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浆中5-羟色胺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7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HF患者发热期、低血压期及少尿期5-HT含量(分别为143.52±27.79μg/L,130.42±22.65μg/L及144.08±27.67μg/L)均明显低于正常(161.45±31.30μg/L).多尿期开始回升,恢复期则达正常水平.5-HT的动态变化与血小板数量变化密切相关,提示5-TT主要来源于血小板,它们的减少主要是参与EHF出血的止血过程而被消耗.作者认为5-HT的测定可作为病情估价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3.
流行性出血热 (EHF)患者的血小板 (PLt)在各期的变化是很明显的。我院检验科测定了 34例EHF患者各期的PLt的变化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检察对象 :EHF患者 34例 ,符合卫生部1987年的诊断标准 ,并经ELISA法检测EHF—Ab而确诊。其中男 2 7例 ,女 7例 ,年龄 15~ 65岁。正常对照组为 10 0例健康体检者 ,男 80例 ,女 2 0例 ,年龄 17~ 62岁[1] 。1 2 方法 :采静脉血 1 0ml加入盛有 2 0 μ1EDTA·K2 的硅化试管中 ,于 2小时内在COULTERAC·T10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PLt。全套试剂由…  相似文献   

4.
周毅  刘凤娥 《中原医刊》1998,25(5):46-47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周毅1刘凤娥2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EHF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由于EHFV的泛嗜性,在人体内各脏器多种细胞中广泛存在,导致人体多脏器损害与衰竭,现对我教学医院1994-...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法对72例各病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血清铁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94.4%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高于正常最高值,且自发热期即明显升高,持续至多尿期后部分患者才恢复正常。血清铁蛋白含量改变与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类型有关。研究结果提示,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可作为流行性出血热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同时对估计病情轻重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红 《海南医学》2003,14(11):70-71
目的 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小板数量、形态的变化。方法 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热 2~ 7天后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大血小板比率 (PLCR)的变化。结果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热 2~ 3天后入院PLT显著减少 (P <0 .0 0 1) ,PDW增加 (P <0 .0 1) ,PLCR增加 (P <0 .0 5 ) ;发热 4~ 7天后入院PLT显著减少 (P <0 .0 0 1) ,PDW、MPV、PLCR均显著增加 (P <0 .0 0 1)。经住院治疗 3~ 14天后 ,PLT、PDW、MPV及PLCR均恢复正常 ,与正常对照组比 ,P >0 .0 5。结论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除血小板减少外 ,PDW、MPV、PLCR随病程而增加。应及早入院治疗 ,避免出血和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对34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作了血液流变学检测,与健康人检测结果对照,了解EHF患者各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以协助判断病程进展,指导治疗。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流行于春末夏初或秋末冬初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依靠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资料等作出初步诊断,再通过特异性血清检查即流热抗体(抗EHF-IgF)的检测来进行确诊。为了观察流热病人发病过程中是否有自身抗体的出现,对72例流热病人(包括流热抗...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时有流行和散发.通过分析1992年以来在我科受检的29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的双肾B超检查,对该病肾脏改变的特点,各期的变化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动态观察、预后分析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9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男23例,女6例,平均年龄34岁.主要行双肾B超检查.29例根据临床分期,发热期3例,低血压期7例,少尿期19例,经住院观察及实验室检查均被临床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 1.2 检查方法:采用SSD-610型、63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常规采取俯卧位或右前、左前斜位进行多切面探查.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典型的临床表现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个时期。非典型的轻型病例可出现越期现象。本病的实验室检查中以血小板数(PLT)下降为典型特征之一。本文对我院自2001年以来收治的70例EHF患者发热期的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了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组,选择经我院感染科病房确诊的EHF病例70例,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28岁~52岁,符合典型的EHF发热期临床表现,其中36例为典型的EHF,病情较重。34例没有出现典型的少尿期,病情较轻。1.2健康对照组随机门诊健康体检人群82例,男42例,女40例,年龄25岁~55岁。1.3仪器与试剂由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CD-3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该公司生产的全部配套试剂,定标物和质控物。1.4方法静脉采血1ml,用EDTA-K2抗凝后,按操作规程进行测定,测出PLT、MPV、PDW值,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2.1EHF发热期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的测定结果从表1可以...  相似文献   

13.
14.
15.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尿液沉渣超活体染色镜检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6.
巩晓峰  王小云 《吉林医学》2011,32(23):4773-4774
目的:研究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60例各病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铁蛋白含量改变与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类型有关,94.4%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高于正常最高值,且自发热期即明显升高,持续至多尿期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可作为流行性出血热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同时对估计病情轻重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流行性出血热(EHF),多发于春季,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小板(PLT)明显下降,但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却很少有报道。我将测定的20例EHF患者各期的血小板参数进行了整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EHF),多发于春季,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小板(PLT)明显下降,但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却很少有报道.我将测定的20例EHF患者各期的血小板参数进行了整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性广泛小血管损害,以肾脏受损最显著,导致许多病人误诊,我们对23例EHF患者不同病期进行了肾脏B超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1 观察及对象 均为两医院1994年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