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α1-酸性糖蛋白(ORM1)、心肌肌钙蛋白(cTnI)与B型钠尿肽(BNP)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79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ORM1、 cTnI、 BNP水平,并绘制各指标及联合检测因子Y诊断心力衰竭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获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ORM1、 cTnI、 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ORM1、 cTnI、 BNP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ORM1、 cTnI、 BNP、联合检测因子Y对心力衰竭的AUC分别为0.617、 0.766、 0.813、 0.902,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 <0.05),其中联合检测的AUC高于任意单一指标。结论 ORM1、 cTnI、 BNP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各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3.
NT-proBNP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心衰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心衰患者,13例慢支性肺气肿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心衰患者NT-proBN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支肺气肿,p<0·01。若以NT-ProBNP186pg/ml为诊断心衰临界值,敏感性为97%,特异性85%。与心功能指标NYHA的相关系数为r=0·88,p<0·01。结论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是心衰患者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并与心功能指标NYHA呈显著的正相关,可作为心衰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T-proBNP联合肌红蛋白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纳入急诊医学部心血管病区的CHF患者85例,同期从某院门诊随机抽取无心脏疾病的人群90例作为对照组.当NT-proBNP及肌红蛋白水平超过(均数±2个标准差)时,定性为阳性,以最终诊断是否为CHF为金标准.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NT-proBNP与肌红蛋白水平比较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NT-proBNP及肌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肌红蛋白与病例组患者病情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有患者中病情痊愈33例,病情好转48例,仅有4例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患者NT-proBNP及肌红蛋白水平均随之下降,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3.对不同NYHA分级的患者治疗前NT-proBNP、肌红蛋白研究发现,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患者NT-proBNP及肌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对CHF单独诊断的敏感度为75.3%,特异度为82.2%,阳性似然比为0.80,阴性似然比0.78;肌红蛋白对CHF单独诊断的敏感度为56.5%,特异度为71.1%,阳性似然比为0.65,阴性似然比0.37;NT-proBNP联合肌红蛋白对CHF进行诊断,并联公式计算结果显示,敏感度为89.3%,特异度为58.4%;串联公式计算结果显示,敏感度为45.5%,特异度为94.9%.结论 NT-proBNP联合肌红蛋白对CHF患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早期诊断CHF并给与相应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I (cTnI)和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对>60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检测意义.方法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心脏病患者共138例,入院后测定cTnI和NT-ProBNP.根据cTnI和NT-ProBNP血清浓度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cTnI、NT-ProBNP两项指标均低于参考值;B组:cTnI或NT-ProBNP单项高于参考值;C组:cTnI、NT-ProBNP两项均高于参考值.患者出院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比较组间因心衰复发或心衰恶化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老年心衰患者心功能Ⅱ、Ⅲ、Ⅱ级组NT-ProBNP、cTnI均高于心功能Ⅰ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心衰复发率B组高于A组,C组高于A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C组高于A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血浆cTnI和NT-ProBNP,对老年心衰患者的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肌红蛋白(myoglobin,Mb)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9例CHF...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及其它心脏检查指标来评价稳心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加服稳心颗粒,对照组:仅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结果稳心颗粒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及其它心脏检查指标。结论稳心颗粒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99-700
目的探讨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检测并记录患者的血浆及尿液NT-proBNP水平。患者出院后进行12个月的随访,按照此期间是否慢性心力衰竭复发,将其分为观察组(有复发,58例)和对照组(无复发,9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联。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NT-pro BNP对判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其浓度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的相关预测要求相符。以1 024.00 ng/L NT-proBNP为临界值,绘制K-M曲线,两组患者预后心力衰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越高,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风险越大,提示检测尿液NT-proBNP水平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危险因素预防、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社区医学杂志》2015,(20)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 Tn T)和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在本院循环科住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观察组),96例同期住院的患有心血管疾病,而非AMI患者(对照组)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 Tn T和NT-pro BNP水平。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再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研究对象血清c Tn T[(0.15±0.01)、(0.02±0.21)、(0.01±0.01)μg/L]和NT-pro BNP水平[(3 427.3±210.8)、(145.6±37.4)、(139.7±40.2)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观察组c Tn T及NT-pro 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 Tn T及NT-pro 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 Tn T与NT-pro BNP单独检测时,其灵敏度分别为82.76%和79.31%,特异度分别为88.89%和86.11%;而两项联合检测时,其灵敏度为94.83%,特异度为83.33%,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c Tn T和NT-pro BNP对AMI患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检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宋巍伟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0,(5):18-20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心室肌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2018年1月就诊的193例CHF患者,分析不同心功能C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心功能及心室肌稳定性指标(QTc、QTd离散度),并与同期于我院体检的86例健康者进行比较,分析血清NT-...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呼吸衰竭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和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符合单纯呼吸衰竭(A组50例)和呼吸衰竭合并慢性肺心病(B组50例)诊断标准的患者。并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C组)的血样50份,进行血液NT-proBNP水平检测。比较三组的血液NT-proBNP水平,并对A、B两组治疗前后的NT-proBNP水平、血气指标进行比较。记录患者6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治疗前、后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前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治疗后的NT-pro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12个月随访,在100例呼吸衰竭患者中,因住院期间发生的病情加重需机械通气、心肺复苏或任何原因的死亡等不良事件共23次,因病情加重需再次住院有37次。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为(2849.7±394.7)pg/L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事件者的(988.7±93.1)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水平与呼吸衰竭患者是否有肺心病及右心受累程度密切相关,是快速判断右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以及疗效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NT-proBNP和尿酸水平与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53例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就诊后24小时内取静脉血,并随机选取老年健康体检者31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同时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清尿酸,分析血清NT-proBNP和尿酸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心功能I~IV级患者血清NT-proBNP逐步增加(P〈0.05);心功能II~IV级患者尿酸逐步增加(P〈0.05),NT-proBNP与尿酸的相关系数为0.310。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清NT-proBNP与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相关,心衰越重,血清NT-proBNP与尿酸水平越高,NT-proBNP与尿酸有一定的相关性,但NT-proBNP检测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 brain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进行研究,探讨其在老年DHF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9例诊断为DHF的老年患者及77例正常老年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抽取血样行NT-proBNP浓度检测,比较DHF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浆NT-proBNP浓度以及NT-proBNP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分级的关系,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老年DHF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P<0.01),且与舒张功能障碍的分级显著相关(P<0.01),NT-proBNP诊断老年DHF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curve,AUC)0.765(95%CI:0.694-0.836),200pg/ml作为界值的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3.3%。结论老年D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且和舒张功能障碍程度相关,对老年DHF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血清C肽测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58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我院5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实验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9.35±1.73)%、(9.05±1.83)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8±1.23)%、(4.07±0.32)mmol/L(P<0.05)。实验组的血清C肽水平为(0.47±0.28)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0.61)μg/L(P<0.05)。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C肽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单一诊断(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血清C肽检验诊断糖尿病患者,可精准判断疾病病情、胰岛素分泌情况,其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检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53和CA199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标记法对肝癌组51例、肝硬化组48例、慢性肝炎组57例及正常对照组36例的血清AFP、CEA、CA199、CA125、Ferr进行联合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AFP、CEA、CA199、CA125、Ferr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FP+CEA+CA199+CA125+Ferr联合测定原发性肝癌阳性率为95.1%,明显高于单项或其他组合指标的诊断价值。结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对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治疗前后及10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于晨起空腹时采肘静脉血4—5mL,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尿酸检测试剂盒(尿酸酶法)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CHF组的尿酸值(390.2±56.2)mmol/L;健康对照组尿酸值(224.3±24.5)mmol/L,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I级尿酸值(225.7±19.4)mmol/L;心功能Ⅱ级尿酸值(364.2±24.2.)mmol/L;心功能Ⅲ级尿酸值(461.0±11.8)mmol/L;心功能Ⅳ级尿酸值(597.3±33.9)mmol/L,检测结果表明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越明显。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相关性。高尿酸血症是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不良事件和死亡的一个良好预测因子。血清尿酸检测可用于基层医务人员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CHF)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分析其在判断心脏实际功能和评价CHF病情中的双重作用。方法95例CHF患者根据NYHA分级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浓度,利用B超检测心脏各指标计算LVEF。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血清CRP浓度均降低,LVEF均增高(P<0.01);组间比较显示,除治疗后心功能Ⅱ级组与Ⅲ级组之间血清CRP浓度差异不显著外(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心功能越差,血清CRP浓度越高,LVEF越低(P<0.01);CHF患者血清CRP浓度与LVEF负相关(r=-0.63,P<0.05)。结论血清CRP浓度越高,则LVEF越小,心功能越差,测定血清CRP浓度对于反映CHF严重程度,监测CHF疗效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诊断急性心梗死(AM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AMI患者134例(AMI组),同期健康体检正常成人1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cTnl、hs—CRP水平。结果:AMI组发作不同时段的cTnl、hs—CRP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cTnl检出率在发作12~24h检出率达到峰值(100%);hs—CRP在发作8~12h检出率达到峰值(100%)。AMI的cTnl、hs—CRP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8.51%、87.31%。结论:血清cTnl联合hs—CRP检测可作为AMI早期诊断和预测的一个敏感、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or-brain natriuetie peptide,NT-proBNP)在肺心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PHD)合并右心衰竭患者诊断及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PHD合并右心衰竭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PHD未合并右心衰竭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实验组、对照组入院后及实验组心衰纠正后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的质量浓度和血气分析指标。结果实验组N-端脑钠肽前体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心衰纠正后N-端脑钠肽前体值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T-proBNP与PaO2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953,P0.01),与PaCO2无关。结论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能较好地反映PHD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对于PHD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诊断及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l)、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6例AMI患者于胸痛发作后24 h内检测血清中cTnI、MB和CK-MB水平,比较这3项指标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急性AMI患者的cTnI、MB、CK-MB检测结果分别为(1.29±0.93)、(426±214)、(23.7±17.8)μg/L,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cTnl、MB、CK-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7.1%、98.5%和77.9%,特异性分别为97.7%、87.8%和95.0%。结论急性AMI患者的cTnI、MB、CK-MB的值均明显升高。3项指标在AM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中以cTnI最佳。3项指标联合检测效果更好,在AMI的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