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律平抗心律失常疗效及电生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3.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正在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 L)恢复期室性心律失常用药问题。本文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h-Holter ECG)定期观察对照组,心律平组与慢心律组的AMl患者室性早搏(PVCs)情况,探讨AML 3日后是否均必须服用抗室性心律失  相似文献   

4.
5.
心律平引起心律失常4例泰州市人民医院(225300)翟为洪深圳市红十字医院(518029)吴晔良心律平为副作用小的新型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但近几年来陆续报道其副作用[1、2].本文报告4例心律平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1典型病例例...  相似文献   

6.
心律平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值得重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心律平(普洛帕酮,Propafenone)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作用是抑制快通道钠内流,有较弱的β-阻滞和钙拮抗作用.心律平降低心肌细胞0相除极速率(Vmax),减慢房室传导,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和旁路的不应期,负性肌力作用较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弱.近几年该药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甚至超过许多药物,成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为了把室早的自然变异与真正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区别开来,需建立一种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客观标准。我们用直线回归的统计学模型研究了35例患者室早的自然变异。研究的结果表明室早自然变异的百分率分别为68%和82%(单尾95%和99%的可信限),因此,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室早频度至少需要减少≥68%或82%,才能说明是真正的药物效应而非自然变异。同时我们用这一模型评价了口服心律平的临床疗效,心律平治疗后,分别有20例和19例患者,室早频度减少≥68%和82%,依此标准心律平的疗效分别为57%和54%(20/35、19/35)。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是心肌电生理紊乱的结果.抗心律失常药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心肌细胞的离子转运,从而纠正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紊乱,由于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现象的认识,由于对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影响心肌细胞膜电位的不同功能的认识.合理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有了依据.心律平是I类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种影响膜离子通道的药物.使用心律平常规口服量曾治愈频发性室性早搏26例.其中1例先后使用过I类抗心律失常药中不同的三型药物,最后是使用了心律平才使频发性室早得纠控制.现试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影响心肌细胞膜电位的理论米进行分析,探讨心律平冶愈频发性室早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
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因用药剂量不当或个体差异引起心律失常或使心律失常恶化。室安卡因(Tocainide)引起心律失常恶化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男性患者,75岁,离休干部。因心悸3年,加重半月于1988年8月10日入院。1972年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长期服用扩冠药物,病情平稳。1985年始出现心悸,1年后加重,心电图证实为室性期前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1996~1998发病后12h就诊的住院AMI患者130(男76,女54)例,年龄(54.2±15)岁.室性心律失常统计以AMI后96h内为限.前壁心肌梗塞28例,下壁心肌梗塞28例,前间壁心肌梗塞19例,高侧壁心肌梗塞17例,后壁心肌梗塞20例,广泛性心肌梗塞18例.入院时首先描记第1份12导联心电图,入院后依病情随时描记心电图变化情况,并持续心电监护96h,室性心律失常以出现频发室性早搏(3次/min),室性早搏在Ⅱ级以上(LDWNWV)级,成对室速,室性心动过速为观察对象.1…  相似文献   

12.
心律平致心律失常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律平致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 口服心律平每日300~600mg,分3次服用。结果 16例病人出现了新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I度AVB、RBBB。结论 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在服用心律平时,如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应及时停药,停药后很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14.
15.
<正> 近年来,人们在临床工作中逐渐发现一些本来不属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笔者称之为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这些药物大多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为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一、烟酰胺烟酰胺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用于治疗糙皮病,日光性皮炎等。近来有关烟酰胺抗心律失常的报道日渐增多。夏氏用烟酰胺治疗各种心律失常195例,发现对房室传导阻滞(AVB)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有明显的疗效,而对其它心律失常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正> 美国每年约60万人死于心脏病,其中2/3猝死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值得指出,猝死者中30~60%曾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事件日益为临床所重视。一、概念: 确切定义尚未统一。一般认为,以治疗心律失常为目的,通常剂量下所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原心律失常恶化或新的心律失常发生,停止用药即可获得好转,称之致心律失常事件。原发性致心律失常事件指除心脏疾病外,无其它致心律失常诱因者;继发性则指同时伴有脱水、电解质异常、心肌缺血等其它诱因者。  相似文献   

20.
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心律失常是指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过程中引起的新的心律失常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可能存在过量或过敏或缺钾的背景.为了除外"其他原因".规定:不包括发生在AMI后72小时内的;不包括心肌缺血急性发作时出现的;除外AMI本身恶化的因素;不包括用药30天以后出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