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气道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的机理。方法100例AECOPD呼吸衰竭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幅度,并同时检测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最大呼气流速(PEF)和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FVC、FEV1%、PEF、pH值、PaO2、PaCO2、PNCT及动作电位幅度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PNCT显著升高(P<0.01),PaO2升高,PaCO2降低(P<0.05),而FVC、pH值、动作电位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治疗能改善AECOPD呼吸衰竭病人的膈神经传导速度,而常规医疗干预只能提高膈肌的动作电位幅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NIPPV在AECOPD重度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价值,为更好的选择NIPPV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对48例AECOPD重度呼吸衰竭且家属不愿应用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给予NIPPV治疗,动态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 h、第1 d、第4 d及结束后动脉血气、神志、病人的转归。结果:48例中,37例成功有效,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值升高,病人神志恢复,脱机出院,11例死亡(8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3例因病情危重最终家属放弃抢救死亡)。结论:NIPPV抢救AECOPD重度呼吸衰竭伴神志障碍者疗效确切,但应准确掌握无创正压呼吸机的操作、参数调节、特别是吸气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8例,以同期同样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作为常规治疗组,动态观察两组患者通气、氧合、心率、呼吸频率等改善情况.结果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同期血气、心率、呼吸频率等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病愈出院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安全,减轻症状,减少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收住的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治疗组36例,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NIPPV。对照组36例,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住院天数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NIPPV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应用可阻止病情发展,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收住的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治疗组36例,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NIPPV.对照组36例,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住院天数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NIPPV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应用可阻止病情发展,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6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NIPPV治疗,并将其分为NIPPV治疗成功组和NIPPV治疗失败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RR)、心率(HR)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56例患者经NIPPV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血气指标迅速改善,最终获得康复出院,NIPPV治疗成功率为82.4%。12例经NIPPV治疗48后呼吸困难和血气指标无变化或进行性恶化,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NIPPV治疗失败率为17.6%。改用有创通气的12例患者,7例死亡,5例最终获得康复出院,总的抢救成功率为89.8%。结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及早使用NIPPV治疗,如经NIPPV治疗48h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恶化,应及时转换为有创通气,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简称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②方法对照组32例鼻导管吸氧+药物治疗,观察组32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用BiPAP鼻/面罩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2小时、24小时、1周后动脉血气分析变化和临床各项指标的变化。③结果观察组治疗2小时后pH改善,PaO2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PaCO2降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2小时各指标无明显改善,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24小时、1周后pH改善,PaO2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PaCo2降低,差异显著(P〈0.05);对照纽治疗24小时、1周后PaO2有改善(P〈0.05)。pH、PaCO2无明显改善,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pH改善,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降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改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率(简称插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④结论BiPAP鼻/面罩通气治疗AECOPD井Ⅱ型呼吸衰竭疗效优于鼻导管吸氧,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PPV)技术不断发展,其适应证越来越广,可辅助抢救治疗许多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等。COPD是我科的常见病,2005年以来,我们对我科部分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该技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BIPAP呼吸机对43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h、1d、3d的动脉血气及临床变化。结果43例患者中8例在治疗过程中改为有创机械通气,其余35例经NIPPV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明显降低(P〈0.01),pH明显升高(P〈0.01),意识逐渐恢复,均成功脱机。结论BIPAP对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林业群 《中外医疗》2013,32(7):88-88,9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之对照组低(P〈0.05);两组在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CO2、PaO2值均较之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CO2、PaO2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医师熟练地掌握NPPV技术,并做好床边监护前提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NIPPV(予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予鼻导管吸氧,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气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情况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可以迅速减轻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缓解呼吸困难,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使用呼吸机给予无创正压通气,选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自主呼吸减弱时则改为SIMV+PSV模式。结果:40例患者完成治疗,8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40例治疗成功病例的通气时间平均为(8.5±5.3)d,其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心率均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成功与失败者在重症肺部感染、痰多、APACⅡ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面罩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效果较好,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应掌握适应证,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患者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9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接受感觉最舒适通气压力水平时的NIPPV,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1)患者感觉“最舒适”的IPAP为(1311±289)cmH2O,EPAP为(433±050)cmH2O。(2)与自主呼吸(SB)相比,NIPPV时的潮气量(VT)从050L升到057L(P<005),分钟通气量(VE)从1013L上升到1286L(P<001);(3)与SB相比,NIPPV时的跨膈压(Pdi)、压力时间乘积(PTP)和患者吸气做功均明显减少,分别减少74%、78%和73%(P<001)。(4)NIPPV可减轻患者呼吸困难(P<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无创正压通气中采用适应性逐渐增加吸气压力,寻找患者感觉舒适的最高压力的方法设定吸气压力水平,可减轻患者的呼吸肌肉负担,改善患者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4.
徐利蓉  任辉 《西部医学》2010,22(8):1540-1541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护理要点。方法总结无创呼吸机救治45例高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 45例中,41例效果满意,因病情危重改有创通气2例,死亡2例。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迅速纠正高龄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病人重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旨在为临床寻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两组均予抗感染、解痉、祛痰、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支持冶疗。治疗组同时应用BiPAP Symchrony呼吸机,经口鼻面罩进行NIPPV治疗;对照组应用鼻导管低流量通气治疗。观察比较: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两组患者通气前及通气后2h、24h、通气治疗结束时的pH、PaO2、PaCO2、SaO2的变化情况;3)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的pH、PaO2、SaO2、PaCO2较治疗前、通气后2h、通气后24h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pH、PaO2、SaO2、PaCO2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11.7±3.9)d,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2.5%,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能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降低机械通气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AP)幅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膈肌疲劳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COPD组)治疗前后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测定PNCT及AP,并与同期22例健康志愿者(志愿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志愿组PNCT左右分别为(7.016±0.516)ms、(7.089±0.531)ms;AP左右分别为(0.508±0.131)mv、(0.573±0.134)mv.OOPD组治疗前PNCT左右分别为(7.982±0.563)ms、(7.912±0.692)ms;AP左右分别为(0.405±0.165)mv、(0.388±0.170)mv.COPD组治疗后PNCT左右分别为(7.764±0.509)ms、(7.729±0.520)ms;AP左右分别为(0.613±0.164)mv、(0.599±0.171)mv.志愿组与COPD组治疗前PNCT及AP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志愿组与COPD组治疗后PNCT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A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COPD组治疗前后的PNCT差异元显著性(P>0.05),而AP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PNCT及AP的测定可以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膈肌疲劳,其中AP是检测膈肌的收缩疲劳,而PNCT则是检测神经肌肉连接点的传递疲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 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急性发作期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COPD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B iPAP 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2h、24h后两组同期动脉血气及呼吸频率、心率改变。结果治疗组B iPAP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中的PaO2、PaCO2、pH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呼吸频率、心率改变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气管插管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B iPAP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NIPPV)对无呼吸衰竭的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肌疲劳的影响。方法:4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NIPPV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肺功能、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呼吸困难评分和预后的变化。结果:NIPPV组在通气2h后显著改善动脉血气,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减少辅助呼吸肌参与(P<0.05),且在24h后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NIPPV组的肺功能在治疗后显著改善,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轻中度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虽无呼吸衰竭、但已存在呼吸肌疲劳,早期应用NIPPV能迅速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气体交换,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32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和42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非昏迷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双水平无创正压辅助通气(BiPAP),动态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Glasgow昏迷评分(GCS)、NPPV天数、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昏迷组32例患者中30例经BiPAP通气后好转(2h后意识转清26例,3.8h意识转清3例,24h后完全清醒1例),血气分析指标好转,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增加,通气(9±4)d恢复至稳定期状态,与非昏迷组(7±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昏迷组胃肠胀气的发生率高,较非昏迷组明显增加(80.5%比10.6%,P〉0.05)。两组间成功率没有明显差异(93.75%比97.62%,P〉0.05)。结论昏迷不是NPPV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