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10年11月因脑外伤行手术治疗的6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感染组)与未感染(非感染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7.9%;细菌检出率占感染的41.2%;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术前GCS评分、高龄、开放性脑损伤、短期内≥5次手术、切口脑脊液漏、连续两侧开颅术、长时间手术(>5h)、术后低蛋白血症及急诊手术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结论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多发生在重型脑外伤术后,手术次数和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时间等是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给予更密切观察及预防性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为制定临床预防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于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102例(感染组),并选择同期未发生感染的130例(非感染组),采用x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评价影响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术前GCS评分、手术次数、手术时间、术后白蛋白水平以及是否发生切口脑脊液漏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显示,其中是否发生切口脑脊液漏危险性最高(OR=5.768),其余依次为手术次数、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及高龄(OR>1).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与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颅内感染关系密切,临床应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对策,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脑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年2月-2013年2月674例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在年龄、性别、GCS评分、受伤方式、手术时机、术后是否留置引流管、术前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部位和术后是否出现脑脊液漏等差异性,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674例颅脑手术患者中有125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1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h、手术部位为后颅凹、有脑脊液漏及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9.3%、22.1%、24.0%、2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手术部位、脑脊液漏和受伤方式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部位、脑脊液漏和受伤方式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相关预防治疗措施,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清洁切口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清洁切口颅脑手术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2月-2009年2月512例清洁切口颅脑手术患者,总结分析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12例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20例,感染率为3.90%,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仅为10.00%;急诊开颅手术颅内感染率为5.23%,而择期手术的颅内感染率为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开颅手术后的颅内感染率为2.81%,幕下开颅手术后的颅内感染率为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脑脊液切口漏的颅内感染率为14.70%。结论手术时间长及急症手术、幕下手术、脑脊液切口漏、颅内引流管留置时间长以及合并糖尿病等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0月320例实施开颅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引流管留置、术后应用激素、手术入路等潜在因素实施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0例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15例,感染率4.6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中脑脊液漏、后颅窝手术、脑室体外引流术是潜在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术中脑脊液漏、后颅窝手术、脑室体外引流术是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较多,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保护因素,临床应加强干预,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429例)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有效的预防对策.结果:白蛋白>35g/L的患者颅内感染率低于手术后白蛋白35g/L者;未留置引流管者颅内感染率低于采用引流管留置患者;选择手术时机者颅内感染率低于急诊手术患者;无基础疾病者患颅内感染率低于有基础疾病患者;无切口脑脊液漏者颅内感染率低于有切口脑脊液漏患者;手术时间4h以内者颅内感染率低于手术时间>4h的患者.结论:手术时间>4h、手术后白蛋白<35g/L、有切口脑脊液、患有基础疾病、留置引流管和急诊手术是导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42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2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33例,感染率为7.47%。非脑膜瘤手术颅内感染率为10.04%,高于脑膜瘤术后颅内感染率3.83%(P〈0.05);手术时间≥4h者颅内感染率为9.87%,高于手术时间〈4h者颅内感染率4.78%(P〈0.05);有脑脊液漏者颅内感染率为15.00%,高于无脑脊液漏者颅内感染率6.28%(P〈0.05);引流管留置≥24h者颅内感染率为11.58%,高于未留置或留置〈24h者颅内感染率5.03%(P〈0.05)。结论 手术时间≥4h、引流管留置时间≥24h、存在脑脊液漏是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613例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64例颅内感染病例,对影响感染率的各项冈素行x2检验.结果 感染率与脑室外引流、留置引流管时间、二次手术、脑脊液漏、后颅凹入路、手术显微镜应用、手术时间>4 h、是否清洁手术有关,与性别、年龄、手术季节、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是否急诊手术无关.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应严密缝合手术切口防止脑脊液漏,正确处理污染区域,提高无菌观念,缩短手术时间,加强引流管护理,尽早拔除引流管,减少放置引流管,特别是脑室外引流管等,可降低颅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控制依据,以期预防和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收集1643例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中的137例并发颅内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后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颅内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术前GCS评分、开放性伤口是影响患者颅内感染的重要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和脑脊液漏是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和手术时间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采取措施对高危因素患者进行预防性处理,有助于降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与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7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30例行开颅手术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230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4例,感染率10.43%;24例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培养出病原菌2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占62.50%,革兰阳性菌9株占37.50%;革兰阳性菌对苯唑西林与青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93.33%、86.67%,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卡那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55.56%;经单因素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次数、手术入路方式、术后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及术后低蛋白血症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由多种因素造成,临床上确诊应依据药敏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尽快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紧张素II(Ang-II)、丙二醛(MDA)指标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武警海警总队医院收治的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11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37例和未感染组8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诱发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SE、Ang-II、MDA水平诊断术后颅内感染的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9分、合并糖尿病、引流管留置时间≥3 d、脑脊液漏等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NSE、Ang-II、MDA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且不同感染程度患者NSE、Ang-II、MDA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NSE、Ang-II、MDA水平诊断术后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883、0.904,95%CI分别为0.821~0.966、0.815~0.950、0.826~0.982,截断值为6.855 ng/L、41.870 ng/L、3.570μmol/L。结论GCS评分<9分、合并糖尿病、引流管留置时间≥3 d、脑脊液漏患者的感染风险较高,早期检测血清NSE、Ang-II、MDA水平对颅内感染的诊断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汪凌  吴星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236-1237
目的探讨178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开路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03月至2012年0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78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给予开颅手术,将并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178例神经外科重症开颅手术患者,术后有8例出现颅内感染,其发生率为4.49%。引流管的留置(2.81%)、手术时间≥4小时(2.81%)、脑脊液漏(3.37%)、急诊手术(3.37%),以及合并基础疾病(2.81%)的患者,其并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引流管留置、手术时间较长、脑脊液漏、急诊手术,以及合并基础疾病,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开颅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9年2月500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组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500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共有42例发生颅内感染,发生率为8.40%。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术后留置引流管是导致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42例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共分离出51株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占比33.33%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根据术后28 d患者临床结局,比较生存(n=493)和病死(n=7)患者,高龄、肿瘤直径较大、肿瘤具侵袭性、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病死比例较高(P<0.05)。结论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术后留置引流管均是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术后颅内感染不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0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肺部感染组(149例)和无肺部感染组(259例),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检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0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36.52%(149/408)。149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63株,以革兰阴性菌(67.48%)和革兰阳性菌(25.15%)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引流管留置、GC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95%CI)值分别为5.837(3.125~13.168)、3.172(1.748~5.975)、5.106(2.683~11.829)、4.913(2.284~10.716)、3.625(1.972~7.218)、2.618(1.327~4.721)。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其危险因素的早期预防和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腰大池置管引流患者颅内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脑血管病诊疗中心收治的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社会人口学情况、病情、治疗过程、术后颅内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共有72例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手术后腰大池置管引流患者,发生颅内感染30例,感染率为41.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入院mRS评分、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脑脊液漏情况、引流管污染情况的患者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其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有脑脊液漏(OR=3.68)、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OR=3.18)、引流管污染(OR=2.82)、入院mRS评分≥4分(OR=2.51)、年龄≥61岁(OR=1.06)。结论 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腰大池置管引流患者颅内感染率较高,控制脑脊液漏、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引流管使用时加强无菌操作均可有效减少术后腰大池置管引流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某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2021年6月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共纳入778例开颅手术患者,121例发生术后颅内感染,发病率为15.5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幕下手术、脑室引流时间≥3 d、使用明胶海绵≥3片、出血量≥300 mL、切口脑脊液漏是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 (P)=5.408+0.833×(幕下手术)+0.083×(脑室引流时间)+1.059×(使用明胶海绵)+0.456×(出血量)+2.821×(切口脑脊液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颅内感染的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验证准确率为86.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95%CI为0.814~0.878。结论 幕下手术、脑室引流时间≥3 d、使用明胶海绵≥3片、出血量≥300 mL、切口脑脊液漏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5例患者术后行头部CT复查发现,53例(96.4%)血肿消失,另有2例血肿较术前有所缩小,所有患者脑部均未出现新的出血。术后发生迟发性血肿4例,脑脊液切口漏2例,脑积水2例,癫痫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4%。术后随访3~6个月,恢复良好39例(70.9%),中残8例(14.5%),重残3例(5.5%),植物生存2例(3.6%),死亡3例(5.5%)。结论大骨瓣开颅术具有骨窗大、手术暴露范围广、内外减压充分等特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需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颅内感染为标准分为感染组(n=56)及非感染组(n=144)。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病程感染患者FBG、IL-10及PCT水平。结果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及引流管放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且脑脊液细菌培养为阳性的病例56例,感染发生率为28.00%。56例感染患者脑脊液培养共分离病原菌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54.69%,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6株占40.6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占4.69%,均为假丝酵母菌。感染组患者血液以及脑脊液FBG、IL-10及PCT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56例感染患者34例病程<3 d,22例病程>3 d,随着病程延长,患者血液与脑脊液FBG、IL-10及PCT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FBG、IL-10及PCT水平均升高,且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对颅内感染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北京天坛医院行脑肿瘤术的颅内肿瘤患者105例,进行脑脊液生化检查及病原菌培养诊断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危险因素。检测脑脊液HBP、PCT、MMP-9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估诊断价值。结果33例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手术时间≥4 h、术后留置引流时间≥24 h、术后脑脊液漏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感染诊断:脑脊液HBP≥12.86μg/L,灵敏度为93.90%,特异度为70.80%;脑脊液PCT≥0.69μg/L,灵敏度为81.80%,特异度为83.30%;脑脊液MMP-9≥102.96μg/L,灵敏度为87.90%,特异度为91.70%。治疗3 d、7 d、10 d后,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HBP、PCT、MMP-9水平逐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引流时间、术后脑脊液漏,对高危患者应及早预防。脑脊液HBP、PCT、MMP-9对颅内感染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