分别对手法复位后6、12、24、36个月髋关节形态变化进行复位后平均25.2(6~60)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手法复位后髋臼指数及髋关节内侧间隙下降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0.57,α=0.05);股骨头骨骺核发育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α=0.05);股骨头中心距离差下降水平组间差异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349,α=0.05);沈通线在两组手法复位后都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由复位前不连续,到复位后6个月支架拆除后连续,随着下地行走又欠连续。18~36个月组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稍低于〈18个月组(P=0.04,α=0.05),而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率前组高于后组(P=0.01,α=0.05)。结论18个月以上发育性髋脱位手法闭合复位治疗仍然可行。  相似文献   

11.
髋关节脱位在所有关节脱位中所占比例较低,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约占所有关节脱位的2%~5%,双侧髋关节同时脱位约占所有髋关节脱位的1%~2%,其中一前一后脱位约占40%。此类脱位中以右侧髋关节后脱位、左侧髋关节前脱位居多,并以驾驶员多发。查阅文献,未见关于碾压伤致双髋非对称性脱位的报道。我院收治1例碾压伤致左后右前髋脱位患者,同时伴有左侧股骨头及髋臼骨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髋关节结核人工关节置换长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髋关节结核行人工关节置换的可行性。方法 1986—1997年间收治髋关节结核30例,2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4例单纯股骨头置换,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26例全髋关节置换者,早期感染2例,其中1例单纯应用抗生素治愈,1例手术清创治愈。1例术后7年X线片示髋臼内陷,但无症状,已5年。1例术后2年窦道复发,手术证实为混合感染,无结核复发;髋臼内陷1例,再手术,亦无结核复发。4例股骨头置换效果良好。结论 髋关节结核选择良好的手术时机,可行人工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截骨情况下分次手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2月~2006年12月对12例成人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采取一期手术松解,股骨髁上骨牵引。平均牵引重量18.5kg,牵引2~4周(平均18d)待脱位股骨头牵至髋臼水平后,二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6个月~5年,平均40个月。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双下肢全部恢复等长,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和随访中未发现脱位及假体松动。Harris功能评分由术前41.6分提高到91.7分。结论成人高位先天性髋脱位的病理改变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采用分期手术治疗,一期松解牵引,二期关节置换的方法是避免股骨截骨、减少并发症、恢复肢体长度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髋臼内打压植骨在髋臼溶骨关节内陷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7年采用自体骨移植重建髋臼内壁治疗髋臼溶骨关节内陷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23髋,其中男11例,6例为双髋;女6例,均为单髋。年龄24~46岁,平均35.6岁。术前Harris评分15~45分,平均32.3分。将切除股骨头或自体髂骨按缺损情况制成小块,对髋臼深部的溶骨内陷区进行打压植骨,恢复髋臼臼壁的厚度、包容性和臼底的耐压能力,然后进行髋臼安装。结果17例23髋均获随访2~6年(平均4.7年)。术后肢体长度平均增加1.8cm。植骨愈合良好,随访中未见植骨区骨质吸收及假体松动。术后1年和最后随访时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91.8和87.3分,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俨〈0.05)。术后1年和最后随访时优良率分别为90.8%和89.2%。结论采用自体骨重建因基础疾病所致的溶骨破坏吸收可增加髋臼的厚度、增强对臼杯的把持能力,对髋关节旋转中心的恢复和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Smith-Peterson和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早期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短期临床结果.方法 自2007年8月至2011年6月采用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19例患者22髋,其中男4例4髋,女15例18髋,平均年龄26岁(14~39岁).术前、术后拍摄骨盆正位、患髋关节正侧位及患髋关节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的CE角(中心边缘角),AC角(髋臼臼顶倾斜角),Sharp's角,并给予患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股骨头的覆盖均得到明显改善,CE角由术前平均11.0° (-7°~22°)增加至平均24.4° (16°~38°),AC角由术前平均20.6° (7°~36°)减小至平均12.4° (4°~22°),Sharp's角由术前平均49.1° (43°~59°)减小至平均40.9° (24°~50°),患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86.0分(80~92分)改善为平均96.9分(94~99分).平均随访1.7年(0.5-4年),19例患者(22髋)髋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 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能明显改善髋臼覆盖股骨头的情况,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髋关节炎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2004 年5月至 2010 年9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髋关节炎患者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34~56 岁,平均年龄 45 岁。按 Arnold and Hilgartner 分级:IV 级2例,V级2例。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基础上,对4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采用髋关节前外侧标准入路。术中、术后监测相应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控制术后出血,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根据关节功能改善情况、Harris 评分、假体生存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至7年,平均 40 个月。4例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均明显减轻,3例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1例患者术后偶诉疼痛,但不影响生活。术后 Harris 评分:85~90 分 (优2例,良2例),平均 87.7 分。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平均每侧髋关节为 1210 ml。本组第1例患者术后 84 个月右侧髋臼处出现松动迹象,现拟行翻修手术治疗;余患者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松动的征象,假体位置和力线水平均满意。1例术后出现关节内出血并切口渗血,无 DVT 和 PE 形成,无大出血及伤口感染。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缓解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明显改善病变髋关节功能,短、中期疗效较好。合理的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非常重要,血友病性髋关节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对手术技术要求很高,需要专业的手术团队并在内科医师配合下施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骨盆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研究2003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骨盆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的169例病例.为预防髋关节脱位,初次手术中即术中应用防脱位人工全髋关节,尽可能重建恢复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张力.术后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功能锻炼.早期脱位定义为术后6个月以内发生的髋关节脱位.脱位患者腰麻下先行小心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失败者切开复位.定义人工髋臼杯外展角30°~55°为正常,超过此范围者即为异常.应用卡方检验比较非脱位组与脱位组在人工髋臼外翻角度异常发生率方面是否存在区别.结果14例出现早期人工髋关节脱位.脱位距离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6(范围0~94)天.5例闭合复位成功,9例切开复位.所有患者在复位过程中均未出现人工半骨盆松动及坐骨神经损伤.2例闭合复位患者出现再次脱位.本研究中所有病例的人工髋臼外展角均未<30°.脱位组中,5例患者髋臼外展角>55°,155例中有50例患者髋臼外展角>55°( Fisher 精确概率 P=0.773).结论尽管采用了各种预防措施,髋臼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依然具有较高的髋关节脱位率.这与人工髋关节周围肌肉张力低下和不正确的体位变化有关.大部分脱位患者需要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臼杯在PaproskyII型及PaproskyIIIA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翻修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3月至2014年5月,经治的24例PaproskyII型及PaproskyIIIA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病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46(34~77)岁。髋臼侧行翻修的原因:无菌性松动21例,髋关节习惯性脱位2例,低毒性感染1例。所有手术均为初次单侧翻修,初次关节置换髋臼侧:11例为骨水泥固定的髋臼假体,10例为非骨水泥型髋假体,3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髋臼骨缺损按Paprosky分型法:Ⅱ A型7髋,Ⅱ B型6髋,Ⅱ C型5髋,Ⅲ A型6髋。采用大臼杯或联合植骨对髋臼假体进行翻修,对于Paprosky Ⅱ 型骨缺损在不影响假体稳定性的情况下通过挫磨扩大髋臼,植入颗粒骨或直接置入大臼杯髋臼假体。Paprosky Ⅲ A 型骨缺损,采用适量植入打压颗粒植骨,或结构性植骨、臼底骨块封堵技术以提高骨量,或直接采用高位球中心植入技术,配合大臼杯植入,而双下肢平衡及偏心距均通过假体柄及颈的长度来调节。术后定期随访,采用Harris方法及VA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及状态,根据X线片判断假体稳定性及植骨愈合情况。结果24例平均随访23.84(12~8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44.92±10.53)分,术后12个月(84.75±4.61)分( P<0.01),术后3年(88.88±5.70)分( P<0.01)。VAS评分:术前(4.58±1.69)分,术后12个月(0.71±0.91)分( P<0.01),术后3年(0.50±0.66)分( P<0.01)。未出现假体修复失败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X 线片显示移植骨与宿主骨交界处有连续性骨小梁通过。患者下地行走步态良好,随访期间无假体脱位、松动及髋关节异常疼痛影响行走,术后1年患髋屈曲均能至少达90&#176;,术后3年均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并能慢跑、下蹲持物。结论在Pa  相似文献   

19.
<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1991年由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和北美小儿骨科学会(Pediatric Orthopaedic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POSNA)结合髋关节发育的病理改变,定义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更名后的概念。成人DDH发病率约为1‰,男女比例为1∶6,1/4患者有家族史[1],是导致髋关节骨关节炎及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常见原因[2],约占初次非创伤性THA的30%,  相似文献   

20.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成人髋关节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结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9例患者采用病灶清除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 经20~53个月(平均33个月)的随访,髋关节功能以Harris法评分,Harris评分85~96分,平均92分。无结核复发,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成人髋关节结核一种可供选择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