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可防止其再破裂出血,同时,动脉瘤处理后可安全行腰穿置管或脑室外引流及3H疗法等,以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因此,一般认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栓塞治疗越早越好,但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病情不稳定,术中肝素化可能会引起再出血,SAH急性期脑血管痉挛使微管置管的难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     
积极慎重地开展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新型可伸缩的自膨式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应用;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介入结合血肿穿刺治疗颅内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所见某些特殊形态的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     
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颅内-外动脉搭桥在复杂颈内动脉瘤治疗中的运用,颅内-外血管搭桥加孤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单侧入路夹闭颅内双侧多发性动脉瘤,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外科处理,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0年11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2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共29个颅内动脉瘤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成功,25个动脉瘤获完全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M1分叉动脉瘤患者于术后第5天发生再出...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较为常见,动脉瘤夹闭术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它既不阻断载瘤动脉,又可完全彻底消除动脉瘤。本研究着重探讨预见性护理减少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血栓法与显微手术夹闭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从2005年-2011年期间经我院诊治的1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法,B组为显微手术治疗法.两组术后疗效均采用GOS评分标准进行评判,对评判结果采用列表并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56例(共62个动脉瘤)中54例行弹簧圈栓塞,8例行支架置入加弹簧圈栓塞;术后恢复良好38例,中残9例,重残5例,死亡4例(动脉瘤破裂出血);B组70例均对动脉瘤进行手术夹闭,术后恢复良好63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Z值为-8.364,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血管内血栓法与显微手术夹闭法治疗颅内动脉瘤各有优劣,整体上显微手术夹闭法的临床疗效优于血管内栓塞法,但在某些特殊部位、特殊情况的动脉瘤却更适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法.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本身情况合理的选择不同方法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锁孔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一次性完成术中夹闭,但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天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内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脑血肿、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RS评分分别为(1.22±0.34)分和(1.99±0.45)分,都明显低于术前的(4.56±0.33)分和(4.61±0.41)分(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能减轻对于患者的创伤,术后并发症少,有效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脱卸弹簧圈早期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动脉瘤122个)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动脉瘤61个)。观察组患者采用可脱卸弹簧圈早期栓塞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夹闭治疗,平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破裂动脉瘤的闭塞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破裂动脉瘤的100%闭塞率明显提高(58.3%和40.0%,P=0.04),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93.3%和78.3%,P=0.02),表明可脱卸弹簧圈早期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能够提高闭塞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早期应用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破裂动脉瘤的闭塞率,减少再次破裂出血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     
微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临床研究;双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度脑室出血39例;破裂脑动脉瘤栓塞时机与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颅内动脉瘤22例栓塞治疗的体会;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属于常见的脑部血管疾病,一般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旦发现应及时、正确处理,以免发生严重的继发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1]。作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87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细护理模式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康复进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间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行介入手术治疗的9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精细护理模式组,每组49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临床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常规护理,精细护理模式组患者采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精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结局、康复进度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护理模式组患者术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精细护理模式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颅内再出血、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护理模式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量表总分及各子项目评分值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细护理模式可加速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术后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时间理念为基础的护理策略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肢体功能、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凤翔县医院收治的100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Hunt-Hess低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以时间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脑缺血、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FMA各子项目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自理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分级优于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平均值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子项目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脑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干预可促进Hunt-Hess低分级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化细节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0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化细节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负面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脑血管痉挛、栓塞后再出血、穿刺部位血肿、迟发性过敏反应和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苏醒时,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72h和出院时,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为(89. 75±9. 2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 61±9. 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优质化细节护理可减轻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负面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接收诊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时机及方式、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 80例患者共93个动脉瘤,成功夹闭88个,夹闭后实施瘤体切除术1个,实施动脉瘤孤立术2个,实施包裹加固术2个。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出现脑梗死8例,脑积水4例,偏瘫6例,失语3例。治疗效果按照拉斯哥预后标准进行评分,疗效良好者71例(88.8%),效果不佳者6例(7.5%),死亡3例(3.8%)。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有效的方法,术前准确诊断、手术时机及方式的合理选择和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防治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并发脑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80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脑出血发生情况。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颅内动脉位置、糖尿病史、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吸烟史、颅内血管狭窄、高血压史、动脉瘤最大径、手术时间等信息,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发生脑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脑缺血并发症发生16例,未发生64例,发生率20.00%(16/80)。吸烟史、高血压史、动脉瘤最大径、手术时间是影响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并发脑缺血的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高血压史、存在吸烟史、动脉瘤最大径>10 mm、手术时间>60 min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并发脑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史、吸烟史、动脉瘤最大径和手术时间过长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发生脑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对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预防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住院治疗的8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血管内栓塞术,观察组行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MMP-9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较手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较手术前增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前MMP-9、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血清MMP-9水平较手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后血清NSE水平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室镜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联合高压氧对早期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我院84例早期脑动脉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脑室镜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研究组采取脑室镜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高压氧治疗(治疗10次)。6个月后进行随访,统计对比入院时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生活质量(SF-36)及日常生活能力(ADL)分值、入院时及治疗结束后第2 d血清MMP-9及sICAM-1水平、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SF-36及ADL分值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及s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14%)较对照组(19.05%)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脑室镜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及高压氧治疗早期动脉瘤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清MMP-9、sICAM-1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效果,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经动脉灌注替罗非班溶栓是否有良好的效果。方法:选取抚顺矿务局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经CTA、MR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部选取支架辅助治疗)术中发生动脉急性血栓栓塞80例,分为替罗非班组(A组)40例,尿激酶组(B组)40例,采用介入置管溶栓方法,分别经溶栓导管动脉注入替罗非班、尿激酶,即时血管通畅,观察术后1天、1周、1个月脑出血、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结果:术后1天、1周、1个月行CT检查,A组脑出血例数分别为3例、7例、8例,B组分别为8例、18例、25例;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1周、1个月,A组脑梗死例数分别为5例、7例、9例,B组分别为8例、14例、19例;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处理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的自我生活能力水平和精神状态,在手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并且对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2例(3.7%),动脉瘤再出血破裂1例(1.9%);对照组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5例(9.3%),动脉瘤再出血破裂4例(7.4%),烟瘘3例(5.6%),痰栓引起的呼吸困难8例(14.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可明显改善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患者的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颅脑     
丙戊酸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增殖分化的影响,三氧化二砷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鼠脑胶质瘤的影响,脑胶质瘤中脆性缎氨酸三联体和PTEN的表达,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探讨(附237例分析),一种新的神经胶质瘤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老年人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