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致病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连续收治的40例(40眼)感染性眼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所致感染性眼内炎24例,内眼手术后眼内炎8例,内源性眼内炎8例.其中主要致病原因为眼外伤,占60.00%.40眼中17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术,9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或环扎硅压,8眼单纯接受玻璃体腔注药术,2眼接受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术,3眼单纯接受药物治疗,1例放弃治疗.治疗后6眼获得0.2以上视力,5眼获得0.01~0.2的视力,18眼获得手动一数指视力.结论:根据眼内炎的病情,及时应用玻璃体腔注药、玻璃体切除术以及硅油填充,有利于改善眼内炎的治疗效果,但有效预防是减少感染性眼内炎的最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眼科疾病,是临床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难题,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视力丧失甚至眼球摘除。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感染性眼内炎5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我科共收治感染性眼内炎患者52例52只眼,共中男性44例,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对2 000例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9例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滤过性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滤过泡漏造成的薄壁滤过泡的存在是发生眼内炎的最主要因素,及时修补滤过泡、有效控制眼压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结论加强青光眼术后的病情观察、注意用眼卫生、定期门诊复查、积极配合抗感染治疗,争取对滤过泡感染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眼的相关因素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实施白内障手术的20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结果 15例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占0.75%,男性患者8例,占83.33%。女性患者7例,占16.67%。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患有糖尿病、玻璃体有溢出是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相关因素。经过研究发现,手术时间超过10分钟、没有在专业手术室进行手术和在麻醉剂开启后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是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发生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炎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患者自身的因素还有外在因素,对于外界因素要进行相应的干预,从而降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几率,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任丽宏 《护士进修杂志》2014,(12):1120-112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32例(32眼)外伤性眼内炎患者采取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进行观察。结果32例患者中,29例炎症治愈,大部分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眼前手动5眼,眼前指数18眼,0.1~0.3者6眼。结论积极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病情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眼球穿通伤后节异物对视功能危害较大,若合并感染性眼内炎,更可致视功能甚至眼球的丧失。选择适当术式,尽快取出异物,清除感染的玻璃体,是使合并症对眼球的损害减少到最小程度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自1996年7月~1999年12月对眼球穿通伤、后节异物合并感染性眼内炎31例31只眼行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异物摘出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因病原菌在眼内繁殖并产生毒素、诱发炎症介质,会使脆弱的视神经感觉细胞损伤.由于存在血眼屏障,局部和全身使用的抗生素极难进入眼内达到有效浓度,无法及时杀灭病原菌,炎症常难以尽早控制,最终视力丧失,眼球萎缩.随着玻璃体切除技术的进展,感染性眼内炎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张春平 《全科护理》2013,(34):3206-3207
眼内炎是内眼手术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评估围术期危险因素及制订应对措施,防范眼内炎的发生是摆在面前的紧要课题.2003年10月-2013年3月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5 000余例,共发生3例感染性眼内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葡萄膜与视网膜的化脓性炎症 ,即眼内炎 ,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眼内感染。由于眼球对感染的自然抵抗力差 ,眼内结构易受细菌、霉菌、病毒及其毒素所致炎症的损害 ,各种治疗方法常较难控制感染的发展 ,可致患眼失明。 2 0世纪 70年代封闭式玻璃体切割手术问世后 ,应用睫状体平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细菌性眼内炎 ,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对我院1996~ 2 0 0 0年 36例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 36例 ,男2 8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 4岁 ,最大 5 5岁。其中 17例球内异物 ,16例眼球穿…  相似文献   

10.
王红 《天津护理》2012,20(6):428-429
白内障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以下简称眼内炎)是指发生在白内障摘除术后6周内的眼内液或眼内组织的炎症反应。多数发生在手术后1~2周内,常致患眼失明,甚至丢失眼球。据统计2000~2003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病率是0.265%,是90年代发病率0.087%的2.5倍,这可能由于自愈合透明角膜切口术式使用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各种眼内炎的致病原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3年元月至2005年9月发生的9例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病因素:外伤6例,6只眼,内眼手术2例,2只眼,眼外感染源通过血源性播散而引起的l例,2只眼。外伤引起的眼内炎,5只眼,经过抗炎,ECCE+IOL(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另1只跟治疗效果不佳引起眼球萎缩。内炎手术后发生的眼内炎患者2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IOL术后引起葡萄膜炎,经过散瞳抗炎,激素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视力有所提高。眼外感染源通过血源性播散(吸毒者通过血管引入大量的细菌和真菌)而引起的眼内炎的1例,患者经抗炎、对症等治疗,效果不佳。结论:眼外伤、内眼手术感染及内源性播散是引起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内病,重在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保存患眼,挽救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结膜炎、感染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眼病,而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率相对较少.重症的角膜炎、眼内炎可造成视功能损害,甚至角膜穿孔、眼球萎缩.寻求有效的抗生素早期治疗是挽救患者视功能的关键.现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420例临床疑诊感染性眼病病例所作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因、病原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北京同仁医院2002年2月至2005年11月入院治疗的眼内炎患者107例10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3人94眼,女14人14眼。除2例眼内炎症过重行眼内容摘除术、1例回当地手术外,其余均行玻璃体切割术,随访5~51个月(平均13个月)。房水/玻璃体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外伤性眼内炎78例中35例微生物检查阳性(44.87%),其中球菌16例(45.71%),杆菌11例(31.43%),真菌4例(11.4%),混合感染4例(11.4%)。内源性眼内炎9例,培养阳性7例8眼(7/9),其中真菌3例、球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05眼手动以上视力者86眼,其中26例达0.1以上。结论眼球穿通伤是眼内炎的最主要原因,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能挽救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眼内炎是指细菌或真菌引起的玻璃体感染性炎症,包括外源性及内源性。其可严重损害眼球组织,危害极大,尽早诊断及处理是治疗的关键。现将上海市复旦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近2年来应用玻璃体腔内注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16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综合优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0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0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其中23例(22.55%)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年龄≥70岁、玻璃体溢出、糖尿病史、手术时间≥1 h、普通白内障摘除法手术为其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及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与其年龄、基础病史、手术方式、时间及玻璃体溢出情况密切相关,针对上述危险因素给予综合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指标,降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自1970年Machemer发明玻璃体注吸切割器(Vitreours Infusion Suction Cuter)以来^[1],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玻璃体手术。随着玻璃体手术的进展,眼内炎的救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通过手术排除玻璃体腔积脓,消除致病菌,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0例30只眼感染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复明工程”感染性眼内炎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对大批量、短时间复明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82例(882只眼)残联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护理,并从中总结经验。结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1例,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2例;术后暂时高眼压12例,角膜水肿8例。结论:残联白内障患者由于数量大、短时间手术,因此术前、术中、术后加强护理和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防止术后致急性眼内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护理方法。方法:对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抗感染治疗与护理有效,1例经抗感染,再次手术无效。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科急症,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护理对抢救视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对减少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观察和满意度调查。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0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共有2 634例患者。其中白内障手术1 258例1 359眼按照传统方法行护理(对照组),1 376例1 453眼白内障手术患者按围术期整体护理进行干预(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眼内炎的发病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有10眼发生眼内炎,干预组只有1眼发生眼内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满意度92.29%,整体护理干预组满意度98.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对12例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原因。分析发现,导致青光眼病人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原因包括抗增殖药物丝裂霉素的使用、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病人自身的因素等,提示临床应加强对青光眼滤过性术后眼内炎病人的病情观察以及健康宣教,告知病人注意眼部卫生,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