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目的研究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对导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从2017年9月-2019年1月来院就诊的门诊患者中选取20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门诊服务管理,观察组患者行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门诊护理满意度、门诊等待时间及S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门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门诊等待时间缩短,SAS评分显著减小(P<0.05)。结论实施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后,导诊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患者门诊等待时间缩短,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4重症监护室患者,分组方法以“电脑随机匹配”为主,分对照组(52例,予以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52例,予以品管圈活动方式),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品管圈活动这一管理模式应用到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也降低了投诉率,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应用效果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对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12月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668例纳入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1—5月实施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的患者668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分诊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7.90%,高于对照组的8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诊时间、候诊时间、挂号时间、就诊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56%,高于对照组的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护理实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干预,提高了分诊准确率,缩短了候诊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前病情评估在急诊集体食物中毒救治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诊集体食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前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状态、医生检查护理处置时间、各个环节等待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评估结...  相似文献   

5.
刘艳丽 《智慧健康》2022,(18):177-180
目的研究QCC在提高急诊PCI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治疗的66例行PCI术后患者为研究目标,利用数字分配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将品管圈管理实施于观察组,常规护理管理实施于对照组,利用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质量评分判断护理管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同时健康教育知晓率显著优于,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并具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护理前,其身体健康、心理指标、生理舒适、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对比对照组无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其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品管圈管理方法运用在急诊PCI术后患者中,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质量,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及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019年4月收治的361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180)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n=181)应用分级分区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急诊时间、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支架置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可缩短患者的急诊就诊时间,并发症更少,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8年4-9月来该院就诊的180例精神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管理,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7.78%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22%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发病情况,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了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认知,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送至天津市第四医院急诊的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至急诊后采用一般护理救治,观察组患者送至急诊后采用护理路径。比较内容包括时间(评估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比率(抢救成功率、康复率、死亡率)和护理满意度3个方面。结果在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比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入急诊后,采用护理路径可缩短就诊时间、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的同时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效率和康复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诊护理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后对患者随机平均分组,采用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耗费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是提升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急诊时间的有效途径,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20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情况、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应用于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中,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采血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采血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0%(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00%(P <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整体责任制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1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采用整体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P <0.05)。结论整体责任制护理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针对性导诊服务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导诊服务,观察组给予针对性导诊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躯体不适感、睡眠与精力、活动与感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情感需求、精神紧张度、自尊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3%(P <0.05)。结论针对性导诊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躯体功能与心理功能评分,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卓 《中国校医》2019,33(6):47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某急救中心2018年1月—2018年4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干预,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院前急救小组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住院时间、病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2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临床病死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癫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8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的医嘱依从性、患儿生存质量及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医嘱依从性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生存质量评分、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癫痫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患儿医嘱依从性、生存质量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另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  相似文献   

20.
胡霞 《现代保健》2014,(17):99-102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干预对骨折出院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6月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出院时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度、肢体功能康复状况、骨折愈合的程度、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经延伸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肢体功能康复状况、骨折愈合的程度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骨折出院患者实施系统的延伸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患者对康复指导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骨折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