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慧 《右江医学》2004,32(2):110-1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在检测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 ,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CDFI观察原发性肝癌 47例 ,转移性肝癌 3 2例 ,观察肿块及肝动脉、门静脉的血流情况 ,用脉冲多普勒测量肿块内动脉及肝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之比及血流量、门静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两组病例中≤ 3cm的肿块血流以 0级和Ⅰ级为主 ;原发性肝癌中 >3cm的肿块血流以Ⅱ级和Ⅲ级为主 ;转移性肝癌中 >3cm的肿块血流以Ⅰ级和Ⅱ级为主 ,以瘤周供血为特点 ;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呈高速高阻型。结论 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有不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 ,CDFI有助于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向莉 《大家健康》2017,(12):39-40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5例肝癌患者纳入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38例、转移性肝癌患者87例,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从血流分布来看,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显示为瘤体越大血流越大;小肝癌血流检出率为原发性肝癌高于转移性肝癌(P<0.05);阻力指数和峰值血流速度比,原发性肝癌高于转移性肝癌(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原发性肝癌低于转移性肝癌(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可以为肝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伽玛刀和射频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先行TACE治疗1次,1周后应用体部伽玛刀治疗(中位剂量35 Gy),同时配合射频热疗4~6次;其中有35例患者治疗结束2~3周后进行了第2次TACE治疗.随访终点为治疗结束后2年或患者死亡.结果: 患者 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 0%(42/56)和48 2%(27/56).结论: TACE联合伽玛刀和射频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王劲松  李茂龙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681-3683
目的:运用彩超鉴别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二维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表现特征,对132例肝癌患者进行检查、鉴别、追踪回访。结果:提示原发性肝癌86例,转移性肝癌46例。结合彩超影像诊断技术,对AFP低浓度的具高危原发性肝癌可能的潜在患者(有乙肝、丙肝、肝硬化、长期饮酒病史及相关临床表现)进行随访,有助于及早确立诊断。结论:彩超可作为肝癌的首选检查方法,鉴别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血供情况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肝胆外科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64例转移性肝癌患者血供情况的超声影像学表现。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周围的血供显著强于转移性肝癌患者(P=0.007,P<0.01),且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动脉内径、峰值流速均明显大于转移性肝癌(P=0.013,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恩度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及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5例。研究组使用恩度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及热疗。对照组使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及热疗。两个治疗周期后四周评价疗效、甲胎蛋白转阴率、一般状况评分及观察两组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一般状况、近期有效率及甲胎蛋白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副反应均较轻微且可耐受。结论:采用恩度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及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优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联合热疗者,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与微波热凝固疗法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经组织学证实的转移性肝癌患者中,8例为大肠癌转移,4例为胃癌转移,8例为小肠癌转移.共30枚结节,肝动脉栓塞化疗后1~2周内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热凝固治疗.联合全身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结果 21枚直径<5.0...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95-98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患者在治疗前后经B超检查肝动脉收缩期峰值、肝动脉内经、肿块大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均实施B超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施B超检查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实质性光团或暗区观察,患者存在肝内胆管形态以及肝脏形态改变的情况,其肝癌特征性图像显示为镶嵌征,即为结中结,其晕环征肝癌边缘表现为晕圈,其肿瘤周围或内部存在血流频谱(搏动型)。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患者经B超检查,其治疗后的肝动脉收缩期峰值、肝动脉内径、肿块大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动脉栓塞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患者接受B超检查,其治疗后的肝动脉收缩期峰值、肝动脉内径、肿块大小等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三维适形放疗(3DCRT)是一种提高治疗增益比的较为有效的放疗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肿瘤的治疗,也为不宜手术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放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且效果十分明显。3DCRT联合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与3DCRT联合热疗对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三者联合可发挥各自的优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左肾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分析1例原发性肝癌左肾转移的病例资料,男性,60岁,因腹痛行B超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入院.CT检查:左肾实性占位,肝右后叶占位,考虑肾癌;肝转移的可能性大,不除外原发性病变.术前诊断为"肾癌肝转移".结果 该例患者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结节性肝硬化伴肝细胞癌,肾内可见转移性癌结节.术后给予保肝治疗,术后随访半年出现肝内肿瘤复发.结论 原发性肝癌左肾转移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该病预后差,早期行根治性切除术及综合治疗可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肝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肝干细胞成为研究的热点.不同来源的肝干细胞具有强大的临床治疗潜能,但是在临床应用普遍推行之前,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本综述就肝干细胞的一些基本特性及其在肝脏损伤后的肝再生作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肝干细胞--肝卵圆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向阳  滕皋军 《现代医学》2005,33(2):129-131
对于肝卵圆细胞的研究已有一定时间,但近几年才明确其属于干细胞范畴,笔者简要综述了肝卵圆细胞的特征、来源、调控分化及与肝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1年9月对9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回顾性分析肿瘤分布,手术方式及手术疗效。效果:肝癌切除96例,其中左肝癌切除25例,右肝癌切除7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0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1、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和43.8%。结论:肝切除术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情况。方法:针对我院50例接受TAE术治疗的病人,根据胆红素、转氯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白蛋白测定的结果,分析肝癌TAE术对肝储备功能的影响。对照组50例,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I)。结果:全部病人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某些肝功能指标高达治前水平的4—5倍,大部分肝功能在保肝治疗2w后恢复至治疗前水平。TAE组治疗后有5例2w后未恢复,其中3例肝功能持续恶化,直至肝衰竭死亡;而TAI组治疗后无一例出现肝衰。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而TAE组对肝功能的损害较TAI组严重,虽然大部分为暂时的,短时期能恢复,但要注意部分患者肝衰的存在,以便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16.
肝动脉栓塞对射频热毁损治疗肝癌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 观察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 (RFA)肝癌疗效的影响 .方法  1将猪随机分为两组 ,A组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后行集束电极热毁治疗 ,B组未行肝动脉栓塞直接行集束电极热毁治疗 ;2临床患者 ,将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C组 )及未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D组 )行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后分别统计 .结果  1离体猪肝的治疗时间为 (6 .0± 1.4) min,坏死直径 (5 .5± 0 .7) cm;2 A组的治疗时间为 (8.0± 1.3) m in,坏死直径 (4 .7± 0 .9) cm,B组的治疗时间为 (12 .0± 1.8) m in,坏死直径 (4 .0± 0 .6 ) cm(P<0 .0 1) ;3 C组的治疗时间 (9.0± 2 .1) min,坏死直径(5 .3± 1.4) cm,D组的治疗时间为 (16 .0± 4.6 ) min,坏死直径 (3.5± 1.8) cm(P<0 .0 1) .结论 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具有安全和增效作用 .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价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50例肝血管瘤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采用超液化碘油加平阳霉素超选择性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所有病历1次手术成功,术后并发症少,术后3~6mo复查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见复发.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动脉插管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的是理想的方法,其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目前肝癌介入治疗的前景,治疗方法,适应症的选择及注意事项。方法:对开展的7例肝癌行TAIE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染色4例消失,3例仍可见少许染色,碘油沉积均匀2例,局灶沉积欠均匀3例,弥散沉积2例,肿块缩小20%-45%3例,50%-62% 2例,65%-80% 2例,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显效率100%。结论:对各期肝癌进行化疗栓塞(TAIE)是目前 非手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更符合医学伦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螺内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 大鼠24 只,随机分为3 组,每组8 只大
鼠。分组如下:假手术组(Sham 组);胆总管结扎组(BDL 组),予行胆总管结扎术;螺内酯治疗组(BDL+SP组),于手术后第2天
给予螺内酯20 mg/kg灌胃处理,1次/d。于4周后取材。Masson三色染色检测胶原和大鼠的肝组织学改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qPCR)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NA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血
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结果BDL+SP组纤维化程度较BDL组低[(2.84±0.44) vs (19.73±3.54), P=0.00],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DL组vWF表达较Sham组增高[(3.08±0.17) vs (0.98±0.11), P=0.00],BDL+SP组较BDL组
表达下降[(1.15±0.09) vs (3.08±0.17), 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BDL组VEGF-A mRNA的表达增加,BDL+SP组则表达
下降[(0.71±0.12) vs (1.75±0.15), 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分组中VEGF-A mRNA的表达与vWF表达呈现显著正相关
关系(r=0.890, P=0.000)。结论螺内酯通过抑制肝脏VEGF-A mRNA的表达抑制肝窦毛细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