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与声带息肉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探讨免疫机制在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mRNA平行扩增和人全基因组芯片分析比较分析3组(6例样本)成人声带息肉与喉乳头状瘤病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研究分析与HPV感染致RRP的相关免疫基因。结果涉及免疫监视多个环节的共26个相关基因发生异常,其中21个基因表达下调,5个基因表达上调,表达异常的基因涉及免疫应答的全过程。结论HPV逃逸机体免疫监视是HPV感染机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喉乳头状瘤HPV_(16/18)感染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喉乳头状瘤组织内 HPV1 6 / 1 8的感染与抑癌基因 p5 3变异的关系 ,以及 HPV感染在喉乳头状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35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中 HPV1 6 / 1 8DNA及 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2 4例组织中检出 HPV1 6 / 1 8DNA(6 8.6 % ) ;19例 p5 3蛋白呈过度表达 (5 4.3% ) ;在 12例中同时检出HPV1 6 / 1 8DNA和 p5 3蛋白过度表达 (34 .3% )。结论 :提示 HPV1 6 / 1 8感染和 p5 3变异与喉乳头状瘤的发生明确相关 ,其内在分子机理及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鼻内乳头状瘤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按照1991年WHO的上呼吸道肿瘤分类法,鼻内乳头状瘤病理标本30例中,外生性乳头状瘤7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8例,柱状细胞乳头状瘤5例.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化(IH)法分别检测标本中与HPV相关的DNA和PV结构的抗原,并以5例鼻息肉为对照.结果7例外生性乳头状瘤组织中5例(72%)HPV阳性;18例内翻性乳头状瘤仅1例(5.8%)阳性;5例柱状细胞乳头状瘤及对照组鼻息肉5例中均未检出阳性.外生性乳头状瘤组中HPV的检出率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V感染与外生性乳头状瘤的发生过程密切相关,与内翻性乳头状瘤和柱状细胞乳头状瘤的病因无明显相关性.对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目前采用干扰素及转移因子等药物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以手术治疗为主较妥.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成人咽喉部良、恶性病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斑点杂交技术 ,对 5 5例咽喉不同病变的新鲜组织标本进行 HPV6,1 1 ,1 6,1 8,33共 5型HPV- DNA感染的检测。结果 :在咽乳头状瘤组 HPV感染率为 6 0 % (6 / 1 0 ) ,喉乳头状瘤组为 70 % (7/1 0 ) ,喉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组为 2 0 % (1 / 5 ) ,声带息肉组为 2 0 % (1 / 5 ) ,喉癌组为 2 0 % (1 / 5 ) ,声带小结组为 0 (0 / 1 0 )。HPV- DNA型别分布在咽喉良性病变中以 HPV6,1 1 型为主 ,喉癌中以 HPV1 6为主。结论 :本地区成人咽喉良、恶性病变的发生与 HPV感染密切相关。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 HPV,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与声带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 99例声带息肉HE染色标本进行形态学光镜研究 ,同时对其中 1 1例标本行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99例声带息肉中随机选择 5 0例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行HPV DNA检测 ,并以 8例正常人喉粘膜作对照。结果 :99例标本中有 5 5例出现凹空样细胞 ,阳性率为 5 5 .6 % ;凹空样细胞出现与患者性别无关 (P >0 .0 5 ) ,与上皮角化伴增生有关 (P<0 .0 1 )。 5 0例行PCR检测标本中HPV感染阳性率为 6 8% ,其中凹空样细胞 2 8例的HPV阳性率为 92 .9% ,正常人喉粘膜HPV阳性率为 1 2 .5 %。电镜观察与光镜观察基本一致 ,但细胞的凹空样表现不典型。结论 :HPV与声带息肉有明显关系 ,其在声带息肉的发生中极可能充当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化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RRP)细胞在体外原代培养的条件,并检测培养不同时间点单位细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含量.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7例喉乳头状瘤组织,利用低速离心法和过筛网去除细胞碎片来优化培养系统,并于培养的第2、7、14天采用荧光...  相似文献   

7.
HPV在鼻喉部几种常见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鼻喉部几种常见病(鳞状上皮及腺上皮发生的癌、乳头状瘤、息肉,炎性病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 P染色法测定组织中HPV6、11、16、18、31、33、42、51、52、56、58的表达。结果HPV表达率在鳞癌为41.4%,腺癌20.0%,鳞状上皮乳头状瘤47.6%,腺上皮乳头状瘤20.0%,鳞状上皮息肉7.1%,腺上皮息肉3.6%,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中无表达。相关分析显示,鳞癌和腺癌、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和腺上皮乳头状瘤、鳞状上皮息肉和腺上皮息肉之间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状上皮癌+鳞状上皮乳头状瘤HPV感染率之和与腺上皮癌+腺上皮乳头状瘤HPV感染率之和比较,鳞癌+腺癌+鳞状上皮乳头状瘤+腺上皮乳头状瘤HPV感染率之和与鳞状上皮息肉+腺上皮息肉HPV感染率之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喉部肿瘤性病变的发生发展与HPV感染有密切的关系,HPV感染鳞状上皮的概率可能高于腺上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IP)发生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HPV57在I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收集经病理确诊的IP病变组织石蜡包埋标本60个,分别采用HPVL1通用引物MY09/11和HPV57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对标本的HPV相关DNA序列扩增,计算其阳性率;另取10个慢性鼻窦炎病变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HPVL1通用引物MY09/11及HPV57型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60个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标本经HPVL1通用引物MY09/11扩增后,均为阴性。经HPV57型特异性引物扩增后有47个(78.3%)为阳性。10个慢性鼻窦炎标本DNA模板均未能扩增出DNA片断。结论:HPV57型感染可能在IP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erbB-2及HPV16基因在喉乳头状瘤(L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42例初发LP(初发LP组)、24例复发LP(复发LP组)及13例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组)组织中C-erbB-2基因及HPV16的表达。结果:①慢性扁桃体组、初发LP组、复发LP组组织中HPV16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7%、33.3%、58.3%,C-erbB-2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7%、57.1%、83.3%;各组间两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LP组织中C-erbB-2与HPV16基因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PV16基因与L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可能通过活化C-erbB-2基因而起到致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成人喉乳头状瘤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成人喉乳头状瘤复发标本 5 0例 ,另选 10例炎症病变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应用SP法检测石蜡标本中耐药基因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DNA拓朴酶Ⅱ (TopoⅡ )、P 糖蛋白 (Pgp)和Ki 6 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并用形态计量方法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 ,对所得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耐药基因Pgp、GST π和TopoⅡ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肿瘤复发无显著相关 (P >0 .0 5 )。②Ki 6 7在复发肿瘤与非复发肿瘤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该指标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以 39%为分界点 ,大于 39%者容易复发。③MVD >19(× 2 0 0 )的成人喉乳头状瘤比 <19的成人喉乳头状瘤容易复发。结论 :用Cox 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筛选出了与成人喉乳头状瘤复发有密切关系的 5个指标 :Ki 6 7阳性率是最重要的复发因子 ,其次为MVD ,而肿瘤耐药因子Pgp、TopoⅡ、GST π无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抑癌基因PTEN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71例LSCC标本中Survivin、PTEN蛋白的表达,并以10例声带息肉组织为对照。结果:Survivin蛋白在声带息肉中不表达;在71例LSCC中,53例(74.6%)表达阳性;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LSC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均无相关性(均P〉0.05),均与肿瘤发生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预后有关(均P〈0.05)。PTEN蛋白在声带息肉中强表达(100%);在71例LSCC中,33例(46.5%)表达阳性;PTEN阳性表达率与LSC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均P〉0.05),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预后有关(均P〈0.05)。在LSCC组织中Survivin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urvivin、PTEN基凼的异常表达与LS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可作为评价LSCC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二者在LSCC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LC3蛋白在50例喉癌组织、45例癌旁组织、10例喉乳头状瘤及16例声带息肉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LC3 mRNA和蛋白在41例喉癌组织、41例癌旁组织及11例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C3蛋白在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喉乳头状瘤、声带息肉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0%、93.3%、90.0%、93.8%.LC3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及声带息肉组织(χ2=18.135,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LC3 mRNA在喉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0.57±0.08,与癌旁组织(0.99±0.11)及声带息肉组织(1.07±0.05)中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55.872,P<0.01).LC3在喉癌中的蛋白表达与肿瘤部位、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T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LC3在喉癌中的表达下调,自噬活性的改变可能与喉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侧大、小声带息肉术后发声功能恢复规律和嗓音训练最佳时机.方法 选取68例武汉市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行单侧声带息肉手术患者,根据与声带平行的息肉最大直径占同侧声带膜部1/3以下称为小声带息肉,1/3及以上为大声带息肉,分成大声带息肉组30例,小声带息肉组38例,每组随机分成嗓音训练组和禁声组;分别于术前1d,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和c-myc的表达及其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9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hTERT和c—my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和c—my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各项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39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6%(33/39)和82.1%(32/39);1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hTERT蛋白均未见阳性表达,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1/10),经统计学分析hTERT和c—myc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与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蛋白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无相关性。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和c—myc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hTERT的激活及c—myc的过度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myc基因可能是hTERT激活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 (RRP) is the most common benign neoplasm affecting the larynx and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hildren and partners of patients with RRP develop the same disease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an impact of pregnancy on the course of RRP. PATIENTS AND METHODS: Thirty-eight of 42 patients with RRP were accepted for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in Germany in 21.06.83-12.03.90. Mean follow-up duration was 15.3+/-1.8 years. The data of partners of patients with RRP was collec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observation and then updated via interviews in January 2006. Twenty-nine children and four grandchildren were born to 14 patients with RRP. Fifteen of 44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RP were treated in Saint Vladimir Moscow Children's Hospital in Russia in 1988-2003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Sixteen children and one grandchild were born to 15 patients with RRP from Russia. In both studies, the virus type of patients with RRP was identified by nested PCR or 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Fisher's exact test (probability value set at p<0.05). RESULTS: All children born to patients with RRP were healthy. RRP was not diagnosed in any of them 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or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Four of 45 children developed dysphonia, two of them had vocal cord nodules. None of the sexual partners of patients has developed RRP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Pregnancy was accompanied by excessive growth of papillomas in all women (100%) with RRP associated with HPV type 11, and only in 16.7% of women with RRP associated with HPV type 6 (p=0.001).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RRP are able to have healthy children regardless of the stage of the disease. Partners of RRP patients do not develop RRP during an observation period of 15 years. Pregnancy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ourse of RRP and local laryngeal status in patients; it is more significant in HPV type 11 associated cases as it is manifested by more rapid papillomas growth and more frequent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BAG-1和p53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AG-1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p53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27例喉癌旁正常组织及2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BAG-1与p53的表达。结果:BAG-1在喉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2.5%,较喉癌旁组织(18.5%)、声带息肉组织(20.0%)高(P〈0.05),其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p53在喉癌中表达阳性率为65.0%,而在喉癌旁组织和声带息肉组织中均无表达,与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呈负相关(P〈0.05);在喉癌组织中BAG-1与p53表达之间未见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BAG-1和p53基因的过度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BAG-1可作为早期诊断喉癌的一种生物标记,尤其是细胞核BAG-1定位可作为一种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p53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可单独作为喉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端粒保护蛋白1(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1,POT1)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elomeric repeat binding factor-2,TRF2)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及声带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例喉癌、19例声带息肉中POT1和TRF2的表达水平。结果POT1和TRF2在喉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00%和70.00%,在声带息肉中未见POT1和TRF2的表达。POT1在低分化喉癌中的表达高于POT1在高及中分化喉癌中的表达(P〈0.05),POT1的表达水平在喉癌的不同发生部位、T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率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F2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发生部位、组织病理、T分级、淋巴结转移率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喉癌中POT1的表达与TRF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POT1和TRF2在喉癌中高表达,两者在喉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OT1在喉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喉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和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和人乳头状瘤病毒1 6E7(human papiloma-virus 1 6E7,HPV16E7)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喉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喉癌、24例声带息肉和10例癌周喉组织标本中HSP70和HPV16E7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喉癌组织、声带息肉和癌周喉组织中HSP7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8.3%和0%,HPV16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6%,4.2%和0%,HSP70和HPV16E7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喉癌组织与声带息肉、癌周喉组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16E7阳性的喉癌组织中HSP70的阳性表达率为85.3%,HPV16E7阴性的喉癌组织中HSP70的阳性表达率为56.8%,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PV16E7可以诱导喉癌组织中HSP70的高表达,二者在喉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HSP70和HPV16E7蛋白的表达可用于喉癌恶性程度的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