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卒中局部脑缺血区分为中心区和周边区,中心区很快缺血坏死,而周边区脑血流介于功能损害和形态损害缺血阈值之间,称为缺血半暗带。Astrup证实在卒中早期神经功能受损并非意味着缺血半暗带内的神经组织已坏死,如能迅速恢复血流灌注则可能使神经功能恢复,遏制病变的发展;如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恢复血流灌注,则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向不可逆的方向发展。因此,超早期迅速恢复血流灌注对改善和恢复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症状有重要意义。超早期溶栓治疗是迅速恢复半暗带血流灌注的理想方法,从缺血开始到恢复灌注的时间间隔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卒中局部脑缺血区分为中心区和周边区,中心区很快缺血坏死,而周边区脑血流介于功能损害和形态损害缺血阈值之间,称为缺血半暗带.Astrup [1]证实在卒中早期神经功能受损并非意味着缺血半暗带内的神经组织已坏死,如能迅速恢复血流灌注则可能使神经功能恢复,遏制病变的发展;如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恢复血流灌注,则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向不可逆的方向发展.因此,超早期迅速恢复血流灌注对改善和恢复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症状有重要意义.超早期溶栓治疗[2,3]是迅速恢复半暗带血流灌注的理想方法.从缺血开始到恢复灌注的时间间隔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996年美国FDA首次批准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于3h以内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10年来,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动脉溶栓,溶栓药物也在不断发展[4].本文拟对10年来静脉rt-PA溶栓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rt-PA溶栓治疗,先以总量的10%于1~2 min静脉推注;剩余的90%以1:5的比例加入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1 h。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分,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24 h、7 d两组NIHSS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24 h、7 d观察组NIHSS[(16.19±4.32)、(10.80±3.35)分]低于对照组[(18.35±3.06)、(16.94±4.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 d两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ADL评分[(80.35±12.09)分]高于对照组[(61.53±1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血清IL-6水平[(77.06±15.43)ng/ml]低于对照组[(90.84±12.6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溶栓治疗可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雪清 《智慧健康》2022,(34):148-151+155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按照随机摸红蓝球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和实验室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统计两组预后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hs-CRP、Hcy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s-CRP、Hcy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内BI指数、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BI指数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臧丽芳 《药物与人》2014,(8):135-135
目的:探究分析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间选择在我院就诊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40例病患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0例。医师采用尿激酶(UK)对参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比率、病死比率和肌钙蛋白水平。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血管再通比率和和肌钙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在病死比率方面的统计显著低于参照组,相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以0~1分(100例)作为预后良好组,以2~6分(20例)作为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的血糖指标。以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将其划分为A组(> 11. 1 mmol/L) 36例,B组(7. 8~11. 1 mmol/L) 44例,C组(<7. 8 mmol/L) 40例,对比3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预后良好组的血糖指标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的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有紧密的关系,血糖浓度过高,会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神经功能改善差、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实施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70例,采用标准化护理,对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诊相关时间(医师到位时间、急诊分诊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完成时间、检验回报时间、开始静脉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48 h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溶栓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不存在明显差异(P> 0.05),但在溶栓后2 h、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后果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标准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改善溶栓效果,可在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西药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07月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均为45例.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389-1390
目的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开展静脉溶栓干预,评价干预前后的NIHSS、四肢肌力以及急诊溶栓流程环节时间。结果和溶栓前相比,患者溶栓后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四肢肌力显著提高(P<0.05)。Spearman's相关分析显示,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长(DNT)与CT至静脉溶栓时长(INT)呈正相关(P<0.05),与就诊至CT检查时长(DIT)呈负相关(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开放绿色抢救通道为基础,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可减少患者的院内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四肢肌力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常伴有血压升高和血压变异性异常,合理管控血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国内外指南对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允许的最高血压阈值相近,然而是否需要强化降压、最佳目标血压范围等问题尚存在较大争议,对血压变异性未引起足够重视。研究将对最新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压管理指南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AIS静脉溶栓患者的血压管理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血栓通粉针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8倒在6h内发病的AMI静脉溶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2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相似(P〉0.05),但观察纽的并发症和溶栓30d后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AMI溶栓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战少溶栓后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生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8例在6h内发病的AMI静脉溶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2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相似(P>0.05),但观察组的并发症和溶栓30d后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AMI溶栓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溶栓后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生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EEG-8128型EEG描记仪,对76例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对照组65例进行EEG检测。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76例患者中,EEG轻度异常26例(34.21%),中度异常11例(14.47%),重度异常5例(6.58%),痫样放电5例(6.58%),边缘EEG7例(9.21%),与对照组比较,EEG中度和中度以上异常有显著差异(P〈0.05)。47例异常EEG中,急性期31例(65.96%),恢复期8例(17.02%);后遗症期9例(19.15%)。结论:脑电图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疗效和脑功能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和癫痫的发生有诊断价值,并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入联合静脉溶栓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6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肺动脉造影明确栓子部位,应用导管导丝碎栓及团注尿激酶接触性溶栓行介入肺动脉溶栓术。明确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介入溶栓术后放置可取出下腔静脉滤器,之后予经上肢浅静脉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3~7 d。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肺动脉血栓清除情况、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术后10 d内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复查,根据综合情况考虑是否在滤器置入后10~12 d取出滤器。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溶栓术及联合静脉溶栓,6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SpO2及PaO2明显升高;CTA复查肺动脉内血栓完全清除或大部分清除。53例明确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介入溶栓术后放置可取出下腔静脉滤器,43例于术后10~12 d取出下腔静脉滤器,无严重手术及溶栓相关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联合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是一种安全易行、创伤小、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阿替普酶不同剂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根据患者就诊顺序进行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0.6 mg/kg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复查显示研究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中风家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中风家族史的关系,对29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和244名非脑血管病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中风家族史在脑血管病发病中有一定作用。高血压病人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中风家族史无显著的统计学联系(P>0.50),而非高血压病人患脑血管病则与中风家族史有高度显著性的统计学联系(P<0.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丁苯肽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I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丁苯肽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肽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认知功能、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