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伤寒论》方药加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方药加减的内容有加减类方、原方加减法和衍化方三种,前两者是加减方,即在某一基础方上药物有所加减,但加减后,其基本方义及作用并未改变。加减的缘由有三:一是随病情的发展变化,原方不能适应新的病情而加减,二是照顾兼夹症状而加减;三是据患者体质不同而加减。明白伤寒方药加减的内涵,就能对论中症状的病理,药物的药理,体会更加深透,也就能更好地运用伤寒方药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统计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论》载药90种,《金匮要略》载药195种,除去除方用药3种,实际为192种。两书重复用药76种。,张仲景原《伤寒杂病论》实际用药206例,其中149味《本经》有记载。《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48首,除去除方23首,实际为225首。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被医家称为方书之祖,活人之书,书中共载113方,被后世称为经方,对各系统疾病的治疗可谓周详全面,经历千余年而疗效依然卓著。在肝病治疗方面尤具独到之处。笔者运用《伤寒论》方药治疗肝病常取得显著疗效,举例于此。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统计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份寒论》载药90种,《金匮要略》载药195种,除去附方用药3种,实际为192种。两书重复用药76种。张仲景原《伤寒杂病论》实际用药206种,其中149味《本经》有记载。《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48首,除去附方23首,实际为225首。两书重复方42首。原《伤寒杂病论》实际载方296首。经统计分析,其内容存在高度相关性。说明两书虽经多人整理编次,现存版本不同,但其内容仍是《伤寒杂病论》之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方药剂量古今折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敬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2):104-106
《伤寒论》方剂药物剂量的古今折算,目前仍众说不一,本文依据现存汉代度量衡器实物和部分药物的实测结果,参照部分文献,考证古今剂量折算方法,并结合部分《伤寒论》方剂的应用实例,来证明本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7.
李继贵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1,14(1):10-14
《黄帝内经》首将《易》理纳于医学领域,确立了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又进一步把《易》理用于疾病的分类和辨治,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易》以六爻叠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曲成万物而不遗;《伤寒论》以六经论病,辨表辨里,审度虚实,囊括百病而不漏。明观幽索,窃思《伤寒论》与《周易》之间有着必然的内部联系。今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作粗浅探索,若能获千虑之一得,不唯有助于仲景学说之研究,亦有助于医易之研究也。 相似文献
8.
9.
牛葆生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籍,属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伤寒论》课为临床各科的辨证论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属于中医临床专业基础课,是中医院校的必修课程。 《伤寒论》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诊疗方面,都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它以辨证论治思想贯串全书,理法方药较为严谨。并根据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总结为六经辨证,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因此它不仅有效地指导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而且其辨证原则和方药还可用于对杂病的诊疗。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截… 相似文献
10.
11.
对《伤寒论》中的方药进行深入分析,可发现仲景在治疗疾病时,应用方药多有阴阳统一的关系,临床具有二分法之意,今从方药入手,简要分析其阴阳的统一观思想,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在对条文方药的争议方面,对一些方药的认识方面,对条文的排列编次方面提供一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13.
痹证是一种中医病证名,这类病证的主要表现是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部位产生疼痛、酸楚、麻木之感,并可伴随有关节的屈伸受限以及变形肿大等症状。在现代医学的体系中,诸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有关节疼痛表现的疾病,均可归属于痹证之范畴。尽管《伤寒论》中未直接论述痹证的治疗方法,但已有与痹证相关的论述,且其所载的经典方剂,如桂枝汤、白虎汤、当归四逆汤等,在痹证的临床治疗中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对《伤寒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研究也逐渐揭示了这些方剂治疗痹证的内在机制。本文对《伤寒论》中与痹证相关的论述及方药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痹证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作为一部中医临床的经典著作,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药物煎法作为六经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仲景对其制定了比较系统、严格的法度。《伤寒论》中煎法主要包括煎药溶剂、煎药方法、煎药次数及煎药时间四个方面的内容。仲景选用的溶剂种类很多,他充分利用每种溶剂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发挥其溶解药物的成分、协调汤剂的作用;对于煎药方法,通过药物的先煎和后入,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恰当的煎药次数和煎药时间亦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朱君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1):16-17
《伤寒论》全书113方,组配严谨,药精致密,临床应用广泛。正如石寻荣在《医源·论张仲景伤寒论》所说:“汉张太守著《伤寒论》一书,立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随病之病迁用之,千变万化,灵妙无穷,万病皆当仿之为法,不可仅作伤寒书读也。”特别是近代以来,经方新用、经方活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颇有成果,经方在临床各科的应用几乎无不涉及,疗效之佳令人关注,运用经方经验案例的报道数以千计。本人通过学习有关文献,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浅谈《伤寒论》水饮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师关于水饮病的证治,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痰饮病两篇有较为详尽论述,《伤寒论》中虽未见系统论述,但其中有不少条文论及水饮为患之病证及治疗,似有探究必要,现分析如下。1水饮为病的成因水液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气化,任何原因引起以上脏腑功能失调,均可能导致气不化水,水停为饮。考《伤寒论》所载水饮病之成因不外以下3个方面。1.1误治即由外感病误治造成,如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乃发汗损伤心之阳气,致肾中之寒水欲冲逆向上;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乃吐下之后,脾胃阳气受损而… 相似文献
19.
黄疸 ,是以身黄 ,小便黄 ,尤以目黄为主证的疾病。“黄疸”最早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 ,其云 :“目黄者曰黄疸”。但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均未论及。仲景禀承《内经》要旨 ,集秦汉证治大成 ,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火逆发黄、瘀血发黄、寒湿发黄、湿热发黄诸种类型。笔者在学习《伤寒论》的基础上 ,仅就湿热发黄一证的病因病机及其方治 ,浅书已识。谬误之处 ,望希指正。1 湿热发黄的病因病机“湿热郁蒸”而发黄 ,作为湿热发黄的病因病机而言 ,虽被历代医家所公认 ,然对原文中的“瘀热在里”的看法不一 ,注释有别。成无己认为“胃为土而色黄 ,… 相似文献
20.
浅谈《伤寒论》之脾胃升降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 ,是机体赖以维持平衡的重要调节机制 ,在气机升降的功能活动中 ,脾胃的升降至关重要 ,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 ,居于中焦 ,通连上下 ,为升降之枢纽 ,本文试就《伤寒论》中有关脾胃升降内容作一浅析。1 脾胃不和 ,寒热错杂 ,辛开苦降 对脾胃不和 ,寒热错杂之证 ,仲师以黄芩、黄连苦寒泄热 ,人参、甘草、大枣之甘补中州之虚 ,半夏、干姜辛温散寒 ,尤黄连与干姜配伍独具匠心 ,干姜祛寒 ,而且辛能开结散痞 ,黄连清热 ,而且苦能降浊化湿 ,热清则胃降 ,湿化则脾升。论中 149、 15 7、 15 8条 (本文引用《伤寒论… 相似文献