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目的:探讨晚期鼻咽癌颅义骨质破坏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方法:对50例经鼻咽活检病理证实与CT扫描确诊颅底骨质破坏的晚期鼻咽癌病例进行分析。结果:43例(86%)有头痛,30例(60%)伴颅神经麻痹;CT扫描发现27例颅神经麻痹与颅底骨破坏区位于同侧。结论:鼻咽癌出现持续性头痛及颅神经麻痹症状应考虑颅底骨质破坏和颅内侵犯,CT扫描对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NPC)好发于我国南方,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CT扫描检查可较为清晰地显示鼻咽部的结构,肿瘤病变的定位以及病变侵犯的范围和颅底的受侵情况。本文对1994年至1997年我院CT诊断NPC中颅底侵犯的21例做一回顾性分析,并讨论其CT表现、侵犯途径与肿瘤生长部位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65例NPC中有21例颅底侵犯病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6岁,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出血、涕中带血、颈部包块、听力下降、耳鸣、眼球运动障碍、头痛、面部麻木等症状及颅神经损害症状。本组病例全部经病理活检证实,其中鳞癌19例,未分化癌2…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鼻咽癌颅底侵犯的CT表现和侵犯途径。方法:本组经活检证实的鼻咽癌256例,71例侵及颅底,注入对比剂后行横断与冠状面CT扫描,层厚,层距均5mm。结果:CT证实下列结构受侵犯:破裂孔侵蚀58例(22%),岩骨尖侵蚀56例(21%),卵圆孔侵蚀43例(17%),蝶骨体/窦侵蚀34例(13%),蝶骨翼侵蚀28例(11%),翼板/窦侵蚀25例(9.7%),枕骨斜坡侵蚀10例(4%),鼻咽癌不导致骨质硬化,结论:CT可显示鼻咽癌颅底侵犯的部位,途径和范围,对临床分期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旨在探讨颅骨局部加位对NPC颅底骨侵犯的诊断价值并与CT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2003年01至2007年12月间病理确诊为NPC的放疗前患者,共405例,均在1周内行前后位全身骨显像(WBI)及颅骨左、右侧位局部显像和CT检查.结果 WBI诊断与CT诊断阳性符合率29.48%,阴性诊断符合率76.05%,总符合率81.23%;骨局部显像目测诊断同CT诊断的阳性符合率67.95%,阴性诊断符合率74.07%,总符合率87.16%;骨局部显像半定量分析诊断同CT诊断的阳性符合率75.64%,阴性诊断符合率74.07%,总符合率88.64%.在27例CT诊断阴性而局部显像半定量分析诊断阳性的患者中,其中有9例同时行了MRI检查,MRJ结果为阳性.结论 全身骨显像加做局部颅骨侧位显像,对NPC颅底骨侵犯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做为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鼻咽癌颅底及颅内侵犯的CT表现。方法:收集病理确诊为鼻咽癌颅底及颅内侵犯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均有不同的颅底骨质破坏,其中溶骨性骨质破坏31例,硬化性骨质破坏9例,混合性骨质破坏3例。颅内侵犯23例,其中海绵窦受侵17例,颞叶受侵4例,桥小脑角区,桥脑受侵各1例。颅内侵犯23例中有22例颅底溶骨性骨破坏,蝶窦,蝶骨本部受侵最常见。结论:CT在观察鼻咽癌颅底及颅内侵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NPC)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因鼻咽部毗邻颅底,故病变易侵犯颅底及颅内。CT、MRI以其断面成像和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很好显示鼻咽部、颅底和海绵窦等结构,对NPC的颅底、颅内侵犯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为了提高对NPC侵犯颅底、颅内表现特点的认识,以期提高其诊断的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临床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0月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病人共1423例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356例CT显示有颅底骨质破坏。听眦线为扫描基线,横断面和(或)冠状面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5mm。结果鼻咽癌颅底骨质受累的特征性症状是头痛或接近中线部位的疼痛和(或)颅神经症状,颅底骨质最常见的破坏部位是斜坡。结论头痛和颅神经症状是鼻咽癌颅底骨质受累的主要症状,可能是颅底骨质破坏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9.
10.
分析1999年~2002年间该院收治的63例无颅神经征表现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学资料。结果:63例鼻咽癌中,9例(14.3%)有颅底侵犯,4例(6.3%)出现茎突后间隙侵犯,无1例发现海绵窦侵犯。认为鼻咽癌患者临床上若无颅神经征表现,预示着海绵窦或茎突后区侵犯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1.
CT诊断鼻咽癌的重要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T的应用使鼻咽局部显示更加清楚 ,不仅观察到鼻咽表层及深层结构 ,且对病变浸及范围颅底骨质破坏情况也显而易见 ,这提高了影像的诊断准确性 ,使治疗方案更加合理有着重要意义 ,也是其他影像检查所不可比的。1 资料和方法1 1 本院自 1999~ 2 0 0 1诊断鼻咽癌并有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12.
CT和MRI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影像技术,有着不同的作用.现收集本院35例经病理证实,同时作CT与MRI检查扫描的鼻咽癌影像资料,分析CT与MRI对鼻咽癌侵犯颅底骨质、颅内的表现和准确性,为估计预后、临床制订治疗计划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鼻咽癌颅底骨侵犯中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在鼻咽癌早期骨浸润中的作用。方法应用DWI技术及磁共振常规扫描技术对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进行扫描,应用上述技术,对2008年1月~2009年2月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的350例临床诊断为鼻咽癌的初诊病人进行分组和观察。所有病例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横轴位DwI扫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朵诊断颅底侵犯196例,常规序列显示颅底信号异常207例,假阳性11例,符合率为94.7%,弥散成像(DWI)信号异常196例,符合率达100%,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鼻咽癌颅底侵犯的诊断中比常规MRl扫描准确率更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便是在MRI常规扫描及其它影像学技术无法确认是否有颅底侵犯时能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及评价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鼻咽部与颅底毗邻,由于恶性肿瘤的侵袭性,加上肿瘤早期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在患者就诊时,病变往往已处于进展期,所以,鼻咽癌侵犯颅底骨质的发生率较高,且其直接影响鼻咽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价。由于颅底骨质的解剖部位深在并隐藏,临床检查困难,且难以获得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其预后也主要是基于影像学检查来评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能力和多平面成像的功能,应用对比剂增强和脂肪抑制技术,目前已被认为是鼻咽癌及其颅底侵犯的主要检查手段。本文就鼻咽癌颅底侵犯的诊断与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并作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SPECT/CT骨显像应用在肿瘤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均已行骨显像及骨密度检查的患者,其中男16例,女88例,平均年龄(62.63±13.08)岁。以骨密度诊断结果结合患者体征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对比骨显像及骨密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骨显像及骨密度测定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的正确率、特异度、灵敏度。根据肿瘤患者行SPECT/CT骨显像检出的骨转移阳性率,结合临床随访及病理结果确诊骨转移的情况,综合分析SPECT/CT骨显像检查作为肿瘤患者随访项目的临床价值。结果 骨显像与骨密度对于诊断骨质疏松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为0.738。骨显像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度为92%,特异度为75%,灵敏度为96%。SPECT/CT骨显像发现肿瘤患者骨转移阳性率为36.3%。结论 SPECT/CT骨显像与骨密度测定对诊断骨质疏松有较好的一致性,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度及灵敏度较高,可替代肿瘤患者随访中的骨密度测定来诊断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6.
17.
18.
鼻咽癌自应用CT检查后,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CT片清晰地显示癌肿累犯的部位和邻近结构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决定治疗方案、设计放疗布野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由于应用CT检查的时间尚短,对于鼻咽癌治疗后复查CT片显示的异常块影是癌肿的残留、复发,或是软组织纤维化,判断的经验尚不足,本文对这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18 F-FDG PET/CT和MRI在鼻咽癌颅底骨质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2例鼻咽癌患者行鼻咽部MRI检查,且于1周内行18F-FDG PET/CT全身扫描,比较二者对于颅底骨质浸润检测情况。结果 PET/CT与MRI诊断鼻咽癌颅底骨浸润均为阳性13例,单纯MRI诊断阳性6例,单纯PET/CT诊断阳性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在颅底肿瘤靶区勾画方面,GTVP明显小于GTV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18 F-FDG PET/CT与MRI比较对鼻咽癌颅底骨浸润的检测无明显优势;在颅底骨质破坏靶区勾画中,由于假阴性和遗漏靶区可能,18 F-FDG PET/CT还无法取代MRI。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CT显示侵犯颅底的范围、分型、复发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70例上行型侵犯颅底组及153例发展下行型局限型的患者常规轴位扫描,部分加扫冠状位扫描。可疑复发者常规增强扫描。结果:其中颅底侵犯组以颅中窝骨质破坏最多,占98%,其中蝶骨受侵最明显。分型分硬化型、溶骨型和混合型。颅底复发者在270例中占54例,153例中占14例。结论:CT对鼻咽癌侵犯颅底表现,显示侵犯范围,分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及时早期发现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