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纤维胃镜(以下简称胃纤镜)在临床上的应用,为胃癌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胃癌的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自1973年3月至1796年5月使用FGS—A型胃纤镜检查胃、十二指肠球部和胃肠吻合口等826例,胃纤镜诊断胃癌者163例,和4例胃纤镜诊断其它胃疾患,但病理证实为胃癌,共167例。其中经手术后病理切片检查和/或胃冲洗液细胞学检查91例。本文主要分析有病理检查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在纤维心包镜下对心包病变直视观察,对心包组织多处活检,从而对心包积液进行病因学诊断,评价纤维心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心包积液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做出病因的临床诊断(A组)。用纤维心包镜观察心包形态学改变并心包组织病理检查,明确病理诊断(B组)。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各种病因的发生率。结果:纤维心包镜在非特异性心包积液、癌性心包积液、化脓性心包积液的病因学诊断与临床诊断基本一致,而对结核性心包积液的诊断明显优于临床诊断。结论:纤维心包镜在心包积液的病因学诊断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三个不同时间段消化性溃疡患者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镜下特征。方法:2000年1月-2015年11月,本院胃镜室进行了9807例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共检出消化性溃疡1952例,检出率19.90%。将195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果按接受检查的年份分为三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为2000-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11月。结果:2000-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11月消化性溃疡患者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出率分别为25.12%、22.73%、13.70%(P0.01)。胃癌患者的比例(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出率)分别为2.10%、2.93%、4.25%(P0.05)。胃溃疡好发部位为胃窦、胃角,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为球部。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出率有下降趋势,胃癌患者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出率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75年8月至1983年5月开展纤维胃、食管镜工作以来,其中应用纤维食管镜(日制Olymous EF—B_2型)检查了441例食管、贲门部疾病患者,经纤维食管镜诊断食管输、贲门癌160例.本文对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纤维食管镜检查结果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纤维镜刷片细胞学检查作为胃和食管肿瘤的辅助诊断手段在临床已普遍应用,为探讨其诊断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我们对我院2001~2003年342例行胃、食管纤维镜刷片检查并同时做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英  黄玲莎 《医学文选》2004,23(5):608-608
纤维镜刷片细胞学检查作为胃和食管肿瘤的辅助诊断手段在临床已普遍应用,为探讨其诊断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我们对我院2001~2003年342例行胃、食管纤维镜刷片检查并同时做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已有多种类型的纤维胃十二指肠镜应用于临床,使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也促进了上述疾病的治疗。自1975年国产纤维胃镜(XWⅠ型和XWⅡ型)问世以来,不少基层医院已经装备。目前,我省研制成功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17-119
目的 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检查的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300例,对其均行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和纤维胃镜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胃肠超声造影诊断结果显示,急慢性胃炎198例,胃癌23例,胃石症7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2例,其他16例,与纤维胃镜诊断结果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98.67%)高于纤维胃镜诊断准确率(87.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肠超声造影诊断病灶部位显示,胃底30例,胃体98例,胃窦102例,十二指肠球部52例,其他18例,与纤维胃镜诊断结果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胃肠超声造影诊断的依从性(95.00%)高于纤维胃镜(81.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对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高,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食道、胃、十二指肠镜和结肠镜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使胃肠道疾患的诊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对早期癌肿的诊断与治疗帮助很大,对胰胆道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我院自1978年7月开展胃肠镜检查以来,曾先后使用过胃肠镜9条(进口镜7条,国产镜2条),共进行胃镜检查11155人次;肠镜检查1474人次;电切电凝息肉30  相似文献   

10.
一些消化性溃疡病的患者表现为穿孔或出血而事先并无其它症状。这种无症状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对人们健康颇有潜在的危险性。为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32例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1)以上消化道出血或胃十二指肠穿孔为首发症状;(2)胃镜检查和(或)手术证实有胃和(或)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纤维内窥镜(简称纤镜)已广泛应用,特别是胃、十二指肠纤镜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有很高价值,目前已成为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省医院等7个单位,自1973年起先后开始应用胃、十二指肠纤镜检查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共3708例,其中取活检4588次,一般每例取组织2~4块,最多取8~10块。兹就本组资料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8例十二指肠肿瘤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十二指肠肿瘤位于乳头上方4例,乳头周围50例,乳头下方4例;(2)临床表现随部位不同而不同,乳头上方肿瘤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和呕吐,呕吐物胃内容,不含胆汁;乳头周围肿瘤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肤目黄染伴不同程度上腹不适和不规则发热,可扪及肿大胆囊;乳头下方肿瘤临床表现上腹疼痛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含胆汁,或呕血,黑便,可扪及肿块;(3)消化道气钡造影诊断正确率57.14%,B超35.9%,CT70.59%;纤维十二指肠镜为90.48%;(4)病理组织学诊断恶性肿瘤54例,其中十二指肠腺癌51例,包括十二指肠溃疡伴溃疡边缘癌变1例,乳头状腺瘤伴癌和局限性癌变各1例和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3例;乳头腺瘤2例;乳头壶腹部溃疡1例和乳头黏膜下腺癌样增生1例;(5)外科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0例,根治性胃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根治性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术3例,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肿瘤局部切除,胰胆管引流术1例;(6)治疗结果:全组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手术死亡率;随访结果,获随访21例,1年生存率66.67%,3年生存率4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在异常乳头溢液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纤维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29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97例患者经纤维乳管镜(FDS)诊断为慢性乳管炎188例,其中15例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71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69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为慢性乳管炎;乳管扩张26例;导管癌12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血性溢液、淡黄色浆液性溢液与导管癌、导管内乳头状瘤有一定的关系(P<0.01)。结论:纤维乳管镜能早期诊断乳腺癌,并对瘤体作出定位;对慢性乳管炎诊断的同时可以做介入治疗,是异常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波 《海南医学》2002,13(3):75-76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 (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此范围[1 ] 。这是临床常见的症候 ,病死率高。临床上分为三类 :(1)慢性隐性出血 ;(2 )慢性显性出血 ;(3)急性大量出血 ;又因为急性大量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加之近几年胃镜的发展和普遍应用 ,使得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有了飞速发展。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有赖于急诊内镜的检查。国内文献报道[2 ] 早期内镜检查在出血后 2 4小时内确诊率为 99.4 5 % ,2 4~ 4 …  相似文献   

15.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是诊断咯血病因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我院1992年12月~1998年11月对98例胸片正常咯血患者纤支镜所见,结合临床进行分析。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56例,女42例,年龄20~74岁,平均42岁。咯血病程最长者30年,咯血量:痰中带血丝~400mL/天。患者主要症状除咯血外,常伴有咳嗽、咳痰、胸痛、发热。 2.病例选择:(1)排除上呼吸道出血;(2)除外因血液病、心脏病等肺外疾病引起的咯血;(3)  相似文献   

16.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3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正英  徐定高 《浙江医学》1993,15(5):317-318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发病率极高。它的主要诊断方法有T管造影、纤维胆道镜和B超。本文收集我院1989年2月~1990年8月119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中均作T管造影、纤维胆道镜和B超检查的55例,就3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情况:本组55例,男21例,女34例。年龄19~73岁,平均47.5岁。均在术后1~2周进行检查,55例均作T管造影、纤维胆道镜、B超检查。所有病例最后均经手术或纤维胆道镜取出结石而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7.
自从胃疏、食道镜、十二指肠及结肠纤维内窥镜问世以来,为这些部位疾病的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yRetrograde Pancreato—Cholangiography(ERPC)是在十二指肠纤维内窥镜直视下,在十二指肠降部的乏特氏乳头开口处,插入 Teflon  相似文献   

18.
朱文锋教授在中医诊断学领域有卓著成就,其与笔者共同主编的《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著作,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1)内容中西并蓄,思想开放兼容,促进中医诊断现代化;(2)完整构建症、病、证结合辨证体系,强调临床实用性;(3)重视病证规范化、标准化,具备学术权威性;(4)症状辨证定量化,构建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这些学术特色也就是朱文锋教授现代中医临床诊断思维特色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纤维胆道镜(以下简称胆道镜)近10多年来已日益文泛地应用于临床,使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治疗效果均有了显著的提高,已成为胆道外科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普外科于1986年8月起开始开展此项技术,迄今已检查和治疗胆道疾病9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7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仁义  张霞萍  叶孟 《重庆医学》2007,36(7):637-63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 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纤维内窥镜(7例)、手术(20 例) 证实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结果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中胃15例,小肠9例,大肠3例.原发性胃淋巴瘤 CT 表现可分为3类: (1) 弥漫浸润型9例;(2)节段型6例;(3)息肉型本组资料0例.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中度均匀强化.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CT 表现分为2类:(1)肠壁增厚型7例;(2) 肿块型5例, 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轻到中度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27例中有4例合并肠套叠,9例合并有腹腔均匀强化肿大淋巴结.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 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对本病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