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组、甲钴铵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12周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内皮素(ET)、血栓素(TXB2)。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6.1%,对照组为20.0%(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为46.6%(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p<0.01);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略有下降(p>0.05);内皮素(ET)、血栓素(TXB2)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多元醇代谢中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降低患者的内皮素(ET)、血栓素(TXB2)水平,从而达到改善血管细胞内皮功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在治疗9周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情况。结果 银杏叶治疗组能够明显改善DN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71.4%,与对照组4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NCV发生明显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NCV的改变不明显。治疗组治疗后N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不仅能改善DN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可以作为DN治疗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在治疗9周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情况.结果银杏叶治疗组能够明显改善DN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71.4%,与对照组4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NCV发生明显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NCV的改变不明显.治疗组治疗后N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不仅能改善DN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可以作为DN治疗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探讨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尼莫地平联合弥可保治疗)和对照组(单纯使用弥可保治疗)各34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4%(28/3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9%(19/34),两组疗效比较循症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敏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10):84-86
目的:分析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基于入院顺序分为两组,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糖尿病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患者T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SS总评分和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SS总评分和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糖尿病治疗仪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神经病变症状,显著改善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患病率高达 2 0 %~ 6 0 % ,治疗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血糖 ,但对已发生的神经病变尚缺乏有效的治疗 ,近年来有报道血管因素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作用引人关注[1] 。近二年我们用葛根素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全部 112例均为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的 2型糖尿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 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入院前有四肢麻木 ,疼痛等临床表现 ,肌电图检查符合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并排除了其他疾患所致的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辛酸450 mg静脉滴注,1次/d,共3周.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神经传导速度也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结论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痹康对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nipheraineuropathy,DPN)大鼠脂代谢和神经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弥可保组、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干预治疗15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酷(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NEFA);并用电镜观察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中HDL-C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LDL-C、TG、NEFA明显升高(P<0.05);弥可保与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HDL-C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TC、LDL-C、NEFA含量明显降低(P<0.05)。电镜检测结果显示:弥可保和糖痹康组大鼠坐骨神经形态、髓鞘及轴索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糖痹康疗效比弥可保明显,且与剂量成正相关。结论 糖痹康能改善DPN大鼠脂代谢水平,修复其坐骨神经髓鞘,对DPN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三种植物提取物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别观察黄柏、生甘草、野菊花的乙醇提取物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从正常SD大鼠晶状体提取制备醛糖还原酶,体外实验以槲皮素为阳性对照,比较其与三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三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和槲皮素浓度的增加,醛糖还原酶活性逐渐降低。槲皮素IC50=68.23ug/ml,黄柏提取物IC50=107.34ug/ml,生甘草提取物IC50=185.64ug/ml,野菊花提取物IC50=118.09ug/ml,提示三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AR均有抑制作用,抑制强度大小依次为槲皮素〉黄柏提取物〉野菊花提取物〉生甘草提取物。结论三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均有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的作用,其抑制活力黄柏〉野菊花〉生甘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标记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421例中国北方汉族人[2型糖尿病组(DM)320例,其中123例合并背景期视网膜病变(BDR),45例合并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健康对照组(CON)101例]提取外周血DNA设计引物,PCR扩增含AR基因调控区多态标记的目的片断,以限制性内切酶XspI行酶切RFLP分析。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在2型糖尿病和对照组中均检测到AR基因C(-106)T多态标记,CC、CT、TT3种基因型和C、T2种等位基因;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DM组和CON组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BDR组和PDR组患者与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NDR)相比,CT/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加。结论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确诊的60例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调整饮食结构、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达标,改善循环,维生素B1、B12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度洛西汀60 mg,一日一次;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25~75 mg/天;四周为一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ysis scale,VAS)对疼痛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同时观察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疼痛均能明显减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临床短期观察度洛西汀组较阿米替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结论临床短期观察度洛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葡萄糖对人血管内皮细胞醛糖还原酶基因表达及活性的影响,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RT-PCR、生化测定等方法检测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mRNA表达。结果经5·5、11、22mmol/L葡萄糖处理后内皮细胞AR的mRNA及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P<0.05或P<0.01),呈浓度依赖性,但44mmol/L葡萄糖组较22mmol/L葡萄糖组低(P<0.05)。在22mmol/L葡萄糖作用下,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0、12、24h),AR的mRNA及活性增高呈时间依赖性(P<0.05或P<0.01),但48h较24h低(P<0.05)。结论葡萄糖能诱导内皮细胞AR基因表达,增强AR活性,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18.
经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肌电图对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根据症状诊断DPN患病率为51.2%,根据体征诊断为36.9%,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诊断为75.0%。DPN突出累及下肢感觉神经,有足部溃疡者尤为显著。DPN患者并发糖尿病视风膜病变和肾脏病变显著多于无DPN者。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对性别、年龄、体质指数、C肽水平和糖尿病病程进行分析显示,仅糖尿病病程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DR:1.08,95%CI:0.48-1.64,P<0.05)。结论:DPN有较高的患病率,并与糖尿病病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基础方(糖周方)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3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中西药组)和对照组(西药组),在西药控制血糖达标的同时,对照组肌肉注射甲钴胺500ug憎;治疗组肌肉注射甲钴胺500ug/d,同时加用糖周方内服,1剂,d,治疗2周。结果:疗效和治疗后肌电图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中药糖周方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治疗,说明糖周方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