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64例,其中26例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为溶栓组;其余38例应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临床指标判断血管再通的标准,溶栓组26例中再通者15例,再通率为57.62%。在该组内根据发病距溶栓时间又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发病后4小时内溶栓者,再通率为64.29%;第二组为发病后4 ̄6小时内溶栓者,再通率为57.14%;第三组为发病后6 ̄12小时内溶栓者,再通率  相似文献   

2.
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54.3±8.6)岁。溶栓时间放宽至24小时内。结果: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为62.0%(31/50),其中3小时内溶栓冠脉再通率为84.0%(21/25),~4小时为71.4%(5/7),~6小时为40.0%(2/5),~24小时为23.1%(3/13);再梗塞16.1%(5/31);出血并发症为18.0%(9/50),其中应用肝素组较高28.0%(7/25),有1例发生脑出血而死亡;非肝素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急性期住院病死率为8.0%(4/50)。结论:早期大剂量短时程尿激酶静脉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提高相关血管再通率。合用肝素不会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及再梗塞率,有可能增加出血并发症甚至脑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天普洛欣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19例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19例,行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静脉溶栓治疗。半小时输注150万单位(55例,A组)或200万单位(64例,B组)。结果:①临床判断梗塞相关血管总再通率为67.2%,病死率0.7%(其中心脏因素病死率5.9%)。②A与B组血管再通率(72.7%VS62.5%),病死率(7.3%VS6.3%)及并发症均天显著性差异(p>0.05)。③溶栓再通患者病死率(2.5%,2/80例)明显低于未溶通者(15.4%,6/39例)且前者KillipⅢ级以上泵衰竭(2/80例)也明显少于未溶通者(15/39例)。上述p值均<0.01。④初步探讨分两次每次100万单位,5至10分钟内注射间隔50分钟静脉推注UKTP,5例中4例血管再通。⑤AMI溶栓后90分钟冠脉造影15例,12例血管开通(80.0%)均与临床判断相符,UKTP对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单纯静脉溶栓疗法和静脉溶栓加冠状动脉(冠脉)内溶栓疗法的疗效。方法:前法以(150~200)×104U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后法以(150~200)×104U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后,再以(20~50)×104U尿激酶行冠脉内溶栓。结果:前法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60.0%;后法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76.9%。2组比较,χ2=3.86,P<0.05。住院病死率静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加冠脉内溶栓组分别为12.5%和9.6%,2法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66,P<0.01)。心功能1~2级者2组分别为90.8%和94.2%(χ2=6.64,P<0.01);心功能3~4级者分别为9.2%和5.8%(χ2=6.65,P<0.01)。结论:冠脉内溶栓再通率高,在治疗的同时,还可了解梗死相关动脉再通和狭窄情况;静脉溶栓方法简便,可在发病早期实施。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缩短了等待溶栓的时间;静脉溶栓结合冠脉内溶栓优点,使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并进一步降低了患者近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栓体舒、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栓体舒(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rtPA)和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方法:将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38例,应用rtPA溶栓)和B组(42例,应用UK溶栓)。结果:2组冠状动脉(冠脉)血管总再通率为60.0%。A组与B组冠脉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3.6%和47.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死率分别为5.3%和11.9%,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继发内脏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14.3%,A组明显低于B组(P<0.01)。溶栓再通患者病死率(0)明显低于未溶通者(21.9%),P<0.01。溶栓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发病6小时以内溶栓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8.3%,明显高于6小时~24小时溶栓者(35.3%),P<0.01。结论:rtPA用于AMI紧急溶栓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UK,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予UK15×105U加入5%葡萄糖100ml中30分钟内静滴完,同时口服阿斯匹林0.3g/d(3日后改为75mg/d),溶栓开始12小时后皮下注射肝素7500U(之后每12小时1次,连用3日)。于注射24小时后判定疗效。结果:50例患者经UK静脉溶栓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其中42例发病6小时内溶栓者及8例发病6小时~12小时溶栓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5.0%,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u=1.55,P>0.05);但其基本痊愈率差异显著(u=2.26,P<0.05)。老年患者(≥60岁)总有效率及基本痊愈率均明显低于<60岁患者(u=2.01,P<0.05及u=2.00,P<0.05)。本组患者UK静脉溶栓后脑出血(均为梗死灶内斑片状出血)、脑水肿及皮肤粘膜轻度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0%、6.0%和4.0%,均未出现过敏反应、再梗死及死亡。结论: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可靠、安全,并且溶栓开始至发病时间越短、年龄越小,其溶栓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内溶栓(ICT)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8月~1996年12月AMI胸痛后45分钟~6小时〔平均(3.4±1.6)小时〕入院患者52例临床资料,其中1995年8月前24例行国产尿激酶ICT,1995年8月后28例行直接PTCA,以AMI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为血管再通标准。结果:ICT与直接PTCA2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41.7%和89.3%(P<0.001),再通血管残留狭窄平均为90.4%±6.7%和14.5%±10.3%(P<0.001),血管再通距胸痛发病时间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通存活患者梗塞后早期(起病后30日内)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30.0%(3/10)和4.3%(1/23),P<0.05。结论:在条件和设备允许的医院,可优先考虑直接PTCA治疗AMI,以获彻底可靠的血管再通,ICT可作为PTCA失败后的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荣镇 《新医学》2000,31(8):469-47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开始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血压。方法:对57例AMI静脉溶栓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增大证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病死率。结果:57例溶栓开始时的血压范围为(11.3 ̄21.0)kPa/(6.0 ̄13.3)kPa,其中血压(12.0 ̄17.2)kPa组和其余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8%及24%(P〈0.01);病死率分别为0及12%(P〈0.05)。结论:血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延迟溶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急性心肌梗塞延迟溶栓治疗(症状出现后6~24小时)是溶栓疗法中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随机将14只杂种家犬分成溶栓组及对照组,每组7只,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1/3交界处游离冠状动脉约1.0厘米,用电刺激器刺激冠状动脉外膜,使其血管内形成血栓。对照组血栓形成后24小时处死,取心肌行病理学及组织学检查;实验组血栓形成10小时行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尿激酶1万u/kg),血栓形成后24小时处死。取心肌行病理学及组织学检查。实验动物在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前后、溶栓前后,均行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及心输出量测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实验组7例冠状动脉阻塞有6例溶栓后再通而对照组中无1例再通;②溶栓后心输出量(3.49±0.72)与溶栓前(2.77±0.58)及未溶栓组(2.81±0.30)相比显著增加(p<0.05);③溶栓后梗塞心肌的重量(0.78%)与对照组(10.3%)相比明显下降。结论:延迟溶栓可以使闭塞的血管再通,与不溶栓相比可以明显提高心输出量及减少梗塞心肌的面积。本文提示,至少可以将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时间延迟到症状出现后10小时。  相似文献   

10.
杰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杰希尿激酶(JCUK)与艾通立(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择8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用JUCK溶栓65例,剂量为150万U,用艾通立溶栓22例,剂量为50mg,结果:溶栓2-3小时血管再通率JCUK为66.2%,rt-PA为74.3%,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JCUK与rt-PA溶栓再通率无显著性差异,且JCUK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情况;分析了溶栓前,中,后实施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医护配合,发病30min~1h开始静脉溶栓的患者6例;全部再通,再通率100%;发病2~6h开始溶栓的患者84例再通,再通62例,再通率73.8%;发病6~12h内开始溶栓患者18例,再通6例,再通率33.3%。结论早诊断、早溶栓、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rtPA和UK2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rtPA组冠状动脉(冠脉)总再通率为75.0%,UK组冠脉总再通率为61.3%。患者在发病<3小时溶栓治疗,rtPA组冠脉再通率为86.7%,UK组冠脉再通率为66.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但统计学处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因与例数较少有关;住院并发症和预后2组结果无明显差异,但平均CCU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前者〔(7.1±1.2)日和(22.5±6.1)日〕较后者〔(11.7±3.1)日和(27.3±7.3)日〕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小剂量(50mg)rtPA有良好的溶栓效果,冠脉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后3小时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rtPA溶栓无出血不良反应发生,并能显著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宜血压。方法 68例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比较其不同血压状态溶栓的血管再通率及病死率。结果 68例溶栓开始时的血压范围为85~158/45~100mmHg,其中A组及B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4.5%及28.6%(P〈0.01);病死率分别为0及14.3%(P=0.0265)。结论 溶栓治疗时A组血压90-129/60~84mmHg为AMI静脉溶栓的适宜血压。  相似文献   

14.
急诊室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效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的高低与溶栓治疗距发病的时间相关。我们比较了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对血管再通的影响。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992年6月~1997年6月收治的72例AMI静脉溶栓患者,男49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0±8....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溶栓疗效及出血并发症。结果27例患者溶栓2h内血管再通率为88.9%(24/27),出血发生率55.6%(15/27),均为皮肤黏膜出血,并于1d内消失。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瑞替普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其再通率高、血管开通时间短,给药方便,适合在基层医院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92例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分为急诊组和院内组,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诊组溶栓时间比院内组要早(84±14)分钟,其中在发病2小时以内接受溶栓者,急诊组约占26.5%,而院内组无一例;血管再通率2组分别为42.9%(21/49)和39.5%(17/43,P>0.05);2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2.9%(9/21)和29.4%(5/17),无一例死亡;急诊组梗塞后心绞痛的发生率较院内组明显减少(P<0.05);30天内病死率分别为10.4%和11.6%(P>0.05)。结论:急诊溶栓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治疗耽搁时间,通过加强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处理,证明是安全可行的,且对预后有显著的益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前列环素(PGI2)及血栓素A2(TXA2)变化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将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10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60例与未溶栓组44例;溶栓组连续3日测定外周血PGI2和TXA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的浓度;并计算6ketoPGF1α/TXB2比值(K/T)。结果:溶栓血管再通组(42例)的6ketoPGF1α和TXB2水平均高于溶栓血管未通组(18例)和未溶栓组,以TXB2增加的幅度更大,表现为溶栓血管再通组K/T比值显著低于后2组(P<0.01);而溶栓血管未通组与未溶栓组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另外,溶栓血管再通组中有再灌注心律失常者的K/T比值(0.77±0.07)显著低于无再灌注心律失常者(0.88±0.14,P<0.05)。结论:AMI时PGI2与TXA2平衡失调,其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冠状动脉再通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溶栓治疗时,使用药物纠正PGI2与TXA2平衡失调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心肌复苏后能否进行静脉溶栓治疗。21世纪心肺复苏者及同期160例未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别给予r-TPA、链激酶、尿激酶静脉溶栓。21例心肺复苏者血管再通17例(80.9%),无1例死亡。出血并发症2例,160例未进行心肺复苏者血管再通105例(65.6%),死亡11例(6.8%),出血并发症9例。对急性心肌梗塞进行过心肺复苏的患者,在严密观察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急性心梗后不同时间内用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6例拟诊为急性心梗,发病后6—12小时内无溶栓和抗凝禁忌症的患者,在人院后20—30分钟内开始溶栓。结果全部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58.9%,其中溶栓距发病时间(4小时组的再通率为71.49,6,显著高于4-6小时组(63.3%)和6—12小时组(33.39,6),P(0.001,4周病死率为7.19/6,显著低于4-6小时组(13.39,5)和6—12小时组(16.6%),P(0.01;4-6小时组的再通率显著高于6—12小时组,P(0.01,但4周病死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梗后4小时内溶栓血管再通率最高,4周病死率最低。4-6小时组溶栓的再通率高于6—12小时组,但4周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静脉溶栓与传统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与传统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AMI患者56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27例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9例患者接受传统疗法。比较2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与4周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IRA再通率51.8%,对照组再通率达13.8%,治疗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死亡率18.5%,对照组死亡率48.3%,治疗组4周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尿激酶静脉溶栓IRA再通率高,死亡率低,是一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