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微量白蛋白水平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分为观察组(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和对照组(无微量白蛋白尿)。研究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与TNF-α、NT-pro BNP、心肾功能、血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白蛋白(ALB)、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TNF-α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血尿酸、NT-pro BNP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L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偏相关分析表明,ACR与TNF-α、NT-pro BNP、血尿酸呈正相关(P0.05),而与GFR、血肌酐、NYHA心功能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以ACR为因变量,以NYHA心功能分级、血尿酸、TNF-α、NT-pro BNP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CR与血尿酸独立相关(P0.05),而与NYHA心功能分级、TNF-α、NT-pro BNP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较高,ACR与TNF-α、NT-pro BNP、血尿酸呈正相关,微量白蛋白尿可用于CHF患者疾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253人,IGT22人,正常人43人.收集过夜计时尿及次日随机尿样,放免法测定过夜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DCA2000+测定的ACR及RALB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18例过夜尿UAER与ACR及RALB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3,0.712(P=0).UAER与ACR的诊断符合率为92.5%.结论DCA2000+测定的随机尿ACR及RALB在临床筛查微量白蛋白尿以及大规模人群调查中较测定UAER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尿白蛋白肌酐比与UAER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型糖尿病253人,IGT22人,正常2 43人。收集过夜计时尿及次日随机尿样,放免法测定过夜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DCA2000+测定的ACR及RALB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18例过夜尿UAER与ACR及RALB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3,0.712(P=0)。UAER与ACR的诊断符合率为92.5%。结论:DCA2000+测定的随机尿ACR及RALB在临床筛查微量白蛋白尿以及大规模人群调查中较测定UAER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就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对非糖尿病老人罹患冠心病(CHD)意外的预测价值进行了大宗分析。对象与方法1069例非糖尿病老人,男396例,女673例,年龄65~74岁。研究中均接受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藉以评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同时测定血脂、尿白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嗣后人均随访7年,观察分析公认的CHD诸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以及ACR等与老年人罹发CHD意外(典型心绞痛、非致命性AMI和CHD死亡)危险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肌酐清除率的关系。方法收集5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晨尿,测定即时尿标本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同时测定血肌酐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在550例患者中Ccr〈60ml/min者106例,ACR增高者130例,约20%的患者ACR与Ccr不一致,且偏差较大,两者相关系数|r|为0.54,呈非高度相关。结论在筛查糖尿病肾病时既要测定尿白蛋白量,同时还应该计算肌酐清除率。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内科杂志,2019,58(5):377-381.该文分析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ratio of 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ACR)与24h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UMA)的相关性和ACR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能力,并研究控制各代谢指标的影响下,ACR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能力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368例符合入排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计算ACR与24hUMA的相关性及AC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在老年健康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CKD)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ACR检查的1029名老年健康体检人员,以ACR检测结果分为2组ACR≥30 mg/g为ACR+组,ACR<30 mg/g为ACR-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特征和实验室参数,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R+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健康体检者中ACR+检出率为21.67%,ACR+者BMI、FPG、SBP、血UA、TG显著高于ACR-者;研究对象大部分位于CKD3期及之前,ACR+与CKD分期呈正相关(χ2=10.183,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761,95%CI1.406~2.205)、BMI(OR=1.479,95%CI1.237~1.767)、高血压(OR=1.228,95%CI1.228~1.872)、FPG(OR=1.913,95%CI 1.544~2.371)与ACR+有关。结论高血糖、高血压、高BMI为老年人蛋白尿独立危险因素,此类人群在健康体检中选择ACR检测,有利于CKD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伴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3年3月~2015年5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HTN合并MS组)5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HTN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晨尿白蛋白/肌苷比(ACR)及血浆vWF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HTN合并MS组患者的血浆vWF水平及UAE较HTN组高(P0.05),两组患者ACR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UAE与ACR显著相关(r=0.574,P0.05),而两者与vWF间无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UAE、血浆vWF水平与是否伴发MS具有关联性。结论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伴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MAU和血浆vWF水平增加,且MAU与血浆vWF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CR< 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ACR30~300 mg/g),大量白蛋白尿组(ACR> 300 mg/g),每组均为5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HbA1c、肌酐、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尿脂联素水平.结果 血、尿脂联素及HbA1c水平在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中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46,65.26,5.37,P均<0.05);血肌酐水平随尿白蛋白水平升高依次升高,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5,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随尿白蛋白水平升高依次降低(F=54.67,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尿脂联素与血肌酐、ACR、血脂联素、HbA1c呈正相关(r=0.66,0.61,0.62,0.35,P均<0.05),与eGFR呈负相关(r=-0.71,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尿脂联素与血肌酐、HbA1c、ACR、eGFR及血脂联素相关(P均<0.05).结论 尿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肾小球滤过率与尿白蛋白排泄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采用MDRD公式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CKD定义为存在白蛋白尿或者eGFR60 ml/(min·1.73 m2)。白蛋白尿定义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0 mg/g。采用多项式回归及曲线拟合分析eGFR与尿ACR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纳入15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3.9±12.0)岁,CKD及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分别为31.0%和28.9%。eGFR≥90、60~89、30~59、15~29 ml/(min·1.73 m2)患者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分别为19.9%、34.5%、65.6%和100%。在正常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及大量白蛋白尿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的比率分别为3.0%、9.3%和40.4%。多项式回归分析显示当患者尿ACR90 mg/g时,eGFR下降缓慢且稳定保持在90 ml/(min·1.73 m2)以上,而当尿ACR≥90 mg/g时,eGFR则迅速下降。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CKD及白蛋白尿发生率高,对2型糖尿病人群进行CKD的筛查应该同时检测尿白蛋白与eGFR,为了延缓CKD的进展,应尽早对白蛋白尿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对靶器官损害的早期预测.方法:筛选无糖尿病和其他致动脉硬化性疾病的EH患者149例(EH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并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量,计算出AASI,最后进行AASI与ACR以及IMT等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H组尿ACR、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IMT、颈动脉异常率以及AASI均增高(P<0.05~0.01),且EH患者的AASI与ACR以及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EH患者的AASI与肾脏损害及颈动脉内膜损伤程度相关,可作为动脉硬化程度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3种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即免疫试纸定性法(Micral-Test)、免疫比浊法(DCA2000分析仪)和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9月至2005年5月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Micral-Test试纸结果阳性或可疑阳性的133例糖尿病患者,留取随机尿和过夜8h尿进行Micral-Test试纸定性法、放射免疫法和DCA2000分析仪3种方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1)放射免疫法尿微量白蛋白浓度质量(Alb)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AER)的检测值明显低于DCA2000分析仪(P<0.01),后者AER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6.2%,κ=0.812。(2)随机尿和过夜尿的Micral-Test试纸判读结果ROC曲线下面积(AUC):0.900对0.934。(3)随机尿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和Alb的AUC分别为0.952对0.923;而过夜尿ACR和Alb的AUC分别为0.965对0.958。结论3种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均较高。Micral-Test试纸适用于尿微量白蛋白初步筛选,尿ACR尚不能代替尿AER作为诊断标准,DCA2000分析仪较放射免疫法精确。  相似文献   

13.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微量白蛋白尿和小动脉顺应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高值血压和理想血压人群中微量白蛋白尿和小动脉顺应性(C2)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正常血压受试者153例,分成两组:理想血压组(n=53)和正常高值血压组(n=100)。检测腰围、身高、体重、坐位血压,晨起静脉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尿液肌酐等指标;放射免疫法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计算尿液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ACR);用HDI CVprofilorDO-2020检测大小动脉顺应性。结果理想血压组和正常高值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C2、ACR均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与log C2呈负相关(r=-0.439,P<0.001),与log ACR正相关(r=0.460,P<0.001);log ACR与log C2之间也有明显负相关性(r=-0.461,P<0.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是独立影响微量白蛋白尿和C2的指标。结论随血压水平的上升,C2逐渐降低,微量白蛋白尿水平逐渐提高,其水平的提高能一定程度上反映C2的减退;收缩压是影响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微量白蛋白尿和C2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临床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Tei指数及其他传统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亚临床心肌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不伴微量白蛋白尿组进行Tei指数和其他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的测定,评估不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与Tei指数等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随着ACR增加,Tei指数呈逐渐增加趋势,E峰减速时间(DT)呈逐渐延长趋势。在控制体质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后,ACR与Tei指数呈独立正相关,与DT呈独立负相关。结论:亚临床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从正常尿白蛋白向微量白蛋白尿进展,首先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逐渐减退。Tei指数与DT甚至在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即已出现变化,可为2型糖尿病亚临床心肌病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12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别用胰腺炎CT严重指数(CTSI)评价胰腺损伤程度,APACHEⅡ评价病情严重程度,Logis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系统(LODS)评价器官功能衰竭程度,分析尿微量白蛋白(MA)与三种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尿MA的动态变化[第一个48 h内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的变化(△ACR)]与PAPCHE Ⅱ评分和LODS评分对ICU内AP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显示,患者人ICU时MAU率出现为96.1%;第48 h △ACR增高患者病死率(64.3%)与未增高者(15.1%)比较,P<0.05.△ACR与PAPCHE Ⅱ评分、LODS评分和△LODS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2、0.301、0.627,P均<0.05),△ACR预测AP患者ICU内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84.9%;△ACR、APPCHE Ⅱ及LODS评分对于ICU内死亡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859、0.859、0.827.认为急性AP患者MAU发生率较高,尿MA的持续增高提示AP患者在ICU内的病死率和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检测尿MA可作为判断ICU内AP患者预后的一个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选取68例糖尿病患者,按照AASI水平均分2组,0. 51以下者为低水平组,0. 51以上者作为高水平组,同时期选取68例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对所有对象的AASI、ACR(尿白蛋白/尿肌酐)、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作分析。结果:实验组AASI、ACR、IMT比参照组高(P 0. 05);与低水平组比,高水平组AASI、IMT高,(P 0. 05)。结论:利用糖尿病患者的AASI判定对靶器官损伤情况,具有较高的价值,操作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7.
调查社区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尿肌酐筛查阳性率,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08年7月到2011年4月在本社区糖尿病门诊建档就诊的751名糖尿病患者进行尿白蛋白/尿肌酐(ACR)筛查,排除尿路感染等干扰因紊隋况下,3次检测中有2次ACR在30—300mg/g可诊断为微量蛋白尿,有2次ACR≥300mg/g则可诊断为大量白蛋白尿。结果751名糖尿病患者中尿ACR结果:阴性565名,占75.23%;微量蛋白尿164名,占21.84%;大量蛋白尿22名,占2.93%;阳性率为24.77%。讨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存在蛋白尿检出率较高,应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金水宝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该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组主要依据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均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均给予缬沙坦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尿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值、尿素氮以及A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6 9、3.565 9、3.858 6、3.582 1、4.048 9、2.146 6,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金水宝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显著降低患者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尿蛋白排泄率;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值得在临床开展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lbumin/urine creatinine ratio, ACR)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鸡西鸡矿医院收治的55例DN患者作为DN组,另选同期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2DM)患者55例作为T2DM组。采集所有入选对象尿液标本,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 MALB)、尿肌酐(urinary creatinine, UCR)及MALB/UCR(ACR)。比较两组MALB、UCR及ACR水平,并绘制ROC曲线风险MALB、UCR及ACR诊断DN的临床价值。结果 DN组的MALB为(108.59±7.25)mg/L、UCR水平(2.72±0.27)g/d、ACR水平(39.92±3.54)mg/g,均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MALB、UCR、ACR诊断D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3、0.698、0.926,ACR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ACR)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关系。方法 2007年10月对沈阳市大东区居民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共收集1523人,详细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及腰围(WHR),采集血样测定TSH、甲状腺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30 min血糖(OGGT 30minPG)、2 h血糖(OGTT 2hPG)、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集空腹尿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U)及尿肌酐,计算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结果 MAU的发生率为11.8%,MAU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1)。MAU组较非MAU组的腰围、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空腹血糖、糖负荷后30min血糖、糖负荷后2h血糖、TG、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明显升高(P<0.05);WHR、FINS、TC、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亚临床甲减及亚临床甲亢的患病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提示,高血压、高血糖是ACR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68和1.469,P均<0.05)。结论 ACR与血清TSH未见相关性,高血糖、高血压是发生AC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