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教学医院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运用多种方法(文献检索法、深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收集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特征条目,经两轮专家咨询后构建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特征条目、行为表现和权重。结果: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具体评价标准。结论:本临床教学医院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为临床教师能力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 在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开设全科医学科是国家卫健委为推动全科医学发展提出的新举措。然而目前,由于国内尚未出台标准化的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评价体系,许多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正在延用专科科室的评价标准,而这些标准与全科医学的学科特色不相适应。此外,全科医学科定位不明确、全科医学挂靠在其他临床科室的情况也较常见。建立健全医院全科医学科的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新要求。目的 探讨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定位及其评价指标。方法 于2019年3月29-31日,在第六届海峡两岸全科医学大会召开期间,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邀请数名来自不同省市的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科室负责人参加专题小组讨论会议两次。本课题工作小组人员共6名。两次会议的调查对象为同一批专家,第一次参会专家人数为7名,第二次参会专家为4名。会议前期,初步拟定评价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基础条件”“医疗技术队伍”“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医疗质量状况”和“科研与教学”,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第一次会议的讨论提纲。在第一次会议结束之后,研究人员对会议内容及时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拟定了第二次会议的讨论提纲,再次归纳考核指标。会议由主持人主持,全程使用录音,并在结束后及时进行转录、编码和分析。结果 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定位是培养基层全科医生。将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一级指标修改为“基础条件”“医疗技术队伍”“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医疗质量状况”和“教学与科研”。其中“基础条件”包括病房规模及床位数、门诊规模、发展环境、相关科室能够满足全科住培轮转需要、合作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能够满足全科住培轮转需要、场地和设备能够满足全科住培轮转需要;“医疗技术队伍”包括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医师队伍、护理队伍;“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包括总体水平、诊治能力、辐射能力;“医疗质量状况”参照医院一般要求;“教学与科研”包括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结论 明确了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定位,并对其评价指标进行了归纳性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评价、比较不同医院、科室、个人的护理绩效大小。方法:用KPI关键指标法筛选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护理绩效的大小。结果:建立了一套包含临床护理工作效率、效益、质量、服务、成长与进步的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可以科学合理地横向、纵向比较、评价医院、科室、个人之间临床护理工作绩效大小,为护理业绩评价、绩效分配、评优树先、奖惩晋级和人力资源配置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所有负责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基地(综合医院)〔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必须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但科室开设以后,应该如何配置与建设,相关研究开展较少。目前,许多新开设的全科医学科正在套用其他医学专科的配置与建设评价标准,这些标准与全科医学学科特色不相适应,已经对其发展形成制约。本课题组通过文献检索、专题小组讨论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构建了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配置与建设评价模型,包含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78个三级指标及其评价标准,凸显了全科医学科的建科宗旨,体现了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基层医疗的指导与提升,为指导和规范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国内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大学附属医院的职能定位和临床教师的岗位职责,采用Delphi、KPI等方法确定教学绩效评价关键指标及权重,构建了涵盖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三个维度的临床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并以某大学附属三甲医院为例,实证该指标体系的可行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将该评价体系嵌入该医院教学管理平台中,形成管理教师教学绩效的信息化工具,为医院绩效薪酬分配、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各级教学奖励评定等提供参考,从而为提升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艾滋病防治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级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方法基于绩效和投入产出的思想,采用Delphi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的计算。结果经过三轮专家咨询,确立了艾滋病防治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得到了各级指标的权值。结论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具有全面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及科学性,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合理评价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能为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师资队伍培养和教学管理提供客观依据,为教学质量提高奠定基础。本研究运用头脑风暴法、文献调查法、专家深度访谈法初步选定指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过两轮函询后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的临床教师带教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并在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中进行了实证研究,找出了能力“短板”,为针对性培养临床教师和持续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外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为制定规范化、全面化的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利用Ekman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整合。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以中文文献为主(8篇),共含10个指标体系或量表。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高质量文献1篇,其他均为中等质量。归纳出教学基本素质、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基本能力、临床带教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及教学评价能力7项一级指标,27项二级指标,75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分类汇总了现有的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构建全面的、科学的、客观的与标准的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习生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绩效激励机制,以提高实习生临床能力水平。方法 采用主观赋值法、专家咨询法构建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并通过问卷和深入访谈的形式对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分值设置进行专家咨询。结果 专家咨询的反馈结果指出,指标体系里教学查房、小讲座的分值需要进行调整,同时设置最低毕业标准,以此标准确定是否能参加结业考核。结论 教学查房、小讲座分值提高,病例讨论分值降低,结业考核分数不纳入最低标准。在建立初步的指标体系后,还将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导师双选、研究生复试等政策导向进行绩效激励),同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活动,注重形成性评价等方面,积极提升实习生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阅片是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最基本的临床教学活动,是提高住培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放射科住培基地教学阅片的主要问题为教学意识薄弱、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指标笼统等。本文探索性引入PBL联合案例模拟这一创新型教学阅片模式,其组织实施需要指导教师和住培学员充分的准备、正确的筛选病例、科学的影像思维过程和深刻的总结复盘阶段。该教学阅片模式体现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案例模拟的教学设计、分层递进式的教学策略以及交互反馈式的教学模式等特点,能够有效提升影像医师的影像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沟通交流等核心岗位胜任力,具有教学相长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为创新放射科教学阅片模式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全科医学基层实践基地师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全科基层实践基地的师资遴选、评价和考核提供参考。方法 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全科基层实践基地师资原始指标体系。选择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并长期从事医学教育管理、全科医疗与教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工作的32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并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全科基层实践师资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运用Yaahp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结果 构建出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的全科医学基层实践基地师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师资遴选纳入标准、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师资考核标准;权重系数分别为0.334、0.525、0.142。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进一步加强全科基层实践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全科住院医师培养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孔燕  左延莉  申颖  李虹  刘江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4):4362-4371
背景 社区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在全科医学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其质量评价存在局限性,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使得评教工作很难开展,亟待建立社区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解决这一困难。目的 构建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分别从熟悉医学教育管理、全科医学教学、从事基层医疗服务和管理的3类人员中遴选咨询专家22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法确定社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 从社区实践基地教学管理、带教教师及全科医学生/规培生三方面构建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教学管理方面,包括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实施3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0.510 5、0.282 9、0.206 6;带教教师方面,包括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效果4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0.475 2、0.200 7、0.177 5、0.146 5;全科医学生/规培生方面,包括全科诊疗服务能力、临床技能水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综合素质4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0.318 3、0.188 0、0.189 5、0.304 1。最终构建的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1个一级指标、57个二级指标、110个三级指标。结论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全面提高社区实践教学质量的决策、干预和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临床护理师资队伍建设是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应注重严格选拔和培养高素质教师,规范护理临床教学、营造浓厚的护理人文环境,运用多种途径提升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质量及科研能力,并将其纳入其所属科室的绩效考核中,构建医院和学校一致性的实习基地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对临床教学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结果表明,完善临床教学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有利于临床教学基地的规范化管理;专家深入基层指导教学查房,举办教学方法学习班和开展教学研究,名师示范讲课,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临床能力;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切实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对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特尔菲法对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30名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两轮问卷咨询。根据专家给分情况和建议,筛选出指标体系中包括的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6项,并给各指标赋予权重。建立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为进一步规范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军队医院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管理体系。方法设计军队医院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资格及指标管理体系专家调查表,通过专家咨询法对体系指标进行筛选。结果两轮专家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30%和90.91%,专家权威系数均值为0.911,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93和0.347(P〈0.001);确立了"遴选条件、培训方式、认证方式和考核评价"四维度军队医院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管理指标体系。结论通过专家咨询法形成的军队医院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管理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于临床带教老师的筛选和教学质量的管理与提升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一套涵盖临床科室和护理人员的三级绩效考核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法收集资料,参考平衡计分卡理论和绩效结构理论,经研究小组讨论,形成临床科室绩效考核初稿、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初稿。运用德尔菲法对省内1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构建了护理人员三级绩效考核体系,其中,临床科室绩效考核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包含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套护理人员三级绩效考核体系,对护理绩效管理及薪酬分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完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培训基地现场访谈,自行设计《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调查表》,结合政策文件学习和培训基地的现场督导访谈,系统梳理存在问题。以2018年参加上海市专培结业综合考核、已完成培训拟结业的881名专培医师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培训过程、培训考核及培训结果的评价,培训满意度评价及意见建议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有关指标百分比。 结果 经调查,专培医师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最高,对薪酬待遇和培训年限满意度较低。专培医师的临床能力明显提升,专培制度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配套政策、保障机制、专科设置、过程管理、考核体系、师资管理上仍需改进。 结论 建议完善配套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系统、严密的制度体系;补充专科设置,细化培训方案和标准;加强管理体系的合作与分工,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基地评估指标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和基地建设;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临床教学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