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两种下颈椎经关节固定技术的静力学比较;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12例临床报道;椎动脉损伤后颈椎前路减压的疗效评价;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经C1,2关节突螺钉治疗寰枢椎创伤和不稳的疗效及手术策略;少儿寰枢不稳的后路手术治疗;多轴螺钉-棒系统在颈椎后路固定中的应用与疗效;冷消融技术在颈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应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伸展分离型颈椎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改良Z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疗效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颈椎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
脊柱     
合并椎间盘损伤Hangman骨折的外科治疗;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疗效;利用Unigraphics软件三维模拟寻找枢椎侧弓安全钉道的研究;前后路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比较;前路椎间融合器在多节段脊嗣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术后C5神经根麻痹;影像学评分对多节段脊嗣型颈椎病术式选择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后路行寰枢关节融合+取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伴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32例于我院脊柱外科行BI并AAD后路切开复位寰枢关节植骨融合+寰枢...  相似文献   

6.
骨科:脊柱     
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测块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不同颈椎间盘手术对邻近下位椎间孔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颈椎侧块钉-板(棒)固定技术的应用;转基因修复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研究进展(综述);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大鼠模型的建立;犬椎体成形术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渗漏对椎间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颈椎融合对颈椎活动功能的影响,并评估颈椎活动度测量仪(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device,CROM)的可靠性。方法我科于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对收治的14例上颈椎疾病患者使用CROM仪测量,其中5例为颈枕融合,2例寰枢椎融合,7例采用Halo架非融合治疗后2个月及6个月左右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主动活动度,并与15例健康志愿者颈椎活动度进行比较,分析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情况;使用CROM仪重复测量健康志愿者颈椎活动度并采用组间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来评价CROM仪的测量者内可靠性。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颈椎活动度六个方向中的三个方向:颈椎前屈、左旋转及右旋转,融合组与非融合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则在六个方向均有显著性差异沪〈0.05)。融合组中颈枕融合较寰枢椎融合在颈椎前屈、左右旋转活动上有显著性降低(P〈0.05),术后第6个月随访各组颈椎活动度较3个月随访时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CROM仪测量颈椎六个方向的活动度测量者内ICC均在0.91以上,有较高的可靠性。结论上颈椎融合使颈椎活动范围显著性减小,对颈椎前屈、旋转功能影响最大。此外,CROM仪是一种可靠的颈椎活动度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口咽及后入路单节段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10月,笔者治疗的36例不稳定型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A、B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n=16)采用经口咽单节段微型钢板寰椎骨折复位固定术,B组(n=20)采用后入路单节段钉板寰椎骨折内固定术,随访并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的R-J距离(寰椎椎体下缘连线中点到基底线的垂直距离)、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Frankel分级以及术后颈椎活动度;另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随机抽取200例正常颈椎侧位X线片进行R-J线的测量,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rankel分级两组患者均恢复到E级;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均接近正常,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B两组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内固定无断裂、脱落;术后两组的R-J线测量均提示枕-寰-枢复合体高度恢复,术后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出血量明显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咽及后路单节段内固定治疗Jefferson骨折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通过重建寰椎环恢复寰椎的稳定性,利用R-J线的测量间接验证了枕-寰-枢复合体的高度的恢复,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枕-寰-枢关节的功能,使患者术后的颈椎活动度接近正常,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两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及手术风险有一定的差异,在临床上根据病情评估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颈椎前路钛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骨折和颈椎椎体肿瘤前路减压后应用带锁钛板内固定的价值。方法对51例脊髓型颈椎病、46例颈椎骨折、5例颈椎椎体肿瘤患者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86例,平均随访时间2.3年,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感觉、肌力明显恢复,钛板及螺钉无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术后应用带锁钛板内固定能促使植骨块融合,有效地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10例,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44岁。一期行颈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应用AO颈前路钛板内固定4例,Depuy颈前路钛板3例,枢法模颈前路钛板3例。所有病例术后佩戴颈托4~6周。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术后颈椎后凸畸形得以矫正,颈椎生理弧度得以恢复。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结核无复发。结论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颈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可以恢复脊柱稳定性,解除脊髓受压,有利于结核病灶的清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牵引复位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22例低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第一步在局部麻醉下行颅骨牵引术,第二步在牵引复位情况下,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该组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X线片显示骨折脱位均复位,颈椎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恢复,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按Frantgkel分级,显效f降低2级)6例,有效(降低1级)13例,无效3例。结论在颈椎牵引复位的基础上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螺钉置入的相对安全范围,为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以枢椎前弓下缘与枢椎椎体侧缘交界点上方4mm处为进针点,通过在6具防腐人体颈椎标本上建立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手术模型,反复进行置钉操作,进一步明确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T,MSCT)三维重建所测的安全范围,指导临床应用。结果内固定螺钉无1例穿破寰椎上关节面,螺钉尖端至寰椎上关节面的距离(2.80±0.12)mm;在寰椎横突孔上缘、寰枢关节面上缘及寰枢关节面下缘3个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横断面上,以横断面B(寰枢关节面上缘)上螺钉与椎管距离最近,为(6.51±0.32)mm,以横断面C(寰枢关节面下缘)上螺钉与椎动脉管最近,为(5.52±1.22)mm,螺钉与寰椎侧块上关节面距离为(2.80±0.12)mm,所有螺钉均无脊髓、椎动脉及枕寰关节损伤。结论按照Lu等设计的进针点为标准进行临床置钉,以GERA600PACS工作站AW三维测量软件测量的相关解剖学数据为实验依据,据此来指导临床操作经标本实验证实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颈前路切除颈椎椎体肿瘤后,利用Pyramesh钛网融合器(简称钛网)植骨修复骨缺损,Orion钛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颈椎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例颈椎肿瘤患行经颈前路椎体肿瘤切除,骨缺损处置入钛网支撑、植骨融合,椎前Orion钛板内固定。结果:9例患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植骨融合满意,无严重颈肩痛及颈椎不稳,无因肿瘤复发造成继发的颈椎骨折及脊髓压迫等并发症。结论:钛网植骨加Orion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椎体肿瘤,可充分保证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植骨融合好,并可防止因肿瘤复发造成继发的颈椎骨折及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合并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21例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其中下颈椎骨折7例( C5~6椎骨折脱位1例,C6~7骨折脱位6例):男6例,女1例,年龄平均47.8(40~52)岁。对7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单纯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1例,单纯后路手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1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5例。结果7例术后获得平均18.2(6~34)个月随访。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情况,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脑脊液漏1例,换药对症处理2周后愈合。1例C5~6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后第2天出现内固定移位,急诊行前后联合入路翻修术;6例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术前为FrankelB级)。随访期间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现象。结论 AS脊柱骨折好发于颈胸交界区,大多合并有脊髓损伤,手术方式上宜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或后路长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应先充分减压后再精细复位,避免加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美式整脊手法(Chiropractic)配合脊柱脉冲诊疗仪治疗小儿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门诊骨科就诊的37例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患儿,其中男27例,女10例,年龄3.5~12岁,平均7.9岁。发病前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的患儿占21.6%(8/37),有明确头颈部外伤史的占35.1%(13/37)。就诊时间为发病后当天至3个月不等。所有患儿均接受颈部活动范围检查,部分(年龄较大的患儿)接受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同时接受颈椎正、侧、张口位X线检查,部分患儿加做寰枢椎螺旋CT扫描及图像三维重建检查。三维CT检查重点测量寰枢椎在纵轴和矢状轴上旋转畸形的角度。所有患儿均接受本研究第一作者给予的Chiropractic治疗和脊柱脉冲诊疗仪(Sigma公司,Neuromechinical Innovation公司,美国)的治疗。患儿在伤后2~3天内连续接受1次/天的治疗,随后改为2~3次/周,并佩戴颈托2周。治疗结束后给予影像学复查,治疗前后的VAS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后多数患儿的疼痛症状获得明显改善。本组11例在治疗前后接受VAS测试,治疗前VAS评分7.2~10分,平均8.68分,治疗后VAS评分0~3分,平均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在治疗后接受影像学复查的病例共13例,但接受影像学复查的时间相差甚远(1.5小时至7年)。绝大多数患者影像学有明显好转,仅2例在复查X线片时对位不佳,尚需继续治疗和观察。结论Chiropractic是治疗小儿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有效方法之一,脊柱脉冲诊疗仪对小儿而言更具有依从性和安全性,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增加疗效。三维螺旋CT能对寰枢椎在纵轴和矢状轴上旋转畸形的角度进行精确的测量,并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肢     
盂肱韧带维持肩关节前方稳定性生物力学研究;喙锁螺丝钉固定治疗不稳定的锁骨远端骨;锁骨钩钢板在锁骨外侧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巯松性肱骨干骨折;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在骨折治疗中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寰枢椎浆细胞瘤的外科治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医三院1999~2015年期间骨科住院治疗且病理诊断明确的12例寰枢椎浆细胞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脊柱的稳定性、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分析患者的外科治疗疗效及分析可能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年龄、化疗、放疗、手术、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钙)。结果 9例脊柱肿瘤稳定性评分(spinal instability of neoplasm score,SINS)中位数为13分,显示明显不稳定。8例获得随访,末次随访4例仍存活。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好转。中位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由7分降低至1分(Z=2.371,P0.05),中位Karnorfsky评分由55分升高至80分(Z=2.375,P0.05)。有神经功能障碍的3例中,2例有明显恢复。单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化疗、血红蛋白和年龄是影响寰枢椎浆细胞瘤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因素。结论寰枢椎浆细胞瘤患者疼痛程度重,生活质量低,多数就诊时寰枢椎关节稳定性较差,部分有神经功能障碍。恰当的外科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化疗、血色素和年龄是影响寰枢椎浆细胞瘤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侵犯颈椎的头颈部肿块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侵犯颈椎的头颈部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侵犯颈椎的头颈部肿块外科治疗的诊疗特点。结果15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3~6个月复查均未见复发,颈椎稳定性可。结论对于需行手术治疗的侵犯颈椎的头颈部肿块,临床上多以肿块颈外侧入路为主;同时要注意保护椎动脉、神经根和颈髓,术前要充分评估颈椎的稳定性,必要时重建和稳定颈椎,防止神经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9.
我科于2011年5月收治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钢板松动行翻修手术病例1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因"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术后8个月,发现内固定松动40余天"于2011年5月入院.患者2010年8月因头颈部外伤导致C5、C6椎体骨折并四肢瘫痪,在外院行C5、C6椎体切除钛笼植入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交通业的发展和交通事故的增加,枢椎骨折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枢椎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力学性能,其骨折损伤类型分为3种:齿突骨折,Hangman骨折,以及枢椎椎体骨折。不同于齿突骨折和Hangman骨折,枢椎椎体骨折并不常见,并且损伤机制比较复杂[1]。既往文献对其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案的确定不尽相同,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正确地认识、诊断和治疗枢椎椎体骨折非常重要,笔者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枢椎椎体骨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