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武光丽 《山东医药》2010,50(29):78-79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探讨影响其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方法测量196例住院脑瘫儿童的身高、体质量,采用WHO评价标准评价营养不良的程度,计算营养不良检出率。结果196例患儿发育迟缓发生率79.1%、体质量低下发生率68.9%,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脑瘫患儿营养不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影响脑瘫儿童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是摄食障碍,加强运动疗法和摄食训练,可以改善脑瘫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基层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80例,均在入院后治疗前采集人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评价其综合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根据肱三头肌皮脂厚度、体质指数、实际体质量与理想体质量比值,本组80例患者中营养不良者分别为40例(50.00%)、15例(18.75%)、20例(25.00%)。根据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本组80例患者中营养不良者分别为6例(7.50%)、16例(20.0%)、35例(43.75%)、38例(47.50%)。根据主观全面评价法(SGA)评价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70例(87.50%)营养良好,10例(12.50%)营养不良。营养良好患者肱三头肌皮脂厚度、体质指数、实际体质量与理想体质量比值、总淋巴细胞计数、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均高于营养不良患者(P0.05)。本组患者生活质量领域得分为(64±18)分。结论基层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可以结合SGA及其他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营养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住院肝病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为节约医疗开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表对224例住院肝病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用主观全面评估(SGA)其营养不良状况,同时检测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微量元素、血脂、凝血功能以及住院天数、住院花费。结果住院肝病患者的营养风险总发生率37.1%,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3.2%。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率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而增高。有营养风险组较无营养风险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延长,住院花费增多,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城镇与农村地区患者的营养状况、住院天数及花费无明显差异。结论住院肝病患者存在较高比例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经NRS2002和SGA评估营养状况差的患者病情严重,住院费用较高,需要积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社区老年人进行隐性饥饿与营养不良评估,并进行口服营养补充(ONS)干预,了解老年人隐性饥饿和营养不良发生率,观察营养干预效果。方法 对248例老年人进行微型营养评定、隐性饥饿量表评估、体格测量和体成分检测,选择其中40例存在隐性饥饿与营养不良的老年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ONS干预,共12周,比较2组营养摄入量及干预前后体格指标、体成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老年人营养不良及隐性饥饿发生率为31.5%(78/248)。干预组每天膳食脂肪、蛋白质、锌、维生素A、维生素B1和B2的平均摄入量及优质蛋白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干预组体质量、BMI、体脂肪、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结论 31.5%的社区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良和隐性饥饿;ONS有利于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提高骨骼肌质量和血浆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老年癌症病人的比例相应增加,约60%的癌症病人年龄≥65岁,在这些老年癌症病人中中晚期的疼痛尤为多见,而其中≥30%的老年癌症病人疼痛未能得到有效治疗,这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医疗问题~([1-2])。如何处理老年癌症病人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及癌症相关疼痛越来越值得我们关注。本文现就老年癌症病人疼痛病因、病理生理改变、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资料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40.0%~80.0%[1].老年胃癌患者因其食欲影响以及肿瘤的高代谢,多于手术之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因手术过程造成的创伤和术后应激导致的术后长时间禁食更加重了营养不良,使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增加,对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喜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500-3501
目的 评价并分析老年肝硬化病人营养状况与各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主观全面评估及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对肝硬化病人实施评估及筛查,对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同住院时间、Child等级、并发症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营养不良者及营养风险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无营养不良及无营养风险病人(P<0.05);老年组Child A及C级人数少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与非老年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上臂围、三头肌皮脂厚度、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肝硬化病人发生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显著上升,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在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内科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营养不良与科别、年龄的相关性,为住院病人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本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肾内科新住院病人458例,进行人体测量和生化指标检测,包括身高、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人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等,统计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结果内科患者入院时低质量率为6.8%,超重发生率为33.2%,肥胖发生率为12.7%,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为8.4%,贫血发生率为16.1%,总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为64.7%。科室间营养不良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内科住院患者入院时已有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因科别、年龄不同,营养不良发生率和特点亦不同,总淋巴细胞计数是评价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查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在我院就诊的130例UC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体质量指数(BMI)采用中国标准,以<18.5 kg/m2结合临床判定为营养不良,直接记录为3分。采用True-Love标准将溃疡性结肠炎(UC)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结果 130例UC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4.6%。营养风险发生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重型UC患者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显著低于营养风险发生率(P=0.004)。结论活动期UC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NRS2002有助于发现UC患者的营养风险。  相似文献   

10.
癌相关性腹泻91例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对癌症病人相关症状成功的治疗,使得一直被忽视的癌相关腹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癌相关腹泻通常可发生于不同类型的癌症病人,可以是癌症本身所致,也可以由各种治疗所引起,它的严重程度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重者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1.
夏敏  夏中元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873-2874
晚期癌症病人疼痛则高达60%~90%,有的甚至是剧烈的或是难以忍受的疼痛。为此,WHO将癌痛控制列为癌症综合规划的四个重点之一,并提出到2000年达到在全世界范围内"让所有癌症患者不痛"的目标。晚期癌症病人镇痛治疗应引起医疗界的高度重视,其中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已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晚期癌症临终病人以急性症状入住安宁病房的病例,为提供相应的临终疗护提供分析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6—2008年入住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病房、住院时间在1~30d内的晚期癌症病人的急性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晚期癌症临终常见病人常见的急性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烦躁、疼痛、恶心、呕吐、便秘。结论晚期癌症病人上述症状普遍存在,应积极采取对应的临终疗护,减轻临终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正>1 营养不良与抑郁症的定义及诊断1.1 营养不良的定义营养不良是指摄入能量和(或)营养物质不足、过度或失衡,是临床营养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主要包括由恶病质或炎症引起的疾病相关营养不良,以及由饥饿等引起的非疾病相关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非自愿体质量减轻[1]。2015年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将营养不良定义为能量及宏量营养素不足,即蛋白-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  相似文献   

14.
梁键 《内科》2008,3(1):119-120
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难治性疾病。据文献报道,在癌症病人中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可高达20%-50%^[1]。Pascoc^[2]研究发现约75%的伴有明显焦虑或抑郁的癌症患者没有得到任何咨询或心理治疗。因此,除增服抗抑郁剂和增加病人对自身疾病严重性认同,关于心理干预的健康教育对癌症病人抑郁状态影响的研究,已是当前防治恶性肿瘤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卡维地洛对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第三代肾上腺素 β受体拮抗剂———卡维地洛 (Carvedilol,CVD)对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 ,建立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前 7d连续胃管给CVD(1mg/kg) ,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 30min后松开进行再灌注 36 0min ,处死动物。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和肌酸激酶 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一氧化氮及丙二醛变化 ,并进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 :CVD使再灌注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 5 3.85 % (P <0 .0 1) ,死亡率减少 5 7.15 % (P <0 .0 1)。CVD减少肌酸激酶 同工酶、低密度脂蛋白及丙二醛的释放 ,稳定一氧化氮的分泌。心肌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电镜检查对照组细胞明显呈片状或局灶性坏死 ,闰盘结构紊乱 ,大量反应性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于坏死细胞之间。CVD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 ,闰盘结构基本完整 ,粒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结论 :CVD明显降低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对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具有强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调查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以探讨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住院的≥60岁的老年患者134例进行营养状况调查,设为观察组,将本院体检的正常老年人群1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简表(MNA-SF)并按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程度分组,检测2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等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BMI、HB、ALB、TLC明显低于对照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7.31%,对照组为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与日常生活自理程度、住院时间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随着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住院时间延长,营养不良发生率逐渐增加,应尽早予以防范、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癌症给病人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由重视癌症病人生命生存期的时限转向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因此,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提供灵活多样、充满温情的服务,是提高癌症病人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客观测量指标及营养筛查量表了解血液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现状,探讨化疗对血液肿瘤病人营养状态的影响,以及营养不良/营养风险与感染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131例年龄60岁的血液肿瘤病人,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估表(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定精表法(MNA-SF)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营养状态与年龄、化疗的关系以及营养状态对感染并发症和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 (1)根据体质量指数(BMI)或白蛋白水平判断入院时营养不良44例(33.6%),根据NRS2002评分89例(67.9%)存在营养风险,根据MNA-SF评分营养不良18例(13.7%)。(2)随着年龄的增加,BMI逐渐下降(P0.05),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也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RS2002及MNA-SF筛查结果提示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病人平均年龄高于营养良好病人(P0.05)。(3)病人化疗后白蛋白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1)。NRS2002及MNA-SF筛查结果提示,化疗后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病人均较化疗前增加(P0.05或P0.01)。(4)按照BMI或白蛋白标准,营养不良组住院天数长于营养良好组(P0.01)。分别按照BMI或白蛋白、NRS2002评分标准,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病人中,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8.2%、57.3%,均高于营养良好的病人(P0.05)。结论老年血液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营养不良病人发生感染并发症风险高。  相似文献   

19.
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与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改变与再灌注心律失常关系,评价第三代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剂卡维地洛(carvedilol,CVD)对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药组术前7 d连续胃管给CVD(1 mg/kg),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30 min后松开,进行再灌注360 min,处死动物.进行HE染色及电镜检查并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变化.结果 CVD使再灌注期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少了53.85%,病死率减少了57.15%(P<0.01).CVD可减少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的释放,稳定一氧化氮(NO)的分泌.心肌HE染色及电镜检查对照组细胞明显呈片状或局灶性坏死,闰盘结构紊乱,大量反应性的中性粒性细胞浸润于坏死细胞之间,CVD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闰盘结构基本完整,粒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结论 CVD明显降低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对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及代谢支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过程中往往伴有营养不良,其发生率为24%~71%~([1,2]),其中,肺气肿、肺心病尤为突出,呈蛋白-热量营养不良状态.营养不良的程度与气流阻塞程度有关,有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和死亡的倾向,因而被视为重要的预后指标~([3]).因此,营养及代谢支持治疗也成为COPD治疗的重要手段,加强营养及代谢支持治疗能纠正患者的代谢紊乱,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