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肝移植是一种治疗终末期肝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在某些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累及肝脏或恶性肿瘤患者)及多种原因导致的肝功能衰竭中,也可以进行肝移植。随着手术方式以及适应证的范围逐渐扩大,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在过去的三年中有明显改善。自1958年移植受体妊娠首次报道以来,实  相似文献   

2.
先借肝保命,后移肝救命——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彭志海教授倡导的主动两步法肝移植技术,把一个个病人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重症肝炎急症肝移植、减体积原位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不断的创新令国际医学界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3.
虽然有证据表明,暴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因不是丙型肝炎病毒(HCV),但其致病因子仍不清楚.为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在该病中的作用,作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两步扩增法,对26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而行肝脏移植患者的血清和肝组织样本中的HBV DNA表面和核心区进行扩增.将肝移植时采集的肝组织样本迅速冷冻,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24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16例因服用过量扑热息痛,另8例为HBsAg 阴性暴发性病毒性肝炎)Ⅳ级肝昏迷患者经采用聚丙烯腈膜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结果,并与活性碳血液灌注疗法及单纯的支持疗法进行了比较。透析每天持续4小时,一直到患者神志恢复(Ⅱ级脑病)或死亡为止。24例患者中有9例(37.5%)至少经2  相似文献   

5.
肝功能衰竭是各种肝脏疾病的主要死因之一,肝脏移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健康肝脏来源的严重短缺使肝脏移植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21世纪肝衰竭的治疗已从传统的药物治疗发展到细胞水平治疗。如干细胞移植,体外生物人工肝技术及体外基因治疗,这些治疗为肝衰竭患者最终行肝移植治疗提供可能。人工肝的机械组件,肝脏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交替发展进步,以病原学和肝病发展阶段为基础来选择治疗方案,将使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更有希望。  相似文献   

6.
各种原因导致的爆发性肝功能衰竭(FHF)死亡率高居不下,据统计在西方国家达到60%~90%。目前公认的最理想的治疗措施是肝移植(L iver Transp lantation)。但由于肝脏来源的短缺,相当多的病人在等待肝脏移植的过程中死去,在美国,1978年在等待肝移植的过程中死去的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患者是7·7%,而在2001年,接受捐赠肝的ALF病人只有20%(5250/25750)[1]。生物人工肝系统(B ioartific ial L iver Sys-tem),系将体外培养增殖的肝细胞(人肝细胞,动物肝细胞,人肝细胞系,基因转化细胞)置于特殊的生物反应器,利用体外循环装置将肝衰竭患者的血…  相似文献   

7.
健康时讯     
法国一心脏病患者在依靠人造心脏健康存活3年多后,近期又成功地接受了供体心脏移植。法国心脏外科专家认为,这表明人造心脏完全可以被人体长期接受,成为某些无法接受供体心脏移植患者的终身心脏。据介绍,这位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脏病,1999年4月植入了美国研制的电动人造心脏,以等待有供体心脏后再接受心脏移植。由于该患者的血型罕见,身体肥胖,直到2002年5月他才等到合适的供体心脏。在等待供体  相似文献   

8.
脏器移植作为晚期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法,不仅取得了稳定的疗效,而且就医疗费用而言,也是可令人接受的治疗方法。但是,日本实施脏器移植法后,目前仅进行了脑死亡后脏器移植。为了使脏器移植取得全社会的认可,在经济方面还需对:①脑死亡的判定,脏器的供体;②规定提供脏器的医院;③规定移植设施;④脏器移植所适用的医疗保险;⑤晚期脏器衰竭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谢玉芬 《时尚育儿》2015,(10):82-83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行肝移植术治疗术后出现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出现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后均立即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肝功能指标变化,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SCr、BUN、血尿酸、ALT、AST、TB、DB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出血、血肿、血栓、心动过速及感染加重等不良反应.结论 肝移植手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指标,从而减缓肾功能衰竭病理进程,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及宿主的供体免疫原性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近交系大鼠,按Kamada的双套法行LEW→WF的原位全肝移植,将术后早期不同时期的移植肝或脾脏取出、分别注入移植后长期生存大鼠的腹腔内,观察能否诱导后者出现排斥反应。结果①移植12h后宿主的脾脏内存在最强的同种免疫刺激能力,2d后消失。②移植3d后的肝脏逐渐丧失了同种免疫刺激能力。结论移植肝和宿主的供体同种免疫原性在术后早期基本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11.
<正>如今,大部分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水平已经成熟,然而,"供体不足",也就是缺少器官捐献,始终是横亘在所有器官移植患者面前的一堵高墙。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新闻:严重肝病患者急需肝移植,他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患者成功获救。在医学上,这种切取部分肝脏作为供肝移植给患者的手术,称为活体肝移植。如果捐肝的人和接  相似文献   

12.
卢露 《现代养生》2014,(14):55-56
随着肝移植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2个肝脏移植大国,手术成功率≥90%,但生存率总体低于美国等国家,所以我们的任务已不再是解决单纯的肝移植手术技术问题,而是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供体资源努力提高肝移植患者的术后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随着随访平台的发展、随访技术及方式的多样化,越发凸显的重点问题则是患者是否具备良好的随访依从性。只有完善的随访制度与患者的良好依从性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对患者有效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3.
张健 《现代保健》2011,(36):153-155
边缘供肝一般是指肝移植后存在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或功能低下以及迟发性移植物失活风险的肝移植供体。广泛地讲,边缘供肝主要包括两大类型,第一种是有可能带来高风险的技术性并发症和功能障碍的供肝,如脂肪肝、无心跳供肝、老年供肝、劈裂式供肝以及长缺血时间供肝;第二种类型是有可能给受体传染疾病或肿瘤的供肝,如血清学病毒抗体阳性的供体、患有恶性肿瘤的供体、有细菌感染的供体等。近年来,由于理想供肝的严重短缺,边缘供肝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合理地利用边缘供肝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本文就边缘供肝在肝移植中的作用及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健康必读》2007,(2):23-23
长沙市岳麓区的罗成辉是个“幸运儿”,他曾进行过肾脏移植手术,却因排斥反应不得不进行切除。在绝望时,不同血型的父亲罗春球决定捐出肾脏给儿子,并获得了成功。这是我国首例ABO血型不相容保留脾脏亲体的肾移植术,同时标志我国完全突破肾脏移植血型障碍……[编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的血型变化,以及移植后输血方法,为患者输入合适的血液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经不合allo-HSCT后患者32例,在移植后检测患者ABO血型抗原以及抗体,并与同期26例血型相合的alloHSCT患者血型情况比较。结果 ABO血型主要不合异基因的患者,在移植手术后,血型抗原转变为提供者血型后,检测血型配对成功,ABO血型次要不合异基因的患者与ABO主要不合异基因的患者,在移植手术后,检测血型,可出现血型配对不成功以及ABO主要血型不合异基因移植在血型转换之后,患者血型检测与正反定型相符,证明患者与提供者血型配对成功。结论 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与提供者血型配对成功,并且成功改变血型,所以选择相对应的血液进行输血,以确保临床上输血治疗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所谓肝移植手术,是指通过手术植入一个健康的肝脏到患者体内,使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得到良好恢复的一种外科治疗手段。自上世纪60年代美国医学专家进行首次尝试以来,人类肝脏移植经历波折,目前已成为治疗许多严重肝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家庭医学》2006,(15):61-61
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等,是目前医疗难点之一,由于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而且只有少数病人能够接受肝移植,因而患者死亡率极高。据临床统计,目前我国重型肝炎和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平均死亡率30%-40%,晚期患者更是高达70%-80%。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但移植所需的供体肝脏非常紧缺,制约了这一手术的开展和发展,而活体肝移植成为了发展的新趋势。近几年来,浙医一院在活体肝移植关键领域取得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肝移植患者分级感染防控体系,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移植中心2016年7月-2017年12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124例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9年5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142例为干预组,基于肝移植患者感染不同种类的风险管理,有针对性的建立以预防和护理为主的分级感染防控。结果方案实施期间,142例干预组移植患者进入基础感染防控,其中15名移植术后合并感染患者进入加强感染防控,4名移植物抗宿主患者进入严密感染防控;初步效果评价显示,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0.07±1.09)d较对照组(24.18±2.41)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95,P0.001);干预组移植术后患者感染发生率为10.56%,较对照组19.35%明显降低(P0.05),并发感染患者生存率由54.17%上升为86.67%(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分级感染防控体系对缩短移植患者住院天数,降低移植患者术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α-GST监测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IA)对30例原位肝移植受体移植肝恢复再灌注72h内血清α-GST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AST、ALT、LDH)比较。结果本组中29例受体术后3d内未发生特殊并发症,其移植肝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α-GST水平会较ALT、AST、LDH等指标提前升高至高峰,并且升高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在再灌注损伤恢复时可很快降至正常,提示损害终止。1例受者术后确诊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其血清α-GST水平及常规肝功能指标均显示下降后再度上升趋势,而α-GST于再灌注后第8h即出现再次升高,较其余三种指标提前16h以上。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严密监测血清α-GST变化可准确判断移植肝功能状态,血清α-GST水平下降迟缓或降而复升都应警惕PNF等早期移植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