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玉郎消疲汤对中风后疲劳患者疲劳程度、精力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中风后疲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玉郎消疲汤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使用SS-QOL、BI、FSS量表评分观察疗效。结果:两组FSS、SS-QOL、BI评分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后FSS、SS-QOL、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玉郎消疲汤能较好的改善中风后疲劳患者的疲劳程度,提高其精力及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长期持续疲劳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咽喉痛、肌痛、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和抑郁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一组征候群,体检和常规检查一般无异常发 相似文献
3.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不能以休息解决的、病程持续半年以上的综合征,且未发现引起疲劳的内科或精神科疾病,常伴有低热、咽喉痛、淋巴结疼痛、肌无力、肌肉痛、关节痛、头胀痛、活动持久性疲劳,神经心理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困难、抑郁等以及睡眠障碍的一组综合征。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本病多发于20~50岁,与长期过度劳累,饮食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等精神环境因素以及应激等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运动等系统的功能紊乱关系密切。笔者从1999年1月~2002年1月采用自拟消疲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6例,疗效较好,并与用西药治疗的45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简称CFS),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虚弱性疲劳为主要特征,无任何其他器质性疾患,经充分休息难以恢复的一组症候群。笔者在多年临床经验中尝试用自拟中药方治疗本病35例,均得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是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为特征,并伴有低热、咽痛、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以及神经精神症状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症状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2001年儿月开始笔者应用消疲灵颗粒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瑶药消疲方探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分为瑶药消疲方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西药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瑶药消疲方组给予瑶药消疲方口服.两组均治疗60d.观察治疗前后疲劳量表分值、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瑶药消疲方组总有效率(90%)优于西药对照组(70%)(P<0.05);治疗后疲劳量表分值改善比较瑶药消疲方组(3.90±3.56)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9.57±4.11)(P<0.01);瑶药消疲方组治疗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125.23±18.22)明显高于治疗前(98.44±9.56) (P <0.01),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111.97±18.6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瑶药消疲方治疗CFS有明显的优越性,能显著升高CFS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中风通络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整血压、营养脑神经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治疗,疗程均为21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神经功能缺损均有非常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通络汤联合西医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优于单一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疲固本汤联合胸腺肽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癌症相关性疲劳(CRF)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接受消疲固本汤和胸腺肽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简短疲劳评估量表(BFI)得分、T细胞亚群、NK细胞、C反应蛋白(CRP)值和生存质量评分(KPS)。结果:组别(F组间=65.584,P组间=0.000)和时间(F时间=418.802,P时间=0.000)对BFI有影响,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F组间×时间=14.343,P组间×时间=0.565)。观察组临床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较治疗前升高,CD8+、NK细胞和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D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9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回春丸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风后遗症患者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通脉汤在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组都采用基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通脉汤的治疗方法治疗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益脑通络汤45例。经过1个月的治疗疗程,观察疗效。通过x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90例患者中,通脉汤治疗组的治疗疗效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级均好于对照组。经x2检验,通脉汤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为0.005。结论:药物治疗加通脉汤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益脑通络汤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醒脑化痰汤在中风病痰浊上蒙型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64例中风病痰浊上蒙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脱水、护脑、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醒脑化痰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化痰汤治疗中风病痰浊上蒙型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5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血府逐瘀汤,1剂/d,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均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百合宁心汤在脑卒中抑郁改善、肢体与自理能力提升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6月-2012年6月驻马店市中医院的120例脑卒中抑郁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药物疗法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百合宁心汤进行治疗。在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医务人员会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改良 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 HAMD 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则低于对照组,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合宁心汤能够使患者心理与病理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配合常规的康复训练与药物治疗,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得到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1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对研究组患者使用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对比两组治疗后肌张力恢复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都无不良反应发生,但研究组治疗后肌张力恢复的总有效率较高,肢体运动功能更好,日常生活能力更强。结论: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有效促进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的恢复,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防治进展性中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采补阳还五汤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病情发展符合进展型中风标准,发病的概率为17%;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病情发展符合进展型中风标准,发病率为50%,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对进展型中风病进行有效的防治,临床效果较常规治疗方法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进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参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地芬尼多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浆浓度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参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辨证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效果显著,有效降低血浆黏稠度,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予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西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中风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46例,基本痊愈9例,显效14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86.97%。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可有效治疗中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